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00~1949》(上下册)以20世纪前50年中国史学重要事件和重要著作为主,凡与史学变化发展有关之文化、政治、社会等重大事件也酌予收入。该书按年系事,再由事系人,由人及学,力图全面、细致地反映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和概貌。该书取材力求广博,基本涵盖百年史学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展现其整体学术面目,同时也有所倾斜和侧重,凸显史学演进的趋势和主流。
王学典,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文史研究馆员,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曾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现任《文史哲》杂志主编、山东大学新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并兼任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等职。主要致力于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史学思潮研究。已出版《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翦伯赞学术思想评传》、《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等多部专业学术著作,主编有《述往知来——历史学的过去、现状与前瞻》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及《史学理论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
22日 敦煌遗书发现。 道士王圆箓在甘肃敦煌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壁发现一个复洞,洞内堆满了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的经卷和文书。这批古代文献总数超过五万件,多数为手写本,也有极少量雕版印刷品和拓本;其形态有卷子、摺本、册叶本和单片纸叶等;其文字主要是汉文,但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梵文和突厥文等其他文字的文献也为数不少;其所涉年代,自北魏至宋初约七八百年之久;其内容涉及宗教、历史、地理等。
我通常不太轻易尝试这种“编年体”的学术大部头,总担心过于枯燥和学院派,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它或许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来理解那个年代的“精神侧影”。1900年到1949年,那是旧王朝覆灭、新思想涌入、国家生死存亡的阶段。史学作为一门“为过去立言”的学问,必然要承载那个时代最沉重的使命感。我想看看,面对帝国主义的挑战、封建余孽的纠缠以及革命浪潮的冲击,当时的史学家们是如何定义“中国历史”的?他们是急于为民族复兴寻找历史依据,还是在借鉴西方理论体系时遇到了哪些本土化的难题?这本书如果能描绘出这些学术争论背后的时代情绪和政治压力,那它就远超了一般的学术史记录。它会是一面镜子,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集体焦虑与他们的历史担当。这种对知识分子群体命运的关怀,远比单纯的史学流派介绍更引人入胜。
评分说实话,我购买这类专注于某一领域史学史的书籍,主要的驱动力是想建立一个更扎实的研究基础。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常读到一些民国时期的研究成果,但总感觉对这些成果的“前世今生”缺乏了解——它们是从何而来的?它们的理论根基在哪里?这套《编年》似乎就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它将那些零散的、散落在不同角落的史学思想和方法论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可以被系统审视的整体。我期望它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史学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具体路径,比如新史学如何挑战旧史学,比如唯物史观是如何逐渐渗透并产生本土化解读的。光是想象一下,能够清晰地看到某位重要史学家的学术思想是如何在五年、十年间逐步成熟或转变的轨迹,那种清晰感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这本书不是给我们讲故事的,它是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故事的“工具箱”。
评分拿到这套书,我立刻被它严谨的“编年体”结构所吸引。这种体例本身就要求极高的资料搜集能力和精密的编排技术,它不是随意的评论集,而是一部试图还原特定历史时期学术生态的立体画卷。我猜测,作者必定是花费了海量的时间去翻阅那些泛黄的期刊、湮没的专著和会议记录。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研究者来说,去追踪一个领域五十年的发展轨迹,常常因为缺乏清晰的框架而感到迷失。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这样一张详尽的路线图。它应该会清晰地标注出,哪一年哪位学者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观点,哪一年哪种史学流派开始占据主流,甚至可以追溯到某本重要译著的引进对国内学界产生了怎样的连锁反应。这种细致入微的梳理,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研究民国时期思想史或者学术史的人来说,都是一份不可替代的索引和指南。它需要的不是灵感,而是近乎苦行僧般的耐心和扎实的功力。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分量,一看就知道是“案头必备”级别的工具书,而非“睡前读物”。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个研究的参照系或一个详尽的索引。我感兴趣的不是它是否“好看”,而是它是否“可靠”和“全面”。在史学研究的领域,信息的准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是至高无上的。我希望作者在梳理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后世的“史观投射”,而是真实地呈现当时学者的研究状态和方法论的局限性。例如,1920年代的经济史研究和1940年代的抗战史研究,它们的研究议程和方法论差异必然巨大,我希望这本编年能够细致地捕捉到这种细微的、时代性的变化。如果这本书能成为我未来查阅特定时期史学动态时,第一个会翻开的参考书,那么它就成功了。它的价值在于其信息密度和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是对那段学术史进行的一次全面体检。
评分这本沉甸甸的上下册,捧在手里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光是看到“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这个名字,我就知道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聚焦于1900到1949这半个世纪,那段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年代。我一直对那个时期知识分子如何观察和记录历史充满好奇,特别是他们的史学观点和研究方法是如何在动荡中演变的。这本书显然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要梳理那个时代史学研究本身的脉络和成果。我期待它能展现出不同学派——比如那些受西方思潮影响的、关注社会经济的、还是坚守传统考据的——是如何互相影响、甚至相互批判的。如何在一个国家内忧外患之时,历史学家们如何确立自己的研究范式,这本身就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叙事。我希望通过它,能更深入地理解现代中国史学是如何脱胎换骨,为后来的研究奠定基础的。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告诉我们“人们是如何思考已经发生的事情”的。
评分蛮不错的书,买来学习下。
评分本书的编撰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最早参加此项工作的是陈峰博士和李扬眉博士,后来李扬眉因另有任务退出,郭震旦博士和姜萌博士陆续参加进来,并成为主力。笔者感谢这批年轻的博士,没有他们的十数年的辛劳,笔者的愿望永远无法成为现实。在这十多年中,他们也逐步成长起来:陈峰目前已是山东大学文科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之一,在“民国学术史”领域已享有一定声誉;郭震旦副教授在学术界亦已崭露头角,有先前出版的《〈文史哲〉与中国人文学术编年》和此部编年(1950-2000)为基础,相信他在“共和国学术史”研究上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厚积薄发,此之谓也;姜萌作为我们这个学术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目前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他特别勤奋又能吃苦,并有相当的悟性,我们期待着他在“清末民初学术史”研究领域破土而出。除上述三人外,张富祥先生(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李平生先生(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长,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一直怀着极大的热忱关注着本书的编撰,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李扬眉博士(《文史哲》编辑部副教授)、李梅博士(《文史哲》编辑部副教授)、俞艳庭博士(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蒋海升博士(山东政法学院教授)、杨华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黄广友博士(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宜山博士(《山东大学报》主编)、王绍樱硕士(《文史哲》英文版行政助理)等,都程度不等地为本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正在笔者这里变为事实。我为自己与这批英才结下师生缘份而深感荣幸!
评分很不错 活动购入 临近春节 但一如既往的好
评分很好的资料汇编,除了价钱贵,好在是利用活动买的,基本上四折,这样算下来还是物美价适。
评分王老师主编的书,必须得顶,其实这书也是很有用的工具书,简明扼要,一册在手,遍览百年史学动态。还有这书可以跟杨翼骧、乔治忠编著的增订中国史学编年四册合成一个全套了,从古到今史学的发展及其成就都有了。我也都收齐了,满意。价格上200-100,也还行吧。
评分本书的编撰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最早参加此项工作的是陈峰博士和李扬眉博士,后来李扬眉因另有任务退出,郭震旦博士和姜萌博士陆续参加进来,并成为主力。笔者感谢这批年轻的博士,没有他们的十数年的辛劳,笔者的愿望永远无法成为现实。在这十多年中,他们也逐步成长起来:陈峰目前已是山东大学文科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之一,在“民国学术史”领域已享有一定声誉;郭震旦副教授在学术界亦已崭露头角,有先前出版的《〈文史哲〉与中国人文学术编年》和此部编年(1950-2000)为基础,相信他在“共和国学术史”研究上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厚积薄发,此之谓也;姜萌作为我们这个学术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目前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他特别勤奋又能吃苦,并有相当的悟性,我们期待着他在“清末民初学术史”研究领域破土而出。除上述三人外,张富祥先生(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李平生先生(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长,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一直怀着极大的热忱关注着本书的编撰,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李扬眉博士(《文史哲》编辑部副教授)、李梅博士(《文史哲》编辑部副教授)、俞艳庭博士(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蒋海升博士(山东政法学院教授)、杨华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黄广友博士(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宜山博士(《山东大学报》主编)、王绍樱硕士(《文史哲》英文版行政助理)等,都程度不等地为本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正在笔者这里变为事实。我为自己与这批英才结下师生缘份而深感荣幸!
评分乾貨,案頭書
评分很好的资料汇编,除了价钱贵,好在是利用活动买的,基本上四折,这样算下来还是物美价适。
评分值得一读,虽然有点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