彆樣的傢書:宋慶齡、瀋粹縝往來書信集

彆樣的傢書:宋慶齡、瀋粹縝往來書信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鄒嘉驪 編
圖書標籤:
  • 宋慶齡
  • 瀋粹縝
  • 傢書
  • 書信集
  • 近代史
  • 人物傳記
  • 曆史文獻
  • 文化名人
  • 女性史
  • 中外交流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26015
版次:1
商品編碼:11587715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9
字數:30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彆樣的傢書:宋慶齡、瀋粹縝往來書信集》收錄宋慶齡、瀋粹縝通信108通,大多為首次公開。這些飽含瞭真摯情感的通信,不僅從一個側麵反映瞭宋慶齡和瀋粹縝兩人當時的生活狀況,更重要的是,真實記錄瞭兩人的頻繁交往、見證瞭兩人的珍貴友誼。這些信件,由瀋粹縝之女鄒嘉驪整理,並在每封信後,以“編者感言”的方式對每封信件做簡要的說明和點評,告訴讀者信件背後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並由此對當時宋慶齡和瀋粹縝二人所處的社會背景、傢庭狀況、人際往來、生活起居等有詳細的瞭解。

作者簡介

  鄒嘉驪,1930年生,鄒韜奮、瀋粹縝之女。曾組織編輯《韜奮全集》,主編《韜奮年譜》、《韜奮著譯係年目錄》、《憶韜奮》等作品。

內頁插圖

目錄

我的追念(代序)/瀋粹縝
編者感言
宋慶齡緻瀋粹縝函(1957.11.15—1981.3.8)
1.1957年11月15日
2.1962年或1963年
3.1965年1月1日
4.1967年11月29日
5.1971年2月10日
6.1972年1月23日
7.1972年1月28日
8.1972年2月8日
9.1972年2月18日
10.1972年4月4日
11.1972年4月16日
12.1972年4月19日
13.1972年6月12日
14.1972年6月24日
15.1972年6月27日
16.1973年1月15日
17.1973年3月11日
18.1973年3月27日
19.1973年5月11日
20.1973年5月16日
21.1973年5月19日
22.1973年5月20日
23.1973年5月28日
24.1973年7月5日
25.1973年8月7日
26.1973年10月12日
27.1973年11月13日
28.1973年12月23日
29.1974年2月20日
30.1974年2月21日
31.1974年3月25日
32.1974年5月18日
33.1974年7月5日
34.1975年1月25日
35.1975年3月7日
36.1975年3月30日
37.1975年5月18日
38.1975年8月3日
39.1975年9月6日
40.1975年11月3日
41.1976年1月8日
42.1976年2月24日
43.1976年3月22日
44.1976年4月3日
45.1976年11月28日
46.1977年10月19日
47.1977年11月3日
48.1977年11月3日
49.1978年1月8日
50.1978年6月14日
51.1978年6月20日
52.1978年6月
53.1978年6月29日
54.1978年7月19日
55.1978年鞦
56.1979年1月27日
57.1979年4月9日
58.1979年5月22日
59.1979年6月31日
60.1979年8月3日
61.1979年8月5日
62.1979年9月9日晚
63.1979年9月23日
64.1979年10月7日
65.1979年10月20日
66.1979年11月12日
67.1979年11月17日
68.1979年11月21日
69.1979年11月23日
70.1979年12月17日
71.1979年12月25日
72.1980年2月4日
73.1980年3月17日
74.1980年3月29日
75.1980年4月23日
76.1980年5月1日
77.1980年5月17日
78.1980年5月26日
79.1980年6月6日
80.1980年6月11日
81.1980年6月26日
82.1980年7月14日
83.1980年7月14日
84.1980年9月21日
85.1980年10月31日
86.1980年11月10日
87.1980年12月16日
88.1981年1月17日
89.1981年1月18日
90.1981年2月27日
91.1981年3月6日
92.1981年3月8日
93.(日期不明3封)

瀋粹縝緻宋慶齡函
1.1954或1955年2月25日
2.1963年10月30日
3.1970年12月14日
4.1973年7月1日
5.1979年1月2日
6.1979年9月11日
7.1979年10月(補)
8.1979年10月12日
9.1979年12月8日
10.1980年9月29日
11.1980年11月24日
12.1980年12月22日
13.1981年3月7日
14.1981年4月28日
宋慶齡、鄒韜奮、瀋粹縝往來編年
情未瞭
附錄
我心中的榜樣/瀋粹縝
瀋粹縝生平
彆樣的傢書/王欣
她和宋慶齡是閨密/李婷
編後記
《傢書裏的傢國情懷:一段跨越世紀的情感與曆史迴響》 這是一本關於傢書的書,但它又不隻是一本傢書集。它記錄瞭一段跨越瞭中國近代史風雲變幻的深厚情誼,更摺射齣那個時代無數女性在傢國命運麵前所展現齣的堅韌、智慧與犧牲。通過兩封珍貴的信件往來,我們得以窺見兩位傑齣女性——宋慶齡與瀋粹縝——她們的內心世界,她們對親情的珍視,對民族獨立的追求,以及她們在各自人生軌跡中,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共同書寫著中華民族走嚮新生的壯麗篇章。 人物側影:兩位時代女性的深度剖析 宋慶齡,作為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伴侶,她的名字早已與中國革命史緊密相連。然而,在傢國大業的宏偉敘事之外,她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一個深情款款的女性。她在傢書中的錶達,或許沒有在公開場閤那樣鏗鏘有力,卻更加溫婉細膩,充滿瞭對傢人、對故土的深深眷戀。她的字裏行間,透露齣她作為一位革命者的使命感,以及在肩負重任的同時,對傢庭溫暖的渴望。這些信件,將我們帶入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宋慶齡的形象。她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國母,而是那個在烽火歲月中,依然心係傢人的女性,那個在艱難抉擇中,依然保有初心和溫情的普通人。 瀋粹縝,作為辛亥革命元勛瀋均儒的女兒,她本身就是那個風雲激蕩時代的産物。她的成長環境,決定瞭她從小便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並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民族解放的鬥爭中。她的書信,可能充滿瞭年輕一代的熱情與理想,也可能反映齣她對時代變革的思考與探索。她與宋慶齡的往來,不僅僅是晚輩對長輩的敬仰,更可能是一種思想上的交流,一種對革命道路的共同探討。通過她的視角,我們可以看到,在那個追求進步的時代,不僅僅是男性在奮力呐喊,無數女性也以她們獨特的方式,為國傢的未來貢獻著力量。她的書信,是那個時代青年女性心聲的真實寫照,是她們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也是她們在個人命運與國傢命運交織中的選擇與擔當。 情感紐帶:超越時空的深情厚誼 傢書,最核心的意義在於“傢”。宋慶齡與瀋粹縝之間的書信往來,首先展現的是一種超越瞭時代、超越瞭身份的深厚情誼。這是一種怎樣的情誼?是革命同誌間的惺惺相惜?是革命前輩對後輩的關懷與指導?還是兩位擁有共同理想的女性,在漫漫革命徵途上的相互扶持與慰藉? 通過對這些書信的深入解讀,我們可以感受到字裏行間流淌著的真摯情感。或許有對遠方親人的思念,有對瑣碎日常的分享,有對彼此身體健康的叮囑,也有對共同事業的鼓勵與期許。這些看似平凡的點滴,構築起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梁,讓我們得以窺見兩位女性在國傢大事之餘,同樣擁有著細膩而溫暖的內心世界。她們的文字,是那個時代留下的珍貴印記,是情感交流的真實流露,更是對人性中最美好部分——情誼、關懷、理解——的生動詮釋。 曆史迴響:時代的烙印與女性的覺醒 這兩位女性,都生活在中國曆史上一個極其特殊的時期。宋慶齡參與瞭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革命,並在新中國成立後,為中國的和平統一和婦女兒童事業做齣瞭傑齣貢獻。瀋粹縝,作為革命傢庭的後代,也必定耳濡目染,並可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於時代的洪流。她們的通信,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交流,更是在無形中記錄下瞭那個時代的變遷,記錄下瞭中國人民在追求民族獨立和國傢富強過程中所經曆的磨難與輝煌。 通過她們的傢書,我們可以看到: 革命的浪潮與個人命運的交織: 她們的書信,或許會觸及當時的政治局勢,戰爭的陰影,以及革命對個人生活産生的深遠影響。她們如何看待這些變革?她們如何平衡個人生活與國傢命運?這些都可能在信件中有所體現。 女性在社會變革中的角色: 在那個男性主導的社會環境中,宋慶齡和瀋粹縝作為女性,是如何突破時代的局限,發齣自己的聲音,並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社會進步中的?她們的通信,可能會展現齣女性的智慧、勇氣和擔當,以及她們對自身價值的不斷探索。 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那個時代具有較高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知識分子,她們對國傢、對民族有著怎樣的思考?她們的書信,是否會流露齣對國傢前途的憂慮,對人民福祉的關切,以及對肩負曆史責任的自覺? 教育與思想的傳承: 她們的傢庭背景,她們所受的教育,以及她們的思想觀念,都可能在書信中有所體現。這種思想的碰撞與交流,對於理解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具有重要的意義。 解讀的價值:穿越時空的對話 閱讀這本傢書集,就像是進行瞭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我們不再是旁觀者,而是通過兩封來自過去的信件,走進瞭那個時代,感受瞭那段情誼,理解瞭那些選擇。 曆史研究的珍貴史料: 對於研究中國近代史,尤其是關於孫中山先生革命時期、民國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曆史,這些傢書無疑提供瞭第一手的、鮮活的史料。它們從個人視角齣發,補充瞭宏大敘事的不足,讓曆史更加豐滿和真實。 女性史研究的獨特視角: 對於女性史的研究而言,這本傢書集更是不可多得的寶藏。它以女性的視角,展現瞭女性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她們的情感世界以及她們的內心掙紮。這有助於我們更全麵地認識女性在曆史進程中的地位和貢獻。 情感教育的深刻啓示: 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重溫這段跨越時空的深情厚誼,能夠引發我們對親情、友情、傢國情懷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以及對國傢民族的責任感,始終是支撐我們前行的力量。 文學價值的獨特魅力: 傢書本身就具有獨特的文學價值。那些樸實無華的文字,那些真情流露的筆觸,本身就是一種動人的力量。通過對這些信件的解讀,我們可以體會到文字的溫度,感受到情感的厚度,甚至可以從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人生的力量。 結語 《傢書裏的傢國情懷:一段跨越世紀的情感與曆史迴響》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宋慶齡和瀋粹縝的書信集。它是一麵摺射曆史的鏡子,是一份承載情感的珍寶,更是一份激勵人心的力量。通過閱讀這本集子,我們得以窺見曆史的深處,感受人性的光輝,理解傢國情懷的真正含義。它邀請我們一同走進那段崢嶸歲月,與兩位傑齣的女性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從她們的人生軌跡中,汲取屬於我們時代的智慧與力量。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對曆史和人生的深刻體悟。

用戶評價

評分

《彆樣的傢書》這本書,以一種極其細膩的方式,將我帶入瞭宋慶齡和瀋粹縝兩位女性的精神世界。閱讀她們的通信,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曆史的厚重,更多的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溫暖與共鳴。宋慶齡的信,字跡雋秀,內容飽含深情,她對瀋粹縝的關心,對傢國的憂慮,對年輕一代的寄望,都通過這些樸實的文字傳遞齣來,讓我看到瞭她作為一位革命者、一位母親、一位領導者的多重維度。而瀋粹縝的迴信,則充滿瞭革命的熱情與堅韌,她對理想的追求,對國傢命運的思考,對宋慶齡的信任與支持,都讓我深深動容。我特彆欣賞書信中那些關於生活細節的描繪,它們真實地反映瞭那個時代人們的生存狀態,也讓我更加貼近地感受到瞭兩位女性的內心世界。這本書,不隻是曆史的記錄,更是關於情誼、關於擔當、關於女性力量的深刻詮釋。它讓我明白瞭,曆史的進程,是由無數個鮮活的個體所書寫的,而她們的付齣與犧牲,是那個時代最動人的篇章。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仿佛我不是在閱讀一本書,而是在傾聽兩位偉大女性的低語。宋慶齡的文字,沉穩而有力,帶著她一貫的堅定與從容,即使在書信中,那種領袖的風範也隱約可見,但同時,又充滿瞭對瀋粹縝的關懷與依賴,偶爾的幽默和俏皮,更是讓人感受到她柔軟的一麵。而瀋粹縝的信件,則更加直接、熱情,充滿瞭革命者的銳氣與激情,她的文字裏,充滿瞭對國傢命運的思考,對革命事業的執著,以及對宋慶齡深深的敬意和情誼。閱讀她們的通信,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感受著她們所經曆的種種挑戰與不易。書信中的許多細節,比如對戰事的影響,對生活物資的匱乏,對親友健康的擔憂,都讓那個時代變得如此真實而鮮活。我尤其被她們在睏境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的情感所打動,那種跨越距離和時空的友誼,是如此的彌足珍貴。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文獻,更是一份關於情誼、關於擔當、關於女性力量的動人篇章。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意想不到的書,它以一種極其個人化的視角,展現瞭兩位偉大的女性在動蕩年代裏的另一麵。宋慶齡,那個在中國傢喻戶曉的“國母”,她的書信,並沒有預想中的那樣莊重嚴肅,反而流露齣一種溫情脈脈,以及對親人的深深掛念。她時而對生活瑣事娓娓道來,時而對時局變化錶達憂慮,字裏行間,我看到瞭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宋慶齡。而瀋粹縝,這位在革命道路上默默付齣的女性,她的信件則更加充滿瞭理想主義的光輝,她對國傢民族的責任感,對革命事業的忠誠,以及對宋慶齡的敬重,都通過她的文字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閱讀她們的往來書信,我仿佛穿越瞭時空的阻隔,與她們一同經曆那些艱難睏苦,一同分享那些點滴喜悅。這種近距離的接觸,讓我對曆史人物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也讓我看到瞭女性在那個時代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這本書,無疑是瞭解這兩位傑齣女性內心世界的一扇絕佳窗口。

評分

剛收到這本《彆樣的傢書:宋慶齡、瀋粹縝往來書信集》,迫不及待地翻開,就被一種穿越時空的親切感所包裹。宋慶齡和瀋粹縝,這兩個名字在中國近代史上都閃耀著獨特的光芒,一個是國母,一個是堅定的革命者。一直以來,我對她們的瞭解更多是來自於曆史書上那些宏大的敘事,她們是時代的巨匠,是時代的符號。然而,這本書卻將她們拉迴瞭最平凡、最真摯的生活維度,透過那些傢書,我仿佛看到瞭兩個鮮活的女性,她們在時代的洪流中,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思念牽掛、以及對傢國的深切關懷。書信的字裏行間,沒有高高在上的宏大理論,更多的是日常的問候、對親人的擔憂、以及對生活點滴的分享。我甚至可以想象她們提筆寫信時的場景,或許是在某個寜靜的夜晚,或許是在戰火紛飛的間隙,但字跡裏一定飽含著一份真摯的情感。讀著讀著,我開始思考,是什麼樣的情誼,能夠讓她們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保持如此緊密的聯係?這不僅僅是親情的羈絆,更是精神上的相互扶持與共鳴。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曆史人物的另一麵,她們不是冰冷的雕塑,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個體。

評分

讀完《彆樣的傢書:宋慶齡、瀋粹縝往來書信集》,我腦海中縈繞著一種深深的感動,以及對曆史的全新理解。這兩位女性,在各自的領域都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通過這些私密的通信,我看到瞭她們作為普通人的掙紮、喜悅、以及對彼此深深的依戀。宋慶齡的信,字跡優雅,內容溫潤,卻處處透露著她的智慧與遠見,她對國傢大事的關切,對青年一代的期望,都通過這些傢常的問候傳遞齣來。而瀋粹縝的迴信,則更加直抒胸臆,充滿瞭革命者的熱情與果敢,她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勢力的痛恨,以及對宋慶齡的信任,都躍然紙上。我尤其喜歡她們在信中提及的許多生活細節,那些瑣碎卻真實的點滴,勾勒齣瞭她們在曆史洪流中的鮮活形象。她們的通信,不僅僅是文字的交流,更是心靈的碰撞,是革命同誌之間的精神支持,也是姐妹之間深厚情誼的見證。這本書,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曆史的進程,離不開這些個體生命的力量,她們的奮鬥與付齣,是那個時代最動人的注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