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道诚,宋初钱塘僧人,号慧悟大师。早年曾为京寺讲经论赐紫沙门,后弃讲归乡,先后住龙华寺、月轮山寺。著有《释氏要览》、《尼蒙求》,并注《释迦如来成道记》等。
富世平,浙江嘉兴学院中文系教授,曾出版专著《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即将出版《北山录校注》。
这部书的装帧实在令人赏心悦目,古朴典雅的封面设计,搭配上考究的纸张,拿在手中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仪式感。印刷字体清晰,排版疏朗大方,即使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一直对佛教经典中的某些概念感到好奇,但市面上流通的版本往往晦涩难懂,令人望而却步。而这部《释氏要览校注》的出现,无疑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校注部分尤其扎实,不仅对原文进行了细致的考订,还补充了大量的背景资料和学术研究成果,使得原本枯燥的经文变得生动起来,仿佛能感受到历代高僧大德们研习佛法的严谨态度和深厚智慧。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一些关键术语的解读,往往能触及问题的本质,让我豁然开朗。这本书不单单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与先贤进行思想的碰撞。
评分作为一名佛学初学者,我常常感到自己在浩瀚的佛法海洋中迷失方向,不知从何学起。偶然间发现了这部《释氏要览校注》,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这本书的选篇非常精当,既包含了佛教最核心的教义,又兼顾了中国化佛教的独特发展。校注部分更是锦上添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许多古奥的术语,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其堂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重要公案的解读,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更阐释了其背后蕴含的禅机和人生智慧,读来令人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佛法并不是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满了普世的价值。我将会把这本书当作我佛学道路上的启蒙读物,认真研习,细细品味。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简直欣喜若狂,简直是梦寐以求的珍宝!作为一名佛教史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梳理佛教早期发展脉络的著作,而《释氏要览校注》正是这样一本集大成的力作。它所选录的典籍,涵盖了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各个重要时期,从初期的大乘经典翻译,到后期中国本土佛教宗派的形成,都有详实的论述。更难得的是,该书的校注工作做得非常细致,为研究者提供了可靠的文本依据。我注意到,校注者不仅关注文字的准确性,还深入挖掘了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并对其产生的历史原因进行了分析,这对于理解佛教经典的流传和演变过程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亲眼见证着佛教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壮丽景象。这本书的价值,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佛教史的人来说,都是无法估量的。
评分初次翻阅这部《释氏要览校注》,便被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严谨的研究方法所折服。这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佛教典籍汇编,而是一项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学术工程。校注者在原文的梳理和解读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功力。我尤其赞赏其对繁难字词的释义,以及对经文背后深层含义的剖析,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门槛。书中穿插的注释,如同明灯一般,照亮了晦涩的经文,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智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校注者并没有局限于文本本身,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佛教历史图景。这本书不仅是对中国佛教经典的整理和传承,更是对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意义深远。
评分这部《释氏要览校注》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和升华。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琐事所困扰,内心难以获得宁静。而阅读这部书,就像是走进了一片清净的灵山,让我的心绪得以沉淀,烦恼得以暂时消散。校注者在对佛经进行解读时,融入了深厚的慈悲情怀和人文关怀,使得冰冷的文字充满了温度。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佛教伦理和道德的阐述,这些古老的智慧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指引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与人和谐相处。这本书不愧为中国佛教典籍的精选,它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心灵的良药。我愿意将其视为一本珍贵的修行指南,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参阅,体悟其中的妙谛。
评分? 世界观
评分那天夜里我翻出了一盘伴随了我十多年的VCD,《狮子王——辛巴的荣耀》,在电脑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动情之处也会依旧红了眼睛,那是小时候妈妈送我的生日礼物,妈妈总希望我是个快乐的孩子,所以她从不对我说“希望你快高长大”。
评分作者简介
评分4佛非众生
评分的书卷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书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写文章就才思敏捷
评分有時錢先生說:中國沒有哲學,不代表中國沒有思想。老人家一本很好的書《中國思想史》,梁,胡,馮三位大家都有中國哲學史,他們強調老子孔子的不同甚至對立,孔子與孟子不同,鬥爭、衝突。錢先生說:中國是一個沒有斷過的族群,這麼多人合在一個生命理想下,成為一個中華民族,這裡頭包含了這麼多的族群,兩岸共74個族,(臺灣原住民14個族)可大家在一個共同的生命理想下活了下來,一定有相同之處。雖然漢與先秦不同,莊子與老子不同,老子與孔子不同,可是有相同之處,一路下來,魏晉南北朝,他的中國思想史就講這個相同之處,人能會通的這個部分,這個部分就是義理,如果要說中國哲學的話,還不如說中國的義理哲學,根據墨子的意思(其實孟子是繼承墨子),雖然他說墨子無父天君禽獸也,千萬別讓他這個句子嚇著,他是繼承墨子,他還繼承楊朱,楊朱談生,反對墨子談的只有社會沒有個人,他認為個人是社會一切的開始,沒有個人,哪來這個世界?而個人的起始,透過感官。孟子集了他們的大成,同樣談人。墨子說:義,通天下之利。能通天下之利,就是兼愛,博愛,能兼愛,才叫做仁。所以孔子你不足,我補他:義有一個意思,會通群體,我們從會通群體,看到人的共同心理意識和反應,這也就是儒家所講的大恤,從這才能建立共同的理路,才能有共同的人世之理可言。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内容丰富,最喜欢到京东买书了。又有活动
评分之后我就记住了这个同龄作者,后来也因为在同一作者群里聊天,结识了该作者陈谌,此后陆续在不同地方看过他的《时光若刻》,一个关于“超忆症男”的故事;《郑氏灌汤包》,一段回去又回不去的时光旅行。
评分富世平,浙江嘉兴学院中文系教授,曾出版专著《敦煌变文的口头传统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即将出版《北山录校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