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繪”是什麼?教師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讀寫繪”?本書為您提供引導兒童進行“讀寫繪”的具體方法和實用教程。
這是一本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極大幫助的圖書。它有四大亮點:一、詳細解讀兒童“讀寫繪”:本書根據兒童生命發展要素錶,選取適閤孩子的繪本、經典民間童話故事和兒歌童謠等“讀寫繪”文本,並解析如何理解和評價兒童寫繪作品。二、“讀寫繪”過程詳細步驟及實用建議:根據兒童成長階段,提供進階式“讀寫繪”課程,文本選取、文本解讀、寫繪過程步驟明晰,並為傢長提供兒童寫繪及語言指導建議。三、兒童“讀寫繪”教學實例及兒童成長實例,見證進步:選取代錶性兒童“讀寫繪”課程和兒童“讀寫繪”作品進行分析,共享兒童成長過程。四、名傢兒童成長階段理論,深入理解兒童思想,讀懂孩子。
《孩子的早期閱讀課:新教育實驗兒童課程“讀寫繪”項目用書》係新教育實驗兒童課程“讀寫繪”項目用書,是教育部重點課題。可供小學老師專業發展使用,也可供相關研究者參考。
孩子三歲以前就會“塗鴉”,通過寫寫畫畫來理解和錶達,這就是“讀寫繪”的雛形。“讀寫繪”是充分培養孩子的理解力、口頭和文字錶達等能力的極好方式。
《孩子的早期閱讀課:新教育實驗兒童課程“讀寫繪”項目用書》詳細介紹瞭孩子3歲以前、3歲、4-5歲、5-6歲、一年級、二年級各階段的“讀寫繪”的具體內容,屬教育部的重點課題。如何引領孩子閱讀、理解和錶達,如何指導和評價孩子的作品,書中列舉瞭30多幅孩子的寫繪作品進行分析,精選兒歌童謠、繪本、童話故事、兒童詩80多篇,並介紹瞭世界著名兒童專傢的觀點,有很高的知識含量和技術含量。書中強調的教育誤區和給傢長的建議,更是作者大量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所在。
閱讀課應該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教學,這一觀點已在新教育數韆個教室開展的“低段讀寫繪”實驗中得到印證,其中發生瞭許多感人的故事,有效地改善瞭師生、傢校關係,改變瞭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狀態。
本書具有指導性和極強的可操作性,適閤廣大教師、教育工作者、父母閱讀。
本書係新教育實驗兒童課程“讀寫繪”項目用書,是教育部重點課題。可供小學老師專業發展使用,也可供相關研究者參考。
本書深受讀者歡迎,已重印多次。
馬玲,女,新教育實驗研究中心成員。1991年中師畢業,從事小學語文和班主任、學校教科研管理等工作達15年之久,飽嘗苦樂,獲省(河南)市各級各類優質課比賽及論文比賽大奬,在《小學語文教師》《中國教師報》《小學青年教師》《師道》等數十傢教育媒體雜誌上發錶教學隨筆百餘篇,在兒童閱讀、語文教學和班級管理方麵積纍瞭豐富的經驗。2006年7月加入新教育實驗,主持“毛蟲與蝴蝶”兒童階梯閱讀項目的研究工作,關於兒童低段讀寫繪的研究成果、晨誦和整本書共讀課程的大量案例,為眾多“毛蟲”所認可並共享。
現在,馬玲老師正在內濛古東勝區的小鎮罕颱支教。一間小小的教室裏,她努力為孩子們的人生寫下明亮詩篇的第一行。
讀寫繪不但能開啓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錶達能力,而且能讓信任、尊重、勇敢、寬容等美好的東西走進孩子心靈。繪本精練的語言,鮮艷的畫麵,啓發孩子對故事的創編,都是在豐富語言,運用語言,鍛煉想象力。尤其是孩子能獨立寫繪後,更是發展瞭學生的錶達能力,可見,讀寫繪能大大地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
——網友:落花啼林鳥自羞
我對繪本教學的瞭解幾乎等於零。也曾經給孩子買過幾本繪本讀物,但總覺得這純粹是小人書,因此,我從未有過興趣。讀瞭馬玲老師的《孩子的早期閱讀課》,我對繪本塵封瞭的心猛然被激活瞭。幡然醒悟的同時,除瞭對繪本的愧疚外,更對自身的"自我為中心"的劣根性痛恨不已。
——網友:milklike287
我們準備好瞭,就要正式開始我們的"讀寫繪"瞭。雖然慢瞭一步,但相信有瞭榜樣的力量,我們會走得更穩健。期待我們每一個人的拔節成長!
——網友:china11strong
第一章幫你瞭解讀寫繪
004/第一節新教育兒童課程的三個特質
004/一生命的故事就此展開
006/二兒童課程的三個特質
006/三兒童生命要素發展錶
007/第二節什麼是讀寫繪
008/一童年:一段彩色階梯
009/二兒童時期精神的最佳營養
009/1�被姹�
013/2�本�典民間童話故事
014/3�倍�歌與童謠等
017/三寫繪:生命在兒童時期的完整錶述
019/1�痹躚�理解兒童畫
019/(1)畫即孩子。
020/(2)切忌臨摹,不強調技法。
022/2�比綰紋蘭坌椿孀髕�
022/(1)不以畫得像或者畫得好為評價標準。
022/(2)注意年齡特點。
022/(3)注意個體差異。
023/3�逼蘭墼�則
023/(1)給所有學生以展示的平颱。
023/(2)從多個維度錶揚優秀作品。
024/(3)檔案即曆史,關於成長的過程記錄。
024/4�被�本操作流程
025/5�毖�生寫繪作品舉例
026/第三節讀寫繪之後……
第二章如何進行讀寫繪
030/第一節彆小看兒童的"塗鴉"
--3-6歲孩子的讀寫繪
031/一3歲前塗鴉:體驗動作帶來的快樂
033/給傢長的建議
034/關於塗鴉
035/關於語言
035/二3歲時塗鴉:擬人化的錶現
036/給傢長的建議
036/關於塗鴉
037/關於語言
037/三4-5歲塗鴉:形狀越發清晰起來
039/給傢長的建議
039/四5-6歲塗鴉:對色彩的體驗與探求
040/給傢長的建議
041/第二節一年級的讀寫繪
043/一兒歌童謠
043/1�畢嗤�節奏的兒歌在一段時間內反復進行
047/2�幣歡問奔淠誑山�行主題誦讀
049/3�輩灰�勉強仿寫,重要的是日積月纍,潛移默化
051/二繪本
052/1�被姹咀鈧匾�的是故事
053/《三隻小豬》
053/2�比綰窩≡窕姹�
054/(1)滿足兒童愛和安全的需要
054/《逃傢小兔》:無論怎樣我都是安全的
056/《要是你給老鼠吃餅乾》:愛的多米諾骨牌
057/《跟甘伯伯遊河》:再混亂的局麵也不會受到責難
059/(2)激發學生擁有願望與夢想
060/《好餓好餓的毛毛蟲》:永遠保持精神上的飢餓感
063/《美麗的夢想》:誰都可以擁有大大的願望
064/(3)為孩子提供成長的榜樣
066/《小海螺和大鯨魚》:遠大的目標和生命的遠航
066/《小黑魚》:遊動在海洋世界裏的生命智慧
068/(4)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
068/幫助兒童理解並學會錶達自己的情緒
069/《生氣湯》:接納並疏導孩子的憤怒情緒
070/《蘇菲生氣瞭》:學會控製、調節自己的情緒
071/《我也可以飛》:麵對挫摺,哪怕懷疑,也不喪失勇氣
072/幫助兒童學會社會交往
073/《亂撓癢癢的章魚》:衝突中發現自己的智慧
074/《月亮狗》:永遠忠誠不會背棄的夥伴
074/《螞蟻和西瓜》:團隊閤作帶來成功與快樂
074/(5)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愉悅
074/《好餓好餓的小蛇》:齣人意料的天真與想象
075/《是誰嗯嗯在我頭上》:真正的寓教於樂
076/《圓白菜小弟》:天真的荒誕與快樂
076/(6)幫助兒童理解和認識自我
077/《我不知道我是誰》:我是誰?
077/《小豬變形記》:做自己,最快樂!
078/《笨拙的螃蟹》:更好地認識自己,短處也是長處
078/3�苯棠愣粱姹�
078/(1)走齣讀繪本的誤區
078/彆讓聽故事變成觀察練習
080/彆讓講故事變成"提問""迴答"
081/彆讓故事變成品德教育
082/(2)怎樣講繪本故事
082/角色:"你呀,我啊"的雙重遊戲
083/遊戲:吭唷唷,吭唷唷,我現在用力把地拖……
084/教你看繪本:《想吃蘋果的鼠小弟》
090/繪本教學案例1(《親愛的小魚,我好愛你》)
096/繪本教學案例2(《奧莉薇》)
101/三童話故事
102/《三隻小豬》:享樂原則和現實原則
104/《漢賽爾與格萊特》:邁齣走嚮世界的第一步
107/《牧鵝女》:必須擺脫依賴,走嚮自主
117/《三種語言》:父母如何應對孩子走自己的路
121/《傑剋與豆莖》:一個男孩的成長129/第三節二年級的讀寫繪
131/一兒童詩
132/1�笨�啓黎明的誦詩
132/2�幣話愕某剋惺�歌
132/謝爾·希爾弗斯坦組詩:特異的天真與幻想
137/金子美鈴組詩:天真、純淨
144/晨誦組詩:鼕天的童話
154/3�鄙�日送詩
159/4�背剋鋅衛�
159/晨誦課例1:《愛讀書的樹葉》
163/晨誦課例2:《燕子的記事本》
168/二繪本
169/《爺爺一定有辦法》:"無中生有"的精彩與創造
174/《鯨魚》:錯覺和真相
178/《小種子》:生命的盛開
181/《哦,美麗的巴拿馬》:關於友誼、夢想與尋找
191/《花婆婆》: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197/《老鼠牙醫地嗖頭》:麵對危機的兩難選擇
204/宮西達也的"溫馨霸王龍"係列212/第四節二年級下學期之後
213/1�被姹駒謚懈唚甓蔚腦擻�
213/2�閉�本書共讀
第三章我們都在讀寫繪中
(實驗班級學生寫繪作品選)
218/第一節孩子們的讀寫繪
218/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
--一次寫繪作業完成的影像觀察記錄
222/飛翔吧,彩色的白鷺
--一個一年級女孩開學兩個月的寫繪作品分析
227/給他(她)一張白紙,一支畫筆就夠瞭
--兩個孩子曆時一年的讀寫繪故事
227/男孩子南天章的故事
234/女孩子小亞的故事
238/從平原到大山
--河南和湖南兩個讀寫繪班級的共讀故事
244/第二節教師與傢長的互動
244/和孩子一道起航
--給一年級新生傢長的一封信(郝玉梅老師)
245/嚮著夢想飛翔
--給二(4)班傢長的第一封信(史桂華老師)
249/一個許諾的奇跡
--給傢長朋友的第二封信(陳美麗老師)
254/給傢長看的繪本故事及反饋
254/《等一會兒,聰聰》
257/傢長反饋260/附錄:兒童成長階段理論摘錄
260/史代納(華德福教育)的兒童發展觀點
268/埃裏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
270/皮亞傑智力發展的階段理論
271/前運算階段智力活動的特點
273/具體運算階段智力活動的特點
274/皮亞傑的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275/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278/弗洛姆《愛的藝術》:"父性之愛"和"母性之愛"
28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285/感謝與說明
第一章幫你瞭解讀寫繪
孩子早期學習的意義是深遠的。它將我們的未來之箭引入特定的軌道,也許好,或許糟。
第一節新教育兒童課程的三個特質
一生命的故事就此展開
一個人的生命就是一個故事。每個人都是他故事中的第一主角,所有他經曆過的,包括他所讀故事中的偉大人物,都隻是這個故事中的配角。
這個故事不隻用一種語言寫成,事實上,從一顆小小的心髒開始跳動,到他的肉體消逝,就有許多種語言,在傳播生命的故事,每一種語言都有著完全不同的詞匯。
最初,這個主角的語言是哭泣和微笑,是牙牙學語。
然後,他用手舞動著,用手腳爬行著,他用整個身體訴說著他內心的渴望與快樂。
再後來,如果有幸,他抓住瞭一種叫做筆,或者更有幸,是一種叫做蠟筆的神奇之物的話,他將開始一種“塗鴉”的快樂遊戲。
與此同時,他的“呀呀”的喊叫已經被賦予瞭一些有人類社會意義的詞匯--“媽媽”、“爸爸”、“我要吃”、“尿尿”……
與此同時,他開始用布偶,用一切可以象徵的物品,重復他看到過的故事。
再接下去,他就進入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他開始用畫筆加上自己的話語,甚至配上幾個他剛剛開始認得的詞語,來錶達他所看到的、讀到的、想到的。
如果你要求他用文字錶達,以為隻有文字錶達纔是成熟的高級錶達,那麼你真是不明白生命的神奇。
如果你隻欣賞他絢麗的畫麵,以為這隻是一個美學的畫麵營構,那麼你真是不明白生命的豐富。
隻有你欣賞著他的一切塗鴉--一切色彩與綫條,而不要求他以達·芬奇或者李可染的方法,隻有你真誠地嚮他詢問這畫麵背後的完整故事(請記住,是故事,不是畫畫);隻有你確實是偶爾建議一種他可能接受的創意……你纔能夠真正領會到生命的豐富與神奇,領會到眼前這個孩子身上被生命所賦予的神秘。
如果他有幸這樣成長,伴隨著經典的童話故事--格林的,安徒生的,中國民間的,伴隨著朗朗上口的童謠和兒歌,度過這樣大約三年的美好時光。那麼他在進入下一種語言階段的時候,進入一生中不同階段的時候,就會保持著一種源自生命的豐富性。
然後就是文字,再後來是議論性的,與更為精確的口語瞭。先是敘述性的,慢慢地成瞭描述性與抒情性的。
而他的議論、他對事物的看法,其實總是他曾讀過的某本書,聽過的某個故事,或是他所喜愛的、景仰的某個人物的觀點。
所以,雖然語言方式不一樣瞭,但是生命總是一個整體,它在慢慢地擴展、延伸。
不同的生命有著不同的詞匯。道傢的自然和逍遙、儒傢的擔當與堅毅、基督徒的虔誠與敬畏、佛傢的清淨與慈悲,還有安徒生《醜小鴨》中的夢想、李白詩歌中的奔放、李清照詞中的婉約與清麗……
他在童年中,偶然地獲得瞭這些詞匯,選擇瞭其中的某一些(請記住,他的選擇總是取決於他前麵已經選擇的),而它們就成瞭他一生的詞語、一生的思想與精神的底子。
再然後,他也許用行動,用種植的方式,用製造的方式,用謀劃的方式,或者用詩歌與藝術的方式去體現這些思想,這種精神,形成瞭活生生的,屬於他自己的創造品。
一壟青鬱的莊稼,一個完美的物品,一件美妙的事情,一首詩,一個傳奇……
最後,如果他有幸,他會進入最後的詩歌與哲學階段,在“道可道非常道”的永恒中,獲得最後的語言與詞匯。這是不朽的語言。
這神奇故事的完成,也就是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二兒童課程的三個特質
新教育認為,兒童教育有自身的特質,遵循著三個最基本的命題:
命題一:教育不能逾越兒童的身心發展。兒童的身心發展(生物性)是教育必須遵守的一條鐵律,任何一廂情願地想要逾越這條底綫的教育,都是對兒童身心的摧殘,無論它可能打著培養神童、塑造道德模範或者其他什麼堂皇名號,其實質都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損害。
命題二:任何教育都是對生命的刻寫。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同一文化中不同故事的講述,不同的書籍與課程,不同人格的教育者與孩子的接觸,都是對兒童生命的一種不可重復、不可塗改的刻寫。生命是一個持久的多重刻寫的結果。教育縱然可以被看成是對生命的喚醒,但在生命內部,除瞭對光明的渴望,並沒有任何既定的知識。所以,教育的刻寫,是偉大而又冒險的活動、不可不慎。人生庸俗還是高尚,堅強還是軟弱,都取決於生命的早期--童年的教育。
命題三:任何良好的教育,都是命題一和命題二的平衡。命題一是全人類的教育都必須遵循的消極麵,命題二是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理解(這個不同的理解就是對超越標準的不同理解),但都會是在教育中有所作為的積極麵。良好的教育就是在遵守規律與積極刻寫的雙重要求中,尋求到一種藝術的平衡。
新教育兒童階梯閱讀,“階梯”這兩個字,就是對命題一的認識,而在每個階段讀物的選擇上,仍然堅定不移地遵守著命題二的原則,強調經典性、文化性,以及必要的中國性、漢語漢字性。
三兒童生命要素發展錶
從毛蟲到蝴蝶,這個漫長的蛻變,是一條成長的規律。
為此,我們擬齣兒童生命要素發展錶(見p2-p3),我們可以瞭解兒童在各階段的成長要素。
第二節什麼是讀寫繪
哪些優秀讀物可以提供給孩子們?
這些書籍是否通過認真地篩選?
是最優秀和最適宜兒童的嗎?
對各個具體的兒童來說,他能夠讀什麼書?
為瞭孩子更好地成長,他應該讀什麼書?
兒童該怎樣開始閱讀活動?
……
根據兒童的生命需要,自2002年開始,新教育實驗就開始關注兒童的閱讀問題,並且從2006年起,開發瞭“毛蟲與蝴蝶--新教育兒童階梯閱讀研究”項目。這個項目研究認為:
童年不是一個靜止的房間,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確,由粉紅到天藍的彩色階梯。二年級和四年級,不是相近的兩個教室,而是隔瞭幾重天地的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因此,每一年所選的閱讀內容,也就應該是符閤兒童各自的不同特點的。
在低年級(2-3年級)倡導讀寫繪結閤,用閱讀圖畫書、講故事、用圖畫錶達與創造相結閤的辦法,讓低齡段兒童的學習力與創造力得到自由發揮。中年級(3-4年級)開始逐步從繪畫中淡齣,而加大文字閱讀,結閤講故事,加大整本書的主題探討,並開始進行曆史故事與人物傳記的閱讀。高年級,則主張在共讀方麵以主題探討為主,加大自由閱讀的量,加入自然科學方麵的閱讀,將閱讀與兒童文學創作相結閤。
“低段讀寫繪”項目就是專為4-9歲兒童開發的整閤瞭兒童閱讀、情感、思維、錶達一體的特彆的課程。目前主要在小學一、二年級進行。自2006年開始後的三年裏,低齡段讀寫繪實驗已經在全國各地數韆個教室裏得到瞭印證,發生瞭許多感人的故事,有效地改善瞭師生、傢校關係,改變瞭孩子的學習狀態。
一童年:一段彩色階梯
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確,從粉紅到天藍的彩色階梯。
教育哲學傢懷特海有一個重要的論斷:人認識事物的規律與學習的規律都是:
浪漫--精確--綜閤
(整體)(部分)(整體的精確、精確的整體)
懷特海特彆指齣:“如果沒有前麵的浪漫階段,精確階段是無結果的:如果對事實的一般規律缺乏模糊的理解,前麵的分析就是一種毫無意義的分析。它不過是一係列關於單純事實的無意義的陳述,是人為製造齣來的,沒有任何更多的意義。”而最後的綜閤運用階段不是簡單的綜閤,是進行瞭精確(部分)的認識之後,又重返浪漫(整體),是承認事物相區分又相關聯的辯證統一的綜閤,也就是說,整體的精確,精確的整體,而不再是分割的精確,這是最後的成功。
新教育實驗認為,人的生命階段,也是由浪漫期到精確期再到綜閤期。一般而言,兒童在整個小學階段乃至初中初期都是浪漫期,從小學高年級開始進入到精確期,一直到初中、高中和大學。
懷特海指齣,“浪漫期--精確期--綜閤期”既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同時在每個階段也同樣有“浪漫--精確--綜閤”的循環。因此,結閤皮亞傑等兒童心理學傢的論述,可以這麼說,就0-12歲整個幼年、童年浪漫期也可分為浪漫期(齣生到二三年級)--精確期(三四年級及以後)。我們可以用同樣代錶心理狀態的顔色來區分:粉紅(浪漫期:學前到一二年級)--淺綠(精確前期:三四年級)--天藍(精確期:五六年級)。在小學階段還不曾達到更多的綜閤。因此,我們認為童年就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確,由粉紅到天藍的彩色階梯。
在小學三年級(9歲左右)之前,兒童都處於粉紅浪漫期,根據皮亞傑的論述,我們可以得知,兒童早期(換牙之前),是浪漫、混沌、整體、我與世界不相分離的,這一階段兒童有這一特定時期的思維方式、認識方式、生命方式。而到二三年級後,隨著“自我概念”和“他人概念”同時齣現,世界概念的相伴而生,兒童對於這個世界就需要既分離又整閤的認識瞭。
因此,與此相適應的,就要對兒童進行既符閤規律又能引領他們身心發展的特殊課程:以特殊的閱讀為核心的讀寫繪。
二兒童時期精神的最佳營養
讀寫繪項目的核心首先是“讀”,人類的經驗證明:繪本、故事、兒歌童謠,是兒童在這個生命特定階段的最佳營養。通過繪本、故事、兒歌童謠,孩子們可以從一開始就整體地學習,包括語言、文字、圖畫語言、情感、思想、人類故事……
繪本教學案例1:(史桂華老師低段繪本課《親愛的小魚》記錄)
親愛的小魚,我好愛你
《親愛的小魚》是一個非常有趣、溫馨的故事。藉一隻貓的自我獨白,錶達著愛與理解的深刻內涵,值得讀者細細揣摩。
這個故事齣場人物單純,情節更是簡潔,整個文本故事隻有273個字,更豐富的故事細節,是通過畫麵錶達齣來的,因此這是一個特彆典型的低幼繪本故事。而如何把這個故事講好,則成為對老師的重大挑戰。
途徑仍然是:角色+遊戲+節奏。
史老師的故事是從扉頁開始的。這也是精心設計瞭的。因為這本書的封麵和環襯都是選取瞭書中最溫情的兩幅畫麵做的,封麵是最後一張,小貓正在深情地吻著那已經在海裏長得大大的“小魚”,而環襯則用瞭一個閤頁的整幅,描繪著小貓手拿帽子坐在海邊的石頭上苦苦等待小魚迴來的動人場景。這兩頁是故事的高潮,後麵還要再次齣現,因此,就從扉頁上的畫麵開始吧--
扉頁上畫著一個圓圓的玻璃缸,一條小魚在缸裏遊動,一隻小貓蹲伏在缸邊。
史老師請孩子們觀察畫麵:“小貓想乾什麼呢?”
“想吃小魚!”
“啊!不不,不是想吃小魚!”
是啊,你看,小貓的“手”乖乖地垂伏在身前,隻一張含笑的臉,溫柔無比地看著魚缸裏的小魚,而小魚,則在缸裏麵對麵衝著小貓,嘴巴笑成瞭彎彎的一道,看上去這樣親密,怎麼會是“吃”與“被吃”的關係呢?
是啊,他們這樣親密,又會怎樣彼此稱呼呢?這時,故事的題目“親愛的小魚”就自然而然齣來瞭,而快樂的遊戲也就隨之開始瞭。
史老師(對學生):親愛的小魚。
學生(對史老師):親愛的貓咪。
翻頁,伴著貓咪正把一條麵包大塊大塊地喂給小魚的畫麵,是這樣的兩行深情的文字:
親愛的小魚,我好愛你。
我喂你麵包,你要快快長大。
這還不夠呢,貓咪還要給小魚精神上的關心與嗬護:
每一天我都會親親你,
我答應你,永遠不會忘記。
優秀的繪本就是這樣,隻兩個畫麵,幾十個字,卻把愛的本質錶現瞭齣來。而畫麵上的貓咪,趴在缸邊和小魚親吻,那溫柔的樣子,也變成瞭史老師和孩子們的快樂遊戲,被深深植入孩子們的心田。
“嗯--叭!親愛的小魚,每一天,我都會親親你。”史老師努起嘴巴,親吻孩子們。
“嗯--叭!親愛的貓咪,每一天,我都會親親你。”孩子們努起嘴巴,親吻史老師。
“嗯--叭!”
“嗯--叭!”
這應該在每一個童年都響起的聲音,也深深打動著在場的老師們。他們不知道呢,史老師的孩子已經上大學二年級瞭,可是在她接觸讀寫繪以後,就被這些繪本深深地迷住瞭。“我的孩子錯過瞭繪本,多遺憾啊!我教的孩子可不能再錯過瞭!繪本多好玩啊!”她總是對我這麼說。
故事繼續發展,小魚已經長大得把魚缸塞得滿滿的啦!小貓蹲在一邊,正在思忖:
親愛的小魚,你越長越大,
總有一天,再也住不下小魚缸,
怎麼辦呢?史老師把這個問題拋給瞭學生。
真是要嚮孩子們學習呢!對於“愛”的理解,他們的直覺反應真是好啊:愛他,就要給他更適閤的空間。
“把小魚放到河裏。”
“把小魚放到大海裏去。”
畫麵翻頁,小貓在海邊,把長得很大的小魚從魚缸倒入大海,小魚躍入水中,激起興奮的浪花。啊,海,可真大!
接著一頁的畫麵非常傳神,小魚無比快樂、興奮,高高躍齣水麵,一個多麼廣大的神奇的未知的世界在深深吸引著他,所以雖然對貓咪留戀,但小魚還是勇往直前,嚮著遙遠的遠方遊去瞭。而岸邊,戴著帽子的小貓,還有那已經顯得很小很小的魚缸,卻在舊日時光的溫馨中給讀者留下瞭淡淡的傷感。但傷感卻不是傷心,所以貓咪說:
盡管你是那麼開心地離開,
親愛的小魚,我會想你的。
接著就是每一個讀者,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都會被深深觸動的畫麵:
早晨,朝陽剛躍齣海平麵,海上,雲霞一片燦爛,遙遠小島上椰子樹的影子清晰起來,貓咪坐在那塊石頭上,陪伴他的是膝上那頂帽子,他望著小魚遊走的方嚮,望啊望啊……
夜晚,藍藍的大海和藍藍的天空,在遙遠的地方相接,皎潔的明月下麵,貓咪仍坐在那塊石頭上,姿勢與白天一模一樣,他望著小魚遊走的方嚮,望啊望啊……
我會在白天一直等你,
看你會不會遊迴來。
我也會在夜裏繼續等待,
希望早點看見你迴來。
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是“愛”,什麼是“思念”,就在這樣的畫麵中,他們看到瞭。這就是圖畫書為什麼成為童年幸福的種子的原因啊!這是用顔色畫齣來的童話和故事,知識、品質、美好的事物、詩的味道,一直到深深淺淺的生活哲學、生命哲學,就都這樣被孩子們看到瞭。不但看到,而且是在愉快的心情下看到,變成瞭愉快的吸收,變成瞭身體的一部分。所以,真正聰明的老師、傢長,就會去找這樣的圖畫,找這樣的故事,去講給孩子們聽。
史老師就是這樣聰明的老師啊。你看,孩子們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老師的嘴巴呢!
哦!我會扔齣唯一的帽子,
看你會不會把它帶迴來。
看到你帶著它迴來,
我會是多麼的開心。
畫麵上的小魚,它長得那麼那麼大,看來在廣大的海洋世界,他自己生活得很好呢!迴來後的小魚強壯有力瞭,他讓貓咪跳上他的背。
你的背是我最喜歡的小船,
我們可以一起去遠航。
穿過小河,越過大海,
來到有棕櫚樹的小島。
我們可以一起玩耍,
天天玩兒“接帽子”遊戲。
隨著故事的講述,這一段也變成瞭課堂上最高潮的部分:史老師和孩子們玩著拋球遊戲;史老師和孩子們比賽遊泳;孩子們想齣瞭種種快活的遊戲,他們和史老師一起開心地玩啊玩啊……
而這樣的課堂,同樣讓在場近兩百位老師感受到繪本給孩子帶來的快樂,感受到低段教學中繪本課的重要,感受到教育原來可以這樣的快樂無痕。
最後,最後,在那藍汪汪的溫情滿得幾乎要溢齣紙頁的畫麵上,小貓和小魚定格在那最甜蜜溫馨的一刻:
我知道你也愛我,
我讓你自由,你卻迴來瞭。
那麼,我們再來一遍吧。孩子們歡呼。
這一遍,又與第一遍不同瞭,對於故事的熟悉,使孩子們更自覺地加入進來。他們,就是小魚,而史老師,就是那貓咪。師生共同把“愛”、“理解”、“自由”演繹。
而故事的內容,從小貓的獨白,也變成瞭“小貓”和“小魚”的親密對話,隨著美妙的畫麵,再一次讓真實生動的形象,遊入孩子的心裏。
史老師:親愛的小魚,我好愛你。
我喂你麵包,你要快快長大。
孩子們:親愛的貓咪,你好愛我。
你喂我麵包,我要快快長大。
史老師:每一天我都會親親你,
我答應你,永遠不會忘記。
孩子們:每一天你都會親親我,
你答應我,永遠不會忘記。
史老師:親愛的小魚,你越長越大,
總有一天,再也住不下小魚缸。
孩子們:親愛的貓咪,我越長越大,
總有一天,再也住不下小魚缸。
史老師:我會帶你到海邊,
讓你自由。
孩子們:你會帶我到海邊,
讓我自由。
史老師:盡管你是那麼開心地離開,
親愛的小魚,我會想你的。
我會在白天一直等你,
看你會不會遊迴來。
我也會在夜裏繼續等待,
希望早點看見你迴來。
哦!我會扔齣唯一的帽子,
看你會不會把它帶迴來。
史老師:看到你帶著它迴來,
我會是多麼的開心。
孩子們:看到我帶著它迴來,
你會是多麼的開心。
史老師:你的背是我最喜歡的小船,
我們可以一起去遠航。
孩子們:我的背是你最喜歡的小船,
我們可以一起去遠航。
師生齊:穿過小河,越過大海,
來到有棕櫚樹的小島。
我們可以一起玩耍,
天天玩兒“接帽子”遊戲。
史老師:我知道你也愛我,
我讓你自由,你卻迴來瞭。
孩子們:你知道我也愛你,
你讓我自由,我卻一定要迴來。
作業
最後,史老師布置瞭這樣的寫繪作業:
1�斃∮愫托∶ㄖ�間還會做些什麼呢?請想一想,再畫一畫,然後講給爸爸媽媽聽,請他們幫你寫下來。
2�碧�瞭這個故事,你會編一個什麼樣的好聽的故事?趕快畫一畫,再講給大傢聽吧!
而藉著這堂繪本課,我們也可以品味一下愛的藝術。
當孩子幼小的時候,我們付齣愛是最重要的。不但從物質上,也要從精神上,要讓他感受到愛、安全、溫暖。我們的期盼與我們的愛相生相伴,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們要學會漸漸放手,讓他去獨立勇敢探索這個神奇的世界,在這段日子,等待是重要的。我們為孩子的成長作瞭最精心的準備,剩下的,就是將他交付給歲月與大地,相信孩子會成為自己故事的主角,在未來寫下一個精彩的故事。
繪本教學案例2:(馬玲老師繪本課《奧莉薇》記錄節選)
《奧莉薇》:童年的天真與生機勃勃
一首歡快的兒童歌麯《小星星》響起來瞭,馬玲老師馬上讓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跟著唱起來。
“你們特彆喜歡這首歌,對不對?”歌聲過後,馬老師問大傢。
“對!”孩子們天真地迴答。
“有一個小朋友啊,也特彆特彆喜歡這首歌。想不想認識她啊?”“想!”一年級的孩子,同伴在他們的心目中越來越重要。
“她呀,每天早上都要聽著這支歌起床呢!今天早上,為瞭見你們,她做瞭很多很多的準備呢!你看,她起床瞭。”馬老師一邊講述,一邊在大屏幕上打齣一張圖片,畫麵上是一件顔色特彆鮮艷的紅上衣,同時學著小姑娘的聲音叫著:“媽媽,我要穿那件衣服。”稍停幾秒後又叫起來:“哎呀,這件衣服不行。我要再換一件,我要穿我喜歡的那條紅褲子。”與此同時,另一張繪有鮮艷紅褲的圖片齣現在第一張圖片旁邊。這兩張圖片和老師講述的情節一下子吸引瞭全班同學,他們全都看嚮大屏幕,開始猜想這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此時,老師的講述繼續進行著:“哎呀,這條褲子也不好看,怎麼能見一(4)班的小朋友呢?我要再換一件。”又一張圖片齣現在前兩張圖片旁邊,原來是一條同樣鮮紅的吊帶裙,學生一下子都笑瞭。
“嗯……不行不行,媽媽,這條裙子還是不太好看,我要再換一件,換什麼呢?”這一次齣現的是一條鮮紅的小內褲,隻聽到那個“小姑娘”趕緊說:“哎呀,這個怎麼能讓你們看到呢?”隨即屏幕上又齣現瞭一張圖片,是一副有著鮮紅鏡框的太陽鏡,那個“小姑娘”介紹說:“我見你們,還是戴上我的小眼鏡兒吧,這可是我最喜歡的瞭。可是衣服到底穿什麼呢?穿這件吧,也不行。”又一件小背心被她拋在瞭一邊。
(注:這裏,老師的故事是從環襯開始的,她把環襯中的圖片用幻燈的裁剪功能分彆一一裁開,加上語言的描述,就使畫麵上處於一個時空靜態的畫麵,變成一段時間內的連續動作,一張張圖片被拋齣來,真的像從衣櫃裏拉齣一件件衣服試穿不滿意又扔到一邊的效果。有的老師曾說,《奧莉薇》這樣的故事看書很好玩,可是不知道該如何講,其實方法仍然一樣,看書中用圖畫和文字給我們講瞭一個什麼故事,把這個故事呈現齣來。)
“啊,終於,終於挑瞭一件我最喜歡的衣服。”屏幕上也相應齣現瞭一張圖片,一個小孩兒正努力地把兩隻手從一件紅色的套頭衫裏鑽齣來,“這就是馬老師今天給大傢帶來的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她叫什麼名字?”
……
這本《孩子的早期閱讀課》真是一本讓我驚喜的寶藏!作為一名焦慮的傢長,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幫助孩子愛上閱讀,並且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市麵上很多所謂的“早期閱讀”書籍,要麼隻是堆砌識字量,要麼就是填鴨式的灌輸,看完之後孩子可能認得幾個字,但對閱讀本身的樂趣卻毫無感知。然而,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之前的認知。它不是簡單地教孩子“認識字”,而是從“讀、寫、繪”三個維度,構建瞭一個立體的、充滿趣味的閱讀世界。 我特彆欣賞它那種“尊重孩子天性”的理念。作者並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需要被“改造”的對象,而是把他們看作是充滿好奇心和創造力的個體。書中的活動設計非常巧妙,比如鼓勵孩子根據圖畫編故事,或者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改寫”繪本,這些都極大地激發瞭孩子的想象力和錶達欲。我的孩子以前對閱讀的態度比較被動,老師讓讀什麼就讀什麼,但自從用瞭這本書,他開始主動去探索,去發現,甚至會指著書裏的某個細節問我“這是什麼意思”,那種主動求知的眼神,讓我覺得一切的努力都值瞭。 而且,這本書的“新教育實驗”背景也讓我非常信任。我知道這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的,不是空穴來風的理論。它所倡導的“讀寫繪”項目,不僅僅是針對閱讀本身,更是對孩子綜閤能力的培養。我看到我的孩子在嘗試用繪畫來錶達他對故事的理解,在模仿書中角色的語氣來朗讀,這些細微的變化,都在告訴我,他正在以一種更深層、更全麵的方式與閱讀建立聯係。這種聯係,遠比單純的識字量更有價值,因為它正在塑造他的人格,培養他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本書的實用性也非常強,每一部分的指導都非常清晰,傢長可以輕鬆上手。我不再需要自己去費力地設計閱讀活動,而是可以藉由書中的引導,和孩子一起沉浸在閱讀的樂趣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書中的一些小故事和遊戲,不僅孩子喜歡,連我都覺得很有意思。我們一起討論故事裏的情節,一起畫齣我們心中的主人公,那種親子共讀的時光,成為瞭我們傢最珍貴的記憶。它讓我意識到,早期閱讀不僅僅是學習,更是一種陪伴,一種連接,一種共同成長的過程。 真的,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發遠不止於“讀寫繪”本身。它讓我重新思考瞭“教育”的本質。教育不應該是填鴨,不應該是比較,而應該是點燃孩子的內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世界的美好,去探索未知的可能。《孩子的早期閱讀課》就是這樣一本能夠點燃孩子閱讀火焰,並且讓他們終生受益的書。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溫和的引路人,帶領孩子走嚮一個更廣闊、更精彩的世界。我強烈推薦給所有關注孩子早期教育的傢長,相信我,你不會失望的。
評分說實話,我在翻開這本書之前,對“早期閱讀”的理解還停留在“多認字”、“多背誦”的層麵,總覺得隻要孩子認識的字多瞭,就能算作是“讀寫能力強”。然而,《孩子的早期閱讀課》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固有的認知,讓我看到瞭早期閱讀的更深層、更廣闊的意義。它不是一本單純的教材,更像是一扇窗,讓我看到瞭孩子內在的潛力和教育的可能性。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讀”的章節,它並沒有像市麵上很多圖書那樣,一味地強調識字量和閱讀速度。反而,它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理解力”和“思考力”。作者提齣的很多引導性問題,非常巧妙地觸及瞭故事的核心,能夠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主動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我嘗試用書中的方法和我傢孩子交流,發現他不再僅僅是跟著我念,而是開始主動參與到故事的討論中,甚至會提齣一些我都沒有想到的觀點。 “寫”的部分,更是讓我豁然開朗。我一直以為“寫”就是寫字,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早期“寫”可以有很多種形式,比如用圖畫來錶達,用符號來記錄,或者用語言來復述。這些都能夠有效地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和錶達能力。我看到我的孩子在嘗試用畫畫的方式來“寫”故事,雖然稚嫩,但其中的創意和錶達,讓我看到瞭他巨大的潛力。這比強迫他寫一些他並不理解的字,要有效得多。 而“繪”的部分,則將藝術的魅力與閱讀緊密地結閤起來。它鼓勵孩子用繪畫來詮釋他們對故事的理解,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讓他們在玩樂中加深對內容的記憶和理解。我看到我的孩子在畫完之後,會很興奮地給我講他畫的內容,那種滿足感和成就感,是任何單純的知識灌輸都無法比擬的。 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全新的早期閱讀之門。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早期閱讀,不是簡單的知識輸入,而是對孩子綜閤能力的培養,是對孩子內在潛力的激發。它不是告訴我們“要怎麼做”,而是引領我們“去理解為什麼”,並在此基礎上,找到最適閤自己孩子的方法。這本書的指導非常具體,充滿瞭人文關懷,讓我能夠輕鬆地將這些理念運用到日常的親子閱讀中,並且收獲瞭意想不到的效果。
評分這本《孩子的早期閱讀課》可以說是給我帶來瞭一場“教育革命”!我一直以來都覺得,孩子早期的閱讀教育,就是讓他們盡早認識更多的字,讀更多的書,以期將來能有個好成績。但這本書徹底刷新瞭我對“早期閱讀”的認知,它不僅僅是關於“讀”,更是關於“寫”和“繪”,以及最重要的——關於“如何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 書中的“讀”的部分,讓我意識到,閱讀不僅僅是接收信息,更是一個主動的、互動的過程。作者提供的那些引導性的問題,就像是打開孩子思維之門的鑰匙,能夠讓他們從故事中挖掘更深層的含義,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我親身實踐過書裏的一些對話技巧,發現孩子不再是機械地聽我講故事,而是開始主動地參與進來,提齣自己的疑問,甚至能夠和我一起討論故事的結局。 “寫”的部分,更是讓我驚喜連連。我之前一直把“寫”等同於“寫字”,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早期“寫”可以有很多種錶現形式,比如用圖畫、用符號、用肢體語言來錶達。這些都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梳理自己的想法,鍛煉他們的錶達能力和邏輯思維。我的孩子現在對“寫”不再排斥,反而覺得是一種有趣的創作過程,他會用畫畫來記錄他讀過的故事,或者用自己的話來“寫”一個小小的續集。 而“繪”的部分,更是將藝術的創造力和閱讀的樂趣完美結閤。它鼓勵孩子用繪畫來錶達他們對故事的理解,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能讓他們在視覺化的過程中,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內容。我發現,當孩子通過畫畫來描繪故事的時候,他們對故事的記憶更加深刻,也更加能夠體會到故事的情感。 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提供瞭一個非常係統且富有啓發性的早期閱讀框架。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早期閱讀教育,是關於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以及建立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它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而是對孩子整體發展的關注。這本書充滿瞭實踐的智慧和教育的溫度,讓我能夠更自信、更有效地陪伴孩子走過他們的早期閱讀旅程。
評分這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繪本選擇指南!我一直覺得,給孩子選書是一門學問,很多時候傢長容易被精美的封麵或者“熱門”的名頭所吸引,結果買迴來的書孩子根本不感興趣,或者內容不夠深刻。而這本《孩子的早期閱讀課》恰恰解決瞭我的這個痛點。它不是簡單地推薦幾本繪本,而是從“讀、寫、繪”這三個非常關鍵的方麵,為我們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有理論支撐的選書和閱讀指導。 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於“讀”的解讀。它不是告訴你“要讀多少書”,而是告訴你“如何讀”,以及“為什麼要這樣讀”。例如,書中關於如何引導孩子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如何激發孩子對角色和情節的思考,這些都非常具體且富有操作性。我嘗試瞭書裏的一些提問技巧,發現孩子真的開始主動去思考,去錶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僅僅聽我講完故事就結束瞭。這種互動式的閱讀,讓閱讀變成瞭一個充滿生機和樂趣的交流過程。 “寫”的部分更是讓我驚喜。我一直以為“寫”是孩子年齡更大瞭纔需要關注的,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早期閱讀和早期書寫是相輔相相成、密不可分的。書中介紹瞭一些非常有趣的“寫”的活動,比如讓孩子用簡單的圖畫或符號來記錄故事,或者鼓勵他們嘗試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情節。這些都極大地促進瞭孩子對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也培養瞭他們的錶達能力。我的孩子現在對“寫”這件事不再感到枯燥,反而覺得是一種有趣的創作。 而“繪”的部分,更是將孩子的藝術天分與閱讀巧妙地結閤起來。我一直鼓勵孩子畫畫,但從未想過可以將畫畫作為一種理解和錶達閱讀內容的方式。書中的指導讓我明白,孩子用畫筆描繪齣的畫麵,其實就是他們內心對故事的理解和再創作。這不僅能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更能讓他們在玩樂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總而言之,這本《孩子的早期閱讀課》提供瞭一種非常全麵且具有前瞻性的早期閱讀理念。它不僅僅是指導傢長“怎麼教孩子認字”,而是引導傢長如何與孩子一起,建立一種健康的、快樂的、終身受益的閱讀習慣。它讓我從一個被動提供內容的傢長,變成瞭一個積極引導、與孩子共同探索的夥伴。這是一種教育理念的轉變,也是一種親子關係的升華。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育傢,在非常細緻地拆解“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這件事,並且把最核心的、最有效的方法都呈現瞭齣來。我曾經花瞭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去購買各種“早教”産品,希望能夠“贏在起跑綫上”,但很多時候都收效甚微,甚至讓孩子對學習産生瞭排斥。直到我接觸到《孩子的早期閱讀課》,纔真正理解瞭早期閱讀的精髓所在。 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讀什麼”,而是非常深入地分析瞭“為什麼孩子會喜歡閱讀”,以及“如何纔能真正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書中對於“新教育實驗”的介紹,讓我對這種教學模式有瞭更深的認識,也更加信任其科學性和有效性。它並非一味地強調知識的灌輸,而是更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讀”的部分。它並沒有把閱讀看作是一種“任務”,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探索”和“體驗”。作者提供的各種閱讀方法,比如引導孩子關注圖畫的細節,鼓勵孩子預測故事的走嚮,以及在閱讀過程中提齣開放性的問題,都極大地提高瞭孩子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我的孩子以前讀書總是很被動,就是聽我講,但是自從我嘗試瞭書裏的一些提問方式,他開始變得非常主動,會自己去翻書,去問我關於故事的問題,那種好奇心真的讓我覺得非常欣慰。 “寫”的部分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以前以為“寫”就是要寫字,但是這本書讓我明白,早期的“寫”可以是非常多樣化的,比如用圖畫來錶達,用肢體語言來錶演,甚至是口頭復述。這些都可以被視為一種“書寫”的雛形,能夠有效地幫助孩子梳理自己的想法,並且將這些想法用一種有條理的方式錶達齣來。這對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錶達能力非常有幫助。 而“繪”的部分,更是讓我看到瞭藝術在早期教育中的巨大潛力。它不僅僅是讓孩子塗塗畫畫,更是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解讀故事。通過繪畫,孩子可以將書本中的抽象概念具象化,也可以將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融入其中。這是一種非常直觀且富有創造性的學習方式,能夠極大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非常有深度、有溫度、有實操性的早期閱讀指導書,它不僅僅是教孩子如何閱讀,更是引領傢長如何與孩子一起,建立一種健康的、快樂的、可持續的學習方式。
評分好
評分適閤一二年級孩子親自閱讀,非常不錯。
評分我沒有彆的意思,其實,我隻是想說,我們中國自己應該拍一部真實的萬曆援朝戰爭實錄,也可以和韓國人一起拍,但前提是最大程度地接近曆史。如果不能,就自己拍,而真正的曆史是:朝鮮在大明的幫助下,終於沒有滅國,並嚴重地挫傷瞭日本人在朝的一次次戰爭企圖,最後,豐臣秀吉死瞭,露梁海戰中,中朝兩國將士齊心戮力共同阻擊瞭想要逃跑的日寇。這場戰爭湧現齣瞭一批時代英雄,是他們挽救的朝鮮,這其中包括中國的李如鬆、陳璘、麻貴、鄧子龍,還有朝鮮的李舜臣。
評分指導孩子讀寫繪,是對孩子繪本閱讀的很好補充
評分書送的倒很快,快遞員態度也很好,就是打開包裝後發現有明顯水浸過的痕跡,內頁也有黴跡。不過大體上不影響閱讀,就這樣吧。提醒齣貨的時候稍微看一下。
評分書質量不錯,應該是正版,為瞭孩子學習多買書多讀書
評分我沒有彆的意思,其實,我隻是想說,我們中國自己應該拍一部真實的萬曆援朝戰爭實錄,也可以和韓國人一起拍,但前提是最大程度地接近曆史。如果不能,就自己拍,而真正的曆史是:朝鮮在大明的幫助下,終於沒有滅國,並嚴重地挫傷瞭日本人在朝的一次次戰爭企圖,最後,豐臣秀吉死瞭,露梁海戰中,中朝兩國將士齊心戮力共同阻擊瞭想要逃跑的日寇。這場戰爭湧現齣瞭一批時代英雄,是他們挽救的朝鮮,這其中包括中國的李如鬆、陳璘、麻貴、鄧子龍,還有朝鮮的李舜臣。
評分書不錯,我花一天看完,很有啓發。
評分指導孩子讀寫繪,是對孩子繪本閱讀的很好補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