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手绘:景观设计手绘实例精讲

印象手绘:景观设计手绘实例精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诗亮 著
图书标签:
  • 景观设计
  • 手绘
  • 绘画
  • 设计
  • 艺术
  • 建筑
  • 园林
  • 景观
  • 素描
  • 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678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2061
品牌:数艺社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印象手绘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印象手绘景观设计手绘实例精讲》是一本全面讲解景观手绘设计的实例教程。全书分为5章,涵盖了景观手绘设计的方方面面。第1章讲解园林中常用的材质表现(22个案例),第2章讲解景观配景的技法表现(36个案例),第3章讲解景观小品的表现技法(18个案例),第4章是大场景的透视效果图表现(12个案例),第5章是针对鸟瞰图表现进行解析(8个案例)。全书知识结构清晰,96个案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步骤细致深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印象手绘景观设计手绘实例精讲》适合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专业在校学生、培训机构以及所有对手绘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徐诗亮,毕业于安徽安庆师范大学,中国室内装饰设计师协会注册会员,现任南京东道手绘培训机构讲师。曾参与安徽繁昌县图书馆室内设计;阜阳汽贸物流园会展中心室内设计;合肥依立腾服装厂区园林景观规划。  个人格言:不积累,收获,不努力,成绩!

目录

第1章 园林景观手绘材质表现
1.1 铺装材质表现 12
1.1.1 毛石铺装材质 12
1.1.2 小青砖铺装材质 12
1.1.3 鹅卵石铺装材质 13
1.1.4 蘑菇石铺装材质 13
1.1.5 红砖铺装材质 14
1.1.6 麻石铺装材质 14
1.1.7 马赛克铺装材质 15
1.2 山石材质表现 15
1.2.1 碎石材质 15
1.2.2 青石板材质 16
1.2.3 异型文化石材质 16
1.2.4 雨花石材质 17
1.2.5 板岩拼贴材质 17
1.2.6 大石块材质 18
1.3 瓦片材质表现 18
1.3.1 金属瓦材质 18
1.3.2 沥青瓦材质 19
1.4 木纹材质表现 19
1.4.1 木地板材质 19
1.4.2 浅色防腐木材质 20
1.4.3 生态木地板材质 20
1.4.4 原木材质一 21
1.4.5 原木材质二 21
1.5 不锈钢和玻璃材质表现 22
1.5.1 不锈钢材质 22
1.5.2 平板玻璃材质 22

第2章 园林景观手绘配景表现
2.1 植物配景表现 24
2.1.1 地被植物表现 24
2.1.2 灌木植物表现 26
2.1.3 乔木植物表现 29
2.1.4 树木顶视图表现 35
2.2 人物配景表现 38
2.2.1 男性人物表现 38
2.2.2 女性人物表现 39
2.2.3 人物组合表现一 40
2.2.4 人物组合表现二 41
2.3 车辆配景表现 42
2.3.1 跑车表现 42
2.3.2 越野车表现 43
2.3.3 小汽车表现 44
2.4 船只配景表现 45
2.4.1 小木船表现 45
2.4.2 游船表现 46
2.4.3 轮船表现 47
2.5 铺装配景表现 48
2.5.1 树根铺装表现 48
2.5.2 卵石地面铺装表现 49
2.5.3 拼接铺装表现 50
2.6 山石水景表现 51
2.7 其他配景表现 52
2.7.1 景观路灯表现 52
2.7.2 景观石凳表现 53
2.7.3 景观座椅表现 54
2.7.4 垃圾桶表现一 55
2.7.5 垃圾桶表现二 56
2.7.6 景观标识牌表现 57
2.7.7 景观指示牌表现 58
2.7.8 景观雕塑表现 59

第3章 园林景观手绘小品表现
3.1 装饰小品表现 62
3.1.1 陶罐装饰小品表现 62
3.1.2 创意装饰小品表现 64
3.2 山石水景小品表现 66
3.2.1 石阶水景表现 66
3.2.2 道路水池景观表现 68
3.2.3 假山水景表现 72
3.2.4 自然流水景观表现 74
3.3 居住空间小品表现 78
3.3.1 生态居住景观表现 78
3.3.2 阳台小品表现 80
3.3.3 中式庭院小品表现 84
3.3.4 别墅入口小品表现 88
3.4 公共休闲区小品表现 92
3.4.1 广场喷泉小品表现 92
3.4.2 室外咖啡厅小品表现 96
3.4.3 室外餐厅小品表现 100
3.4.4 娱乐设施小品表现 104
3.5 景观亭小品表现 108
3.5.1 简洁凉亭小品表现 108
3.5.2 中式凉亭小品表现 112
3.5.3 欧式凉亭小品表现 116
3.5.4 生态凉亭小品表现 120

第4章 园林景观手绘大场景表现
4.1 古典园林建筑景观表现 126
4.1.1 徽派水景建筑大场景 126
4.1.2 古朴的街道景观表现 132
4.1.3 牌楼大门入口景观表现 138
4.1.4 古镇园林景观表现 144
4.2 居住空间景观表现 150
4.2.1 高档居住小区景观表现 150
4.2.2 欧式别墅景观表现 156
4.2.3 小区休闲景观表现 162
4.3 公园景观表现 171
4.3.1 公园生态空间表现 171
4.3.2 公园石桥水流表现 177
4.3.3 公园垂落水景表现 183
4.3.4 公园造型门洞表现 192
4.3.5 公园道路景观表现 201

第5章 园林景观手绘鸟瞰图表现
5.1 顶视图手绘表现 208
5.1.1 公园顶视图表现 208
5.1.2 别墅顶视图表现 214
5.2 平视图手绘表现 220
5.2.1 广场平视图表现 220
5.2.2 休闲区平视图表现 226
5.3 俯视图手绘表现 232
5.3.1 庭院俯视图表现 232
5.3.2 公园俯视图表现 238
5.3.3 办公区俯视图表现 244

前言/序言


笔尖下的呼吸:重塑自然的诗意栖居 在这片被钢筋水泥与快节奏生活裹挟的时代,我们渴望寻回那份与自然相触的宁静,渴望在一方天地中,重新呼吸属于土地的芬芳。本书并非一本描摹技巧的图典,也不是一本堆砌理论的专著,它是一次深入自然肌理的探索,一场关于如何用设计语言对话山川湖海的心灵之旅。它旨在唤醒我们内在对景观的敏感,激发我们以更深邃的目光去审视周遭的每一寸土地,并最终以一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方式,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的起点,不是一张张精美的效果图,也不是一套套严谨的技术规范,而是那颗对自然最本真的感知之心。想象一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露珠闪耀的草叶上,微风吹过,带来阵阵花香,远处山峦的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些转瞬即逝的美,往往是景观设计的灵魂所在。本书将引导你穿越表面的浮华,去触摸这些细微之处,去理解它们为何能触动人心,去思考如何将这份自然的力量融入到我们创造的空间之中。 我们坚信,优秀的景观设计,源于对土地的深刻理解,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本书将围绕几个核心主题展开: 第一章:大地的心语——重拾自然的根基 在一切设计之前,我们需要成为一个出色的“倾听者”。这一章,我们将放下手中的画笔,走进真实的山野、田园、河流和海岸。我们将探讨: 地质的脉络与土壤的呼吸: 不同的地貌形态如何影响景观的骨架?土壤的特性又如何孕育出独特的生命?我们将学习如何阅读地表下的故事,理解地形的起伏如何塑造空间的体验,以及土壤的构成如何决定植物的生命力。这不仅仅是地质学和土壤学的入门,更是从最根本的层面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 水文的韵律与生命的脉搏: 流水、湖泊、湿地……它们是大地跳动的脉搏,是生命得以繁衍的源泉。我们将深入研究不同水体形态的生态功能,理解它们在景观中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意义,以及如何巧妙地运用水元素,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景观场景。从涓涓细流的婉转,到浩渺湖泊的宁静,水的变化万千,将是我们灵感的宝库。 气候的呼吸与季节的更迭: 阳光的温度、风的方向、雨的节奏……这些无形的力量,共同塑造着景观的性格。我们将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区域的气候特征,理解它们对植物生长、日照变化、季风影响等方面的作用,并思考如何利用这些自然规律,创造出在不同季节都能呈现出独特魅力的景观。一本关于如何在阳光下设计,在风中聆听的书。 生态的智慧与生物的多样性: 景观并非静止的画面,而是由无数生命共同构成的动态系统。我们将关注区域的本土植物群落,了解它们的生存习性、生态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共生关系。设计将不再是对孤立元素的组合,而是对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修复,旨在创造出可持续、有韧性、充满活力的绿色空间。 第二章:人文的印记——融汇历史与地域的魂魄 自然的禀赋是设计的起点,但真正让景观拥有灵魂的,是人类活动的印记,是历史的沉淀,是地域的文化。在这一章,我们将: 探寻地域的文脉与乡愁: 每个地方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故事和文化记忆。我们将学习如何挖掘区域的民俗风情、传统建筑、历史遗迹,理解它们在塑造当地景观中的作用。设计将不再是凭空捏造,而是对地域文化的致敬与传承,让新建的景观能够与历史对话,与土地产生深厚的联结。 理解地方性的设计语言: 从材料的选择到空间的布局,从色彩的搭配到纹样的运用,地方性的设计风格往往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我们将研究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传统园林手法、以及与当地生活方式相关的空间组织方式,思考如何将这些经典元素以现代的视角进行解读和创新。 历史叙事与空间体验: 景观可以成为讲述故事的载体。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空间的设计,引导人们体验历史的变迁,感受文化的传承。例如,通过特定路径的设置,让人们沿着历史的轨迹行走;通过对遗迹的保护与展示,让过往的记忆得以延续。 社区的需求与生活的美学: 景观最终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将关注不同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审美偏好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设计将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是对社区精神的营造。我们将思考如何创造出既实用又富有诗意的公共空间,让人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第三章:设计的诗学——以诗意的触角丈量空间 当对自然的理解足够深入,对文化的尊重成为自觉,我们便可以开始用设计的语言,将这些融汇成令人心动的空间。这一章,我们将抛开僵化的技法,探索更富艺术性和人文关怀的设计方法: 场所精神的唤醒与营造: 每一个地方都应有其独特的“精神”。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对场地特质的敏锐洞察,发现并强化其固有的场所精神。这可能是一种宁静的氛围,一种活力的迸发,或是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设计将致力于让空间能够“说话”,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空间节奏的编排与流动: 景观空间如同音乐的乐章,需要有张有弛,有起有伏。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元素的疏密、高低、开合,以及路径的引导,来编排空间的节奏,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游览体验。从开阔的广场到幽深的庭院,从活跃的节点到宁静的角落,每一步都应充满惊喜。 光影的魔法与色彩的叙事: 光与影的交织,是塑造空间氛围的利器。我们将研究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光线变化,以及如何利用遮阳、透光等手法,创造出富有戏剧性的光影效果。同时,色彩的运用也绝非随意,它承载着情感,传递着信息,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色彩,来烘托气氛,强调重点,并赋予空间独特的性格。 材质的触感与细节的温度: 触觉是与空间最直接的互动方式。我们将关注不同材质的质感、温度、色彩和声音,思考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感知和体验。从粗糙的石材到温润的木材,从光滑的金属到柔软的织物,每一个材质的选择都应充满巧思,为空间注入温暖与生命力。 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连接: 最终,优秀的景观设计能够触及人心,引发情感的共鸣。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元素的组合、空间的意境,来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自身存在的思考。设计的目标是创造出能够让人“停留”和“回味”的空间,让每一次置身其中,都成为一次心灵的洗礼。 本书并非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提供一种思考的视角,一种感知的训练,一种人文的启迪。我们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书,超越单纯的“画好看”的层面,去理解景观设计的深层含义——它关乎我们如何与大地建立联系,如何尊重过往,如何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生活。 翻开这本书,就如同推开了一扇通往自然深处的大门。你将在这里找到的,不是冰冷的图纸,而是有温度的设计;不是程式化的公式,而是充满诗意的灵感。让我们一起,用笔尖下的呼吸,重塑自然的诗意栖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本身就透露着一种高级感和实用性并存的调性,纸张的质感很棒,这对于手绘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毕竟我们要直接在上面做笔记和练习。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没有将重点放在那些复杂到令人望而却步的宏大叙事上,而是聚焦于实战中真正高频出现的场景,比如如何快速勾勒出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怎样用最少的笔触区分出铺装的材质差异,以及在狭小空间中如何通过线条的疏密来创造视觉上的开阔感。很多市面上的教程总是堆砌各种炫酷的、不接地气的效果图,读完后依旧不知道该如何应用到自己的初稿中。但这本书的案例都是非常贴近日常工作流的,从草图到深化,逻辑链条完整。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提升工作效率的设计师来说,这种“短平快”且富有成效的讲解方式,简直是救命稻草。我已经把书里介绍的几种快速树木画法应用到我的每日工作中了,效果立竿见影,同事都问我是不是偷偷报了什么高阶培训班。

评分

这本关于景观设计手绘的书,光是翻阅就能感受到作者对设计的热忱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我一直对手绘充满敬畏,总觉得自己的线条不够果断,构图也总是差那么点意思。然而,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亲和,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地教你。从最基础的透视原理开始,到如何用最简单的线条捕捉建筑的结构感,再到如何通过色彩和材质的表现来营造氛围,每一步都剖析得极为透彻。尤其是关于场景光影的处理,简直是点睛之笔,让原本平面的图纸瞬间有了生命力。我尤其喜欢它展示的那些“错误示范”与“修改对比”,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做对”和“做好”之间的巨大鸿沟,也让我明白了手绘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对空间感受力的训练。我尝试跟着书中的步骤练习了几次,虽然离书中的成品还有十万八千里,但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开始变得更清晰,下笔也更有底气了。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让你照搬案例,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可操作的设计思维框架。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跨越了传统手绘学习中“描摹”和“创造”之间的那道鸿沟。许多学习者停留在机械地模仿大师作品的阶段,却无法将所学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本书却在反复强调“提炼”和“简化”的重要性。它教导我们如何像侦探一样去观察现实场景,抓住那些最能定义空间气质的关键元素,然后用最经济的笔触去表达。比如,如何用几笔快速勾勒出一棵形态独特的树木,而不是去画出每一片叶子。这种“少即是多”的设计美学贯穿始终。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如何与客户有效沟通的建议,教你如何在手绘过程中融入客户的反馈,并将这些反馈体现在图纸的调整中。这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进一步得到了升华,它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材,更像是一本关于“视觉化表达与沟通”的实战指南。读完后,我对自己的手绘作品不再是满足于“画得像”,而是追求“表达准”。

评分

坦白讲,我一开始是冲着“实例精讲”这几个字买的,我对那种空泛理论的书已经看腻了。这本书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它的“实例”部分做得非常扎实,不像有些书只是简单地展示最终效果图,而是把创作过程拆解成了模块化的步骤。它非常注重“思考路径”的展示,比如在设计一个庭院时,作者是如何从功能需求出发,逐步演化出空间形态,再到最终用手绘语言将其视觉化的全过程。特别是对于“动线”和“视线引导”在手绘中的体现,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直观的符号系统,让我立刻明白了如何用线条的粗细和方向感来控制观者的目光流向。这种系统性的讲解方式,大大降低了复杂景观表现的门槛。我现在在做初步方案汇报时,会习惯性地先画一个具有结构感的快速手绘草图,里面清晰地包含了这本书所强调的空间逻辑,反馈明显比以前纯粹用CAD图纸要好得多。

评分

作为一个对美学有较高要求的设计师,我对于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的讲解一直非常挑剔。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细腻,它不仅仅告诉你“用什么笔”,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用这支笔,以及如何让这支笔发挥最大潜力”。作者似乎对各种绘画材料的脾气秉性了如指掌,从硬铅笔到软铅笔的过渡运用,从针管笔的粗细选择如何影响图面的层次,到水彩晕染时机和控制水量的心得,都有非常感性的描述。特别是它对“气氛光”的处理,让我对以往僵硬的阴影处理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通过几组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环境光、主光源和辅助光源在手绘中是如何协同作用,共同塑造空间氛围的。这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技法层面,深入到了对光影哲学的理解。读完之后,我忍不住把手头所有的马克笔重新试了一遍,果然,换个角度去思考工具,绘画的感觉完全不同了,更富有表现力了。

评分

很好的书很容易学习送货速度快

评分

书很好很不错,粗略的看了一下还可以,例子很多,还配了一个光盘有手绘视频

评分

很好的书很容易学习送货速度快

评分

正在阅读中,给力

评分

很好的书很容易学习送货速度快

评分

我是做室内设计的,因为考虑有时候要做景观,就买来学习一下。对我来说景观的绘制这本就够了。

评分

一起买了四本,还在看,内容有些雷同?

评分

孩子非常喜欢,很不错哦!

评分

书不错,讲解细致,贴合实际,案例丰富,蛮不错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