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 [Code for Design of Fire Protection for Fossil Fuel Power Plants and Substation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 [Code for Design of Fire Protection for Fossil Fuel Power Plants and Substation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火力发电
  • 变电所
  • 防火规范
  • 国家标准
  • GB50229-2006
  • 电力工程
  • 安全规范
  • 消防设计
  • 工业安全
  • 建筑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15800588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51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文名称:Code for Design of Fire Protection for Fossil Fuel Power Plants and Substation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共分11章,主要内容:总则,术语,燃煤电厂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及防火分区,燃煤电厂厂区总平面布置,燃煤电厂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燃煤电厂工艺系统,燃煤电厂消防给水、灭火设施及火灾自动报警,燃煤电厂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燃煤电厂消防供电及照明,燃机电厂,变电站。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燃煤电厂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及防火分区
4 燃煤电厂厂区总平面布置

5 燃煤电厂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
5.1 主厂房的安全疏散
5.2 其他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
5.3 建筑构造

6 燃煤电厂工艺系统
6.1 运煤系统
6.2 锅炉煤粉系统
6.3 点火及助燃油系统
6.4 汽轮发电机
6.5 辅助设备
6.6 变压器及其他带油电气设备
6.7 电缆及电缆敷设

7 燃煤电厂消防给水、灭火设施及火灾自动报警
7.1 一般规定
7.2 室外消防给水
7.3 室内消火栓与室内消防给水量
7.4 室内消防给水管道、消火栓和消防水箱
7.5 水喷雾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6 消防水泵房与消防水池
7.7 消防排水
7.8 泡沫灭火系统
7.9 气体灭火系统
7.10 灭火器
7.11 消防车
7.12 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设备控制

8 燃煤电厂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8.1 采暖
8.2 空气调节
8.3 电气设备问通风
8.4 油系统通风
8.5 运煤系统通风除尘
8.6 其他建筑通风

9 燃煤电厂消防供电及照明
9.1 消防供电
9.2 照明

10 燃机电厂
10.1 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
10.2 厂区总平面布置
10.3 主厂房的安全疏散
10.4 燃料系统
10.5 燃气轮机的防火要求
10.6 消防给水、固定灭火设施及火灾自动报警
10.7 其他

11 变电站
11.1 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及消防道路
11.2 变压器及其他带油电气设备
11.3 电缆及电缆敷设
11.4 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
11.5 消防给水、灭火设施及火灾自动报警
11.6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11.7 消防供电及应急照明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业领域——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的安全设计。它深入探讨了在这些关键能源基础设施的设计过程中,如何系统性地规避和应对火灾风险,确保人身安全、设备运行和国家能源供应的连续性。 本书内容围绕“防火”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旨在为从事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设计、建设、运行及管理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可操作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指导。内容涵盖了防火设计理念、防火分区、消防设施配置、消防水源、消防通道、电气防火、可燃物控制、防爆措施、灭火系统选择与布局、火灾报警系统、疏散设计、以及消防管理等多个维度。 具体而言,本书将详细阐述: 火灾危险性分析与评估: 针对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特有的工艺流程、设备特点、物料性质(如煤炭、油品、高压电气设备等),进行全面的火灾危险性分析,识别潜在的火灾源和火灾蔓延途径,为后续的防火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防火分区与分隔: 阐述如何根据建筑物的用途、火灾危险等级、疏散要求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防火分区,并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限制火势蔓延,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争取宝贵时间。这包括对墙体、楼板、门窗等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 消防水源与供水系统: 详细介绍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对消防水源的需求量、水源的可靠性要求,以及消防供水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消防管网的布置、水压和流量的计算,确保火灾发生时有充足可靠的灭火水源。 消防设施的配置与选型: 深入解析各类消防设施的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灭火系统: 针对不同区域和火灾类型,选择合适的灭火系统,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等,并详细说明其设计参数、组件选型、布局要求和联动控制。 火灾报警系统: 阐述火灾探测器的选型、布置,报警控制器的功能要求,以及与消防联动系统的集成,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报警,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防排烟系统: 强调在重要区域设置有效的防排烟系统,以控制烟气蔓延,保障人员疏散和消防员的作业环境。 消防给水系统: 详细介绍消防栓、喷淋等设备的布置和连接要求。 电气防火设计: 重点关注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作为高压电气集中区域的电气防火安全。内容将包括电气设备的选型、布线、接地、绝缘、过载保护、短路保护、防雷防静电措施,以及配电室、电缆沟等关键区域的防火要求。 可燃物控制与储存: 阐述如何对厂区内外的可燃物进行有效控制,包括燃料(煤炭、油品)的储存、运输和处理,以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疏散设计与应急预案: 强调人员疏散的重要性,详细说明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要求,以及与应急预案的结合,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疏散到安全地带。 特殊区域的防火设计: 针对锅炉房、汽轮机房、集控室、化学水处理间、高压电气设备间、油品储罐区等具有特殊火灾危险性的区域,提供专门的防火设计指导。 建筑材料与装修的防火要求: 明确建筑材料、构件以及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要求,防止建筑本身成为火灾蔓延的媒介。 消防管理与维护: 虽侧重设计,但本书也会触及消防管理和维护的要点,强调设计成果需与后续的日常管理相衔接,确保消防设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专业,注重技术细节的阐述,力求做到图文并茂,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它不仅是一部规范性的技术文件,更是一本实用的设计参考手册,为保障我国能源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本书旨在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确实是一部非常厚重且极具专业性的著作,对于我这样并非直接从事设计工作,但对工业安全,特别是电力行业安全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家在关键基础设施防火方面所设定的高标准和详细考量的窗口。翻阅此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严谨性和系统性。从建筑结构、电气系统、燃料输送、设备选型到消防设施的配置和联动,几乎涵盖了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运营全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产生火灾风险的环节。书中对于不同区域、不同设备、不同工艺流程的防火等级划分,以及相应的消防措施和技术要求,都做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例如,在厂房建筑部分,对于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疏散通道的宽度和坡度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背后凝聚的是无数次火灾事故的教训和反复验证的安全理念。再比如,电气系统的防火设计,从电缆沟的防火隔断到变压器室的消防喷淋系统,再到高压设备的绝缘和接地要求,都体现了对潜在电气火灾的深度认知和防范。对于我来说,理解这些条款,虽然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知识作为支撑,但其逻辑清晰的编排和大量的图表示例,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我能够窥探到国家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安全,防止重大火灾事故发生的决心和努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告诉怎么做”的规范,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哲学体现,它教会我们如何系统性地思考和解决一个复杂工业设施的防火问题,这对于任何关注工业安全的人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评分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我越发体会到“疏散”这一环节在整个防火体系中的重要性。书中关于人员疏散设计的章节,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要求设置疏散通道,而是详细规定了疏散通道的宽度、高度、坡度,疏散出口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以及疏散指示标志的类型和安装要求。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不同人员疏散的特点进行了区分,例如,对于可能行动不便的人员,会提出特殊的疏散设计要求。此外,书中还强调了疏散通道与火灾风险区域的隔离,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确保疏散通道不被烟火封堵。当我了解到,例如,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必须是向疏散方向开启,以及在关键疏散节点处需要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时,我才意识到,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在紧急情况下,可能就关乎着无数人的生命安全。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的防火,更是关于“人”的安全,它教会我们如何在设计层面,为处于危险之中的人们,铺就一条安全、有序的生命通道。

评分

读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工业安全的“洗礼”。这本书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对现有技术的规范,更是对未来安全的深远考量。书中关于“消防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在防火设计中的应用”的探讨,虽然篇幅不多,但极具前瞻性。它暗示着,防火设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革新。例如,书中可能已经预见了智能消防系统、无人机巡检、以及新型防火材料的应用,并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些技术的应用留下了接口。这种开放性和前瞻性,让我对未来的工业安全设计充满了期待。这本书,它不仅仅是一本“标准”,更是一部“理念”的传递,它教会我们,在追求高效生产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将安全放在首位,并且要不断学习和拥抱新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它让我看到了国家在保障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方面的宏大视野和长远规划。

评分

我对本书关于“特殊危险性场所的防火设计”部分尤为关注。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由于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存在着许多易燃易爆物质,如煤炭、油料、可燃性气体等,这些区域的火灾危险性远高于一般场所。书中针对这些特殊区域,例如锅炉房、汽轮机房、油库、煤场等,都提出了更为严格和专门的防火设计要求。例如,对于煤场的防火,书中会详细规定煤堆的尺寸、间隔、以及防火隔离带的要求,并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泡沫灭火系统的配置提出了具体参数。对于油库,则会规定油罐的间距、防爆墙的设置、以及相应的泄露收集和处理措施。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能够精准地把握住不同区域的“病灶”,并给出最有效的“药方”。它让我看到了国家在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对于细节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于潜在风险的深度洞察。通过对这些特殊区域防火设计的理解,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火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挑战的系统工程。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在关于“电气火灾的预防与控制”方面,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本书深入剖析了电气火灾的发生机理,从过载、短路、电弧、静电放电等多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例如,在电缆敷设方面,书中规定了不同类型电缆的防火间距、防火包覆的要求,以及对于电缆竖井的防火分隔措施。在配电盘和开关柜的设计方面,书中则详细阐述了绝缘等级、接地要求、以及断路器的选择与配置。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高压设备区域的防雷击和过电压保护的详细规定,这不仅是保护设备本身,更是为了防止因雷击等原因引发的连锁火灾。当我看到书中对于接地电阻值的具体要求,以及对电缆防火涂层厚度的量化标准时,我才意识到,在看似“不起眼”的电气线路和设备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防火考量。这本书,以其专业性和系统性,向我展示了如何从源头上杜绝电气火灾的发生,并如何在这种复杂环境中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评分

读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我的脑海中充斥着一种“细节决定成败”的深刻认知。这本书的每一页都仿佛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一个章节、每一条规定都像是乐章中的一个音符,共同奏响了电力基础设施安全的宏伟乐章。在阅读过程中,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火灾探测和报警系统设计的部分所吸引。它不仅仅要求安装烟感、温感探测器,更细致地规定了探测器的灵敏度、布局密度、响应时间,以及报警信号的传输方式和联动逻辑。例如,对于那些容易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区域,书中明确提出了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的要求,并且要求这些探测器能够与主控室的报警系统实时联动,一旦出现超标情况,能够自动触发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书中还详细阐述了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功能要求,包括区域报警、分级报警、故障报警等,以及与消防水泵、排烟风机、防火卷帘等设备的联动控制。这些细致入微的规定,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对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负责。它让我们看到,在保障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安全运行中,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经过严谨的设计和周密的考量。这本书所展现的,是一种“生命至上”的安全文化,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工程智慧,它让我更加理解了国家标准在保障社会稳定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

翻阅此书,我被其中对于“消防监督与管理”的阐述深深吸引。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工程设计的设计规范,它还触及了运行和管理层面的重要要求。书中关于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以及消防设施的性能测试等方面的规定,展现了一种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理念。它强调,再完善的设计,也需要日常的精细化管理来维持其有效性。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于培训的要求,包括对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灭火技能培训,以及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与实施。这让我意识到,硬件设施的建设只是第一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才是保障安全的关键。这本书,就像一位全面的安全顾问,不仅仅指导我们如何“建”,更指导我们如何“管”,如何让防火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它让我理解到,真正的防火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设计、建设、管理、人员协同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评分

这本书,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引导着我深入理解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的防火设计原理。我特别被书中关于“防火分隔”的章节所吸引。这不仅仅是简单地用墙隔开,而是涉及到了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等一系列防火分隔构件的设计要求,以及它们在不同区域的设置原则。例如,对于厂房内部,书中会根据其火灾危险性等级,规定不同耐火极限的墙体和门,以及防火分区的面积限制。对于变电所的控制室、配电室等关键区域,更是提出了极高的防火分隔要求,以防止火势蔓延,保护人员安全和设备连续运行。书中对于防火分隔的材料选择、构造做法、安装要求、以及日常的维护管理,都有非常详尽的规定。当我看到这些关于防火墙的厚度、钢筋配置、以及门窗的开启方式和闭锁装置的详细描述时,我才意识到,原来一道看似普通的墙壁,在防火设计中,竟是如此的讲究和复杂。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防火分隔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隔离,更是通过科学的设计,将火灾的蔓延速度降到最低,为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争取宝贵的时间。

评分

这本书,名副其实地诠释了“规范”二字的力量,它像是一部为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量身打造的“安全说明书”,指引着设计者如何在复杂的工业环境中构建一道坚固的防火屏障。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消防水源和供水系统的内容。考虑到火灾一旦发生,水源的充足性和供水系统的可靠性是扑灭大火的关键。书中明确规定了消防水源的最低要求,例如要求有独立的消防水池,其容积必须能够满足一定时间的灭火用水量,同时,对于消防水源的补给和维持也有详细的规定,确保在长时间的火灾扑救过程中,水源不会枯竭。此外,对于消防供水系统的设计,从水泵的选型、布置,到管网的设计、材质,再到水枪、水炮的配置,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特别是对于变电所等重要区域,书中还强调了双回路供电的消防水泵,以及备用电源的可靠性,这充分体现了对关键设施安全保障的重视。当我看到这些关于水泵流量、扬程、管径、水压等详细的数据要求时,我意识到,这些数字背后,是对无数次火灾扑救经验的总结,是对不同场景下灭火需求的精确计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冰冷的文本,更是无数工程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它指导着我们在面对潜在的巨大风险时,如何做出最科学、最有效的应对。

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2006)》在消防设施的配置方面,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细致与全面。在阅读过程中,我着重了解了关于灭火剂选择与应用的部分。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规定“使用什么灭火剂”,而是根据不同区域的火灾危险性、燃烧物质的特性,以及设备本身的材质,给出了极其详尽的指导。例如,对于油类火灾,书中会推荐使用泡沫灭火系统或干粉灭火系统,并对泡沫的种类、浓度、喷射率做出了明确规定;而对于电气火灾,则会优先考虑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剂,如二氧化碳或卤代烷,并且对这些灭火剂的储存、释放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要求。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考虑了不同灭火系统的联动和协同作战。例如,当某个区域发生火灾时,除了触发该区域的自动灭火系统外,还可能需要联动启动排烟系统,并向消防控制室发送报警信号,以便消防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扑救。这种系统化的思维方式,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火灾场景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书中每一条规定所发挥的作用。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灭火”,更是教我们如何“精准灭火”、“高效灭火”,这背后蕴含的是对火灾动力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和对工程实践的严谨应用。

评分

正版图书

评分

不知道。。。。。。。嗯啦

评分

很好的书籍,值得购买。很好

评分

正品,质量和服务都非常满意!!

评分

很好的材料,很好的式样。。。

评分

正品,质量和服务都非常满意!!

评分

工作需要购买的还是不错的

评分

不知道。。。。。。。嗯啦

评分

图书质量不错,是正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