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金融从业者、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白领、大学生 《价值银行》由中信银行前行长朱小黄所写,是其多年来对中国经济、金融问题观察与思考的总结。当下中国,互联网金融、传统银行转型、中国金融改革等议题正是社会热点,长年金融高管一线的位置,使朱小黄在《价值银行》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既有宏观的视野,又有微观的务实,能够为关注中国经济与金融问题的人们提供一种视角与启发。
内容简介
本文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呈现对中国经济尤其是金融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在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传统银行业面临重大的挑战。中国银行业未来向何处发展,中国的银行家需要有怎样新的观念,中国的经济、金融存在怎样的问题又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本书作者投身银行业30余年,长期的观察与思考使其在提供一副中国过去与当下经济金融现状缩影的同时,也为正亟待进行的中国经济金融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与路径。
作者简介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监事长,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等职务。著有《远离冰山》、《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临渊结网》、《岭南札记》、《昨日随想》、《经济政策制定过程》、《固定资产投资法概论》、《基本建设法律问题》等著作。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价值银行
从规模银行走向价值银行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演变
中国商业银行转型刍论
如何面对小企业——大型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发展小企业业务
关于贷后管理的几点思考
银行业应未雨绸缪提升房贷风险防控能力
中信银行要成为一家聪明的银行
第二章 银行家观念
银行家观念的回归——保守与创新
经济的民生转向与银行的功能整合
回归“三性”原则,重建理性轨道
破解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对策
管控融资平台风险需要正本清源、因势利导
救急易,革新难
第三章 互联网与金融
数据、互联网与金融
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
消费金融恰逢其时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
第四章 经济大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的实现路径
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历史大格局下对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的覃思
治理通胀,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的通胀治理
精彩书摘
多年来中国银行业一直在强调业务转型,但是转型成效却非常有限。目前中国银行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是利息,约占营业净收入的80%。虽然近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和增速表面上看有所提升,但收入结构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有相当部分是在严厉的考核压力下从利息收入转移而来,且包含大量资本消耗业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投资者未从上市银行利润快速增长中实质获益
近几年,尽管上市银行每年都分红,但风险资产急速扩张,导致银行频繁通过增发、配股来补充资本。表面上看,银行分红回报了投资者,但是频繁的融资却造成了分红不足以覆盖投资者的再次投入。以上市股份制银行为例,现金分红总额虽高达1 702亿元,但是2007年至今,在A股市场上除IPO(首次公开募股)以外的股权融资金额已逾2 500亿元,显著超过分红金额,实际效应相当于投资者还是在向公司注资,现有股东权益持续遭到摊薄,没有实现资本平均回报。
市场对银行业资产质量的顾虑影响投资者心理预期
2013年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反弹,资产质量下滑压力加大。截至2013年年末,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 921亿元,比上年增加93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比上年上升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在2007年以来首次出现“双升”。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银行业的不良情况没有充分暴露,但是也难以合理预计不良情况究竟将发展到什么程度。这首先是因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以平均10%的增速发展,没有经济增速降到6.5%~7%,甚至更低的先例。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足够的数据积累来测试中国银行业的不良情况,投资者只能选择规避。其次,投资者普遍认为目前银行业整体的风险暴露并不完全,一方面无法预计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和程度会怎样,产能过剩行业深藏的风险有多少;另一方面近年来“影子银行”规模迅速膨胀,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和承兑汇票等表外业务的违约风险不断提高,未来风险转移的可能性较大。
上述三方面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的商业银行虽然规模、利润等与10年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内在价值却未能取得与之相匹配的发展。
前言/序言
微言难舍
近几年在银行高管岗位上因工作性质使然,对中国经济的一些方面有些观察与思考,写作与发表时只是一斑之窥,期望一思之得。最近离开银行岗位,整理旧稿,装订成册,粗略翻阅,觉得有汇于一川的丰厚感。所论及的问题,涉及近几年的经济、金融、银行、企业的诸多方面,现在读来仍有切合现状的快感,弃之难舍,遂有结集出版的欲望,企图能给读者提供一些宏观思考与微观着手的参考。
最近在《读者》(2014年第6期)上看到一篇文章,讨论托克维尔分析过的法国大革命前的精英治国状况,思想精英们长于规划宏论而乏于治理才干,在东方清朝晚期也同样出现一批清流人物,壮怀激烈而不通世务。可见头脑清晰而世事练达,是人们对知识界的期望,但无论如何,理论视角、宏观立场不可忽视,世事逻辑、行事方略不可或缺。清流不可取,俗世不可屈,本书所辑的文章正是循此而作。
经济、金融既属宏观世界也是微观触角,以微论而大观天下,以大观而洞穿世界,需要高深的修养和细致的思辨,这些都非笔者所能企及。将这几年从事金融工作的大观思索献给读者,既是自己的思想总结,也希望提供一幕当前经济金融的微观缩影。
梁漱溟曾问,这个世界会好吗?可以肯定地说,会越来越好。
朱小黄
2014年6月
发挥。
今天,中国在网使用的手机总量已超过12亿部,全球在网使用的手机总量已超过70亿部。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个人设备有如此大的数量。
手机就是移动电话,也被称为蜂窝电话、手提电话、携带电话等等,不过手机的功能已远远超出电话的范围。
我很幸运,不仅见证了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移动通信大发展,看到手机是如何从高档消费品变成人们生活必需品的整个过程,而且有机会直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1999年至2004年,我在中国联通工作,2004年至2012年,我在中国移动工作。在这十几年里,每天从早晨起床开始,想的、说的和做的,几乎都是与手机相关的事情,大脑中无时无刻不塞满和手机相关的符号。
长期从事这个职业,使我对手机产生了特别的感情。我关注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更关注人们是如何使用手机的。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都会下意识地注意那些正在使用手机的人。只要看到有人在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上网,或者用手机拍照,就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
在各种场合,我总是试图用尽可能生动的语言来告诉别人,手机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有多密切。
我曾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说,手机就像瑞士军刀,把各种功能汇聚在一起,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这一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年会简报中,有一篇关于电信与互联网的报道,报道中将我所说的“手机就像瑞士军刀”这句话作为标题。
后来觉得这么说还不够,又有一年,我在达沃斯论坛上说:“手机延伸了人的嘴巴、耳朵和眼睛等器官的功能,没有手机的人就相当于缺少了这些新的器官功能,所以,全球每一个人都会有手机。”这一说法当场就有许多人表示赞同,有人还补充说,手机不仅延伸嘴巴、耳朵和眼睛的功能,还会延伸鼻子的功能。
但是,当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全球,迫使每一个人都改变生活方式的时候,我发觉自己此前描述手机功能的语言是那么的苍白,但我实在找不出有什么语言可以概括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的各种功能了。
看到网上流传的一组照片,题为“移动互联网毁掉了这一切!”照片中那一群又一群的人,无论是在聚会、用餐、坐车、参观展览、户外野营,还是走路、看电影,都在玩儿手机。看到这些照片,再想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情况,禁不住捧腹大笑。
如果打开网络词典,可以查到一个新词:无手机恐惧症。 研究表明,多数人在忘带手机、手机有故障无法使用,或没有手机网络覆盖的时候,会焦虑不安,有些人甚至会感到恐惧。
我知道,现在再去告诉人们手机的作用有多大,已经是多此一举了。
手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效应?
这是因为手机的特点正好适应了现代人生活的需要,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使手机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今天,中国在网使用的手机总量已超过12亿部,全球在网使用的手机总量已超过70亿部。想象不出还有什么个人设备有如此大的数量。
价值银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价值银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