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驱逐舰全史(1947-2014)

苏俄驱逐舰全史(1947-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乐 著,张雪 校
图书标签:
  • 苏联海军
  • 驱逐舰
  • 海军历史
  • 冷战
  • 舰船
  • 军事科技
  • 俄罗斯海军
  • 现代舰艇
  • 武器装备
  • 海军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74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613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指文图史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3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由海军史专家章骞及军事史专家胡其道倾情作序,联袂力荐;
数十万字,上千张绘制线图与珍贵舰船照片,展示百年苏俄驱逐舰发展图景;
厘清苏俄各型驱逐舰历史背景、设计过程、舰名沿革、武器配置等,舰船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
资料详实,考证深入,极具收藏价值的苏俄驱逐舰专著

海报:



  


内容简介

作为世界海军史上*树一帜的一道风景,俄国驱逐舰以及继承其多数特点的苏联驱逐舰,对于我国海军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驱逐舰发展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同于之前国内“掐头去尾”形式的单型介绍或断代简史,本书自19世纪末期俄国决定顺应海军发展潮流而新兴驱逐舰建造工作起笔,内容翔实地介绍了苏俄海军历史中的每一型驱逐舰,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这个昔日海上强国的驱逐舰发展全貌。


作者简介

  陆乐,男,上海人,一九八六年出生。二〇〇八年自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大型国有企业担任管理计划工作。出于对军事和历史等题材的兴趣爱好,已完成多部相关图书,包括指文图书出品的《战争总动员》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冷战开始:铁幕张启 1947 ~ 1959
“火力”级驱逐舰
“快速”级驱逐舰
“无声级”电子侦察/ 驱逐舰
“不惧”级驱逐舰
“安静”级驱逐舰
56ЭМ / 56М 型驱逐舰
56К / 56А 型驱逐舰
56АЭ 型驱逐舰
第二章 军备竞赛:针锋相对 1960 ~ 1973
“愤怒”级驱逐舰
57А 型驱逐舰
56У 型驱逐舰
“乌克兰共青团员”级反潜舰
“警惕”级反潜舰
1135М 型反潜舰
61М / 61МП / 61МЭ 型反潜舰
第三章 内忧外患:暮色挽歌 1974 ~ 1991
61Э 型反潜舰
“无畏”级反潜舰
“现代”级驱逐舰
第四章 海图鲸航:前路漫漫 1992 ~ 2014
61.01090 / 61.01091 型反潜舰
1155.1 型反潜舰
956Э / 956ЭМ 型驱逐舰
956У 型驱逐舰
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在苏联国内驱逐舰设计工作停滞了将近了十二年之后,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根据当时冷战形势果断决定重启驱逐舰设计建造工作。为避人耳目以最终获得经费预算和部长会议的决议支持,戈尔什科夫宣称为配合海军陆战队的登陆作战,海军有必要拥有新型“火力登陆支援舰”。在耗费一番口舌之后,部长会议最终同意了这一建造方案并将其正式纳入《1971 ~ 1980 年海军十年建造计划》。1971 年1 月,在戈尔什科夫与设计主管人员进行过设计指示之后,北方设计局局长彼尔科夫任命设计师马斯连尼科夫为海军设计一型多用途火力驱逐舰,并由设计师鲁比斯(И. И. Рубис)与瓦西里耶夫(Ю. Т. Васильев)配合设计工作,而什内洛夫(А. К.Шныров)则负责完成舰艇动力和武器配置设计。6 月18 日初期设计工作获造船工业部批准,设计工程编号956,代号“ ”(Сарыч)。根据海军部的要求,马斯连尼科夫决定对新舰安装三座仍处设计阶段的130 毫米ЗИФ-92 舰炮、四座АК-630 近防炮、四座“白蚁”反舰导弹发射架、两座鱼雷发射管、两座反潜火箭深弹发射器及一架Ка-25 直升机。但要将众多的武器和配套雷达电子设备安放于一艘舰艇上就必须对舰体造型进行重新考量。设计人员随后以57А 型为基础,通过克雷洛夫中央船舶研究所近一个半月的舰型流体试验后决定将水线长度和宽度分别增加至146.2 米和16.8 米并将舰体长宽比严格控制在9.2 ﹕ 1 的范围之内;同时在参考了1134 型反潜舰的动力设计后,什内洛夫决定仍使用蒸汽轮机作为新舰的主动力配置。12 月上旬,马斯连尼科夫设计小组基本完成了初期设计工作。设计方案在两周后开始由海军部和造船工业部进行联合预审;满以为已基本符合海军部要求的北方设计局人员最后却仍被告知要对设计进行修改。由于美国人最新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已准备开工建造,为能与美国舰队在海面上分庭抗礼,经戈尔什科夫元帅本人亲自同意,海军部遂要求北方设计局对设计进行二次改进,要求新舰须兼备对海对空攻击能力,有能力攻击敌方航母及大中型舰艇,为两栖登陆作战提供火力支援同时为本方直升机航母编队提供护航保护;由于制定了过多的战术任务,海军部同意将设计排水量增至5000 吨。
  设计小组的工作量也随着海军部为该工程所提出的战术指标而陡然增加。在借鉴1123 型载机巡洋舰与1134А 型反潜舰防空方案之后,设计人员决定为该舰配置“黄蜂-М”舰空导弹,但将原先舯部的四门АК-630 近防炮悉数移去。考虑到增加的武器和电子设备可能让规定排水量超标,什内洛夫随后考虑换用在61 型反潜舰上使用良好的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以减少动力设备的总重。1972 年12 月16日二次修改方案交海军部审阅,戈尔什科夫对改进方案表示总体满意;但这位海军元帅最终仍未在方案最末的部门主管审批栏中留下落款,因为当美国人于1973 年3 月完成对“鱼叉”反舰导弹的基本试验工作之后,956 型工程无形中就被赋予了更多的要求。鉴于美国远程水面打击能力已日趋完备,海军部随后要求北方设计局必须增加舰空导弹防御以及进程火炮拦截能力;而为尽快完成956 型工程设计工作,彼尔科夫在同年7 月又让刚完成1134 型工程设计的科诺普廖夫(В. А. Коноплёв)参与负责舰上布局和动力机械设计工作。依照最新作战要求,设计人员翻出一年前
  的设计草稿将АК-630 近防炮重新安上并考虑增加“黄蜂”导弹载量。然而改进所造成的排水量增加让设计人员不得不最终决定取消直升机搭载平台,另外由于ЗИФ-92 舰炮的试验工作同样不甚理想,科诺普廖夫决定将舰炮数量减少一门。当这个方案在后来设计局的内部审批中因舰载导弹性能和火力配置似乎无法与美国同类舰艇相抗衡而被再次否定之后,科诺普廖夫于是大胆地提出为该工程装备尚未进入试验状态的“飓风”舰空导弹和刚开始设计的新型3М80 型反舰导弹。此番配置不仅让舰上布局发生了根本改变,同时也让该舰的排水量增加至5500 吨。到了1973 年年底,曾担任1134 型反潜舰总设计的老设计师阿尼基耶夫(В. Ф. Аникиев)接替马斯连尼科夫成为956 型工程的主设计师,由于1973 年11 月是海军部要求956 型工程进入建造的最晚时间,而此时开展三年之久的设计工作却仍未敲定样稿,于是心急火燎的海军部又先后派出中校工程师巴索夫与上校工程师斯捷丘尔负责监督工作。
  ……

前言/序言

  苏俄海军驱逐舰的发展历程其实可以先从一个侧面略窥端倪,那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人民海军队伍:从解放之初苏联人转让给我国的“四大金刚”,到冷战时期借鉴苏联56 型火炮鱼雷驱逐舰所自主设计的051 型驱逐舰,再到上世纪90 年代重金引进的956 型导弹驱逐舰……,我国海军的驱逐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无处不烙下了苏俄舰艇设计的印迹。
  由此想来十余年前,我曾在《舰船知识》杂志上陆续发表了数篇介绍苏联海军驱逐舰的专题连载,篇幅虽然不大,但却有限地拓展了一批国内舰船爱好者的视野,因此在当时也引发一大批读者的兴趣。但使人心生遗憾的是,苏俄海军曲折晦涩的发展过程让国内在此之后便鲜有更为深入的系统介绍与相关著作;究其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相比西方舰船颇为丰富的英、日文资料,难以消化利用的俄文资料和数量有限的英文介绍无形中就成了横亘在许多作者前面的一座大山。
  但让我深感欣慰的是,陆乐先生的这套《苏俄驱逐舰全史》却首次向我们展示了整个苏俄海军驱逐舰的发展全貌。此书不再将起始点放在卫国战争或是冷战初期,而是沿着世界驱逐舰诞生而始的时间轴,将这段历史足足前溯了半个世纪:从日俄战争前的敷衍了事,到1907 年为建造“诺维克”号而制定的新型驱逐舰技术要素,再到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中所推出驱逐领舰……,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早在我们更为熟知的7 型驱逐舰之前,俄国人的驱逐舰发展工作从一开始就已经充满了创新探索和失败教训,而这些不为我们所熟知的发展历史其实对于后来的设计工作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此书的另一大亮点就在于其清晰的的线图与历史照片。作者在写作之初就为每型驱逐舰配上线图或是立体图,让读者对于每型战舰的构造和布局都有一个直观、细致的了解;而对于改进翻新、舷号变更甚是频繁的苏俄舰船来说,书中呈现的详细背景介绍与完整数据无疑也是极其宝贵的资料。由于有限的参考资料,我在当年写作之中曾出现过一些纰误,比如我曾将41 型驱逐舰“不惧”号(Неустрашимый/ Neustrashimyy)误译为“坚持”号,时至今日仍颇感惭愧;而此书借鉴的原始参考资料颇多,不仅全部保留了第一手的精华部分,而且对于资料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细节也进行了详细的考证。故此应陆乐先生邀我捉刀作序之际,也特借其新书代我斧正舛讹,而这何尝又不是对我之前拙作的更正和沿承呢?
  胡其道
  2014年5月14日,于上海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内容详细,全铜板,值得收藏。

评分

俄国驱逐舰以及继承其多数特点的苏联驱逐舰,对于我国海军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驱逐舰发展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同于之前国内“掐头去尾”形式的单型介绍或断代简史。

评分

很厚很不错

评分

200-100活动时败的,性价比较高,图书的内容还不错,图片也还行。适合一般性收藏。

评分

评分

做事的人总是有轻视理论的倾向,觉得所谓理论,不过是登山者在路边小憩时的闲谈。画家弗拉克曼曾有妙语:“艺术理论就像药。若相信它,人须先有病。”这种“理论滞后”的现象,在比较玄乎的管理学和IT界是屡见不鲜的。理论界动不动就咋呼发明大词了、新理论了,业内人士定睛一看:哦?这不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么?比如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他写书之前,搜索引擎就已经普遍应用很久了。借助搜索这一工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改变了,成本也大大下降,反20/80法则的长尾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并非长尾这一概念的发明,导致了人们对互联网使用习惯的改变。而且,我也不认为Google公司会从《长尾理论》之类的“理论提炼”或“拔高”中得到什么好处。所谓的“自我催化”、“自我实现”,往往是“自我催眠”或意淫。张五常说,如果取消一切经济指数的发布,实体经济状况说不定会变得更好。长尾这个词,有也好无也罢,Google仍然是Google。这理论那理论,有也好无也罢,不损益互联网分毫。但是《大数据时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版)这本书,我倒是愿意为理论的先验与先见之明说几句话。“大数据”这个概念并不是指工具上的创新,其重要意义,正在于从认识论层面对IT从业人士观念的颠覆。关于数据,该理论所提出的三个转变:“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这三者的背后,都是对还原论思维的否定。译者周涛在序言中对第三条“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进行了吐槽,这个吐槽,在我看来恰恰表现出对大数据理论于认识层面的不理解。我特别爱举的一个例子就是对颜色的赋值或定义。比如棕色,这个词,或颜色,只有建立在与其他颜色的比较中才有意义。“棕色”这个词的存在并不具备本质性,它只是一组与其他颜色的关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海德格尔的那句名言:“人是存在的邻居。”也只有在存在主义的框架下,我们才能理解大数据对相关关系的强调,或,对因果关系的否定。因为对于确立一个因果关系而言,它需要确立相关因素的逻辑先后,其前提就是其各自的本体存在。但这是不可能的。仍然回到关于“棕色”的讨论:或许会有人说:我可以用CMYK或RGB赋值来确定什么是“棕色”。但是我们必须知道,一定是与其他颜色互相挤压、并形成约定俗成的共识这一过程在前,对棕色进行CMYK或RGB赋值才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这种通过CMYK或RGB方式对棕色进行赋值的方法,也仅仅是对约定俗成的观念的数字化确认,其本身并无任何本体性存在的意义。如海德格尔早就阐明的那样:“存在先于本质。”对追求因果关系的放弃,一是因为如前文所述,是因为哲学或逻辑上的不可能; 二是,如果我们沿用以前的还原论思维,而不是将互联网上的所有数据视为一个整体、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一个关于“无组织复杂性”的问题,那么,基于因果关系思维的对观察角度的预设及提问,将有损于我们对涌现性的观察,正如在传统统计学中,对抽样随机性的破坏,将严重损害统计结果的品质一样。我们不做任何预设地记录一切,是因为我们知道,面对一个复杂系统,我们无法于相变之前预测相变之后的状态。比方我们记录下每天的天气情况,并记下每天冰激凌的销量。结果,除了发现气温越高冰激凌销量越高这个白痴也能预判出来的结论之外,我们还发现,下雨天的时候冰激凌销量是最高的。至于为什么下雨天的时候人们爱吃个冰激凌,我们无须知道。如果你是个冷饮店老板,你听到天气预报说明天会有雨,你知道多预备些做香草甜筒的原料就够了。沃尔玛监测到,只要有飓风警报发出,店里的甜面圈销量就会激增。他们无须分析原因。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手电筒、电池之类的救灾常备品摆在甜面圈边上就好了。记录下一切,然后等待有趣的事情发生,这就是我认为的“大数据”。我们甚至无法对事后相关关系进行预期或预设。埃齐奥尼记录下所有航空公司的出票信息,试图对机票的走势做出预判,从而帮助大家做出“什么时候买票最划算”的预测。据他自己说,他的这个系票价预测的准确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五,可以为他的顾客每张机票节省五十美元。但难题在于:如果大家都相信他并使用他的这个软件,他的预测就完全不准了。另外,我的问题是:如果他的这个系统真的有效,他干吗不预测股票或期货?所以我认为,在搜集数据时,不要对事后可能产生的相关关系进行预期和预设,是你可能收获到惊喜的必要前提。在《大数据时代》这本书中,有些例子举得言过其实了。无论如何,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其重要意义或许是加速催生出一个数据交易的市场。对大数

评分

指文出品,值得收藏的精品。

评分

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