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高等学校商科教育应用系列教材)

经济学基础(高等学校商科教育应用系列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南平,龙运书,冉恩贵 编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基础
  • 商科
  • 应用
  • 教材
  • 高等教育
  • 原理
  • 入门
  • 学科
  • 大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759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4502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商品、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为切入点,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为主线,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精华有机融为一体,在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基础后,着重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基本理论,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时的宏观调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书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坚持实用、够用、能用的原则,适合作为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经济学爱好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第一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
一、 经济与经济学的源流1
二、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4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7
一、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7
二、 经济学的研究任务8
第三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9
一、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9
二、 经济学的研究意义13
复习思考题14
第二章经济运行基础15
第一节商品的二因素15
一、 商品的概念15
二、 商品的使用价值16
三、 交换价值19
四、 价值20
五、 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关系21
第二节价值形式与货币22
一、 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22
二、 货币的职能26
三、 货币流通规律28
四、 货币形式的演变31
五、 “拜物教”现象32
第三节价值规律33
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33
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34
三、 价值规律的作用35四、 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36
第四节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37
一、 自然经济37
二、 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40
复习思考题48
第三章生产理论(一)49
第一节生产商品的劳动49
一、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49
二、 各类劳动的内涵51
三、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55
第二节物质资料的生产57
一、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57
二、 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要素58
三、 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四个环节58
四、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59
五、 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60
第三节个别资本的所有制及其组织形式65
一、 个别资本的概念65
二、 个别资本的所有制形式65
三、 个别资本的组织形式68
复习思考题73
第四章生产理论(二)75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75
一、 货币与资本的关系75
二、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76
三、 劳动力成为商品76
第二节剩余价值生产77
一、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77
二、 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80
复习思考题83
第五章生产理论(三)84
第一节成本论84
一、 稀缺性与机会成本84
二、 显明成本和隐含成本85
三、 会计成本和经济成本86
四、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86
第二节生产可能性曲线86
一、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概念86
二、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作用87
第三节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88
一、 生产率与生活水平88
二、 绝对优势90
三、 比较优势90
四、 比较优势与贸易91
五、 比较优势与专业化生产92
六、 决定比较优势的因素93
第四节生产函数与规模收益递减规律94
一、 生产函数94
二、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95
三、 规模收益递减规律95
复习思考题96
第六章生产理论(四)97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97
一、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97
二、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态99
三、 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连续不间断进行)的条件100
第二节资本周转101
一、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101
二、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102
三、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103
四、 预付资本总周转105
五、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06
六、 加速资本周转的途径107
第三节社会总资本再生产107
一、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与理论前提107
二、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08
三、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10
复习思考题112
第七章分配理论(一)114
第一节国民收入分配114
一、 社会总产品与国民收入114
二、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115
三、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116
四、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117
第二节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119
一、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19
二、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120
第三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121
一、 社会保障121
二、 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122
复习思考题122
第八章分配理论(二)123
第一节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123
一、 生产要素的内涵和种类123
二、 生产要素的供求128
三、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128
第二节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129
一、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29
二、 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30
三、 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30
四、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32
五、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133
复习思考题134
第九章分配理论(三)135
第一节地租及其本质135
一、 地租及其形成条件135
二、 地租的本质135
第二节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136
一、 级差地租136
二、 绝对地租138
三、 其他地租138
四、 土地价格139
复习思考题139
第十章分配理论(四)140
第一节劳动与工资140
一、 工资的一般现象与本质140
二、 工资的形式140
第二节借贷资本、银行资本与利息142
一、 借贷资本与利息142
二、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44
三、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145
第三节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146
一、 商业资本的本质和职能146
二、 商业利润147
三、 商业资本的周转149
第四节企业家才能与利润150
一、 企业家才能150
二、 利润的分类150
三、 企业家追求利润的意义151
复习思考题151
第十一章交换理论(一)153
第一节市场、市场体系与市场结构153
一、 市场153
二、 市场体系154
三、 市场结构155
四、 完全竞争市场156
五、 垄断竞争市场157
六、 寡头垄断市场158
七、 完全垄断市场159
第二节市场机制159
一、 价格机制159
二、 供求机制160
三、 竞争机制161
四、 风险机制163
第三节资源配置与市场经济165
一、 资源配置的含义和方式165
二、 市场经济的概念167
三、 现代市场经济的形成168
第四节市场经济的特征、功能和缺陷172
一、 市场经济的特征172
二、 市场经济的功能174
三、 市场经济的缺陷175
第五节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7
一、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紧迫性及目标、任务177
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措施177
复习思考题182
第十二章交换理论(二)183
第一节需求定理183
一、 需求、需求表与需求定理183
二、 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184
三、 需求定理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185
四、 需求的变化与需求曲线的移动186
第二节供给定理187
一、 供给表和供给曲线187
二、 供给的变化和供给曲线的移动187
第三节供求均衡及弹性理论189
一、 均衡价格的决定189
二、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190
三、 价格对经济的调节和价格政策191
第四节需求弹性与价格弹性192
一、 需求价格弹性192
二、 供给价格弹性198
三、 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199
四、 弹性理论与经济政策201
复习思考题202
第十三章消费理论(一)203
第一节消费的地位和环境203
一、 消费的属性和地位203
二、 消费心理203
三、 消费环境204
四、 保护消费者权益205
五、 消费教育与引导206
第二节消费需求与消费市场207
一、 消费需求207
二、 消费市场207
三、 完善消费市场,扩大消费需求208
第三节消费者行为与效用理论209
一、 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偏好209
二、 基数效用论210
三、 序数效用论215
四、 消费者选择219
第四节消费水平225
一、 消费水平的概念和指标体系225
二、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225
三、 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226
复习思考题227
第十四章消费理论(二)228
第一节消费结构228
一、 消费结构的概念与分类228
二、 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229
三、 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232
第二节消费方式233
一、 消费方式的概念与分类233
二、 家庭消费的方式234
三、 消费方式的社会化235
四、 建立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236
第三节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237
一、 绿色消费的内容与原则237
二、 绿色消费的动力与环境238
三、 发展绿色消费,促进持续发展239
复习思考题241
第十五章宏观调控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42
第一节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意义242
一、 市场失灵的危害及表现形式242
二、 政府失灵的表现及原因244
三、 宏观调控的意义246
第二节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和政策247
一、 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247
二、 宏观调控的目标247
三、 宏观调控的手段249
四、 宏观调控的政策250
第三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51
一、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52
二、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及评价252
三、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54
四、 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256
五、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58
复习思考题261
参考文献263

前言/序言

《经济学基础》作为一本探索与创新的教材问世了。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精华,系统阐述了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分析了经济学学习的方法和重要意义。
本书以商品、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为切入点,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为主线,在阐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基础后,着重研究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失灵时的宏观调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坚持实用、够用、能用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精华有机地融为一体,着重分析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上的基本理论;本书结构简单、清晰,易于掌握和运用,国内外尚无此类著作或教材。
本书由蒋南平(教授、博士生导师)、龙运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冉恩贵(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编,共同确定全书框架。各章撰写分工为: 第一章由王慧君、肖峰撰写;第二至四章由龙运书撰写;第五至八章由蒋南平撰写;第九、十一章由王慧君撰写;第十章由肖峰撰写;第十二至十五章由冉恩贵撰写。
全书初稿写成后,由蒋南平、龙运书、冉恩贵作了统一修改和审订。鉴于该书是一个新的探索与创新,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我们借鉴了一些同行的成果和观点,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4年6月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政策: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学视野 导读: 在一个日益复杂和相互依存的世界中,理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国家政策的制定逻辑,已成为每一个有识之士的必备素养。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严谨而又贴近现实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重点关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政府如何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应对增长、通货膨胀、失业以及国际收支等核心挑战。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与衡量体系 本书的开篇部分将系统梳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为后续的深入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与基本问题 我们将首先界定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探讨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如经济增长、商业周期、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成因与影响。本章将引入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详细阐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以及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等重要指标的计算逻辑。我们还会深入讨论衡量经济福利的局限性,例如对非市场活动、收入分配和环境成本的忽略,引导读者建立更全面的经济绩效评估视角。 第二章:经济增长的长期驱动力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本章将剖析不同类型的经济增长模型。我们将从传统的索洛(Solow)增长模型入手,解析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在长期增长中的作用。随后,我们将转向内生增长理论,探讨人力资本、研发投入和知识溢出等因素如何通过内生机制推动持续的经济扩张。此外,本章还将分析制约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包括制度质量、储蓄率、人口结构变化以及全球技术扩散的效应。读者将理解为什么一些国家能够实现持续的高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第三章:商业周期的波动与分析 经济活动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呈现出扩张、顶峰、收缩和谷底的周期性波动。本章将详细分析商业周期的特征、衡量指标(如同步指标、先行指标和滞后指标),以及商业周期的理论解释,包括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BC)和实际商业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与凯恩斯主义的分析视角。我们将重点探讨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如何引发和加剧经济波动,并引入经济学中关于“衰退深度”和“复苏速度”的量化分析工具。 第二部分: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 本部分是宏观经济模型的核心,将介绍古典与凯恩斯模型的对立与融合,特别是在价格黏性假设下的动态分析。 第四章:总需求(AD)的决定因素与财政政策效应 本章将构建总需求曲线,分析影响总需求的主要构成部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我们将深入研究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以及投资的加速器理论。重点在于分析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变动和税收调整)如何通过乘数效应来影响总需求和国民收入。本章将结合IS-LM模型(或AD-AS模型中的AD部分),精确演示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及其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有效性。 第五章:总供给(AS)的决定与通货膨胀的成因 本章聚焦于总供给曲线的构建,区分短期总供给(SRAS)和长期总供给(LRAS)。我们将详细讨论短期内工资和价格的黏性如何导致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偏离。通货膨胀的分析是本章的重中之重:我们将探讨需求拉动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机制。此外,菲利普斯曲线将作为分析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之间权衡关系的工具,并引入自然失业率(NAIRU)的概念,探讨预期在通货膨胀形成中的关键作用。 第六章:货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与货币政策框架 货币政策是现代宏观调控的核心工具。本章首先阐述货币的职能和货币供给的决定过程,包括中央银行的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和货币乘数。随后,我们将分析货币市场均衡,并将其纳入IS-LM模型(或更现代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基础),以展示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总需求。本章将详细介绍现代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操作规则(如泰勒规则的理念),以及量化宽松(QE)等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 第三部分: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无法孤立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本部分将聚焦于开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管理。 第七章:国际收支与汇率决定 本章首先介绍国际收支平衡表(BOP)的构成,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并阐述“双赤字”现象的内在联系。随后,我们将探讨汇率的决定机制,对比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和利率平价理论(IPPP)。我们将分析不同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对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 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宏观政策协调 在开放经济体中,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受到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的影响。本章将运用蒙代尔-弗莱明(Mundell-Fleming)模型,在不同资本流动性假设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固定和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有效性。特别是,我们将探讨在当前全球低利率和高债务环境下,各国在贸易摩擦和资本管制背景下,如何权衡国内稳定目标与国际收支目标,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组合。 第九章:全球宏观经济的挑战与治理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角投向全球性挑战。我们将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如2008年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以及主权债务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溢出效应。本章还将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中的角色。最后,我们将探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重大议题,如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数字经济对传统宏观指标的挑战,以及全球化逆流背景下的政策选择。 本书特色与适用对象: 本书结构清晰,从基础概念到前沿模型,层层递进。它不仅包含标准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更注重结合近年来全球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和政策情景模拟。本书的语言力求严谨而不失流畅,避免过于晦涩的数学推导,但同时保证理论模型的严密性,适合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以及管理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作为核心教材或参考书,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和关注全球经济动态的商业人士提供深刻的分析工具。阅读本书,将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系统、动态、并具有全球视野的宏观经济分析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经济学基础》这本书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定位是“基础”,但它并没有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在宏观经济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GDP的构成、通货膨胀的衡量及其影响,甚至还分析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作用于经济运行。我尤其喜欢关于“经济周期”的讨论,书中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来佐证经济波动的规律,这让我不再觉得经济发展是个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有迹可循的。此外,关于国际贸易的部分,虽然篇幅不多,但对于比较优势原理、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等核心概念的阐释,都足够清晰。书末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市场紧密结合,例如分析某个行业为何会陷入困境,或者某种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都让我对书中所学有了更强的应用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又不失可读性,适合想要系统性学习经济学原理的读者。

评分

这本《经济学基础》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具有“商科教育应用”特点的书籍之一。它没有把经济学变成纯粹的理论模型,而是紧密结合了商业实践。书中对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的分析,让我联想到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关于“边际分析”的应用,作者举了一个企业增加产量是否会带来利润增加的例子,并且引入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概念,这对于理解企业的盈利逻辑非常有帮助。在市场结构的部分,书中对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垄断这四种市场形态的分析,以及它们对企业行为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都非常生动。我甚至觉得,这本书里的某些分析,可以直接用于指导企业管理。而且,书中提到的很多经济学原理,例如“价格歧视”的应用,都可以在现实商业世界中找到鲜活的案例,这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实用性。这本书确实为商科学生提供了非常扎实的经济学基础,也为想要理解商业运作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经济学基础》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觉得无非就是一本普通的教科书。然而,这本书的某些观点和分析角度却让我耳目一新,甚至引发了我不少思考。比如,在讨论“信息不对称”的时候,作者没有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生动地描绘了二手车市场和保险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让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交易行为有了新的认识。书中的一些小提示和“思考题”也很有启发性,它们鼓励读者跳出书本,去观察和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个思考题,让读者分析自己每天的消费行为如何受到不同经济因素的影响。这种互动式的设计,让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的过程。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授经济学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让我学会用更理性、更全面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评分

这本《经济学基础》真的是让我眼前一亮!我原本以为经济学离我日常生活很远,是个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的学科。但这本书,它巧妙地将那些复杂的理论,比如供需关系、价格机制,用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我记得读到关于“机会成本”的那一章,作者没有直接甩出定义,而是描述了一个大学生在面临选择时,放弃了一次兼职机会去参加社团活动,而这个被放弃的兼职收入,就是他的机会成本。这种类比太直观了!还有关于“外部性”的部分,讲到工厂污染对周边居民健康的影响,以及政府如何通过征收污染税来纠正这种负外部性,让我瞬间理解了政策背后的逻辑。书中的图表也非常清晰,不是那种让人头晕的复杂曲线,而是简单易懂的示意图,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概念。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觉得经济学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是一门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能够激发兴趣、建立扎实基础的入门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给我一种很专业、很严谨的感觉,这与我之前接触过的某些教材截然不同。封面设计虽然朴素,但透出一种务实的气质。翻开书页,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比较舒适,阅读起来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最让我称赞的是,书中的很多经济学概念,作者都配以了高质量的插图和表格。这些图表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视觉辅助。比如,在讲解“边际效用递减”时,一张简单的曲线图就比长篇大论的文字描述更能直观地展现这一规律。同时,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术语的定义,也使用了醒目的字体或颜色标注,方便我查找和记忆。章节之间的过渡也做得非常自然,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总的来说,这本教材在细节上做得非常到位,能够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体验,让我能够更专注地理解和消化书中的经济学知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