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家书:宋庆龄、沈粹缜往来书信集

别样的家书:宋庆龄、沈粹缜往来书信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嘉骊 编
图书标签:
  • 宋庆龄
  • 沈粹缜
  • 家书
  • 书信集
  • 近代史
  • 人物传记
  • 历史文献
  • 文化名人
  • 女性史
  • 中外交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2601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771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9
字数:30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别样的家书:宋庆龄、沈粹缜往来书信集》收录宋庆龄、沈粹缜通信108通,大多为首次公开。这些饱含了真挚情感的通信,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庆龄和沈粹缜两人当时的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真实记录了两人的频繁交往、见证了两人的珍贵友谊。这些信件,由沈粹缜之女邹嘉骊整理,并在每封信后,以“编者感言”的方式对每封信件做简要的说明和点评,告诉读者信件背后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并由此对当时宋庆龄和沈粹缜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状况、人际往来、生活起居等有详细的了解。

作者简介

  邹嘉骊,1930年生,邹韬奋、沈粹缜之女。曾组织编辑《韬奋全集》,主编《韬奋年谱》、《韬奋著译系年目录》、《忆韬奋》等作品。

内页插图

目录

我的追念(代序)/沈粹缜
编者感言
宋庆龄致沈粹缜函(1957.11.15—1981.3.8)
1.1957年11月15日
2.1962年或1963年
3.1965年1月1日
4.1967年11月29日
5.1971年2月10日
6.1972年1月23日
7.1972年1月28日
8.1972年2月8日
9.1972年2月18日
10.1972年4月4日
11.1972年4月16日
12.1972年4月19日
13.1972年6月12日
14.1972年6月24日
15.1972年6月27日
16.1973年1月15日
17.1973年3月11日
18.1973年3月27日
19.1973年5月11日
20.1973年5月16日
21.1973年5月19日
22.1973年5月20日
23.1973年5月28日
24.1973年7月5日
25.1973年8月7日
26.1973年10月12日
27.1973年11月13日
28.1973年12月23日
29.1974年2月20日
30.1974年2月21日
31.1974年3月25日
32.1974年5月18日
33.1974年7月5日
34.1975年1月25日
35.1975年3月7日
36.1975年3月30日
37.1975年5月18日
38.1975年8月3日
39.1975年9月6日
40.1975年11月3日
41.1976年1月8日
42.1976年2月24日
43.1976年3月22日
44.1976年4月3日
45.1976年11月28日
46.1977年10月19日
47.1977年11月3日
48.1977年11月3日
49.1978年1月8日
50.1978年6月14日
51.1978年6月20日
52.1978年6月
53.1978年6月29日
54.1978年7月19日
55.1978年秋
56.1979年1月27日
57.1979年4月9日
58.1979年5月22日
59.1979年6月31日
60.1979年8月3日
61.1979年8月5日
62.1979年9月9日晚
63.1979年9月23日
64.1979年10月7日
65.1979年10月20日
66.1979年11月12日
67.1979年11月17日
68.1979年11月21日
69.1979年11月23日
70.1979年12月17日
71.1979年12月25日
72.1980年2月4日
73.1980年3月17日
74.1980年3月29日
75.1980年4月23日
76.1980年5月1日
77.1980年5月17日
78.1980年5月26日
79.1980年6月6日
80.1980年6月11日
81.1980年6月26日
82.1980年7月14日
83.1980年7月14日
84.1980年9月21日
85.1980年10月31日
86.1980年11月10日
87.1980年12月16日
88.1981年1月17日
89.1981年1月18日
90.1981年2月27日
91.1981年3月6日
92.1981年3月8日
93.(日期不明3封)

沈粹缜致宋庆龄函
1.1954或1955年2月25日
2.1963年10月30日
3.1970年12月14日
4.1973年7月1日
5.1979年1月2日
6.1979年9月11日
7.1979年10月(补)
8.1979年10月12日
9.1979年12月8日
10.1980年9月29日
11.1980年11月24日
12.1980年12月22日
13.1981年3月7日
14.1981年4月28日
宋庆龄、邹韬奋、沈粹缜往来编年
情未了
附录
我心中的榜样/沈粹缜
沈粹缜生平
别样的家书/王欣
她和宋庆龄是闺密/李婷
编后记
《家书里的家国情怀:一段跨越世纪的情感与历史回响》 这是一本关于家书的书,但它又不只是一本家书集。它记录了一段跨越了中国近代史风云变幻的深厚情谊,更折射出那个时代无数女性在家国命运面前所展现出的坚韧、智慧与牺牲。通过两封珍贵的信件往来,我们得以窥见两位杰出女性——宋庆龄与沈粹缜——她们的内心世界,她们对亲情的珍视,对民族独立的追求,以及她们在各自人生轨迹中,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壮丽篇章。 人物侧影:两位时代女性的深度剖析 宋庆龄,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伴侣,她的名字早已与中国革命史紧密相连。然而,在家国大业的宏伟叙事之外,她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一个深情款款的女性。她在家书中的表达,或许没有在公开场合那样铿锵有力,却更加温婉细腻,充满了对家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她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她作为一位革命者的使命感,以及在肩负重任的同时,对家庭温暖的渴望。这些信件,将我们带入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宋庆龄的形象。她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国母,而是那个在烽火岁月中,依然心系家人的女性,那个在艰难抉择中,依然保有初心和温情的普通人。 沈粹缜,作为辛亥革命元勋沈均儒的女儿,她本身就是那个风云激荡时代的产物。她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她从小便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她的书信,可能充满了年轻一代的热情与理想,也可能反映出她对时代变革的思考与探索。她与宋庆龄的往来,不仅仅是晚辈对长辈的敬仰,更可能是一种思想上的交流,一种对革命道路的共同探讨。通过她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个追求进步的时代,不仅仅是男性在奋力呐喊,无数女性也以她们独特的方式,为国家的未来贡献着力量。她的书信,是那个时代青年女性心声的真实写照,是她们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也是她们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中的选择与担当。 情感纽带:超越时空的深情厚谊 家书,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家”。宋庆龄与沈粹缜之间的书信往来,首先展现的是一种超越了时代、超越了身份的深厚情谊。这是一种怎样的情谊?是革命同志间的惺惺相惜?是革命前辈对后辈的关怀与指导?还是两位拥有共同理想的女性,在漫漫革命征途上的相互扶持与慰藉? 通过对这些书信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真挚情感。或许有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有对琐碎日常的分享,有对彼此身体健康的叮嘱,也有对共同事业的鼓励与期许。这些看似平凡的点滴,构筑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我们得以窥见两位女性在国家大事之余,同样拥有着细腻而温暖的内心世界。她们的文字,是那个时代留下的珍贵印记,是情感交流的真实流露,更是对人性中最美好部分——情谊、关怀、理解——的生动诠释。 历史回响:时代的烙印与女性的觉醒 这两位女性,都生活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宋庆龄参与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并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的和平统一和妇女儿童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沈粹缜,作为革命家庭的后代,也必定耳濡目染,并可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时代的洪流。她们的通信,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交流,更是在无形中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变迁,记录下了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所经历的磨难与辉煌。 通过她们的家书,我们可以看到: 革命的浪潮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她们的书信,或许会触及当时的政治局势,战争的阴影,以及革命对个人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她们如何看待这些变革?她们如何平衡个人生活与国家命运?这些都可能在信件中有所体现。 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 在那个男性主导的社会环境中,宋庆龄和沈粹缜作为女性,是如何突破时代的局限,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社会进步中的?她们的通信,可能会展现出女性的智慧、勇气和担当,以及她们对自身价值的不断探索。 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那个时代具有较高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她们对国家、对民族有着怎样的思考?她们的书信,是否会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对人民福祉的关切,以及对肩负历史责任的自觉? 教育与思想的传承: 她们的家庭背景,她们所受的教育,以及她们的思想观念,都可能在书信中有所体现。这种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对于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读的价值:穿越时空的对话 阅读这本家书集,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通过两封来自过去的信件,走进了那个时代,感受了那段情谊,理解了那些选择。 历史研究的珍贵史料: 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关于孙中山先生革命时期、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这些家书无疑提供了第一手的、鲜活的史料。它们从个人视角出发,补充了宏大叙事的不足,让历史更加丰满和真实。 女性史研究的独特视角: 对于女性史的研究而言,这本家书集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以女性的视角,展现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她们的情感世界以及她们的内心挣扎。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贡献。 情感教育的深刻启示: 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重温这段跨越时空的深情厚谊,能够引发我们对亲情、友情、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始终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力量。 文学价值的独特魅力: 家书本身就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那些真情流露的笔触,本身就是一种动人的力量。通过对这些信件的解读,我们可以体会到文字的温度,感受到情感的厚度,甚至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力量。 结语 《家书里的家国情怀:一段跨越世纪的情感与历史回响》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宋庆龄和沈粹缜的书信集。它是一面折射历史的镜子,是一份承载情感的珍宝,更是一份激励人心的力量。通过阅读这本集子,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深处,感受人性的光辉,理解家国情怀的真正含义。它邀请我们一同走进那段峥嵘岁月,与两位杰出的女性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她们的人生轨迹中,汲取属于我们时代的智慧与力量。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体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意想不到的书,它以一种极其个人化的视角,展现了两位伟大的女性在动荡年代里的另一面。宋庆龄,那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国母”,她的书信,并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庄重严肃,反而流露出一种温情脉脉,以及对亲人的深深挂念。她时而对生活琐事娓娓道来,时而对时局变化表达忧虑,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宋庆龄。而沈粹缜,这位在革命道路上默默付出的女性,她的信件则更加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辉,她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以及对宋庆龄的敬重,都通过她的文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阅读她们的往来书信,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与她们一同经历那些艰难困苦,一同分享那些点滴喜悦。这种近距离的接触,让我对历史人物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也让我看到了女性在那个时代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这本书,无疑是了解这两位杰出女性内心世界的一扇绝佳窗口。

评分

《别样的家书》这本书,以一种极其细腻的方式,将我带入了宋庆龄和沈粹缜两位女性的精神世界。阅读她们的通信,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厚重,更多的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温暖与共鸣。宋庆龄的信,字迹隽秀,内容饱含深情,她对沈粹缜的关心,对家国的忧虑,对年轻一代的寄望,都通过这些朴实的文字传递出来,让我看到了她作为一位革命者、一位母亲、一位领导者的多重维度。而沈粹缜的回信,则充满了革命的热情与坚韧,她对理想的追求,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对宋庆龄的信任与支持,都让我深深动容。我特别欣赏书信中那些关于生活细节的描绘,它们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也让我更加贴近地感受到了两位女性的内心世界。这本书,不只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关于情谊、关于担当、关于女性力量的深刻诠释。它让我明白了,历史的进程,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所书写的,而她们的付出与牺牲,是那个时代最动人的篇章。

评分

读完《别样的家书:宋庆龄、沈粹缜往来书信集》,我脑海中萦绕着一种深深的感动,以及对历史的全新理解。这两位女性,在各自的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通过这些私密的通信,我看到了她们作为普通人的挣扎、喜悦、以及对彼此深深的依恋。宋庆龄的信,字迹优雅,内容温润,却处处透露着她的智慧与远见,她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对青年一代的期望,都通过这些家常的问候传递出来。而沈粹缜的回信,则更加直抒胸臆,充满了革命者的热情与果敢,她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势力的痛恨,以及对宋庆龄的信任,都跃然纸上。我尤其喜欢她们在信中提及的许多生活细节,那些琐碎却真实的点滴,勾勒出了她们在历史洪流中的鲜活形象。她们的通信,不仅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心灵的碰撞,是革命同志之间的精神支持,也是姐妹之间深厚情谊的见证。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进程,离不开这些个体生命的力量,她们的奋斗与付出,是那个时代最动人的注脚。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仿佛我不是在阅读一本书,而是在倾听两位伟大女性的低语。宋庆龄的文字,沉稳而有力,带着她一贯的坚定与从容,即使在书信中,那种领袖的风范也隐约可见,但同时,又充满了对沈粹缜的关怀与依赖,偶尔的幽默和俏皮,更是让人感受到她柔软的一面。而沈粹缜的信件,则更加直接、热情,充满了革命者的锐气与激情,她的文字里,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以及对宋庆龄深深的敬意和情谊。阅读她们的通信,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感受着她们所经历的种种挑战与不易。书信中的许多细节,比如对战事的影响,对生活物资的匮乏,对亲友健康的担忧,都让那个时代变得如此真实而鲜活。我尤其被她们在困境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情感所打动,那种跨越距离和时空的友谊,是如此的弥足珍贵。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文献,更是一份关于情谊、关于担当、关于女性力量的动人篇章。

评分

刚收到这本《别样的家书:宋庆龄、沈粹缜往来书信集》,迫不及待地翻开,就被一种穿越时空的亲切感所包裹。宋庆龄和沈粹缜,这两个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一个是国母,一个是坚定的革命者。一直以来,我对她们的了解更多是来自于历史书上那些宏大的叙事,她们是时代的巨匠,是时代的符号。然而,这本书却将她们拉回了最平凡、最真挚的生活维度,透过那些家书,我仿佛看到了两个鲜活的女性,她们在时代的洪流中,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思念牵挂、以及对家国的深切关怀。书信的字里行间,没有高高在上的宏大理论,更多的是日常的问候、对亲人的担忧、以及对生活点滴的分享。我甚至可以想象她们提笔写信时的场景,或许是在某个宁静的夜晚,或许是在战火纷飞的间隙,但字迹里一定饱含着一份真挚的情感。读着读着,我开始思考,是什么样的情谊,能够让她们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保持如此紧密的联系?这不仅仅是亲情的羁绊,更是精神上的相互扶持与共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人物的另一面,她们不是冰冷的雕塑,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