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实用技术要点及实例

建筑工程施工实用技术要点及实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君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工程
  • 施工技术
  • 实用指南
  • 工程实例
  • 建筑施工
  • 工程管理
  • 质量控制
  • 安全施工
  • 技术要点
  • 现场操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615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859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页数:460
字数:70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施工实用技术要点及实例》根据国家现行技术发展政策和技术进步的要求,结合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工程技术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不仅体现了当前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而且展现了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

本书分为10章,主要介绍了与建筑施工工艺技术有关的地基与基础技术 、混凝土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钢结构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等。

本书可作为全国建筑企业、施工企业和各相关单位等从事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和相关人员等的施工现场技术实用工具书,也可作为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辅助教材。



目录

目录

前言




绪论1



第一章地基与基础技术7

第一节灌注桩后注浆技术13

第二节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17

第三节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技术22

第四节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27

第五节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30

第六节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35

第七节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38

第八节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46

第九节逆作法施工技术55

第十节爆破挤淤法技术63

第十一节高边坡防护技术70

第十二节非开挖埋管技术73

第十三节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76

第十四节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77

第十五节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88

第十六节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90



第二章混凝土技术92

第一节高耐久性混凝土92

第二节高强高性能混凝土96

第三节自密实混凝土技术100

第四节轻骨料混凝土103

第五节纤维混凝土107

第六节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112

第七节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114

第八节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技术117


第三章钢筋及预应力技术123

第一节高强钢筋应用技术124

第二节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127

第三节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129

第四节无粘结预应力技术133

第五节有粘结预应力技术140

第六节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144

第七节建筑用成型钢筋制品加工与配送146

第八节钢筋机械锚固技术152


第四章模板及脚手架技术159

第一节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160

第二节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164

第三节塑料模板技术165

第四节组拼式大模板技术172

第五节早拆模板施工技术177

第六节液压爬升模板技术180

第七节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186

第八节贮仓筒壁滑模托带仓顶空间钢结构整体安装施工技术190

第九节插接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191

第十节盘销式钢管脚手架及支撑架技术192

第十一节附着升降脚手架技术193

第十二节电动桥式脚手架技术208

第十三节预制箱梁模板技术212

第十四节挂篮悬臂施工技术217

第十五节隧道模板台车技术229

第十六节移动模架造桥技术234


第五章钢结构技术238

第一节深化设计技术239

第二节厚钢板焊接技术247

第三节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251

第四节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262

第五节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262

第六节住宅钢结构技术268

第七节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271

第八节大型复杂膜结构施工技术274

第九节模块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279



第六章机电安装工程技术285

第一节管线综合布置技术285

第二节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288

第三节变风量空调系统技术294

第四节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301

第五节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311

第六节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方式312

第七节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313

第八节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320

第九节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321

第十节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323

第十一节大型储罐施工技术325



第七章绿色施工技术335

第一节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335

第二节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337

第三节预拌砂浆技术341

第四节外墙体自保温体系施工技术343

第五节粘贴保温板外保温系统施工技术346

第六节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352

第七节硬泡聚氨酯喷涂保温施工技术357

第八节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365

第九节铝合金窗断桥技术366

第十节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368

第十一节供热计量技术369

第十二节建筑外遮阳技术369

第十三节植生混凝土370

第十四节透水混凝土370



第八章防水技术372

第一节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373

第二节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382

第三节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387

第四节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388

第五节丙烯酸盐灌浆液混凝土裂隙渗漏治理及地基基础防渗施工技术390

第六节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粘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392

第七节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394

第九章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400

第一节消能减震技术401

第二节建筑隔震技术403

第三节混凝土结构粘贴碳纤维、粘钢和外包钢加固技术410

第四节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411

第五节结构无损拆除与整体移位技术414

第六节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拆除技术418

第七节深基坑施工监测技术420

第八节结构安全性监测(控)技术428

第九节开挖爆破监测技术429

第十节隧道变形远程自动监测系统429

第十一节一机多天线GPS变形检测技术431



第十章信息化应用技术432

第一节虚拟仿真施工技术432

第二节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434

第三节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435

第四节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441

第五节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442

第六节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443

第七节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444

第八节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应用技术445



参考文献451

前言/序言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实用技术是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手段。从施工企业角度来看,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合同约定的工期、质量等要求将工程项目交付业主使用,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必须通过对内部生产要素和外部要素的综合管理来确保目标的实现。这些要素的综合管理包括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技术管理、项目信息管理、项目人力管理、项目材料管理等。所有的管理成效都通过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结果,即工程项目管理目标来体现。施工技术贯穿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后阶段):从内容来看,技术水平的高低与项目其他方面管理内容相互衔接、相辅相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顺利实施而服务,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施工技术是从技术保证角度实现对工期、成本的有效控制:从前期施工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调查分析,编制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全面的图纸会审等环节,到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编制及实施合理的施工方案、为减少返工和返修损失对施工过程及过程产品而进行动态控制、合理的工程变更、进行四新技术应用等环节,都是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为中心来进行技术组织管理。没有技术依托的施工组织过程不可想象。特别在施工条件困难、环境差、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工期紧的工程施工中,所选择的施工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是否经过经济技术分析、是否进行优化等,对其施工进度、工程成本控制更是起关键作用。良好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能促进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低劣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将使整个项目管理混乱,严重时引起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失控,最后导致工期、经济方面的损失。因此,必须将项目技术方法、技术手段与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面同等重视,相互配合协调,才可能实现优化的项目管理过程。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技术手段的正常发挥和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建筑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本书根据国家现行技术发展政策和技术进步的要求,结合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工程技术问题,有针对性地总结建筑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不仅体现了当前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而且展现了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一本施工技术方面的实用工具书。

本书分为10章,主要介绍了与建筑施工工艺技术有关的地基与基础技术 、混凝土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钢结构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等。本书可作为全国建筑企业、施工企业和各相关单位等从事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等的工具书,也可作为建筑类职业技能培训辅助教材。

    由于本书作者的水平有限,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建议,以便及时更改、修正。



编者
《桥梁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桥梁工程设计理论,并结合丰富工程实践案例的力作。全书旨在为桥梁工程师、在校学生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平台,帮助读者掌握桥梁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复杂的工程问题,并能灵活运用各种设计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挑战。 第一章 桥梁工程概论 本章首先追溯桥梁工程的历史演变,从古代简易的木梁桥、石拱桥,到近代钢结构桥梁、混凝土桥梁,再到当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展现了桥梁技术发展的脉络。接着,详细阐述了桥梁在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经济建设以及军事国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本书介绍了桥梁工程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桥梁上部结构(桥面板、梁、拱、桁架、索等)、下部结构(桥墩、桥台、基础)以及附属结构(支座、伸缩缝、排水系统等)。最后,对不同类型桥梁(如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组合桥梁等)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其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桥梁荷载与结构分析 理解桥梁所承受的各种荷载是进行桥梁设计的首要环节。本章系统地介绍了桥梁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荷载,包括恒载(结构自重、铺装层重量等)、活载(车辆荷载、人群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荷载、水流冲击荷载、船舶撞击荷载等)。详细讲解了这些荷载的取值方法、组合原则以及在不同设计规范中的体现。 在荷载分析的基础上,本章深入探讨了桥梁结构的分析方法。首先介绍了经典的结构力学理论,如虚功原理、位移法、荷载法等,并阐述了这些理论在桥梁结构分析中的应用。随后,重点讲解了现代结构分析的强大工具——有限元方法(FEM)。详细介绍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单元选择、节点编号、边界条件施加以及荷载施加等过程。通过实例演示,展示了如何利用有限元软件(如ANSYS, SAP2000等)进行桥梁结构的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包括模态分析、响应谱分析、时程分析等)以及非线性分析。特别强调了在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各种材料特性,如钢材、混凝土、复合材料等的力学性能、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第三章 桥梁材料的选用与性能 材料是构成桥梁的基石,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桥梁的安全、耐久性和经济性。本章详细介绍了桥梁工程中常用的各种结构材料,包括: 混凝土及其钢筋混凝土: 深入探讨了普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等的组成、配合比设计、性能测试(强度、耐久性、抗冻性、抗渗性等)以及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重点讲解了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包括配筋计算、受力分析、抗剪、抗弯、抗扭等设计方法。 钢材: 介绍了不同种类钢材(如普通碳素钢、高强度钢、耐候钢等)的力学性能、焊接性能、防腐蚀处理要求以及在钢梁、钢桁架、斜拉索、悬索等结构中的应用。 预应力混凝土: 详细阐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包括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技术(锚固、应力损失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梁、板的设计与计算方法,以及其在提高桥梁跨度和承载能力方面的优势。 新型及复合材料: 介绍了近年来在桥梁工程中得到应用的先进材料,如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复合材料在桥梁加固、部分构件替代中的应用,以及再生材料在桥梁建设中的潜力。 本章还强调了材料的耐久性问题,包括材料在自然环境(温度、湿度、化学腐蚀、冻融循环等)和荷载作用下的老化机理,以及如何通过材料选择、保护措施和设计细节来提高桥梁的长期使用寿命。 第四章 桥梁上部结构设计 桥梁的上部结构是承担和传递荷载的主要构件,其形式多样,设计复杂。本章将系统介绍几种常见的桥梁上部结构设计: 梁桥: 重点讲解了梁桥的设计原理,包括实心梁、空心梁、箱梁等不同截面形式的设计。详细阐述了简支梁、连续梁、悬臂梁等不同受力体系的设计计算,包括弯矩、剪力、挠度、裂缝宽度等控制。 拱桥: 深入分析了拱桥的受力机理,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拱桥(如实心拱、薄壁拱、钢管混凝土拱等)的设计方法,包括拱圈的内力计算、矢高选择、支承条件等。 斜拉桥: 详细介绍了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受力特点以及设计要点。包括主梁、主塔、拉索的内力分析与设计,斜拉索的布置形式、张拉控制以及动力特性分析。 悬索桥: 阐述了悬索桥的基本原理,包括主缆、吊杆、主梁等构件的设计与计算,特别强调了悬索桥的风振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组合结构桥梁: 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混凝土组合拱等组合结构的设计理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实现大跨度、提高经济性方面的优势。 在各种上部结构的设计中,本章都会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展示详细的设计流程、计算步骤以及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 第五章 桥梁下部结构与基础设计 下部结构和基础是桥梁的重要支撑体系,其设计直接关系到桥梁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本章对此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桥墩与桥台: 介绍了不同类型桥墩(如实体墩、薄壁墩、柱式墩、V形墩、T形墩等)和桥台(如搭板式、肋墙式、整体式等)的设计原则、构造要求和内力计算。重点阐述了其在承受上部结构荷载、抵抗水平力(风、地震、水流等)以及提供支承方面的作用。 基础类型与选择: 系统介绍了桥梁工程中常用的基础类型,包括浅基础(如扩大基础、联合基础)和深基础(如桩基础、沉井基础)。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基础的适用条件、承载能力分析、设计计算方法以及施工工艺。 桩基础设计: 重点阐述了桩基础的设计要点,包括桩的布置、桩径、桩长、承台设计以及桩的竖向、水平向承载力计算,并考虑了桩土相互作用和动力反应。 沉井基础: 详细介绍了沉井的下沉原理、施工技术、封底设计以及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应用。 地基处理: 探讨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对地基进行加固和处理的各种技术,如换填、强夯、排水固结、注浆、桩锚支护等。 本章结合大量工程实例,说明了如何根据地质勘察成果、桥梁荷载以及经济性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基础形式,并进行精确的设计计算。 第六章 桥梁连接构造与附属设备 桥梁的连接构造和附属设备对于保证桥梁的功能实现、结构安全和运营维护至关重要。本章对此进行了全面介绍: 支座设计: 详细介绍了桥梁支座的类型(如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支座、球形支座、减震支座等)及其工作原理。阐述了支座的选型原则、承载力计算、位移量计算以及安装要求。 伸缩缝设计: 讲解了伸缩缝的设置目的、类型(如对接式、模数式、梳齿板式等)以及设计要点。重点介绍了伸缩缝的宽度计算、材料选择、排水处理以及防水要求。 桥面排水系统: 阐述了桥面排水系统的重要性,介绍了雨水斗、排水槽、排水管等构件的设计和布置原则,以确保桥面排水畅通,防止水蚀和冻融破坏。 栏杆与防撞设施: 介绍了桥梁栏杆的安全要求、设计形式以及材料选用。阐述了设置防撞设施(如护栏、防撞墩)的目的、类型和设计标准,以保障行车和行人安全。 照明与监控: 介绍了桥梁照明系统的设计原则、灯具选择以及布置方式。阐述了桥梁监控系统的作用,包括结构健康监测、交通监测等。 本章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各种连接构造和附属设备的具体形式、安装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 第七章 桥梁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再先进的设计也需要可靠的施工来实现。本章将聚焦于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编制: 阐述了编制详细、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包括施工进度计划、资源配置、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等。 基础施工技术: 详细介绍了桩基施工(如钻孔灌注桩、打入桩)、沉井下沉、围堰施工等关键基础施工技术,并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质量控制。 上部结构施工技术: 针对不同类型的桥梁,详细介绍了其上部结构的主要施工方法,如现浇混凝土梁的支架现浇、预制混凝土梁的架设、钢梁的吊装焊接、斜拉桥和悬索桥的索体施工等。 模板与支架技术: 强调了模板和支架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不同类型模板(如木模板、钢模板、组合模板)和支架(如碗扣式、盘扣式)的选用、设计与搭设要求。 混凝土施工: 详细讲解了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全过程的施工技术,以及如何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 钢结构施工: 介绍了钢结构构件的预制、运输、吊装、焊接、防腐蚀处理等工艺,并强调了焊接质量控制和精度要求。 预应力施工: 详细讲解了预应力张拉、锚固、灌浆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技术,以及如何准确控制预应力值。 质量控制与检测: 阐述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检验、过程控制、成品检测等。详细介绍了桥梁施工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如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检测、无损检测(UT, RT, MT, PT)、桩基检测(低应变、高应变)等。 安全生产管理: 强调了桥梁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介绍了高处作业、起重吊装、临时用电、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等安全技术措施。 本章通过大量现场施工图片和实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桥梁工程施工的技术挑战和质量保障措施。 第八章 桥梁检测、评估与加固 桥梁建成后,其安全性和耐久性需要持续的关注。本章围绕桥梁的检测、评估与加固展开: 桥梁健康监测: 介绍了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监测内容(位移、应力、应变、振动、温度等)以及数据分析方法,旨在早期发现桥梁病害,预测潜在风险。 桥梁定期检测: 阐述了桥梁定期检测的程序、方法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荷载试验、内部检查等,以评估桥梁的当前状态。 桥梁性能评估: 介绍了如何基于检测结果,对桥梁的承载能力、耐久性、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并给出评估等级。 常见桥梁病害及其成因: 详细分析了桥梁结构中常见的病害,如裂缝、变形、酥松、腐蚀、材料老化等,并深入探讨了其发生的原因,包括设计缺陷、施工问题、环境因素、超载作用等。 桥梁加固技术: 详细介绍了各种桥梁加固技术,包括: 结构增强: 如粘贴碳纤维、钢板加固,增加截面尺寸,设置外加预应力等。 病害修复: 如裂缝修补、混凝土凿除重修、防腐蚀处理、更换支座等。 减隔震技术: 如设置隔震支座、阻尼器等,以提高桥梁抗震性能。 加固方案设计与施工: 讲解了如何根据桥梁病害和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并介绍了加固工程的施工要点和质量控制。 本章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科学的检测和评估,制定有效的加固措施,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 第九章 桥梁工程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 本章展望了桥梁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当前的一些前沿技术: 智能化与信息化: 探讨了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桥梁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IoT)、大数据、人工智能(AI)在桥梁监控、预测性维护、智能化管理方面的潜力。 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 介绍了桥梁设计与施工中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减少碳排放等绿色理念,以及模块化、预制化施工在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方面的优势。 新型结构体系与材料: 展望了空间结构、索网结构、以及更先进的复合材料、智能材料在未来桥梁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极端环境下的桥梁建设: 探讨了在高原、高寒、深海、强震等极端环境下建设桥梁的技术挑战和解决方案。 桥梁与城市融合: 讨论了桥梁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如何与城市空间、生态环境更好地融合,以及多功能桥梁(如集交通、商业、旅游于一体)的设计理念。 本书的每一章节都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工程实例、详细的计算图表和清晰的流程解析,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在桥梁工程领域取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大的成就。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有十几年工作经验的资深施工工程师,在行业内也算小有成就。然而,即使是身经百战,在面对一些新的工程技术和施工难题时,依然会感到挑战。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在我职业生涯中又一次的“充电”。我一直认为,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学习永无止境。 我特别赞赏这本书在特殊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介绍。比如,书中对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高支模技术、滑模技术,以及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大直径桩基、盾构法施工等都有深入的阐述。这些技术往往涉及到复杂的理论计算和精密的施工控制,对于施工现场的组织协调能力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本书通过详细的图文并茂的讲解,将这些复杂的技术变得易于理解,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在这些特殊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这让我对一些前沿的施工技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将来可能面临的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评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在工地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对于施工流程和技术要点,也算是了如指掌。但我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很多时候,我们按照经验做事,但对于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以及这样做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没有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非常亲切。它没有那些高深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最朴实、最接地气的语言,将一个个技术要点讲清楚、讲透彻。我尤其喜欢它关于安全施工的章节。以前,安全意识更多的是靠领导的强调和日常的提醒,但这本书从技术层面,详细分析了各种施工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通过规范的操作来规避风险。比如,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它会详细讲解安全带的正确佩戴方式、安全网的设置要求,以及脚手架的搭设规范。这些内容,让我觉得非常实用,也让我对安全生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很多时候感觉比较抽象,缺乏实际的感性认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完全颠覆了我对教材的刻板印象。它用非常生动、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 书中关于钢筋工程的介绍,对我来说尤其具有启发性。我之前只知道钢筋需要绑扎,需要搭接,但具体怎么绑扎,搭接的长度如何确定,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的放置顺序等等,都感到迷茫。这本书不仅详细讲解了钢筋的绑扎工艺,还配有大量的图示,清晰地展示了不同受力部位钢筋的绑扎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还引入了钢筋工程中常见的错误做法,比如钢筋保护层不足、搭接长度不够、绑扎松动等,并分析了这些错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钢筋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工程的结构安全,是丝毫马虎不得的。

评分

我是一名建筑工程的爱好者,虽然没有从事相关职业,但我对这个行业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我喜欢了解建筑是如何从图纸变成现实的,也喜欢探究其中蕴含的各种技术和智慧。 这本书,就像一本建筑工程的百科全书,让我大开眼界。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建筑结构施工的介绍所吸引。它详细讲解了不同结构形式的施工工艺,比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等,以及它们的优缺点。我了解到,每一个结构的背后,都凝聚着无数的科学计算和精湛的工艺。书中还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图表,展示了不同构件的连接方式、施工顺序,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这让我对建筑物的骨架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建筑工人的辛勤付出充满了敬意。

评分

作为一名项目管理者,我一直致力于提升团队的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很多施工难题都源于技术细节的疏忽。而这本书,恰恰是在这些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它不仅仅是列出了一些通用的施工规范,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具体工种、每一个施工环节,去剖析其核心的技术要点和潜在的风险。 举个例子,在砌体工程部分,书中关于砂浆的配比、稠度、搅拌时间,以及砌块的砌筑顺序、砂浆饱满度等都有着非常细致的讲解。它还强调了不同材质的砌块在施工时的特殊要求,比如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切割、安装,以及如何防止其空鼓开裂。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不少关于砌体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例如斜裂缝、酥松、脱层等,并且详细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和处理措施。这对于我制定施工方案、进行质量把控,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建筑工程施工实用技术要点及实例》,光是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一股扎实、接地气的实用主义风格。我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应该会成为我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直观的图例和清晰的流程图,这对于我这种喜欢“眼见为实”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一直觉得,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脱离了实际操作的理论,就像空中楼阁。这本书似乎恰恰抓住了这个痛点,它不光给你讲“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怎么做”,而且是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我特别喜欢它对每一个技术要点的拆解,不像有些书那样堆砌概念,而是将一个复杂的施工环节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可操作的步骤。比如,在讲到混凝土浇筑时,它不仅会告诉你混凝土的配比要求、养护温度,还会详细描述振捣的深度、频率,以及如何避免蜂窝、麻面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它还配上了大量的真实案例,那些在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法来规避和解决,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手把手地教我如何避免走弯路。

评分

我是一名建筑工程项目的甲方代表,我的工作职责是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都符合合同要求。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常常需要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判断。 这本书的实用性,对我来说价值巨大。它用非常清晰的逻辑,将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梳理,并且用大量详实的案例,展示了不同技术要点的应用和效果。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工程质量控制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砌体工程等各个主要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而且,它还列举了许多工程质量事故的案例,并深入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施工技术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隐患,从而更好地保障甲方的利益。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的施工员,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充满好奇,但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在工作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技术要求,或者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许多复杂的施工技术,让我对一些曾经模糊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模板工程的那一部分。以前我总觉得模板搭建就是把钢管和木板搭起来,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了解到模板的设计、安装、拆除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模板的受力分析、连接方式,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施工注意事项。而且,它还提供了许多实际工程中模板安装失败的案例分析,并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这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模板工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个对建筑工程充满热情的设计师,虽然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前期设计阶段,但我一直坚信,了解施工技术是提升设计质量的关键。很多时候,优秀的设计如果没有可行的施工方案,就只能是纸上谈兵。这本书,正好弥补了我在施工技术方面的知识盲区。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关于防水工程的部分。过去,我只是在设计图纸上标注好防水材料和做法,但对于这些材料在实际施工中的性能、施工工艺的难点,以及可能出现的渗漏原因,我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这本书对各种防水材料的特性、施工方法,以及不同部位的防水构造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防水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精细化的施工来杜绝渗漏。这让我对我的设计方案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能够更准确地预估施工中的风险,从而在设计阶段就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

评分

我是一名在工程咨询公司工作的技术顾问,我的主要工作是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在工作中,我常常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并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这本书的内容,给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参考。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复杂的施工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供了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施工技术方案编制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工程的特点,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包括施工工艺的选择、施工设备的配置、施工人员的组织等。而且,它还强调了技术方案的优化和改进,以及如何通过技术交底来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方案。这对于我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工程咨询服务,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