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文化转型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框架。作者以“跨语际实践”为核心概念,深刻地探讨了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之间的互动关系。她带领读者穿越1900至1937年这段风云变幻的时期,通过分析大量的文学文本和翻译实践,揭示了现代性在中国是如何被理解、被吸收、被改造的。我非常欣赏作者对“被译介”这一过程的细致描绘,她没有将之视为简单的文化输入,而是强调了中国本土文化在其中的能动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而多样的反应。书中的论述既有宏观的理论高度,又不乏微观的文本分析,使我对那个时代的文学景观和思想潮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让我意识到,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演进,必须关注其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以及在互动中自身所发生的深刻变革。
评分对于那些对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以及文化交流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馈赠。作者的研究视角非常新颖,她将目光聚焦在“被译介的现代性”这一核心议题上,并通过对1900年至1937年间中国文学的细致考察,揭示了现代性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经历的复杂而多维度的过程。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跨语际实践”的界定,它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翻译,更涵盖了文化概念、社会思想、艺术形式等全方位的移植与再创造。书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详实,论证过程严谨,每一个观点都得到了充分的支持。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翻译的理论,也对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些被译介的西方现代文学作品,是如何在中国读者那里被接受、被解读,又是如何催生出新的文学思潮和创作风格,这一切都让我的历史认知更加丰满。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必须将其置于全球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考察,任何孤立的文化都是不存在的。
评分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时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而这本书,则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入理解中国1900-1937年间文学与文化发展的新视角。作者的“跨语际实践”理论,巧妙地连接了文学、民族文化与现代性的议题,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动态和复杂的中国。她并非简单地讲述西方现代性如何“输入”中国,而是深入剖析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本土文化是如何通过翻译、阅读、评论等方式,主动地“接住”并“转化”这些外来思想的。这种“被译介”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和抵抗性的过程。我通过书中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看到了民族精神在与现代性碰撞中的挣扎、融合与新生。作者对于翻译细节的关注,更是让我惊讶,那些字斟句酌的背后,承载着多少文化观念的较量与协商。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现代性”的形成过程,有了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理解。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着迷的书,即使它所探讨的时代离我遥远,但其中关于“被译介的现代性”的讨论,却意外地触动了我当下生活的神经。作者细致入微地梳理了1900年至1937年间,中国文学与民族文化如何在一个充满碰撞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跨语际的实践,吸收、转化并重塑了西方现代性的元素。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那些被忽视的翻译细节的挖掘,它们不仅仅是词语的搬运,更是思想的迁移、观念的重构。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度剖析,我看到了现代性如何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既有对西方模式的模仿,更有本土智慧的创造性回应。这种“被译介”的过程并非单向度的接受,而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博弈,其中充满了本土文化的抵抗、适应与再创造。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的严谨,揭示了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有了更立体、更丰富的理解。它挑战了我过去对“现代性”的单一理解,让我意识到,现代性的传播与本土化是一个充满张力的过程,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
评分我带着一种既好奇又略带审视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书。起初,我担心它会是一篇枯燥的学术论述,充斥着晦涩的理论术语,但很快,我就被作者流畅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所吸引。她没有回避复杂的概念,但总是能用清晰的语言将其阐释清楚,并且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之中。书中的例证丰富且具有代表性,从诗歌到小说,从翻译家到评论家,作者描绘了一幅生动而宏大的图景。我尤其欣赏她对“跨语际实践”这一概念的独特解读,它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流动与再塑。那些被译介到中国来的西方现代思想,是如何在中国本土的文化土壤中被过滤、被选择、被变形,最终又如何影响了中国自身的现代性构建,这一切都通过作者的细致梳理,变得清晰可见。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任何文化的进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在不断的吸收与扬弃中逐步形成的。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买书只上京东,上京东只买书。
评分买书只上京东,上京东只买书。
评分《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 1900-1937 修订译本)》从翻译的语言与文化实践的角度,探讨20世纪初期(1900一1937)中国的语言和文学如何在一种“虚拟的等值关系中”,通过与西方和日本等不同语言文化系统的相互接触、交流和翻译,构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想象,从而彤成一种“被译介”的现代性,一些现代中国的经典话语和叙事,诸如国民性、个人主义、现实主义,乃至作品的经典化与文类的建制化、文化保守主义的出现等等,都是在翻译中生成的现代性的不同层面。作者对此逐一考察,并通过复原语言和文学实践中各种历史关系赖以呈现的场所,及等值关系建立的语境、时间和过程,重新思考了东两方之间跨文化诠释和语言中介形式的可能性。
评分很好的圖書,寫得很不錯。
评分跨语际实践跨语际实践
评分物流很快,质量不错。
评分跨文化研究必读,很深刻,有很多理论术语。推荐
评分书的质量很高,值得信赖,很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