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心理学十五讲(第二版)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心理学十五讲(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希庭,郑涌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通识
  • 名家讲座
  • 科普
  • 大众心理学
  • 思维
  • 行为
  • 情绪
  • 自我认知
  • 第二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46528
版次:2
商品编码:115457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阅读《心理学十五讲》,将有助于读者求知、成才、了解自己和实践成功人生!

内容简介

  《心理学十五讲》采纳心理学的多种研究取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理学众多领域中激动人心的内容,如心理发展、意识、感知觉、学习与记忆、思维与创造、言语与交往、智力与测验、人格与评估、时间金钱与幸福等,并从心理学百余年历史上精选了43项“原创研究”作了专栏重点推介,既展示了这些研究对于心理学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心理学家的探索精神和人格魅力。此次对全书进行了修订,吸收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替换了过于老化的知识性内容,更具严谨性、丰富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作者简介

  黄希庭(1937- ),西南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和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郑 涌(1967- ),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第一讲 心理学的性质
一 日常生活中说到的心理学
二 独具特色的心理学
三 心理学的目标
四 心理学的方法
五 心理学的观点
〖重大研究〗史上首次心理学实验/冯特1879
第二讲 心理的生物基础
一 神经系统
二 脑的三大机能系统
〖重大研究〗裂脑人/斯佩里1968
三 脑机制研究
〖重大研究〗脑变化/罗兹维格1972
四 内分泌系统
五 遗传对行为的影响
〖重大研究〗分养双生子/鲍查德1990
第三讲 心理的环境基础
一 物理环境
二 文化传统
〖重大研究〗个人与集体/川迪斯1988
三 拷贝世界
四 社会情境
〖重大研究〗斯坦福监狱实验/汉涅和津巴多1977
〖重大研究〗从众/阿希1955
〖重大研究〗服从/米尔格拉姆1963
五 大众氛围
第四讲 毕生心理发展
一 婴幼儿期
〖重大研究〗视崖/吉布森和沃克1960
二 儿童期
〖重大研究〗道德推理/科尔伯格1963
三 青少年期
四 成人期
〖重大研究〗"历史终结"错觉/吉尔伯特2013
五 面对死亡
〖重大研究〗人生八阶段/埃里克森1950
第五讲 意识状态
一 神秘的意识
二 注意
三 睡眠与梦
〖重大研究〗释梦/弗洛伊德1900
四 催眠
〖重大研究〗催眠/希尔加德1968
五 幻觉
第六讲 感觉与知觉
一 从感觉开始
二 知觉的特征
〖重大研究〗知觉能力/特恩布鲁1961
〖重大研究〗大小恒常性/荆其诚1963
三 物体知觉
〖重大研究〗Φ现象/韦特海默1910
〖重大研究〗大范围首先/陈霖1982
四 社会知觉
五 错觉
第七讲 学习与记忆
一 经典条件反射
〖重大研究〗条件反射/巴甫洛夫1927
二 操作条件反射
三 观察学习
〖重大研究〗"芭比娃娃"/班杜拉1961
四 记忆系统
〖重大研究〗保持曲线/艾宾浩斯1885
〖重大研究〗汉字内隐记忆/艾宾浩斯1885
五 遗忘
第八讲 思维与创造
一 概念形成
二 推理
三 决策
四 问题解决
〖重大研究〗通用问题解决者/纽厄尔和西蒙1972
五 创造思维
第九讲 言语与交往
一 言语交流
〖重大研究〗转换生成语法/乔姆斯基1957
二 非言语交流
三 社会归因
〖重大研究〗归因/海德1958
四 人际沟通与吸引
五 喜欢与爱
〖重大研究〗爱/哈洛1958
第十讲 动机、情绪与意志
一 原发性动机
二 习得性动机
〖重大研究〗需要层次/马斯洛1943
三 情绪体验与表情
四 意志控制与失控
〖重大研究〗期望效应/罗森塔尔1966
〖重大研究〗横渡大西洋/林德曼1956
五 价值观
第十一讲 智力与智力测验
一 智力界说
二、智力测验
〖重大研究〗智力测验/比内1905
三 智力结构
〖重大研究〗三棱智力结构模型/林崇德1983
四 智力发展
〖重大研究〗出生顺序与智力发展/桑斯和马库斯1975
五 智能特殊者
第十二讲 人格与人格评估
一 人格界说
二 气质类型
三 人格特质
〖重大研究〗特质/奥尔波特1937
〖重大研究〗"大七"/王登峰1995
四 人格形成
五 人格评估
〖重大研究〗墨渍测验/罗夏1921
〖重大研究〗主题统觉测验/默里1935
第十三讲 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
一 心理健康的特征
二 压力与应对
〖重大研究〗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霍尔姆斯和瑞赫1967
三 危机与干预
四 人格与健康
〖重大研究〗A型人格/弗里德曼和罗森曼1959
五 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
第十四讲 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
一 心理异常的界定
二 心理异常种种
三 心理异常的对待
四 心理疗法
〖重大研究〗疗法选择/史密斯和格拉斯1977
五 疗效
〖重大研究〗真的有效吗?/艾森克1952
第十五讲 时间、金钱与幸福
一 时间人格
二 时间与幸福
三 金钱与幸福
〖重大研究〗幸福密码/哈佛1937
四 时间、金钱启动与幸福
〖重大研究〗时间定价/德沃2007
五 健全人格与幸福进取者
〖重大研究〗“四自”/黄希庭1996

精彩书摘

第一讲 心理学的性质
当今社会的喧嚣和生活的浮躁正在让我们不经意间忘记了生活的本真。很多人都在感叹,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宽裕了,怎么精神世界却越来越不安分了?心理学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遍关注。确实,每个人都该懂些心理学,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有心灵感应的事实存在吗?我们的梦是怎样发生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有心理学依据吗?使用药物能促进记忆吗?为什么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聪明?独生子女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吗?为什么说“性格决定命运”?凡此种种,心理学就是要回答这些问题。
一 日常生活中说到的心理学
在日常生活中,当提到心理学时,一般人总觉得有些神秘。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而心理学却能把大家认为不可知的“心”都知道了,这其中一定有特殊的门道,有奥妙诀窍。有的人因此会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了不起的“测心术”,但也有的人可能认为心理学就像“占星”、“算卦”一样不可置信,更多的人则可能是将信将疑。这些看法都是在不了解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难免存在一定偏颇。其实,人心既是可测的,也确实是难测的。让我们先从这个论题谈起。
人心可测
人的心理,我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因而人们常常把它比喻为“黑箱”。对于这个“黑箱”,作为探索心灵奥秘科学的心理学,是通过哪些途径对它进行探测的呢?
第一条途径是通过言行来探测的心理。个人的言行总是受其心理支配的。我们可以根据人的言行表现去了解其心理。“诗言志”,我们通过一个人写的诗可以了解其志向。又如,一个学生考试考得好与不好,通常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并表现在行为上:考得好的感到欢欣鼓舞,而考得不好的行为沮丧。通过该生的情绪变化,我们大致可以探测出其心理上的变化。
第二条途径是通过生理变化来探测人的心理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会有生理变化的线索。有些是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的,如人紧张时出汗、害羞时脸红等,但更多的心理活动则需要借助于精密的生理仪器来探测。例如,有些人说他们睡觉时从来不做梦。怎样来检验他们睡眠时是否在做梦?是否有心理活动呢?可以用一种叫脑电描记器的仪器来记录他们在睡眠时的脑电波。如果脑电图出现快波时把那些说自己从来不做梦的人弄醒,他们就会生动地回忆出刚刚做的梦。这说明,运用精密的生理仪器可以探测到人们在睡眠时是否做梦、是否有心理活动。
第三条途径是通过研究者的推论来探测人的心理。如前所述,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可能会表现在其言行上,如果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个学生是一个一贯刻苦努力的学生,因而我们大致可以推断:这次考得好会进一步增强其学习热情和信心,这次考得不好会激发他加倍地努力;但如果了解到该生一贯表现很差,则大致可能推断:这次考好了他可能会沾沾自喜,这次考糟了他可能会更自暴自弃。类似这样的推断,我们平常是经常在做着的。
人心难测
说人心可测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但另一方面,人心确实是很难测的,因为影响人心的因素是很多的。
首先人心与言行的关系并不是一义的而是多义。例如某人的微笑,它可能表征踌躇满志而沾沾自喜,也可能表示对你的好感,还可以嘲笑你的愚蠢、甚至可能是笑里藏刀盘算着对你的暗害等等。又例如,人心是矛盾的。这种矛盾的心理甚至在行为表现很难被人们所发现,也很难被生理仪器所测出。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宝玉对湘云劝他留心“经济学问”的话不以为然,并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若说这话,我也和她生分了。”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红楼梦》第三十二回)黛玉这时的落泪虽与悲哀、哀怨、悲悔、愁苦时的落泪在行为反应相同或相似,但内心的心理矛盾却是很不同的。因此仅以言行或表情,对人的心理作直线式的探测往往是不准确的。
其次,生理学的方法难以探测心理的奥秘。前已述及今天我们可以用脑电描记器探测到睡眠时人是否在做梦,但却不能探测到人做梦的内容。即使今后科学技术发达了,能用先进的仪器探测到不同内容的梦境的生理反应,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不同的生理反应,但是思维意识毕竟不等于生理反应。正如恩格斯所说:“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把思维‘归结为’脑子中的分子的和化学的运动;但是难道这样一来就把思维的本质包括无遗了吗?”(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26页)
第三,用日常经验来推测人心往往是错误的。就那上面的那个例子来说,虽然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会表现在其言行上,但究竟如何表现还受到许许多多因素的影响,而不仅仅与其平常是否努力有关。比如,据心理学的研究,他对于此次考试成败如何归因,就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因素,你只需想想他是否将其归因于运气就会发现结果会全然不同。正是由于影响我们心理的因素十分复杂多样,心理的表现又可以十分曲折,我们平常在推断人的心理时可说是经常出错的。
人类的心理现象是世界上的最为神奇而复杂的现象。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思维着的精神”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探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奥秘被看作是人类最后的,也是最重大的科学挑战。这使得许多过去没有什么联系的科学汇聚到了一起,包括脑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习性学、遗传学、神经生理学、社会生物学,等等。这其中,心理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前言/序言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心理学十五讲(第二版) 开启心智的奇妙之旅,探寻人类行为的深刻奥秘 我们是谁?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情感波动?记忆是如何形成的?学习的本质又是什么?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互动中,我们又是如何理解他人、表达自己?人类的心智,是宇宙间最迷人的谜团之一。从古老的哲学思辨到现代科学的严谨探索,无数智者前赴后继,试图揭开这层层帷幕,洞悉人类心灵的运作规律。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心理学十五讲(第二版)》正是这样一部集结了多位心理学领域顶尖学者的智慧结晶,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深入浅出的心理学入门向导。本书精心遴选了十五个心理学中最核心、最富吸引力的主题,以讲座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走进心理学的广阔天地,领略其思想的深度与应用的价值。 为何选择心理学? 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理解自我、理解他人、理解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提升自我管理和心理韧性,更能增进我们对他人动机、情感和社会动态的理解,构建更和谐、有效的人际关系。无论是职业发展、家庭教育,还是个人成长,心理学的洞察力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 本书十五讲,精选核心,层层深入: 本书涵盖了心理学学科的十八般武艺,从最基础的理论框架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从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到群体行为的分析,无不包罗万象。每位作者都是其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用严谨的学术态度、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第一讲:心理学的范畴与方法 本讲将为你勾勒出心理学的宏观图景,介绍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基本分支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你将了解到,心理学并非简单的“心灵鸡汤”,而是一门基于实证研究的严谨科学。我们将探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经典研究手段,以及如何批判性地审视心理学研究的结论。 第二讲: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都与大脑的生理活动息息相关。本讲将深入探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生物学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心理。你将了解神经递质、激素等在情绪调节、学习记忆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脑科学的最新进展如何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新的视角。 第三讲:感知与意识 世界是如何进入我们的意识的?我们如何解读感官信息,形成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本讲将带你探索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系统的奥秘,以及意识的本质。我们将讨论注意力、知觉选择等机制,揭示我们是如何加工和组织海量信息的。 第四讲:学习的原理与过程 学习是我们与世界互动、不断适应和成长的核心能力。本讲将剖析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多种学习理论,解释我们如何形成习惯、掌握技能、改变行为。你将从中获得启发,了解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 第五讲:记忆的机制与遗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关于记忆的朴素认识。但记忆的形成、存储和提取远比这复杂。本讲将介绍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情景记忆等不同类型的记忆,探讨遗忘的原因和规律,并分享一些增强记忆力的实用技巧。 第六讲:思维与问题解决 我们如何思考、推理,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讲将深入探讨概念形成、判断、决策、推理等思维过程,并介绍问题解决的策略和认知偏差。你将学会识别思维误区,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第七讲:语言与沟通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社会互动。本讲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语言的发展、理解和产生,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以及非语言沟通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第八讲:动机与情绪 是什么驱动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又为何会体验到喜怒哀乐?本讲将探讨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以及情绪的生理基础、认知评价和表达方式。你将理解情绪对我们决策和行为的影响。 第九讲:人格的构成与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质。本讲将介绍不同的人格理论,如特质论、精神分析论、人本主义论等,探讨人格的形成因素,以及如何理解和评价个体的不同人格类型。 第十讲:社会认知与归因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如何理解他人、形成印象、做出判断?本讲将聚焦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态度形成、印象管理、社会类化等,并重点分析社会归因理论,解释我们是如何解释他人行为的原因的,以及这些解释如何影响我们的互动。 第十一讲:社会影响与群体行为 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会受到哪些影响?群体是如何形成、运作,又会对个体产生怎样的作用?本讲将探讨服从、从众、社会助长、去个体化等社会影响现象,并分析群体决策、群体极化等群体动力学。 第十二讲:发展心理学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婴儿到老年,我们的心理在不断变化。本讲将回顾发展心理学的经典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等,探讨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第十三讲:变态心理学导论 心理健康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本讲将介绍变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探讨异常心理的成因、表现和分类,并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障碍,帮助读者形成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识,并消除对心理疾病的污名化。 第十四讲:心理治疗与咨询 当遇到心理困扰时,如何寻求专业的帮助?本讲将介绍心理治疗的各种流派,如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以及心理咨询的过程和原则,为读者提供关于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了解。 第十五讲:应用心理学与未来展望 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学术学科,它的应用价值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讲将展示心理学在教育、管理、健康、法律、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展望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本书特色: 名家荟萃,权威保证: 本书由多位在各自领域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学者执笔,确保内容的学术性和前沿性。 通识导引,入门首选: 选题具有代表性,内容由浅入深,逻辑清晰,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是心理学入门的理想读物。 案例丰富,生动有趣: 作者们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贴近生活的实例,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形象化,让阅读过程充满乐趣。 结构精巧,逻辑严谨: 每讲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既有理论深度,又不乏实践指导。十五讲环环相扣,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知识体系。 第二版更新,与时俱进: 本书为第二版,内容经过更新和修订,融入了近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使其更具时效性和指导意义。 谁适合阅读本书? 对人类行为和心智运作充满好奇的你。 希望更深入理解自己和他人,改善人际关系的你。 正在学习心理学相关专业,需要系统入门知识的学生。 从事教育、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工作,需要应用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士。 渴望提升个人成长和心理素质的每一个探索者。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心理学十五讲(第二版)》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扇通往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窗口,是一把解开行为密码的钥匙。它将陪伴你进行一场关于心智的奇妙探索,点亮你的思维,丰富你的认知,让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拥有更清醒的洞察力和更从容的态度。让我们一同翻开这本书,开启这场深刻的心智之旅,发现内在的无限可能。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说有什么地方让我感到略有遗憾,那可能在于,由于篇幅限制,某些跨学科的连接点处理得略显仓促。心理学如今与哲学、神经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日益紧密,我期待在“第二版”中能看到更多关于计算神经科学或人工智能如何反哺心理学模型的新鲜论述。例如,在讨论记忆或决策理论时,如果能引入图灵机模型或强化学习的简化概念,或许能让习惯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读者更快地建立起心智模型。目前这本书的侧重点仍然很稳健地扎根于传统的心理学分支,这确保了它的核心受众的接受度,但也牺牲了一部分与最新科技思潮对接的可能性。不过,话说回来,对于一本旨在构建“通识”框架的书来说,这种“守正”是必要的。它为我们打下的基础是坚实的,保证了我们未来在接触那些更前沿、更复杂的交叉学科内容时,不会因为缺乏基本术语和理论背景而感到迷茫。总而言之,它是一张高质量的地图,指明了心理学这片大陆的地理特征,虽然地图的边角可能还没有绘出最新发现的岛屿,但对于探索的起点来说,已经足够详尽和可靠。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看,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相当用心。纸张的质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一翻就卷边的感觉,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也控制得比较好。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叙事节奏。讲座的特点就是层次分明,每一讲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但前后又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我发现自己很享受这种“一讲一世界”的阅读状态。比如,有一讲专门探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理论的演变,作者的叙述非常流畅,从鲍尔比到艾因斯沃斯,数据和理论的结合处理得非常巧妙,让人能清晰地看到一个理论是如何在实践中被修正和完善的。这种结构清晰的写作风格,极大地降低了心理学概念的抽象感。不过,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发现有些配图的功能性略显不足,部分图表如果能加入更直观的标注或注释,或许能更好地辅助理解那些复杂的数据分布或模型结构。总体来说,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学术内容,转化成了一种易于消化的、具备节奏感的阅读体验,让人愿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这在同类科普读物中并不多见。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类“通识”读物通常持保留态度,总担心它们会把复杂的科学简化得过于肤浅,变成一本“心理学速食”读物。然而,这本《心理学十五讲(第二版)》在保持科普性的同时,似乎努力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尤其在涉及到当代心理学分支时,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它在探讨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交叉领域时,引用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模型,这对于一本定位为“第二版”的书来说至关重要,显示出编者对学科前沿的关注。我特别关注了它对“意识”和“自由意志”这两个哲学意味浓厚的话题的处理方式。很多科普书会避开这些争议性或难以量化的内容,但这本书没有回避,而是从不同的心理学流派给出了它们的解释框架,并且非常克制地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这种引导式教学的手法,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一场思想的对话。当然,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某些基础概念的阐述略显啰嗦,但反过来看,这正是它能吸引更广泛读者的法宝所在——它把每一块基石都打磨得尽可能平整,确保后来者能稳稳地站立。

评分

我曾经尝试过好几本心理学入门书,它们要么过于偏向实验心理学的冰冷数据,要么一头扎进精神分析的玄妙世界里无法自拔,导致我对这个学科的整体印象是碎片化和相互矛盾的。这本书的优势恰恰在于它的“平衡木”策略。它没有过度偏袒任何一家学说,而是像一个公正的裁判,在介绍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后,紧接着就会引入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正面肯定,然后再用认知行为学派的视角来解构这些非物质化的概念。这种“正反合”的论证结构,让我得以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更立体、更具张力的心理学知识体系。我尤其欣赏它在“社会心理学”那一章的处理方式,没有停留在简单的从众实验或斯坦福监狱实验的表面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去个体化”和“旁观者效应”背后的社会认知机制。这种将个体行为置于群体背景下进行分析的深度,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价值。它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像是一个优秀的导游,带领我们穿越历史迷雾,看到了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是如何在不断自我批判和修正中成长的。

评分

这本《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心理学十五讲(第二版)》的定位似乎很明确,是想提供一个入门级的、相对全面的心理学概览。我是在寻找一本能帮助我系统梳理心理学基本概念的书籍时选中的它。坦白说,期望值不低,毕竟是“名家通识讲座”,总觉得内容会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初读下来,它在对学科脉络的梳理上确实下了功夫,从早期的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讲起,到后来的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再到认知革命,这种时间线的铺陈,对于初学者建立宏观认知框架很有帮助。特别欣赏它在介绍不同学派时,没有简单地罗列理论,而是尝试去解释这些理论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思潮,比如行为主义如何作为对弗洛伊德思辨性过强的反弹,这种“为什么”的探讨,比单纯的“是什么”要来得更有启发性。不过,讲座式的结构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那就是在深度上难免有所取舍。有些经典实验的介绍,点到为止,让人意犹未尽,总觉得需要额外查找资料才能真正领会其精髓。但瑕不掩瑜,对于想快速了解心理学全景的读者来说,这本作为“路标”的功能是做得相当出色的,它成功地在知识的广度和易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至少让我知道,未来我应该在哪些领域深挖下去。

评分

good

评分

?

评分

正版,不过没看,大致浏览一遍感觉内容还可以

评分

超级好

评分

非常好 值得看 大众普及

评分

京东物流是挺靠谱的,做活动还用券,确实划算!

评分

特别好的一本书值得购买的一本书可以增长很多知识特别喜欢喜欢好

评分

这套书是真的好,受益匪浅,提高知识面

评分

还好的一套书,本数还是很多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