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是一个平凡的老师,书中所记录的,也是一群常见的“问题”孩子,我所做的,不过是牵起父母、孩子、老师的手,在孩子心中播下阅读的种子。于是,我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内容简介
《新教育文库·萤火虫书系·家校之间有个娃:低年级的娃儿这样教》以16名各具特色的孩子为主线,每个孩子一章,分章讲述了父母和教师如何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交流而发生的故事,书中内容均取材于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真实教育案例,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让父母与教师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教育理念、学会操作,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蓝玫,原名王丽君。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执行所长,兼任新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北京新教育实验学校副校长。武汉广播电台“新月读书会”特邀主持。曾为全国首批“新教育种子教师”,全国首批“新教育完美教室缔造者”,其事迹被《光明日报》《中华儿女》《教师博览》等诸多报刊报道。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本书不仅行文流畅,好读易懂,而且直面现实,可操作性强。蓝玫在家庭和学校之间选择了一个中立的结合点,对父母和教师都有启发意义。这些针对生活中常见问题展开的故事,不仅破解着家庭与学校中的难题,而且新的教育理念就蕴含于故事之中,若读者能回味揣摩,就会有着治标更治本的作用。
——朱永新
★对一个真正的人而言,人生就是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的美好,在于激发出所有参与者的生命激情,让教师、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就这样,教师远离职业倦怠,父母共建精神港湾,孩子因此茁壮拔节,所有人都创造着幸福并拥有了幸福。
——童喜喜
目录
序言 一朵玫瑰的蓝色新生
前言 家校之间
第1章 适度疏导,爱哭娃换笑脸
第2章 巧妙引导,小气娃变大方
第3章 共守秘密,小嘎娃能坦诚
第4章 警惕懂事,听话娃有自我
第5章 耳濡目染,拘谨娃能舒缓
第6章 帮助成长,自卑娃有自信
第7章 相信奇迹,零分娃能进步
第8章 略施援手,厉害娃也温柔
第9章 家校携手,机灵娃更大气
第10章 共同成长,拘谨娃变开朗
第11章 深挖根源,小懒娃变积极
第12章 充分调动,霸道娃会当家
第13章 挑战问题,聪明娃快步长
第14章 慎夸外貌,美丽娃长智慧
第15章 父亲归位,顺从娃有主意
第16章 并肩飞翔,穷困娃有希望
精彩书摘
号啕大哭新生报名的工作,一般是从暑假前的六月份或者七月份就开始了。
因为报名招生的程序比较烦琐,所以每到这个时候,校园里总是最嘈杂的。如果再无序一些,就更容易让人无法平静了。
而这样的状况往往会持续很久,等到转学的学生也都安顿好了,有时甚至都开学过去一个月了。
我从来不认为,一个老师,必须得从见到孩子第一眼,就一定要爱上他们。我们可以允许自己,从不讨厌到开始喜欢上,然后经过相处,再慢慢地爱上他们。不知道这样的感觉是不是因为爱在教育界被用得太泛滥的缘故,我更愿意用喜欢、好玩来表达。
在每一年开学报到的日子,看到叽叽喳喳涌进校园的娃娃们,我总是喜欢观察他们,觉得好玩更多一点。你们看,那些小小的人儿啊,有的躲在爸爸或者妈妈身后,只露出或新奇或恐惧的眼睛;有的东张西望摇头晃脑,显得什么也不在乎;有的拉着小弟弟或者小妹妹,漠然地看着妈妈或者爸爸忙碌着帮自己办那些琐碎的手续;还有的迫不及待地挣脱爸爸妈妈的手,满校园跑起来……总之,环境的嘈杂纷乱自是难免,但孩子们那难掩天真的举止和神态,却总会带给我们很多乐趣!每一次接到新生名单,我总是会默默地读着那些名字,凭直觉猜测:“这是个男孩子还是女孩子?眼睛大还是小?性格内向一些还是外向一些?第一次报到的时候,会是爸爸带着还是妈妈带着呢?在他们眼里,我会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诸如此类。并且想象着为每一个名字勾勒一幅剪影,等到他们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就会把眼前的孩子和我心里想象的那个“他(她)”做一个对比,略带兴奋地开始另一番想象之旅——他(她)哪里和我之前想象的不一样?这个名字后面,会有一个怎样的家庭,有着怎样的父辈或者祖辈呢?这个小小的面孔长大后,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他(她)会成为一个医生还是一个老师?抑或是一名警察……当孩子们真正走进教室时,这就意味着一个大家庭诞生了。
在我的教室里,我一直习惯按照个子的高矮来分排座位,这个叫萱的瘦瘦的小姑娘,就坐在第一桌。报到那天,小姑娘扎着整齐的马尾辫,穿着一件白底蓝花的连衣裙。她皱着眉头,抿着小嘴,一只手紧紧攥着妈妈,努力让身体能够靠在妈妈身上。另一只手,则一直揪着裙子上的腰带,还不时地把腰带在手指上绕几下再放下来。一整天下来,我愣是没有看到她笑一下。
第一节课,我请了我们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数学老师等所有科任老师一起,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张成长档案卡。档案卡上面有他们的姓名、性别、年龄、爱好、爸爸妈妈的名字及工作等,要求孩子们逐一填写。自己会写字的我们就让他自己写下来,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代替,也可以画画代替。实在不会填写的,还可以请身边的老师来帮忙。而在最后一栏,我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染料的颜色,印上自己的小手印。
孩子们看到一堆五颜六色的颜料的时候,都显得很兴奋,唯独这个小姑娘东张西望,眼圈里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我以为她怎么了,赶紧走过去问她:“萱,你……”我本来想说“你怎么了”,可是刚叫了她的名字,话都还没有说出口,她居然“哇”的一声先哭了出来。她这一哭,整个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愣愣地看着她。可是她完全不理会,两只小手轮换着抹眼泪。我伸出手想去抚抚她的肩膀,安慰她。可是手刚刚挨到她,她忽然一扭身躲开我,哭得更来劲了。我掏出一张纸巾塞进她手里,想让她擦一下眼泪,可是没想到,她忽然把攥着的小手张开,纸巾一下子掉到了桌子上。几个老师见状,赶紧都走过来,试图帮我一起安慰她。
我示意他们别过来,然后凑到小姑娘的耳朵旁边轻轻地说:“萱,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很难过,想哭一会儿发泄一下。我告诉你啊,老师要是觉得伤心的时候,也会这样哭一会儿。不过还是不要哭太久哦,眼睛会抗议的。等一会儿我们再陪你一起印小手印好了。”然后我转身对大家说:“萱现在不太开心,想哭一会儿放松一下,我们不要打扰她,先继续印自己的小手印好不好?”“好。”孩子们回答。
我说:“那我们还等什么,继续吧!”不知道孩子们是还在想萱的事,还是被这哭声勾起了自己的某些情绪,大家居然比刚才安静了很多。不过毕竟是孩子,不多会儿,他们似乎就忘记刚刚发生了什么,又嘻嘻哈哈起来。
我不时扭头从背后偷偷看看萱。一开始的时候,萱的哭声还是很大,慢慢地,虽然还在抹眼泪,但是哭声却越来越小了。我感觉时间也差不多了,就先走到萱的同桌旺那个小男孩前面,指着成长卡教他怎样按下小手印。然后我装作无意地对萱说:“萱,旺选了蓝色哦。
你是小姑娘,不知道你会不会选鲜艳一些的颜色。你来看看,你是准备选红色还是选黄色啊?”萱终于停下来,把脸转向了同桌的成长卡。
我趁机继续说:“萱,来啊,颜色宝宝都等不及了,小手伸出来吧!”她张开手,伸向了装着紫色的调色盘……再看她的小脸,虽然还是没有笑,甚至略微皱着眉头,但表情分明已经轻松了很多。
……
前言/序言
《家校之间有个娃:低年级的娃儿这样教》内容简介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低年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如同种子破土而出,迎接着阳光雨露,也需要精心呵护与引导。这套“新教育文库·萤火虫书系”中的《家校之间有个娃:低年级的娃儿这样教》,正是为所有心系孩子教育的家长和一线教育工作者量身打造的一份宝贵指南。本书深刻理解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聚焦于家庭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实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帮助孩子在这个充满探索与学习的黄金时期,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各种教育技巧,而是着眼于构建一个和谐、 supportive 的教育生态系统,让家庭和学校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后盾。它认识到,低年级是孩子世界观、价值观萌芽的开端,也是他们养成学习习惯、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本书的内容紧紧围绕这一核心,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教育低年级孩子。 一、理解低年级孩子的独特世界 本书首先强调了“理解”的重要性。低年级孩子,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行为模式都与成人有着显著的差异。他们可能好奇心旺盛,对世界充满疑问;他们可能情绪波动较大,需要耐心引导;他们可能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有趣的学习方式;他们可能还在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需要社会的初步体验。 认知与学习特点: 书中详细阐述了低年级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学习特点,强调了游戏化学习、情境教学、实践操作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和巩固知识方面的作用。它会告诉你,如何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如何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教材,让学习融入生活。比如,如何通过观察家中的植物来学习科学,如何通过家庭劳动来培养责任感。 情感与心理需求: 低年级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需要安全感、归属感和被爱。本书深入探讨了如何捕捉孩子细腻的情绪变化,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回应他们的喜怒哀乐,如何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它会指导家长如何成为孩子最信任的倾听者,如何用鼓励代替批评,如何让孩子在犯错中学习,而不是感到羞愧。例如,书中会提供一些沟通技巧,帮助家长与孩子进行有效对话,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 社交与行为发展: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孩子们开始学习如何与同龄人、老师建立联系。本书关注孩子在群体中的适应问题,如何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分享意识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它会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家长引导孩子处理同学间的矛盾,理解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二、家校协同:构建教育的坚固桥梁 “家校之间有个娃”的核心在于强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协作。本书认为,单一的教育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当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最优质的环境。 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 本书明确了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不可替代性。它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不仅仅是检查作业,更是要成为孩子学习的伙伴和榜样。它会指导家长如何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如何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安排,如何在家中营造支持学习的氛围。比如,如何布置一个有利于孩子学习和阅读的家庭角落,如何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如何鼓励孩子分享在学校的经历。 学校在教育中的责任: 同时,本书也强调了学校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责任。它呼吁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它会介绍一些学校可能采取的有效家校沟通机制,如家长会、开放日、家校联系本等,并指导家长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平台。书中也会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共同解决孩子在学习和行为上遇到的挑战。 沟通的艺术: 有效的沟通是家校协同的基石。本书会提供一系列关于如何与老师进行建设性沟通的建议,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担忧和期望,如何虚心听取老师的专业意见,以及如何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案。它强调了尊重、理解和信任在沟通过程中的重要性,避免将家校沟通变成单方面的抱怨或指责。 三、具体教育策略与实践建议 在宏观理念之外,本书提供了大量具体、可操作的教育策略和实践建议,涵盖了低年级孩子学习、生活、品德等各个方面。 学习习惯的培养: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终身受益的基础。本书会从预习、听讲、复习、作业、阅读等方面,提供详细的指导。它会告诉你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如何引导他们独立完成作业,如何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并介绍一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时间管理、知识梳理等。 阅读力的塑造: 阅读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本书高度重视低年级孩子的阅读培养,它会推荐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优秀读物,介绍多种阅读方式,如亲子共读、自主阅读、主题阅读等,并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理解书本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 品德与价值观的熏陶: 低年级是孩子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会从诚实、善良、勇敢、尊重、责任感等方面,提供具体的引导方法。它会强调榜样的力量,讲述如何通过故事、游戏、生活实践等方式,将良好的品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情绪与行为的管理: 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行为规范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本书会提供一些温和而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习如何控制冲动,如何遵守规则,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它会引导家长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用耐心和爱心去引导,而不是简单地压制。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除了学业,健康的身心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保障。本书也会涉及如何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以及如何引导他们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四、人文关怀与教育智慧 《家校之间有个娃:低年级的娃儿这样教》最可贵之处在于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智慧。它不仅仅是传授方法,更是传递一种教育的态度——尊重孩子的个体独特性,相信孩子的无限潜力,用爱与耐心陪伴他们走过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本书所倡导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是“赏识与鼓励”的基石,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践行。它鼓励家长和教育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到他们每一次进步的微小火花,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它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分数,更是为了培养一个独立、完整、有爱、有责任感的个体。 总而言之,《家校之间有个娃:低年级的娃儿这样教》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指导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教育读物。它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幅清晰的低年级教育蓝图,帮助我们在充满挑战与惊喜的教育之路上,找到方向,收获智慧,共同见证孩子们的茁壮成长。本书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您的孩子,更有效地与学校沟通,更从容地应对育儿的挑战,最终与孩子携手,共赴一场美好的成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