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机械结构选用技巧

常用机械结构选用技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承怡,向敬忠 著
图书标签:
  • 机械设计
  • 机械结构
  • 常用结构
  • 设计技巧
  • 工程实践
  • 机械工程
  • 结构选用
  • 机械原理
  • 设计手册
  • 工业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599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88867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6
字数:48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为机械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帮助,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潘承怡、向敬忠编著的《常用机械结构选用技巧》一书具有以下特点。
  1、以图、表、文结合的方式,讲解了常用机械结构的一般选用原则和选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讲解了盘类零部件结构、轴系零部件结构、连接结构、减速器结构、杆类构件结构、机架结构、弹簧结构、密封结构的选用技巧,列举了常见的技巧型机构与结构。
  3、列举了大量的结构选用实例,通过较好、较差对比图例,先选、次选对比关系,不宜、推荐等选用建议,给予读者更直接实用的参考。

内容简介

  机械结构设计与选用是机械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以图、表、文结合的方式,讲解了常用机械结构的一般选用原则和选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盘类零部件结构选用技巧、轴系零部件结构选用技巧、连接结构选用技巧、减速器结构选用技巧、杆类构件结构选用技巧、机架结构选用技巧、弹簧结构选用技巧、密封结构选用技巧、常见技巧型机构与结构。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结构选用实例,以较好、较差对比图例,、次选对比关系,以及不宜、推荐等建议,力求给读者提供更直接、更实用的参考。
  本书可为机械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帮助,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1
0.1常用机械结构选用的基本原则1
0.1.1满足工作能力要求1
0.1.2满足工艺性要求3
0.1.3合理选择材料9
0.1.4符合人机学要求10
0.2机械结构创新12
0.2.1结构变异12
0.2.2结构组合15
0.2.3功能组合16
0.2.4功能移植16
0.2.5简化结构17
0.3现代设计方法18
0.4机械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19
第1章盘类零部件结构选用技巧23
1.1齿轮结构选用技巧23
1.1.1齿轮尺寸大小与结构形式的选择23
1.1.2齿轮结构应有利于受力25
1.1.3齿轮结构应有良好的工艺性28
1.1.4齿轮传动形式的选择33
1.2蜗轮结构选用技巧36
1.2.1蜗轮尺寸大小与结构形式的选择36
1.2.2蜗轮结构应有利于受力37
1.2.3蜗轮结构应有良好的工艺性38
1.2.4自锁蜗杆传动结构的选择38
1.2.5蜗杆传动与齿轮传动形式的配置41
1.3带轮结构选用技巧42
1.3.1带轮的类型、特点及选用42
1.3.2V带轮结构形式的选用43
1.3.3带轮结构应有利于受力与传力46
1.3.4带传动的张紧48
1.3.5V带轮和带的装拆51
1.3.6带传动形式的选择52
1.4链轮结构选用技巧54
1.4.1链轮结构形式及材料的选择54
1.4.2链轮齿数的选择55
1.4.3链传动的布置56
1.4.4链传动的张紧58
1.5盘形凸轮结构选用技巧60
1.5.1盘形凸轮基本尺寸与结构形式的确定60
1.5.2滚子结构的确定61
1.5.3凸轮结构应有利于受力与传力62
1.5.4凸轮结构应有利于加工及在轴上固定64
1.6棘轮结构选用技巧64
1.6.1棘轮结构形式、特点与应用64
1.6.2棘轮齿形的选择65
1.6.3棘轮参数的选取66
1.6.4棘轮转角的调节方法67
1.7槽轮结构选用技巧68
1.7.1槽轮结构形式、特点与应用68
1.7.2槽轮槽数及圆柱销数的选取69
1.7.3槽轮结构应有利于受力70
第2章轴系零部件结构选用技巧71
2.1轴结构选用技巧71
2.1.1轴结构设计准则71
2.1.2轴结构选用应符合力学要求71
2.1.3合理确定轴上零件的装配方案81
2.1.4轴上零件的定位与固定82
2.1.5轴的结构应满足工艺性要求88
2.2滑动轴承结构选用技巧92
2.2.1滑动轴承结构特点及应用92
2.2.2滑动轴承结构应有利于受力94
2.2.3滑动轴承的固定99
2.2.4滑动轴承的装拆与调整100
2.2.5滑动轴承的供油103
2.3滚动轴承结构选用技巧106
2.3.1滚动轴承的主要结构类型及其选用107
2.3.2滚动轴承轴系支承固定形式与配置方式114
2.3.3滚动轴承游隙及轴上零件位置的调整121
2.3.4滚动轴承的配合122
2.3.5滚动轴承的装拆124
2.3.6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127
2.3.7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的性能比较132
2.4联轴器与离合器结构选用技巧133
2.4.1联轴器结构选用技巧133
2.4.2离合器结构选用技巧144
第3章连接结构选用技巧151
3.1螺纹连接结构选用技巧151
3.1.1螺纹主要类型、特点及应用151
3.1.2螺纹连接主要类型、特点及应用152
3.1.3螺纹连接结构选用技巧154
3.1.4螺栓组连接结构选用技巧159
3.1.5螺纹连接防松结构选用技巧167
3.2螺旋传动结构选用技巧170
3.2.1传力螺旋传动结构选用技巧170
3.2.2传导螺旋传动结构选用技巧173
3.2.3调整螺旋传动结构选用技巧176
3.3键连接结构选用技巧177
3.3.1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177
3.3.2键连接的结构选用技巧179
3.4花键连接结构选用技巧183
3.4.1花键连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183
3.4.2花键连接结构选用技巧184
3.5销连接结构选用技巧185
3.5.1销连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185
3.5.2销连接结构选用技巧186
3.6过盈连接结构选用技巧189
3.6.1过盈连接结构应符合力学要求189
3.6.2过盈连接结构应满足工艺性要求191
3.7焊接结构选用技巧193
3.7.1焊缝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应用193
3.7.2焊接结构选用技巧193
3.8胶接结构选用技巧201
3.8.1胶接接头的结构形式、特点与应用201
3.8.2胶接结构选用技巧203
3.9铆接结构选用技巧205
3.9.1铆接的结构形式与应用205
3.9.2铆接结构选用技巧206
第4章减速器结构选用技巧208
4.1常用减速器的形式、特点及应用208
4.2常用减速器形式的选择209
4.2.1圆柱齿轮减速器形式的选择210
4.2.2圆锥�苍仓�齿轮减速器形式的选择212
4.2.3蜗杆及蜗杆�渤萋旨跛倨餍问降难≡�213
4.2.4减速器的安装调整215
4.3减速器传动比分配216
4.3.1单级减速器传动比的选择216
4.3.2两级和两级以上减速器传动比分配217
4.3.3采用现代设计方法分配传动比221
4.4减速器结构选用技巧227
4.4.1减速器的箱体应具有足够的刚度227
4.4.2箱体结构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229
4.4.3减速器润滑结构231
4.4.4减速器附件结构233
第5章杆类构件结构选用技巧238
5.1连杆结构选用技巧238
5.1.1提高连杆强度、刚度和抗振性的结构238
5.1.2连杆结构应有良好的工艺性240
5.1.3连杆长度的调节结构241
5.2推拉杆结构选用技巧242
5.2.1符合力学要求的推拉杆结构选用技巧242
5.2.2推拉杆连接结构选用技巧245
5.2.3推拉杆装配结构选用技巧248
5.3摆杆结构选用技巧250
第6章机架结构选用技巧255
6.1机架结构选用原则及要点255
6.1.1机架结构选用原则255
6.1.2机架结构选用要点256
6.2机架结构选用技巧260
6.2.1铸造机架结构选用基本原则260
6.2.2铸造机架结构选用技巧261
6.2.3焊接机架结构选用基本原则269
6.2.4焊接机架结构选用技巧270
第7章弹簧结构选用技巧275
7.1弹簧的类型、特点及应用275
7.2弹簧结构选用技巧277
7.2.1圆柱螺旋弹簧结构选用技巧277
7.2.2游丝结构选用技巧280
7.2.3片簧结构选用技巧281
7.2.4环形弹簧结构选用技巧283
7.2.5碟形弹簧结构选用技巧284
7.2.6橡胶弹簧结构选用技巧285
第8章密封结构选用技巧287
8.1毡圈密封结构选用技巧287
8.2唇形密封圈密封结构选用技巧288
8.3O形密封圈密封结构选用技巧293
8.4迷宫密封结构选用技巧295
第9章几种常用技巧型机构与结构297
9.1增力机构与结构297
9.2增程机构与结构300
9.3夹紧机构与结构302
9.4自锁机构与结构303
参考文献305

前言/序言


《机械设计手册》 简介 《机械设计手册》是一部系统、全面的机械设计参考工具书,旨在为机械工程师、技术人员、设计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权威、实用的指导。本书涵盖了机械设计领域的核心理论、设计方法、标准规范以及丰富的实例,力求成为机械设计工作的得力助手。 内容概述 全书分为若干卷,每一卷都围绕机械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深入阐述。 卷一:基础理论与工程力学 本卷详细介绍了机械设计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振动学、动力学等。重点阐述了应力、应变、疲劳、断裂、刚度、稳定性等基本概念及其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同时,本书也涵盖了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分类、选择原则以及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方法,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了材料基础。 卷二:机械零件设计 本卷是机械设计手册的核心部分之一,系统地讲解了各类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计算方法和结构形式。内容包括: 轴类零件: 轴的结构形式、材料选择、应力分析、校核计算,包括弯曲、扭转、拉伸、压缩等多种载荷下的强度和刚度设计,以及轴的连接、键槽、花键等细节设计。 联接件: 螺纹联接、键联接、销联接、铆联接、焊联接等多种联接方式的设计计算、强度校核、可靠性分析以及防松措施。 齿轮: 各种类型齿轮(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的设计计算,包括齿形设计、模数选择、齿数确定、材料选配、强度校核(齿根弯曲强度、齿面接触强度)以及齿轮传动的润滑和精度要求。 轴承: 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选用原则、性能参数(额定寿命、当量动载荷)、安装与维护。 弹簧: 螺旋压缩弹簧、螺旋拉伸弹簧、板弹簧、扭转弹簧等的设计计算,包括材料选择、线径、圈数、刚度计算以及疲劳寿命校核。 密封元件: 各种静密封和动密封元件(O形圈、油封、填料密封等)的结构、材料、选用原则及应用。 卷三:机构与传动设计 本卷深入探讨了机械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机构和传动装置的设计。 机构分析与综合: 介绍了平面连杆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绳索机构等基本机构的设计原理、运动分析和综合方法,以及机构的自由度计算、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齿轮减速器: 各类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包括展开式、平面立式、行星齿轮减速器等,重点介绍其传动比计算、效率估算、结构设计、润滑冷却和刚度校核。 带传动: V带传动、平带传动、同步带传动的计算与设计,包括带的类型选择、传动比确定、初张力计算、功率计算、带轮设计及安装。 链传动: 滚子链、套筒链等链传动的设计,包括链条型号选择、链节数计算、中心距确定、张紧装置设计。 液压与气压传动: 液压与气压系统元件(油泵、油马达、液压缸、气缸、阀类)的选型计算,系统原理图设计,以及液压站、气源装置的配置。 电动机与控制: 常用的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感应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的选型计算,以及电动机的调速控制方法。 卷四:润滑与密封 本卷专注于机械设备的润滑与密封技术,这是保证机械可靠运行的关键。 润滑基础: 润滑剂的分类、性能指标(粘度、闪点、倾点、润滑性等)、润滑剂的选择原则。 润滑系统设计: 集中润滑系统、循环润滑系统、油雾润滑系统等的设计与计算。 润滑元件: 油泵、油箱、油过滤器、油冷却器、油位计等润滑设备的选型与配置。 密封技术: 各种动密封(唇形密封、径向密封、轴向密封)和静密封(垫片密封、O形圈密封)的设计与应用,以及密封材料的选择和失效分析。 卷五:结构设计与应力分析 本卷侧重于机械结构的整体设计与强度分析。 机架与箱体设计: 焊接结构、铸造结构、机加工结构的选型与设计,包括材料选择、壁厚计算、加强筋设计、应力集中分析。 有限元分析(FEA): 介绍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建模方法、网格划分、边界条件施加以及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帮助设计者进行复杂的应力、变形、振动分析。 可靠性设计: 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如裕度法、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以及寿命预测与可靠性优化。 卷六:标准、规范与附录 本卷包含了机械设计领域常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资料。 公差与配合: 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相关标准的详细说明与应用。 常用工程图纸符号: 机械图纸中常用的符号、标记及表示方法。 单位换算: 常用物理量单位的换算。 计算公式与图表: 常用设计计算公式、经验公式以及各种性能参数的图表。 常用设计软件介绍(非具体操作): 简要介绍市场上流行的机械设计辅助软件的功能与应用领域。 特色与优势 系统全面: 涵盖了机械设计从基础理论到具体零件、机构、系统设计的全过程。 理论与实践结合: 既有严谨的理论推导,又提供了丰富的工程实例和设计流程,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 权威性与实用性: 汇集了大量国内外最新的机械设计标准、规范和技术资料,贴合实际工程需求。 便于查阅: 结构清晰,索引详细,方便设计人员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适用人群 本书适合于机械工程师、产品设计师、工艺工程师、设备维护人员、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以及任何需要进行机械设计和工程技术参考的人员。 《机械设计手册》将是您在机械设计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参考宝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对“弹簧”的讲解,让我彻底改变了以往对这个简单零件的认知。我之前以为弹簧就是个金属圈,能压能弹就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弹簧背后蕴含的丰富物理学和工程学知识。作者首先从“弹簧材料”讲起,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弹簧钢的性能,比如高碳钢、铬硅钢、不锈钢等,以及它们在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疲劳性、耐腐蚀性等方面的差异,并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给出了具体的材料选择建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弹簧的刚度”时,用了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把弹簧比作一个“弹力医生”,它的“力度”可以通过改变线径、圈数、外径等参数来调整。他还深入分析了“弹簧在不同受力方式下的变形特性”,比如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转弹簧、板弹簧等,以及它们各自的受力曲线和能量存储能力。尤其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作者在“弹簧的疲劳失效”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疲劳裂纹的产生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改进工艺来提高弹簧的抗疲劳性能。他还提供了很多关于“弹簧的预紧力”的选用技巧,解释了预紧力在保证初始接触、提高响应速度等方面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在弹簧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零件上,看到了大大的智慧和工程的严谨。

评分

这本书对“紧固件”的深入剖析,让我这个机械工程师的“基本功”瞬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以前总是觉得螺栓、螺母、螺钉这些东西,只要规格对得上,拧紧了就行。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个小小的紧固件,都蕴含着丰富的工程学原理。作者首先从“螺纹副”的受力分析入手,详细讲解了螺栓在受轴向拉力、剪切力、以及扭矩时的受力状态,并给出了非常实用的计算方法,帮助我理解在不同载荷下,应该选择哪种强度等级的螺栓。我之前对“螺纹公差”的概念一直很模糊,但这本书用清晰的图示和文字,解释了公差对配合松紧度和密封性的影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螺纹会“紧”得难以拧动,而有些则会“松”得容易脱落。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花了很大篇幅讲解了“垫圈”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防止螺母刮伤工件表面,更重要的是它能分散螺母的压力,防止工件表面发生塑性变形,以及在某些情况下起到自锁的作用。我还学习到了关于“锁紧螺母”和“防松垫圈”的原理,理解了在有振动或者冲击的场合,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松措施,避免螺纹连接因为振动而失效,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本书甚至还讨论了不同材料的紧固件在不同环境下的防腐蚀和耐高温性能,这对我日后在恶劣环境下进行设计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

评分

这本书在“轴承座”和“密封件”的选择与应用方面,简直是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我以前总是把轴承座和密封件看作是相对独立的零件,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它们之间的配合和选择是多么的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整个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寿命。作者首先详细讲解了“轴承座”的类型,比如“立式轴承座”、“法兰式轴承座”、“带底座轴承座”等等,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安装方式和适用场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轴承座的精度”时,强调了它对轴承的安装同心度和受力均匀性的影响,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轴承座来配合不同精度的轴承。在“密封件”的部分,作者更是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分析。他详细介绍了各种“静态密封件”,比如“O型圈”、“垫片”等,以及它们的材料选择(丁腈橡胶、氟橡胶、硅橡胶等)和在不同介质、温度下的适用性。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花了大量篇幅讲解了“动态密封件”,比如“油封”和“机械密封”。他深入分析了油封的结构、唇口设计以及材料选择对密封效果的影响,并为我提供了很多关于“机械密封”的选型原则,比如如何根据压力、温度、转速以及介质的腐蚀性来选择合适的密封结构和材料。他还强调了“密封件的安装与维护”的重要性,比如避免安装时损伤密封唇,以及定期的检查和更换。这本书让我明白,看似不起眼的轴承座和密封件,却是保证机械设备可靠运行的关键环节。

评分

这本书对于“气动元件”和“液压元件”的选用讲解,简直是我工作中的“及时雨”。我之前在设计中,经常会遇到选择合适的油缸、气缸、阀门等问题,往往是凭着一些模糊的经验,效果并不理想。这本书让我系统地了解了这些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作者首先从“气动元件”讲起,详细介绍了各种“气缸”的类型,比如单作用气缸、双作用气缸、气液阻尼气缸等,以及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的应用。他特别强调了“气缸的选型”要考虑行程、缸径、工作压力、速度以及安装方式等因素。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讲解“气动阀门”时,详细分类了各种“换向阀”、“流量阀”、“压力阀”等,并用清晰的图示说明了它们的“工作逻辑”和“控制方式”。在“液压元件”方面,作者也进行了类似的深入分析,讲解了“液压泵”的分类(齿轮泵、柱塞泵、叶轮泵等),以及如何根据流量和压力来选择合适的泵。他还详细介绍了“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根据输出的力和速度来选择。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花了很大篇幅讨论了“液压系统”的设计,比如如何配置“管路”、“接头”、“过滤器”等辅助元件,以及如何进行“泄压”和“回油”的设计,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这本书让我对自动化控制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开关”,而是精密的能量传递和控制系统。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弹簧”这个看似简单的零件,认知非常浅薄。我以为弹簧就是个卷起来的金属丝,能压能拉就行。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作者从弹簧的材料特性出发,详细讲解了碳素弹簧钢、不锈钢弹簧钢、铬硅弹簧钢等不同材质在强度、弹性、耐腐蚀性、疲劳寿命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在不同温度、湿度环境下的表现。我之前从未想过,即使是同一种弹簧,其制造工艺(热卷、冷卷)也会对最终性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压缩弹簧”和“拉伸弹簧”在受力方向和变形方式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如何根据载荷曲线和变形量来计算弹簧的刚度,并为我提供了很多关于“扭簧”和“板簧”的实际应用案例。我尤其喜欢作者关于“弹簧预紧力”的讲解,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把弹簧比作一个“隐形的巨人”,在不施加外力时就保持着一定的“工作姿态”,而这个预紧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弹簧在开始工作时的响应速度和灵敏度。他甚至还深入分析了弹簧在长时间工作后可能出现的“疲劳失效”现象,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载荷设计和材料选择来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避免因为一个小小的弹簧而导致整个机械系统出现故障。这本书让我在弹簧这个细小的零部件上,看到了大大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我总觉得机械结构设计就像是在零件库里随意挑选,然后组装起来就行了。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原来里面蕴含着那么多门道和学问。比如说,书中提到的“弹性联轴器”的选用,我之前一直觉得只要能传递扭矩就行,但作者却详细阐述了不同弹性体材料的特性、阻尼系数对振动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工作环境下(高温、低温、腐蚀性介质)的适应性。他甚至还列举了很多实际案例,比如在精密仪器传动中,如果弹性体选材不当,轻则导致传动精度下降,重则引发共振,损坏设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齿轮箱减速比”的选择分析,他不仅仅是给出了计算公式,还深入探讨了齿轮传动效率、噪音、磨损等因素是如何影响最优减速比的选择。他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什么是“传动链”,以及每一级减速带来的能量损耗,并且强调了在设计初期就应该考虑未来的维护和维修成本,比如选择易于更换的通用标准件,避免使用过于小众或者已经停产的零件。书中关于“轴承类型”的对比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我以前只知道有滚珠轴承和滚子轴承,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角接触球轴承、调心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等各种类型各自的优势和适用场景,以及如何根据径向载荷、轴向载荷、工作转速、精度要求等来选择最合适的轴承,还特别提到了轴承的安装和润滑对寿命的影响,这对我日后的实际工作帮助太大了。

评分

这本书对“齿轮”的讲解,让我彻底告别了“盲人摸象”式的设计。我以前只知道齿轮有大小、有齿数,但对齿轮传动的效率、噪音、寿命等问题,都是一知半解。作者从“齿轮几何参数”入手,详细讲解了模数、压力角、齿顶高、齿根高、齿高、齿距等基本概念,并用非常直观的图示,展示了这些参数如何影响齿轮的啮合关系。我尤其对“啮合角”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解释了不同啮合角对传动平稳性、承载能力以及传动比精度的影响。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渐开线齿轮”的生成原理,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种齿形是最常用的。让我惊喜的是,作者还花了很大篇幅讨论了“齿轮强度设计”,包括齿根弯曲强度和齿面接触强度的计算,以及如何根据工作载荷和材料特性来选择合适的齿轮材料和热处理工艺。他甚至还探讨了“齿轮磨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比如优化润滑、减少冲击载荷等。我还学习到了关于“斜齿轮”、“锥齿轮”和“蜗轮蜗杆”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比如斜齿轮在传递大功率时能提供更平稳的传动,锥齿轮用于改变传动方向,而蜗轮蜗杆则能实现很大的传动比。这本书让我对齿轮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牙齿”,而是精密的传动元件。

评分

这本书对“密封件”的讲解,简直是把我从一个“黑暗时代”拉到了“光明之光”。我之前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设备漏油、漏气的问题,但总是头疼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密封件,往往是凭经验或者听别人说,结果效果总是差强人意。这本书让我系统地了解了不同类型密封件的原理和应用。作者花了大量篇幅介绍“O型圈”和“油封”的结构、材料(丁腈橡胶、氟橡胶、硅橡胶等)以及它们的耐油性、耐温性、耐磨损性差异。他特别强调了在选择密封件时,不仅仅要考虑工作介质的性质,还要考虑工作压力、温度、运动速度,甚至接触面的粗糙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讲解“迷宫密封”时,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把密封件比作一道道的“关卡”,液体或气体要闯过一道道关卡才能泄漏出来,而这些关卡的设计复杂度直接决定了密封的效果。他还详细分析了“垫片”在静态密封中的应用,包括不同材质(纸质、橡胶、金属)的优缺点,以及螺栓的拧紧力矩对密封效果的影响。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作者还给出了很多关于“动态密封”的案例,比如在旋转轴上的油封选择,如何避免因摩擦生热导致的密封件过早老化,以及如何根据轴的转速和压力来选择合适的密封结构。这本书让我对密封件的认知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以后再遇到密封问题,我就不会再盲目尝试了。

评分

这本书在“轴承”的选用方面,简直是将我从迷雾中解救了出来。我以前总觉得轴承就是一个摆设,只要能转就行,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轴承的选择是多么的关键,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寿命和运行的平稳性。作者首先详细介绍了“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并对各种子类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调心滚子轴承”等等。他不仅列举了各种轴承的结构特点,更重要的是,他给出了非常详细的“选用原则”,比如如何根据径向载荷、轴向载荷、组合载荷来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如何考虑工作转速、精度要求、安装空间以及成本等因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轴承寿命”时,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把轴承比作一个“消耗品”,它的寿命并不是无限的,而是与载荷、转速、润滑以及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他甚至还提供了“当量动载荷”的计算方法,让我能够更科学地评估轴承的承受能力。他还对“轴承的安装与润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了正确的安装方法和充足的润滑是保证轴承正常工作和延长寿命的关键。这本书让我明白,选择一个合适的轴承,不仅仅是机械设计的一部分,更是对设备可靠性和经济性的重要考量。

评分

这本书在“轴和连杆”的设计与选用方面,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之前一直觉得,轴就是一个圆柱体,连接两个部件就行了,而连杆就是连接曲柄和滑块的“棍子”。但这本书让我明白,这背后隐藏着多么复杂的工程计算和设计考量。作者详细阐述了“轴的设计”,包括如何根据载荷(弯曲载荷、扭转载荷、冲击载荷)来计算轴的直径,以及如何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疲劳寿命。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应力集中”的讲解印象深刻,作者用很多实例展示了在轴的键槽、孔洞等位置,应力会发生集中,从而降低轴的承载能力,并提出了如何通过倒角、圆角等方式来减小应力集中的危害。在“连杆”的部分,我学习到了“连杆杆身”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受力,还要考虑其惯性力和运动学特性。作者还深入分析了“连杆大端”和“小端”的设计,包括轴瓦的选用、润滑方式以及配合间隙对发动机工作性能的影响。我从未想到,一个简单的连杆,其形状和尺寸的选择,竟然会直接影响到活塞的运动轨迹和发动机的平稳性。这本书还提到了“曲轴”的设计,讲解了其复杂的受力状态以及如何通过多段曲柄来平衡惯性力,实现平稳运转。对我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轴和连杆的知识,更是关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创造出高效、可靠的机械传动系统。

评分

支持京东

评分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实用真心的好书,推荐

评分

不错挺好的不错挺好的不错挺好的

评分

给单位图书馆购买新书。。。。。。

评分

从技巧与禁忌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种常用机械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容剔巳的错误。从技巧与禁忌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种常用机械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容剔巳的错误。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可以作为参考书使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