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核電廠工程氣象技術規範 GB/T 50674-2013 [Code of Meteorology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核電廠工程氣象技術規範 GB/T 50674-2013 [Code of Meteorology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編
圖書標籤:
  • 核電
  • 氣象
  • 國傢標準
  • 規範
  • GB/T 50674-2013
  • 工程
  • 技術
  • 核安全
  • 氣象技術
  • 電力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計劃齣版社
ISBN:9158024213300
版次:1
商品編碼:1154710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
外文名稱:Code of Meteorology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核電廠工程氣象技術規範 GB/T 50674-2013》是根據原建設部《關於印發(2007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製訂、修訂計劃(第二批)>的通知》(建標(20071126號)的要求,由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華東電力設計院和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會同有關單位共同編製而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標準:核電廠工程氣象技術規範 GB/T 50674-2013》共分7章和1個附錄,包括總則、術語和符號、氣象資料搜集和調查、區域氣候和當地氣象評價、設計基準氣象參數分析計算、設計基準氣象現象評價、核電廠氣象各勘測設計階段工作內容和要求等。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和符號
2.1 術語
2.2 符號

3 氣象資料搜集和調查
3.1 氣象資料搜集
3.2 極端氣象現象調查
3.3 廠址氣象觀測

4 區域氣候和當地氣象評價
4.1 區域氣候
4.2 當地氣象
4.3 環境氣象

5 設計基準氣象參數分析計算
5.1 一般規定
5.2 風
5.3 降水
5.4 積雪
5.5 氣溫
5.6 最終熱阱及其有關係統氣象條件
5.7 核島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室外空氣計算參數

6 設計基準氣象現象評價
6.1 一般規定
6.2 熱帶氣鏇
6.3 溫帶氣鏇
6.4 龍捲風
6.5 其他氣象現象

7 核電廠氣象各勘測設計階段工作內容和要求
7.1 廠址查勘階段
7.2 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
7.3 可行性研究階段
7.4 初步設計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
附錄A 富士達F等級對龍捲風強度的分類
本規範用詞說明
引用標準名錄
附:條文說明

前言/序言


《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導論》 作者: [此處可填入一位假設的著名物理學傢姓名] 齣版社: [此處可填入一傢知名學術齣版社名稱,例如:高等教育齣版社或科學齣版社] 版次: 2023年修訂版 --- 叢書前言 本教材旨在為物理學、工程科學、材料科學等相關專業的本科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現代的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基礎理論框架。在當代科學研究與工程實踐中,理解物質在宏觀尺度下的能量、熵、平衡態行為(熱力學),以及微觀粒子如何通過統計規律決定宏觀性質(統計物理)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本版在保留經典理論精髓的基礎上,融入瞭近年來在凝聚態物理、信息論以及復雜係統領域的新進展,力求構建起宏觀熱力學世界與微觀量子世界之間的堅實橋梁。 --- 第一部分:經典熱力學——能量、平衡與過程的描述 本部分聚焦於宏觀現象的描述,建立起熱力學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嚴謹體係,並探討其在工程中的應用。 第一章:熱力學基礎與基本概念 本章首先定義瞭熱力學係統、環境、邊界等基本術語,區分瞭宏觀量和微觀量。詳細闡述瞭功、熱量、內能等狀態函數與過程函數的區彆。著重探討瞭熱力學過程的分類,如等溫、等壓、絕熱過程,並引入瞭“準靜態過程”這一理想化概念,為後續理論推導奠定基礎。此外,對溫度和熱容進行瞭精確的定義與測量方法的討論。 第二章:熱力學第一定律與能量守恒 深入探討能量守恒在熱力學領域的體現。從宏觀功(體積功、錶麵功)和熱量的傳遞形式,推導齣$Delta U = Q + W$這一核心方程。本章通過大量的實例分析,包括理想氣體的膨脹與壓縮過程,焦耳實驗、焦耳-湯姆遜效應的實驗基礎,幫助讀者理解內能是狀態函數這一關鍵特性。討論瞭開係(流動係統)的熱力學能,並初步引入瞭焓(Enthalpy)的概念及其在等壓過程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熱力學第二定律與熵的概念 這是整部教材的理論高潮之一。本章從卡諾循環的不可逆性齣發,嚴謹地引入卡諾定理,並基於此推導齣剋勞修斯不等式。通過對不同熱力學過程的分析,確立瞭熵(Entropy)作為描述係統混亂度或無序性的狀態函數。詳細闡述瞭熵增加原理及其在自發過程判斷中的絕對地位。對比玻爾茲曼對熵的微觀解釋(雖然更側重於統計物理部分),本章主要關注熵的熱力學定義和計算方法。 第四章:熱力學第三定律與物質性質 本章闡述瞭熱力學第三定律,即絕對零度下晶體物質的熵趨於零。討論瞭這一定律在確定絕對熵值上的重要意義,並探討瞭其在低溫物理學中的實際應用限製,例如潘申之說與熱力學第三定律的嚴格陳述。隨後,本章係統介紹瞭熱力學勢(Thermodynamic Potentials):吉布斯自由能 ($G$)、亥姆霍茲自由能 ($A$) 和吉布斯-亥姆霍茲方程,這些勢能是判斷化學反應和相變的驅動力的核心工具。 第五章:相平衡與相變 聚焦於描述物質狀態的改變。係統分析瞭一組分係統中的相律(吉布斯相律),並將其應用於單相、兩相(如液體-蒸汽、固-液)和三相點的分析。詳細推導瞭剋拉珀龍方程(Clapeyron Equation)和剋勞修斯-剋拉佩龍方程(Clapeyron-Clausius Equation),用於描述相變綫上的平衡條件和潛熱變化。進一步探討瞭多組分係統的熱力學處理,包括化學勢的概念及其在化學平衡中的作用。 --- 第二部分:統計物理學——從微觀到宏觀的橋梁 本部分將視角轉嚮微觀粒子集閤,利用概率論和量子力學原理來解釋宏觀熱力學量的起源。 第六章:統計方法的引入與分子動理論 本章引入統計力學的基本假設,包括等概率原理和係綜概念。通過對理想氣體模型(分子動理論)的詳細分析,推導齣氣體分子的速度分布(麥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利用此分布,精確計算瞭氣體的平均動能、均方根速率,並與熱力學中的內能概念建立瞭聯係。 第七章:經典統計力學:麥剋斯韋-玻爾茲曼統計 本章將經典物理定律應用於大量獨立、可分辨的粒子係統。詳細闡述瞭微正則係綜、正則係綜和巨正則係綜的構建方法及其配分函數(Partition Function)的計算。強調配分函數是連接微觀信息與宏觀熱力學量的關鍵橋梁。利用配分函數,係統地重新推導瞭理想氣體的熱力學性質(如內能、比熱、壓力),並展示瞭如何從配分函數直接導齣熱力學勢。 第八章:量子統計力學基礎:玻色-愛因斯坦與費米-狄拉剋統計 本章將統計方法推廣到必須考慮量子效應的係統。詳細介紹瞭量子統計的三種基本分布:玻色-愛因斯坦(BE)統計、費米-狄拉剋(FD)分布和(作為過渡的)麥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討論瞭量子統計中粒子不可分辨性的物理意義。重點分析瞭這兩個分布在描述光子氣體(黑體輻射的玻色子)和電子氣體(導體中的費米子)時的適用性。 第九章:玻色子係統:黑體輻射與愛因斯坦模型 本章專門研究玻色子係統。首先,詳細推導瞭普朗剋黑體輻射定律,並闡釋瞭光子氣的統計力學基礎。討論瞭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EC)現象的理論預測和實驗觀測,雖然該現象發生在極低溫,但其統計機製是理解玻色子的關鍵。隨後,對比分析瞭愛因斯坦和德拜的固體比熱模型,展示瞭量子效應如何修正經典拉迪斯定律($C_v=3R$)。 第十章:費米子係統:電子理論與簡並態 本章聚焦於費米子,特彆是固體材料中的電子。討論瞭泡利不相容原理在統計中的體現。詳細闡述瞭費米能級(Fermi Energy)的概念及其物理意義,尤其是在絕對零度下電子的占據狀態。應用費米-狄拉剋統計推導瞭低溫下電子氣體的熱容,解釋瞭為何在低溫下電子對外加環境熱量的貢獻遠小於經典理論預測(即電子對固體熱容的貢獻與溫度成正比而非$T^3$)。 第十一章:漲落、關聯與信息論 本章將統計物理與信息論相結閤。探討瞭係統在平衡態附近的隨機漲落(如密度漲落、電導率漲落),並介紹瞭愛因斯坦關係式如何將漲落與宏觀輸運係數聯係起來。簡要介紹瞭信息熵(香農熵)與熱力學熵之間的深刻聯係,揭示瞭統計物理學的統一性。 --- 附錄 附錄 A: 常用數學工具迴顧(復變函數、勒讓德變換、拉普拉斯積分近似)。 附錄 B: 經典氣體和理想電磁場配分函數計算實例。 附錄 C: 物理常數錶及單位換算。 --- 本書特色 1. 理論深度與廣度並重: 體係覆蓋瞭從經典熱力學的嚴格推導到量子統計的現代前沿,為後續學習高級物理(如凝聚態物理、非平衡態物理)打下堅實基礎。 2. 清晰的邏輯脈絡: 嚴格區分瞭宏觀熱力學(基於經驗定律)與微觀統計物理(基於概率論和量子力學),並清晰展示瞭兩者如何相互印證。 3. 強調物理圖像: 書中配備瞭大量定性討論和物理圖像的插圖,幫助讀者理解抽象概念(如熵的幾何意義、相變驅動力)。 4. 豐富的例題與習題: 每章後附有難度適中的例題解析和需要深入思考的習題,旨在訓練讀者的分析和計算能力。 本書是物理學、應用物理學、化學物理、材料科學以及相關工程領域(如低溫工程、能源科學)師生必備的權威參考書。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對工程倫理有一定關注度的讀者,我一直在思考,這類技術標準在實際落地過程中,如何平衡“技術可行性”與“環境適應性”之間的張力。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去量化這種平衡。它迫使項目方必須用清晰、可驗證的數據來支撐其選址決策,而不是依賴模糊的經驗判斷。這種標準化的約束,有效地抑製瞭可能齣現的“地方保護主義”或“成本驅動的決策傾嚮”。當我們討論核電安全時,我們談論的不僅僅是反應堆堆芯,更多的是它與周邊環境的長期、動態的交互關係。這本書恰恰是定義瞭這種交互的“語言”,確保所有利益相關方——設計方、監管方、業主方——都能用同一套嚴苛的“詞匯”進行交流和審核,避免瞭因溝通障礙引發的潛在風險。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也間接反映瞭其內容的重要性。紙張的厚度和油墨的質量,確保瞭圖錶和數據的長期可讀性,這對於需要長期保存並作為法律依據的規範來說,是極其重要的考量。我個人認為,這種技術規範的閱讀體驗,與閱讀小說是截然不同的,它更像是在進行一次“技術考古”,追溯工程師們如何一步步將模糊的自然現象轉化為可被工程接受的數學模型。特彆是那些附錄部分,往往隱藏著最精華的推導過程或參考數據源,它們揭示瞭規範製定的曆史背景和技術積纍,讓讀者不僅知道“該怎麼做”,還能隱約感受到“為什麼必須這麼做”背後的科學支撐。對於一個希望深入理解核電安全理念的人來說,這些“幕後信息”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

評分

深入研讀下來,我發現這本書的體係結構具有極強的邏輯自洽性,仿佛是一個精密運作的鍾錶,各個部分環環相扣,少瞭一齒都會導緻整個計時係統失準。它不僅僅關注核電站對氣候的影響,更著眼於氣候對核電站運行的反饋機製。例如,它對特定氣候條件下冷卻水係統的熱負荷管理、對外部設備防腐蝕的濕度要求等細微之處的規定,都體現瞭對係統性風險的全麵管控。這讓我體會到,現代大型基礎設施的規劃,本質上是一場與自然界進行的長期“博弈”,而這本書,就是人類為瞭在這場博弈中占據主動權,所構建的最堅固的“防禦手冊”。它提供給我的,是一種看待復雜工程係統的全新視角:任何一個外在因素,都必須被納入嚴密的計算和控製的範疇之內。

評分

初次接觸這類標準規範,常常會陷入術語的迷宮,但這本書在關鍵概念的引入上,似乎做到瞭相對平滑的過渡。我注意到它在某些章節對氣象要素的定義,比我以往接觸的民用氣象手冊要細緻得多,特彆是在風場的不均勻性、大氣湍流強度等對結構安全至關重要的參數上,它給齣瞭非常具體且帶有量綱的約束。這讓我聯想到,對於一個核電站來說,任何一個微小的氣象偏差,都可能被放大成災難性的後果,因此,這種深入到“小數點後幾位”的精確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甚至可以說是必須的。這種規範的嚴謹性,其實是對公眾生命財産安全的一種無聲承諾。它要求工程師在計算任何荷載時,都必須考慮到最壞的、但又“在統計學上可能發生”的情景,這種“有邊界的保守主義”是其核心魅力所在。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確實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那種嚴肅中帶著一絲科技感的藍灰色調,立刻讓人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本普通的參考資料,而是承載著國傢權威和行業標準的重量。我最初拿到這本書時,是抱著一種尋找行業“聖經”的心態去翻閱的。翻開扉頁,那精密的排版和清晰的章節結構,無不彰顯著編製者的嚴謹態度。雖然我對核電領域的氣象細節並非科班齣身,但從目錄的編排來看,它似乎在試圖構建一個從宏觀環境評估到微觀設計參數選擇的完整邏輯鏈條。我尤其關注瞭其中關於極端天氣事件模擬的部分,那種對不確定性的量化描述,展現瞭一種對安全冗餘近乎偏執的追求。這本書的價值,或許並不在於教你如何“操作”,而是在於提供一個無可辯駁的“基準綫”,讓所有參與核電站選址和設計的人,都必須在這個框架內進行思考和論證。它就像是工程領域的“憲法”,規定瞭在自然力麵前,人類工程必須達到的底綫要求,這本身就足夠令人肅然起敬。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