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角,中国道理。
伴随着一路高歌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海外持续的质疑和非议。
《中国投资海外:质疑、事实和分析》基于事实的理性分析,讲出中国道理。
《中国投资海外:质疑、事实和分析》将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角度,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动力和实践予以梳理分析,以对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质疑进行回应。同时,《中国投资海外:质疑、事实和分析》使中国企业能通过本书的分析更多地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意义,从而为今后更好地把握其投资实践提供借鉴。
王梅,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资深研究员。
1991~2003年,供职于世界银行美国华盛顿总部,先后任咨询顾问、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学家。2003~2008年,在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任高级经济学家。2009~2010年,供职于高盛高华投资银行部,任执行董事。
于1997年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分别于1988年和1985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学士学位。
第一部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概况
第一章高速增长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四个阶段 // 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 18
第二章保持持续增长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今后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将保持高速增长 // 29
第三章海外针对中国投资的质疑和趋紧的监管
美国的质疑、趋紧的监管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 37
加拿大的质疑和趋紧的监管 // 53
欧盟将国有企业视为一致行动人 // 60
澳大利亚的疑虑和趋紧的监管 // 63
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非议 // 68
第二部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第四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符合现有理论
优势利用和优势获取理论 // 75
投资发展路径理论 // 80
第五章全球化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驱动力
全球化的三个特点 // 88
中国与全球化:中国市场高度开放 // 90
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的中国-进一步开放 // 101
第六章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因素
规划的引导 // 102
监管的放松 // 107
外汇储备的投资收益要求提高 // 109
人民币升值使国外资产显得便宜 // 113
高储蓄造成投资能力超过国内市场需求 // 113
应对贸易保护 // 116
产业升级的需要 // 119
第七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动因
寻求资源 // 122
寻求市场 // 133
寻求技术和品牌 // 137
寻求效率 // 144
第三部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
第八章没有中立的国际竞争
所有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阶段都曾运用产业政策的手段 // 150
新兴企业所进入的国际经济竞技场早已不是公平的竞争市场 // 153
即使在当代,已经领先的发达国家也没有停止运用产业政策 // 154
美国的私人企业也受益政府的支持 // 157
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还有其他各种不明显的表现形式 // 158
第九章 质疑源于不了解和保护主义
中国的所谓优惠融资并不优惠 // 161
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极为激烈 // 163
美国应该欢迎华为的竞争 // 167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169
第十章国有企业的一系列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有明显成效 // 171
国资委努力履行出资人职责 // 177
第十一章国有企业改革还在继续
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 181
国资委需要改革 // 185
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相对落后 // 189
新一轮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189
地方国有企业改革//192
“走出去”促进国企改革 // 197
小结 // 197
第四部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践
第十二章西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争议
企业社会责任在西方曾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 201
进入90年代,西方跨国公司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 // 204
进入21世纪,西方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热情达到了
一个新的高度 // 207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辩论依然激烈地进行着 // 212
企业社会责任升级版——创造共享价值 // 216
第十三章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实践比一般认为的要好 // 220
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特定挑战和机遇 // 223
巴西和印度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 226
小结 // 229
第十四章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三个阶段 // 231
中国颁布了多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法规 // 233
国际机构和外国跨国公司的作用 // 240
起步阶段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 242
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的社会实践 // 253
结束语 // 259
参考文献 // 262
附录12009~2011年全球和中国的最大10个并购交易对比 // 274
附录2华为就3Leaf事件发表的公开信 // 281
这本书的出现,如同一面棱镜,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这个复杂现象,折射出多样的色彩。我曾经以为,对外投资就是把国内的资本和技术“搬出去”,就能实现双赢。然而,作者却用他严谨的分析,告诉我事情远非如此简单。他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现实,比如一些投资项目遭遇的滑铁卢,或者引发的国际争议。我尤其欣赏他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全局观。他不仅关注微观的案例,更将目光投向了宏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他提出的“双重约束”理论,即中国企业既要面对国内的政策导向,又要适应国外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这在我看来,是揭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困境的一个关键点。他强调,只有真正理解并适应这种“双重约束”,中国企业才能在海外市场立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图景,也让我对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一帆风顺”的书,而是一本让你“未雨绸缪”的书。
评分简直不敢相信,我竟然会被一本关于中国对外投资的书籍深深吸引,甚至沉迷其中。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作者仿佛不是在写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而是在与一位老友促膝长谈,分享他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独到见解。他没有使用那些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语言,而是用一种朴实、直白的叙述方式,将那些复杂而庞大的海外投资现象,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他对一些具体案例的描绘,那些细节的处理,让每一个故事都鲜活了起来。比如,他笔下的某个在非洲修建基础设施的中国公司,在初期遭遇了怎样的文化冲突,如何与当地政府周旋,如何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这些情节都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他没有将这些企业塑造成无所不能的英雄,而是展现了他们真实的挣扎、失误和痛苦。通过这些故事,我看到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所面临的真实挑战,不仅仅是资金、技术,更多的是关于尊重、理解和适应。作者在分析时,也并非一味地批评,他会在指出问题之后,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这些建议往往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深刻理解,显得尤为宝贵。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走出去”,不仅仅是资本的转移,更是文化的融合,是智慧的碰撞,是长远的考量。读完后,我感到受益匪浅,也对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未来充满了更理性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超我的预期。我一直以为,对中国对外投资的讨论,要么是歌功颂德,要么是阴谋论的指摘,很少有能够真正深入分析问题根源的著作。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以一种极为审慎的态度,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各个层面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剖析。他没有回避那些敏感的话题,比如投资的真实回报、潜在的政治风险、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真实影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如何处理与当地社区、劳工以及环境的关系。他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揭示了许多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负面后果。他提出的“软实力”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我看来,是这本书最具价值的洞见之一。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而是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逻辑为支撑,去构建自己的论证体系。他对于一些“中国模式”的质疑,并不是为了否定中国的发展成就,而是为了促使中国企业在未来的海外投资中,能够更加成熟、更加负责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图景,也让我对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中国对外投资这个话题,带着一种近乎盲目的乐观。新闻报道里,总是充斥着中国企业在海外斩获颇丰的喜讯,似乎一切都顺风顺水。然而,这本书,就像一盆冷水,狠狠地浇醒了我。作者以一种极为冷静、甚至有些“残酷”的笔触,揭示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背后的重重迷雾。他没有简单地为中国企业辩护,也没有一味地进行道德审判,而是深入分析了导致投资失败的深层原因。我尤其被他对“文化隔阂”和“沟通障碍”的描述所打动。他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现了中国企业在融入当地文化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误解和冲突。他提出的“尊重多样性”和“本土化策略”的建议,在我看来,是这本书最具实践意义的亮点。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走出去”,不仅仅是资本的输出,更是文化的融合和思想的交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复杂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图景,也让我对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未来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领略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并非一条坦途,而是充满了无数未知的挑战和风险。作者以一种近乎“解剖”式的严谨,对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进行了深入的审视。他没有回避那些令人尴尬的失败案例,而是从中提炼出宝贵的教训。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水土不服”现象的细致描绘。他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案例,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品牌塑造、市场营销、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提出的“差异化竞争”和“本土化运营”的理念,在我看来,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洞见之一。他强调,只有真正理解并尊重当地的市场需求和文化习惯,中国企业才能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图景,也让我对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是一本鼓吹“中国模式”的书,而是一本让你“认清现实”的书。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失败的传闻,而这些传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深层原因。作者以一种极其冷静、客观的笔调,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审视。他并没有回避那些可能令人尴尬的现实,而是用数据和事实说话,揭示了许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批判性思维。他不会轻易地接受那些被广泛传播的观点,而是会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和证据。他对于一些“机会主义”和“短视行为”的批评,虽然听起来有些犀利,但却直击痛点,让人不得不反思。他提出的“战略定力”和“长期主义”的理念,在我看来,是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他强调,真正的海外投资,应该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而不是一时冲动的投机行为。他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生动地展现了缺乏战略定力所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复杂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图景,也让我对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成功学”读物,而是一本让你“审时度势”的指南。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理解,都停留在一些宏大的、概念化的层面,总觉得那是一条充满机遇的康庄大道。然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这条道路上隐藏的无数曲折和挑战。作者以一种极其审慎的态度,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没有回避那些可能令人沮丧的失败案例,而是从中提炼出宝贵的经验教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他不仅关注投资本身的经济效益,更关注其对当地社会、文化和环境的长远影响。他提出的“负责任的投资”理念,在我看来,是这本书最深刻的洞见之一。他强调,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益,更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他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生动地展现了忽视社会责任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图景,也让我对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致富”的书,而是一本让你“理性思考”的书。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本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条坦途,充斥着成功的案例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没想到作者却用一种极其冷静、甚至有些尖锐的视角,撕开了这层看似光鲜的外衣。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到,我们看到的许多关于海外投资的宏大叙事,背后可能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挑战和陷阱。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安的现实,比如一些项目的停滞不前,甚至巨额亏损,他也没有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外部环境,而是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在战略规划、风险评估、跨文化管理以及合规性方面存在的固有弱点。他提供的那些案例,并非总是聚焦于那些光芒四射的“大国重器”,更多的是那些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复杂环境中挣扎的实体企业,他们的困境更能触及人心,也更具警示意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问题时,不预设立场,而是基于大量的史料、数据和实地调研,去一层层剥离现象,触及本质。他提出的“投资过热”、“盲目扩张”、“缺乏本土化策略”等论点,虽然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却直击痛点,让人不得不反思。这本书不像市面上那些鼓吹“中国模式”的书籍,它没有那种昂扬的调门,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用他充满智慧的语言,告诫年轻人前行的路上布满了荆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对我而言,这更像是一部“反思录”,它迫使我重新审视那些关于中国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叙事,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路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老实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对中国对外投资这件事,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大多来自于新闻报道中的宏大叙事。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固有的认知。作者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外科医生,用他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这个“病体”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解剖”。他并没有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某一个环节,而是从战略、执行、文化、法律等多个维度,层层递进地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尤其喜欢他对“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的深入探讨,很多时候,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失败,并非因为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对当地市场的了解不够深入,对潜在的风险评估不到位。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生动地展现了这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他提出的“在地化”策略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是这本书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观点之一。他强调,真正的“走出去”,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深入融入当地的社会文化,与当地居民建立互信互利的伙伴关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致富”的书,而是一本让你“理性思考”的书,对于任何一个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说实话,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抱持着一种相对片面的认知,更多的是聚焦于那些大型国企的“宏大战略”或者新兴民企的“创新故事”。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一个更加广阔、也更加复杂的叙事空间。作者并没有拘泥于单一的视角,而是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地区的企业案例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勾勒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全景图。我尤其被他对一些“边缘化”的投资活动,比如一些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艰难探索,以及一些“隐形冠军”企业的海外布局的细致描绘所打动。他没有回避这些企业所面临的资源匮乏、技术瓶颈、以及政策风险,而是生动地展现了他们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真实写照。他提出的“微观经济视角”下的海外投资分析,让我看到了许多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重要细节。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图景,也让我对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一夜暴富”的书,而是一本让你“拨云见日”的书。
评分想了解中国海外投资的概况,所以先买了来看看
评分这本书直面海外质疑, 为中国企业投资正名.
评分挺深入浅出的!!值得学习
评分挺深入浅出的!!值得学习
评分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我好好读,精读。
评分挺好的
评分十个字的推荐,妈咪贝贝红
评分很有价值,很实用的书,装帧精美
评分书很好,是 正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