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以《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13)为主线索,与05规范进行对比讲述,清晰明了
2.对规范逐条以实例进行讲解,一例一图两种解答对比,实用性强
3.对面积计算的疑难点、易错项以注释形式说明,针对性强
4.特别适合初学工程预算与造价人员
内容简介
《新编建筑面积计算实例详解》以《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为主要线索,按规范内容的顺序,将规范中的建筑面积计算条文与2005年颁布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相对照,并在每条规范之后注有相应的条文说明和应用实例,使读者对两本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异同点有着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本书主要侧重于对2013版规范进行相关说明,包括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对新规范变化较大的部分条文进行解读。此外,书中把相关术语、疑难点、易错点等一一列出,方便读者学习。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以一例一图两种方法解答的方式进行讲解,对建筑面积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作了详细的解答说明。
本书可作为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经济专业人员的学习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造价工程师、造价员的学习和继续教育活动的参考用书,以及相关行业造价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张国栋,郑州栋梁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1983年9月-1987年7月,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
1987年8月-1997年10月,中建三局工作(武汉荆州)
1998年1月-2005年7月,北京栋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栋梁工作室)
2005年8月-至今,郑州栋梁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栋梁工作室)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总说明1
第1节建筑面积的发展历程1
第二节建筑面积的计算作用及意义2
第三节如何准确计算建筑面积2
第二章术语4
第1节建筑面积常用术语4
第二节其他相关名词术语说明6
第三章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12
第1节单层建筑物建筑面积的计算12
第二节单层建筑物内设有部分楼层的建筑面积的计算20
第三节高低联跨的单层建筑物建筑面积的计算28
第四章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40
第1节多层建筑物建筑面积的计算40
第二节同一建筑物结构、层数不同时的建筑面积的计算56
第三节多层建筑物地下部分建筑面积的计算60
第四节建筑物利用吊脚架空层、深基础架空层的建筑面积的计算68
第五节建筑物内大厅、回廊通道建筑面积的计算76
第六节室内楼梯间、电梯井、垃圾道等建筑面积的计算87
第七节书库、书架、货架等建筑面积的计算91
第八节有围护结构的舞台灯光控制室建筑物建筑面积的计算96
第九节高度超过2��20m的设备层建筑面积的计算98
第十节高低联跨的多层建筑物建筑面积的计算99
第五章雨篷的建筑面积100
第六章楼梯间、阳台、走廊等建筑面积107
第1节建筑物顶部有围护结构的楼梯间等建筑面积的计算107
第二节室外有围护结构的门斗、橱窗等建筑面积的计算109
第三节走廊建筑面积的计算113
第七章其他建筑面积119
第1节架空走廊的建筑面积计算119
第二节阳台的建筑面积计算121
第三节室外楼梯的建筑面积计算131
第四节有柱的车棚、货棚、站台等建筑面积计算136
第五节不计算建筑面积的项目140
第八章现行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相关说明145
第九章疑难点、易错点提示147
前言/序言
《精益建造:现代建筑工程的效率与质量提升之道》 一、 价值引领:重塑建筑工程的认知边界 本书并非一本单纯的教科书,而是一次对现代建筑工程理念的深刻反思与前瞻性探索。我们致力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重新审视工程项目从概念生成到交付使用的全生命周期,旨在为行业内的从业者、管理者乃至决策者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可操作的“精益建造”方法论。 “精益建造”的核心在于“价值创造”与“浪费消除”。我们深入剖析了当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诸如信息孤岛、沟通障碍、资源错配、重复返工、进度拖延、成本失控等“浪费”现象,并从哲学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乃至文化层面,层层剥茧,探究其深层根源。本书将带领读者走出“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恶性循环,告别“边建边改、匆忙验收”的混乱局面,迈向一个更加高效、高质量、可持续的工程建设新时代。 我们不回避问题,而是直面挑战。书中大量案例分析并非为了展示光鲜的成果,而是为了揭示在现实困境中如何运用精益原则,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我们将通过详尽的分析,阐述如何将“客户价值”置于项目核心,如何通过流程优化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如何通过持续改进驱动项目向着卓越迈进。 二、 理论基石:构建系统性的精益建造框架 本书的理论框架建立在对丰田生产方式(TPS)精髓的深刻理解之上,并结合了建筑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进行创新性发展。我们摒弃了生搬硬套的模式,而是提炼了其共通的精益思想,并将其升华为一套适用于建筑工程的“精益建造系统”。 1. 价值流分析与设计(VSM):洞察全流程的脉络 我们首先将价值流图(VSM)这一强大的精益工具引入建筑工程领域。本书将详细解析如何构建项目的价值流图,从最初的需求定义、设计、采购、施工、安装,直至竣工验收和后期运维,每一个环节的投入、产出、时间、信息流都将被一一呈现。通过VSM,读者将能够直观地识别出流程中的瓶颈、等待、过度加工、不必要的运输等各类浪费,为后续的优化提供清晰的靶向。我们将提供多种行业背景下的VSM案例,涵盖住宅、商业综合体、基础设施等不同类型的项目,展示如何根据项目特点调整VSM的构建与应用。 2. 拉动式生产与准时制(JIT)的融合:告别“推”的困境 传统的建筑工程往往是“推”式的,即按照计划将材料和劳动力推向施工现场,即使现场并不需要。本书将重点介绍如何将“拉动式生产”的理念融入建筑施工。这意味着,每一个工序的开始,都将由下一个工序的需求来驱动。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精细化的进度计划、模块化生产、预制化施工等手段,实现关键材料和构件的准时化(JIT)供应,从而大幅减少现场的库存积压、二次搬运以及因材料不及时造成的停工等待。 3. 持续改进(Kaizen)与学习型组织:培育精益的文化基因 精益建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旅程。本书将深入探讨“Kaizen”的精髓,即通过全员参与,从细微之处着手,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解决潜在问题。我们将分享如何在项目团队内部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鼓励一线施工人员提出改进建议,并建立相应的激励与采纳机制。同时,我们还将强调“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如何通过知识分享、经验总结、培训赋能,让团队具备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从而将精益理念内化为组织的行为模式。 4. 可视化管理与标准化作业:构建清晰透明的执行环境 可视化管理是精益建造的重要支撑。本书将介绍如何通过各种可视化工具,如看板、标准作业指导书(SOP)、现场管理看板等,将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物料等关键信息直观地呈现出来。标准作业指导书的编写与执行,将确保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操作都能按照最佳实践进行,减少操作差异和人为失误。我们将提供不同类型的可视化管理模板和SOP编写指南,帮助读者快速上手。 5. 质量管理与根本原因分析:从源头杜绝“质量事故” 精益建造的首要目标是创造价值,而高质量是价值的重要体现。本书将重点阐述如何将质量管理深度融入每一个环节,而非仅仅停留在竣工验收阶段。我们将介绍“零缺陷”的质量理念,以及如何通过工具和方法,如防错(Poka-Yoke)、特性要因图(Ishikawa Diagram)、5 Why分析等,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从源头解决质量问题,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三、 实践路径:精益建造在建筑工程中的落地应用 理论的价值在于实践。本书的另一重要特色在于,我们将系统性的理论框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路径,并辅以大量生动的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不同项目阶段、不同类型的工程中应用精益建造的原则和方法。 1. 精益设计与协同工作:优化从图纸到现实的转化 我们相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始于设计阶段。本书将探讨如何将精益理念引入设计流程,例如通过集成项目交付(IPD)、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促进设计、施工、运维各方在早期进行有效协同,提前识别潜在的设计冲突和施工难点,减少后期变更和返工。我们将分享如何通过参数化设计、模块化设计等手段,为精益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2. 精益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打造高效可靠的物料供给网络 建筑工程的物料供应是影响进度和成本的关键因素。本书将解析如何运用精益思维优化采购流程,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实现JIT的物料配送。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供应商的精益化评估与管理,以及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与可视化。 3. 精益施工现场管理:从混乱到有序的蜕变 施工现场是精益建造落地最直接、最集中的场所。本书将提供一套完整的精益施工现场管理体系,包括: 5S现场管理: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构建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 目视化管理: 通过看板、标识、图示等,实现信息传递的即时与直观。 标准化作业: 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确保操作的规范性与一致性。 高效的物料流转: 优化物料的堆放、搬运、配送,减少等待与浪费。 流畅的工序衔接: 通过精细化的计划与调度,实现不同工种之间的无缝衔接。 风险预控与安全管理: 将安全视为最高优先级,通过精益方法提前识别和规避风险。 4. 精益项目管理与信息技术赋能: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响应速度 现代建筑工程离不开先进的管理工具和信息技术。本书将探讨如何将精益理念与项目管理软件、BIM技术、物联网(IoT)等相结合,构建智慧工地,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与应用。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响应速度和精准度,从而更好地支持精益建造的实施。 5. 精益交付与持续运营:延伸价值的生命周期 精益建造的价值不止于竣工。本书还将关注项目交付后的精益化管理,以及如何将精益理念延伸至建筑的后期运营与维护阶段。通过建立完善的运维体系,减少建筑的“隐性浪费”,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 颠覆与前瞻:引领建筑工程的未来方向 《精益建造:现代建筑工程的效率与质量提升之道》并非终点,而是行业迈向新高度的起点。本书将激励读者跳出舒适区,拥抱变革,积极探索和实践精益建造的理念与方法。我们相信,通过对精益原则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建筑工程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效率与质量的双重飞跃,为社会创造更多有价值的财富。 本书适合于: 建筑工程公司管理层: 战略规划、运营优化、成本控制。 项目经理及现场管理人员: 提升项目执行效率、质量与安全。 设计师、工程师及技术人员: 优化设计方案、提升建造工艺。 甲方(业主)代表: 提升项目投资回报率、缩短建设周期。 相关学术研究人员及学生: 深入理解现代建筑工程的管理理论与实践。 我们诚挚邀请您一同踏上这场精益建造的探索之旅,共同构建一个更加高效、高质量、可持续的建筑工程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