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册 畅销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作者、治愈系天后 林特特 新作。
送给一直被生活怠慢的你:
一直被生活怠慢的人,怎样才能让自己活得漂亮?
故事中没有高帅富的成功,也没有白富美的幸福,更没有鸡血,
有的只是普通人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助你和自己的心愿在一起,
学会跨过自己这道坎儿,实现可操作的、你所向往的生活。
那些你曾经害怕的、受辱的、拧巴的、困惑的和坚持的,都将成为你驾驭生活的资本和勇气。
面对生活的怠慢,这些故事可以给你温暖,给你方法,给你盔甲和武器。
海报:
书中记录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初入社会,愿望美好,经验单薄,在各自选择的工作和生活中磕磕碰碰,虽一直被生活怠慢,却始终都不肯放弃梦想。
故事无关高帅富的成功,无关白富美的幸福,也没有鸡血,更没有教你去实现多么伟大的理想,有的只是普通年轻人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和智慧。作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呈现了他们步入社会之后真实的经历和感受,把他们的恐惧、屈辱、拧巴、困惑、坚持和顿悟,都逐个融化在能促人反思和激发勇气的笔尖。
面对生活的怠慢,这些故事可以给你温暖,给你方法,给你盔甲和武器,助你重拾勇气,和自己心愿在一起,学会跨过自己这道坎儿,实现可操作的、你所向往的生活。
林特特,本名杨颖,安徽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做过教师、编辑。
已出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爱人与仇人都会老去》,设有个人微信公众号:清唱。
写作源于总结癖,总结源于对时光流逝的恐惧,写作源于无能为力,试图用这种方式一再回到生命中难忘的现场,重温、反省、篡改结局。
宫学萍,资深心理咨询师,强迫性思考症患者。
喜欢文字、绘画和一切形而上,喜欢为生活的片段寻找解释和意义。
《心理月刊》《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特约心理专家,著有译作《打破心理治疗师心中的禁忌》。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阿信
★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
—— 杨朔
★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
—— 路遥
★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莫言
序:讲故事的勇敢者
自序:你并不孤独
第一章 别害怕心中的理想
与低谷有关的心理游戏
志向远大的啃老族
毕业七年:交一份后学生时代的成绩单
特特说:那些怀揣理想的年轻人
第二章 别害怕暂时的迷茫
到哪里去找完美工作
弱势平台的强势人才
找户口还是找工作
特特说:你的迷茫是雾还是霾?
第三章 别害怕对面的上司
选工作还是选上司
如果被上司抢了头功
特特说:始终和你的同类在一起
第四章 别害怕逢场作戏
办公室里的逢场作戏
职场上的帮倒忙
特特说:到哪里都要做靠谱的人
第五章 别害怕现实残酷
如果有人故意拆你的台
办公室:我的龙套还要跑多久
特特说:差生的心理福利
第六章 别害怕停滞不前
突然改变的宅生活
三十边上的恐慌
特特说:恰到好处的危机感
第七章 别害怕自己柔软的短板
当助人为乐成为一种惯性
校友录:幸福变了味
辞职:想说再见不容易
特特说:像节约成本一样节约感情
番外篇 别害怕必然的磨折
遇到一双不怀好意的眼睛
你为什么借口这么多
谁在安排你的生活
代后记:三五年后才明白
《与低谷有关的心理游戏》
故事壹 一把艺术人生的高脚凳
胡静动过自杀的念头。
那是2009 年3 月,在外企搏命的她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恋人。工作没啥好说,那段时间,每一天,那栋都市著名的写字楼里,电梯一打开就有人捧着纸箱垂头走出。而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胡静除了沮丧,并不觉得有什么好自责的。她曾是这家银行唯一一个连升七级的员工,她的生活照曾配发个人业绩介绍张贴在各个分行的光荣榜上——真的要怪,就只能怪金融风暴,时机不好吧。
倒是男朋友,让胡静颇为纠结了一段时间。
胡静离过一次婚,遇见男朋友王的时候,她离婚已有半年。情到浓时,王曾跪下来求胡静跟他走,他说他一天也离不开她,但他的事业在深圳。胡静“昏了头”,真的抛下一切来到深圳。
出深圳站,王左手拉着胡静,右手提着行李,人山人海,他低声耳语:“我会好好对你。”
一切都挺有希望的,不是吗?
不是。
刚失业那会儿,胡静不相信自己的运气这么糟,一个资深理财经理,会找不到工作?她每天都在找,出去找,在家找,看报纸找,上网找。
就是上网找,才发现了不对劲。
胡静看到王的聊天记录,和别的女人的聊天记录。
不只是网恋或出轨,王还有和女网友裸聊的癖好。
这像苍蝇横在胡静的喉头,她吐不出来,咽不下去。她质疑自己的眼光,直至智商,再接着,她和王分手了。
原来,再深情的面孔也会有变脸的那一刻。
两年感情化为乌有,还原成最纯粹的元角分的分割。无休止地吵,无休止地算账,王最后承认欠胡静四万块钱。但他搬走后,手机就关了,再打便是停机的消息。紧接着,胡静发现存折也被取空了。
失婚、失恋、失业,人财两失。
胡静又失声了。她跑医院跑到腿软,吃药打吊瓶,愣是说不出话,几次,她抓着头发想死,又几次克制住。
宅着静养,胡静没日没夜地看电视,直至迷上了《艺术人生》。
都说这个著名的谈话类节目,最著名处在于主持人每次都能把嘉宾弄哭。但弄哭背后,胡静却看到点别的。
比如,嘉宾要是真的没有那段痛苦回忆,他会哭吗?
比如,每个嘉宾都哭,是不是也意味着痛苦回忆的普遍性?
再比如,为什么嘉宾们在公开场合能高调起码不避讳地痛哭,台下的观众又能如此心安地看着他们哭呢?只因那些痛苦回忆已成过去,如今在台上痛哭的人已俨然是个成功者。在略带哀伤的回忆中,他们重温曾经以为走不过去的低谷,却真的走过去了,痛哭之余,还有些宽慰吧——我是自己的英雄。
胡静又想到《兄弟连》。
是啊,每一集开头,温斯特将军都在倾诉,故事本身就是以温斯特的回忆录形式展开的。你担心剧中所有人的结局,但你不担心温斯特,因为对于他,那段过去真的已经过去了,相反你还羡慕他有那样珍贵的经历。
胡静开始渴望有把高脚凳,像《艺术人生》里的那种。
或者有张书桌,在昏黄灯光下,她静静地写回忆录:“那一年,我不可能更糟糕了……”结尾是“还好都过去了”或“我很感激那段经历,正是有那段经历,我才……我变得……”
这便成一个游戏。
每天,胡静起床洗脸时,总觉得万念俱灰。
但稍顷,脑子清醒,心情还有些沮丧,胡静便开始给自己做心理辅导。她幻想已是二十年后,坐在高脚凳上,光打在她的上方,她在舞台中央。四周是观众,她在倾诉。
她是个成功者,所以她哭,台下观众为她揪心,也发自内心地佩服。
这游戏突然拉开了胡静和烦恼现实的距离,游戏中,她想象着、酝酿着坐在高脚凳上要说的话,最能引起观众们钦佩,处理“那一年”矛盾的方法。
“工作不好找,我就握着简历一家一家去敲门。我甚至放弃曾有的职位期待,从最基层做起。”——两周后,胡静真的握着简历一家一家锲而不舍去找工作了。
“家人对我很重要,我很佩服自己自始至终没透露半个字给他们听。”——胡静恢复打电话给父母的习惯,听到他们的声音,她的心安定了很多。
“经历这么多事,我庆幸我还相信爱情,所以我才遇到后来的先生。”——胡静穿上鲜艳衣服,薄施脂粉,和这城市不多的朋友们聚会,再发展越来越多的朋友,她甚至去交友网站注册。
她不知道游戏中的想象能不能实现,但起码在实现的路上吧。
……
有一天,胡静读报纸,在一桩轰轰烈烈的新闻里,主人公对记者说:“二十年后,这不过是人生的一朵小浪花。”
胡静想笑,想到她的心理游戏——是啊,二十年后,她想象坐在二十年后的高脚凳上告诉现在的自己,你熬得过去,你一定能熬过去的。
然后,她真的熬过去了。
……
讲故事的勇敢者
认识特特有七八年了,越来越喜欢她。因为她是我身边姑娘中最勇敢的一个——我是说,敢于在踏踏实实的生活里,让自己坚持去做梦的那一个。
很多时候,当我犹豫着要不要挑战自身的软弱或者怯懦时,我就会用那些发生在特特身上的事情来给自己加油打气。
经常看故事的人都知道,无论一个故事是真是假是虚是实,其中一定都会多多少少藏有作者的影子。只有像她这样真心勇敢的人,才能写出这样可以带给我们勇气的文字。
所以,当特特找到我,要我为这些青春故事补充一些心理学视角的解读,我自然是很开心地答应了。在我看来,讲道理,实在是要比讲故事容易得多,尤其是要讲出那些可以轻易贴近人们
的内心、召唤出他们心底最真实感触的故事。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工作中我实在见过太多特别懂道理,却又偏偏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糟的人。他们有很多是年轻人,都渴望从我这里快速获得某种确保人生幸福的武功秘籍。于是,我只好一方面尽可能温柔地陪伴他们,另一方面又略带无情地把生活的真相逐渐呈现给他们,那就是:除了勇敢地面对人生的不堪,我们谁也没有什么捷径可以靠近幸福。
所以我一直都喜欢听故事,而不是讲道理。特特写的故事,真实,接地气,故事里的人物经历过迷惘和伤痛仍能绽放勇气,坚定生活信心,尤其让我喜爱。
我们也的确只有在拥有了勇气,稳定了情绪之后,才会有一个冷静又好使的头脑去听别人分析什么大道理。你别不信,最近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进入我们大脑的新鲜血液,总是先要给负责情绪的那部分脑区供氧,然后才会去滋养负责思维的另一部分脑区。这样看来,生活里常听有人说“我当时一生气就什么都不想了”,还是很有科学根据的。
所以呢,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建议大家一定要先去细心阅读特特的好故事,享受故事带给你的温暖和勇气,然后再借着已经被温暖、被鼓励的精神状态,去看看我这个心理医生稍显啰唆的心理分析。当然,如果你们已经被这些故事疗愈了,后面这一步就大可免去。大好的青春,还是用来恋爱和生活吧!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有关讲故事的故事。
我认识的一个姑娘,在我的极力推荐下,为了医治她那颗失恋的小心灵,报名参加了某个大师的团体治疗。大家第一次见面,当然是先来说说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第一个发言人说需要换肾,第二个发言人说被合伙人骗了钱,第三个发言人说儿子目前考虑变性……等到我说的这个姑娘发言时,她站起来,愣了愣,然后不好意思地说:“我现在觉得不痛苦了,我觉得我应该走了,谢谢大家,谢谢!”
哈哈,我调皮了。
祝大家都找到属于自己的勇气,都过上自己所向往的生活。
这个过程一定不会特别顺利,也不一定特别快。
所幸,有特特的这本书,可以帮你把握一个大略的方向。
——宫学萍(资深心理专家)
我向来不擅长表达内心的情感,尤其是面对一些触及灵魂深处的思考,常常感到词不达意。但《别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这本书,却神奇地替我说出了那些我藏在心底,甚至自己都未曾完全清晰化的话语。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炫技般的叙事,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诚,却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地,却深刻地,剖开了我内心最坚硬的外壳。书中关于“勇气”的探讨,让我不再对改变感到恐惧。我常常会因为害怕失败,害怕未知,而选择停留在舒适区,即使心里清楚,那里并非我真正想要抵达的彼岸。这本书用一种平和而强大的力量,告诉我,迈出第一步的勇气,本身就值得被肯定。它不是在鼓吹盲目的冲动,而是在点燃内心的火焰,提醒我,那些藏在心底的渴望,值得我去勇敢尝试。我记得里面有一段描述,关于作者如何克服对公开演讲的恐惧,从最初的紧张到后来的从容,那种细腻的心理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也看到了未来可以克服的障碍。这种循序渐进的改变,充满了希望,也充满了力量。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在漆黑的夜晚,偶然遇到了一盏温暖的灯。我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对自己的选择也常常感到怀疑。在阅读《别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的过程中,我仿佛获得了一张看不见的地图,上面标记着一些重要的方向,也指引着我前进的道路。它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终点,但它让我明白了,通往“向往的生活”的路径,并非只有一条。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在当下,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意义。书中对于“平衡”的阐述,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挣扎,总觉得顾此失彼,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明白,平衡并非意味着平均分配,而是找到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让我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它还探讨了“关系”的重要性,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之前常常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外部世界,而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幸福,源于内心的丰盈,源于与周围人的和谐连接。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恰逢我人生中一个比较低谷的时期。我感觉自己被生活的琐碎磨平了棱角,曾经的梦想和热情都渐渐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麻木和无奈。当我翻开《别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我并没有立刻找到“灵丹妙药”,但它提供了一种让我重新审视生活,重新找回自我的契机。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接纳不完美”的态度。我一直以来都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极高,也因此常常陷入自我否定的漩涡。这本书却告诉我,生活本就是不完美的,而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生活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它鼓励我去拥抱自己的缺点,去理解自己的局限,然后,带着这些不完美,继续向前。书中关于“初心”的描述,也让我动容。它提醒我,无论生活如何改变,都要记住最初的梦想和热情,不要让外界的喧嚣淹没了内心的声音。我读到关于作者如何重新拾起被遗忘的爱好,并从中获得巨大快乐的篇章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也燃起了久违的斗志。
评分这本《别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就像一本被我遗忘在角落的旧相册,偶然翻开,里面的每一张照片都唤醒了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现实”的人,对那些过于理想化的生活方式总抱着一丝警惕,总觉得离自己太远,遥不可及。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异常温柔且坚定的方式,打破了我内心的壁垒。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也不是空洞无物的鸡汤,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她的经历,她的感悟。我尤其喜欢其中描述的“慢生活”片段,不是那种刻意为之的矫揉造作,而是从最细微的生活细节入手,比如清晨窗边的一缕阳光,一杯手冲咖啡的香气,午后在阳台上阅读的静谧。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却被赋予了别样的生命力,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去感受自己生活中那些常常被忽略的美好。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向往”这个词,不再将其视为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可以一步步去接近,去实现的可能。书中关于“自我接纳”的篇章也让我深受触动,我常常因为不够完美而苛责自己,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告诉我,不完美也是一种独特的美,接纳真实的自己,才是走向真正快乐的起点。
评分我一直是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又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的人。总觉得“向往的生活”就像天边的彩虹,美丽却触不可及。《别害怕你所向往的生活》这本书,却以一种极其接地气的方式,将那道彩虹拉近了许多。它不是那种高谈阔论的理论,也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真实的温度。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小确幸”的解读。我之前总觉得,生活中的幸福需要轰轰烈烈,需要惊天动地,而这本书却让我明白,那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同样具有巨大的力量。它教会我,要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要懂得感恩,要珍惜当下。书中关于“独立思考”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我常常会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容易随波逐流,而这本书鼓励我,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轻易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它让我开始相信,即使在茫茫人海中,我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并且坚定地走下去。
评分618活动的时候买的,很划算,只不过自己买的有点着急买重了这本书,唉:-(
评分发货很快,包装完好,很喜欢
评分京东正品,送货速度快。
评分喜欢林特特,支持一下
评分先看了艾小羊的文章,后决定买书,看来看去,又想买这几本,都不错,带娃的空隙,看点什么都可以。
评分还不错?还没有看!
评分喜欢林特特的书,一直在买他的书看!
评分书是正版,满减活动买的 很划算
评分内容不错通俗易懂分析到位正版性价比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