汉英对照西方哲学名篇选读(上)

汉英对照西方哲学名篇选读(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水法,张祥龙,韩林合 编
图书标签:
  • 哲学
  • 西方哲学
  • 汉英对照
  • 名篇选读
  • 哲学史
  • 经典著作
  • 外文原版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226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796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博雅大学堂·哲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4
字数:425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汉英对照西方哲学名篇选读(上)》是集中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的精英力量编撰的西方古典哲学原著选读。

内容简介


  《汉英对照西方哲学名篇选读(上)》最突出的特点:一是中英文对照,最大程度的满足哲学系学生想依据外文原文理解原著的需求;二是根据目前国内西方古典哲学的教学情况,制订了新颖的选目,使古希腊哲学部分更加成熟全面。

作者简介

  韩水法,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内页插图

目录

苏格拉底的《申辩》
柏拉图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
霍布斯的《利维坦》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
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的:《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密尔的《论自由》
后记

前言/序言



汉英对照西方哲学名篇选读(上)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自古希腊至启蒙运动时期西方哲学史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经典文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深入的西方哲学发展脉络的概览。全书采用汉英对照的形式,便于读者在阅读原著英文的同时,对照中文译文,力求准确传达原文的精髓与深意。所选篇目覆盖了哲学史上的关键时期和重要学派,涵盖了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核心哲学领域,是哲学研究者、学生及所有对西方思想史感兴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入门与进阶读物。 第一部分:古希腊哲学的曙光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目光投向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在这个充满智慧与思辨的时代,人类的理性开始觉醒,对世界本源、知识的获得以及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柏拉图:《理想国》(节选) 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最重要的弟子,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理想国》是其代表作,书中他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城邦模型,并以此为载体,深入探讨了正义的本质、灵魂的结构、知识的来源与升华,以及教育的意义。本选段将重点呈现柏拉图著名的“洞穴比喻”,这个深刻的寓言生动地揭示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可能只是表象,真正的知识需要摆脱感官的束缚,攀登理性的高山。读者将跟随柏拉图的引导,思考何为真实,以及我们如何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无知走向智慧。我们还将探讨他的“理念论”,理解他是如何区分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的,以及理念世界作为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的地位。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关于“哲学王”的统治,也将在其中得到阐述,引发读者对理想社会治理模式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节选)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却开创了与老师截然不同的哲学道路。他更加注重经验的观察与现实的研究,其思想涵盖了逻辑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等几乎所有知识领域。在本卷中,我们将聚焦于他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在此书中探讨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幸福”(Eudaimonia)。他认为幸福并非短暂的快乐,而是一种基于理性活动的、符合德性的、持续一生的活动。本选段将深入分析他关于“德性伦理学”的观点,阐述他如何将德性视为实现幸福的关键,以及如何通过实践培养“中道”的品格,避免极端。读者将了解他如何区分智德与德性,以及它们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他的关于“城邦”作为人生实现幸福的必要场所的论述,也将在其中得到呈现。 第二部分:中世纪的理性与信仰 中世纪虽然被称为“黑暗时代”,但在哲学史上,这是一个理性与信仰深度交织的时期。基督教神学对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哲学家们试图运用理性来解释和论证信仰的真理。 奥古斯丁:《忏悔录》(节选) 圣·奥古斯丁是早期基督教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融合了柏拉图哲学与基督教教义。在《忏悔录》中,他以极其真诚的笔触,记录了他个人从迷失到皈依的历程,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刻的哲学思考。本选段将侧重于奥古斯丁关于时间、记忆、善与恶的探讨。他对时间的性质感到困惑,认为时间似乎只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这引发了对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早期思考。他对罪恶的起源和本质的剖析,以及对上帝恩典的依赖,体现了那个时代神学与哲学的紧密联系。此外,他关于回忆与自我认知的论述,也为后来的认识论和存在哲学埋下了伏笔。 阿奎那:《神学大全》(节选) 圣·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成功地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与基督教神学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思想体系。《神学大全》是他最为重要的著作。本选段将重点呈现阿奎那关于“神的存在证明”的论述,他基于逻辑推理,提出了几种经典的证明方式,试图以理性来确证上帝的存在。这不仅是对信仰的辩护,也是理性在哲学领域达到极致的体现。此外,我们还将触及他对自然法、永恒法、人法的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构成了他深刻的伦理学与法哲学思想的基础。 第三部分: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的开端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兴起,人们重新关注人自身,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科学方法的兴趣逐渐增长,这为近代哲学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节选) 马基雅维利被誉为“近代政治学的奠基人”。他突破了传统道德伦理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现实主义的视角来分析政治权力。《君主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书中他直言不讳地阐述了君主如何才能获得、维持和巩固权力。本选段将聚焦于他关于“政治的现实性”的论述,强调君主在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在道德上“不那么光彩”的手段,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治。他关于“国家理性”的观念,以及对人性中自私、贪婪等弱点的深刻洞察,都为后来的政治思想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节选) 勒内·笛卡尔,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他以“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论断,开启了认识论革命,将哲学研究的重心从外部世界转向了人的主体性。《第一哲学沉思集》是他进行哲学怀疑,寻求确定性知识的标志性作品。本选段将详细呈现他著名的“方法论怀疑”,即他对一切可以怀疑的事物进行系统性的否定,最终找到那个不可动摇的“我思”。我们将深入探讨“我思故我在”的意义,理解它是如何成为其哲学体系的基石。此外,他还将在此书中论证上帝的存在以及外部世界的实在性,为建立一个全新的哲学体系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论辩 17世纪和18世纪,哲学界围绕着知识的来源和性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辩,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两大主要阵营。 洛克:《人类理解论》(节选) 约翰·洛克是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坚决反对天赋观念,主张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人类理解论》是其认识论的代表作。本选段将重点阐述他关于“白板说”(Tabula Rasa)的观点,即人的心灵在出生时是一张白纸,所有的观念都是通过感觉经验和反省经验获得的。我们将探讨他如何区分“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以及这些观念是如何被组合形成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他对“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区分,也为理解客观世界与主观感受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休谟:《人性论》(节选) 大卫·休谟是苏格兰经验主义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具有极大的批判性和颠覆性。在《人性论》中,他将经验主义推向了极致,并对因果性、归纳法等基本哲学概念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人类理解论》的节选将深入探讨他关于“印象”与“观念”的区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将重点关注他对“因果关系”的分析,他认为我们所认为的“必然联系”实际上只是习惯性的联想,是心理的习惯而非客观实在。他对“自我”的质疑,认为自我也只是一个“观念的集合体”,这进一步挑战了传统哲学关于实体存在的观念。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节选) 伊曼努尔·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巨匠,他试图调和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矛盾,开启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探讨了人类认识能力的界限和可能性。《纯粹理性批判》的节选将呈现康德关于“先天综合判断”的观点,解释我们是如何在经验之外就能够认识某些普遍必然的真理。我们将深入理解他对“范畴”的概念,这些是人类思维的先验结构,它们组织和塑造我们的经验。他对“现象界”与“物自体”的区分,揭示了我们只能认识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样子,而无法认识其“本身”的样子,这为理解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提供了深刻的解释。 第五部分:启蒙时代的理性与自由 启蒙运动高举理性的大旗,反对迷信与专制,追求自由、平等与进步,对现代政治、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卢梭:《社会契约论》(节选)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社会契约论》是他最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本选段将重点阐述他关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的理论。他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生而自由,但随着私有制的出现,社会变得不平等。为了恢复自由,人们需要通过社会契约,将个人的权力转交给“公意”,从而建立一个公正的社会。我们将深入理解“公意”的概念,以及它如何成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他对“人民主权”的强调,为现代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石。 伏尔泰:《哲学通信》(节选)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犀利的笔触和对宗教、政治的批判而闻名。《哲学通信》是他介绍英国思想,尤其是洛克和牛顿思想,并以此来批判法国社会弊端的著作。本选段将展现他对英国的政治自由、宗教宽容以及科学精神的赞美,并以此对比法国的专制与不自由。他对于理性的推崇,以及对宗教狂热和迷信的尖锐批评,充分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时代精神。 本书的选篇力求兼顾思想的原创性、历史的代表性以及文本的可读性,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扎实而清晰的西方哲学入门路径。通过研读这些经典著作,读者不仅能够了解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提升思辨能力,深刻理解人类思想的演进过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古朴的色调,仿佛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思想碰撞的年代。拿到手里,分量感十足,那种纸张的质地摸上去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翻页时带来的沙沙声响,也平添了几分阅读的仪式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字体选择的清晰度和字号的舒适度,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惫。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具体内容,但仅凭这种实体呈现出来的诚意,就足以让人对里面的知识内容抱有极高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都显得别有韵味,让人忍不住想去探寻其中蕴含的智慧。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是下了大工夫的,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都体现出一种对经典文本的敬畏之心,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对于任何一个严肃的读者来说,都是非常加分的。

评分

我非常关注编者或译者在导读和注释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因为对于西方哲学这种背景知识要求较高的领域,高质量的引介和旁注是决定阅读成败的关键。如果这本书只是简单地将原文并置,而缺乏对时代背景、术语沿革的细致阐释,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度无疑是巨大的。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既能尊重原文的简洁性,又能适时提供恰到好处的“脚手架”——即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晦涩概念的注释。这种平衡掌握得好,书的价值就提升了一个档次,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文本堆砌,而变成了一位耐心、博学的导师,引领我们穿越复杂的思想迷宫。期待它能在这一点上,展现出超越一般选本的深度与体贴。

评分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梳理得非常精妙,尽管我还没开始细读,但光是浏览章节的划分和选篇的广度,就已经能感受到编者在选材上的独到眼光和深厚功力。它似乎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重要的哲学家的名字,而是精心构建了一个可以循序渐进理解西方思想史脉络的路径图。那种从宏观到微观,从古代到近代的逻辑推进感,让人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信心。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那种体系完整、逻辑严密的读物,这本书的编排方式正合我意,它没有让人感到内容是碎片化的堆砌,而是像一座精心设计的迷宫,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核心。这种对整体架构的把控能力,比单纯堆砌名家语录要高明得多,它提供了一个框架,让读者可以更有效地安放和消化那些复杂的哲学概念。

评分

作为一名热衷于跨文化学习的读者,我对这种中英对照的学习资源有着刚性需求,而市面上很多这类书籍在翻译质量上往往参差不齐,要么是过于生硬的直译,要么是过度“本地化”而失去了原文的风骨。这本书的试读感受(从排版和部分试读内容中感受到的气场)让我对其翻译质量抱有极大的信心。我期待的不仅仅是词汇的对等,更重要的是那种哲学思辨的“味道”能否在译文中被忠实地捕捉和传达。好的翻译应该能让读者在切换语言版本时,感受到思想的同一性,而不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疲惫的“解码”工作。如果它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对于提升我们的哲学语言敏感度,将是无价的助益,能让我们更直接地与那些伟大的头脑进行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开本和纸张选择,体现出一种对“阅读的严肃性”的坚持。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快餐式阅读的时代,一本厚重且装帧考究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宣言。它鼓励读者慢下来,去沉浸,去反复咀嚼那些需要时间才能消化的思想颗粒。我常常觉得,某些深刻的哲学论述,如果不是在一种心无旁骛的环境下,用一种可以被反复摩挲的书本来进行阅读,其效果会大打折扣。这本书在物理属性上给予了阅读者足够的尊重和支持,让人愿意把它带到安静的角落,享受与这些经典面对面的时光。这种厚重感,也是对内容重要性的无声肯定,它提醒着我们,所接触的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智慧结晶,需要我们投入与之相匹配的专注力。

评分

商品非常不错!

评分

很好,很不错

评分

很好,很不错

评分

还是2;-)这家店的东西不错

评分

作者是我们本地的毕业生,为他自豪!

评分

评分

汉英对照西方哲学名篇选读(上)。

评分

还是2;-)这家店的东西不错

评分

不是新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