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富的逻辑1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财富的逻辑2 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 全2本 | ||
| 定价 | 110.00 | |
| 出版社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
| 版次 | 2015年09月01日 | |
| 出版时间 | 2015年09月01日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陈志武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60436432,9787560436524 | |
财富是什么?财富从哪里来?是什么使今天的财富创造力发生了如此大的跳跃,实现了此前几千年所没能完成的事?为什么有的国家富,
有的国家穷?难道剥削真的是贫富差距的根源?勤劳是否还是财富与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陈志武教授从“深度”(勤劳和技术创新引发的单位时间生产率的上升)、“广度”(市场开放导致单位物品价值量上升)、“长度”
(良好的证券市场将未来收入现期化)三大维度,解析财富创造力的源泉;他更进一步指出,财富创造力的发挥,取决于一国的制度品
质,包括产权保护体系、契约执行体系以及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其他制度。可以说:制度的品质,决定财富创造力的大小。
自序 中国的“奇迹”从何处来
第壹部分 历史与财富
第1章中国的“奇迹”从何处来
第2章施正荣为什么比乾隆皇帝更富有
第3章“数”说“改革开放”165 年
第4章从世界变迁谈中国的崛起
第5章财富、资本与价值观念
第二部分 制度与财富
第6章财富是怎样产生的
第7章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第8章我们为什么需要民主和法治
第9章过时的“地大物博”财富观
第10章什么妨碍我们创业
第11章农民致富不能再靠农业
第12章太平洋贸易能否带来长久繁荣
第13章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
第14章贸易保护主义会把中国带回哪里
第三部分 产权与财富
第15章以杨小凯的思路理解产权保护
第16章国营,还是“还产于民”
第17章国有制和政府管制真的能促进平衡发展吗
第18章农村土地所有权明晰后结果不会比现在糟
第19章私人产权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基础
第20章为什么产权明晰可减少环境污染
第21章不能以房产调控名义摄取私人产权
第22章跨国产权秩序的历史变迁
第23章全球化下的中国选择 :“单极”还是“多极”秩序
第24章中国跨国企业如何“跨国”
第25章审视中国的海外利益
致谢
这套书的名字《财富的逻辑》给我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好像里面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我对于“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这个话题一直很困惑,也看到过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但总觉得不够深入,或者视角比较单一。我期待这本能够从更宏观、更根本的角度去分析,是制度性的原因,还是文化性的惯性,抑或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制约?这本书是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情况?而《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则直接触及了我对经济风险的担忧。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消息真假难辨,很容易被带节奏,或者因为贪婪而陷入投机。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拨云见日”的能力,教会我如何辨别虚假的繁荣,如何看穿那些看似诱人的机会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或方法,帮助我进行风险评估,或者在资产配置上做出更稳健的选择?我希望这套书不仅能给我带来知识上的启发,更能在实际操作层面给我一些指导,让我能够更理性地面对财富的波动,在变幻莫测的经济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金钱的流转和社会的脉络,有一种朴素却又直击人心的力量。我一直对“勤劳致富”这个概念抱有疑问,从小就被教导要努力工作,但周围总有很多人,他们比我更忙碌,却似乎离“富裕”这个词越来越远。看到《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这个副标题,简直是说出了我的心声,迫不及待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剖析这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的。书中是否会颠覆我过去的一些认知,让我重新审视“勤劳”的意义?它是否会探讨一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可能限制我们致富的思维模式?我很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对比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或者不同历史时期,来佐证其观点。毕竟,空洞的理论很难让人信服,而有血有肉的故事和数据,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引导我思考,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什么样的“勤劳”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方向才是正确的。它是否会触及教育、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更深层次的原因?总之,光是这个副标题,就已经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让我跃跃欲试想要探寻其中的答案。
评分“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这句口号听起来就充满了警示意味,也正是我目前最关心的主题之一。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各种投资、市场波动,甚至消费习惯,都可能潜藏着不为人知的“泡沫”。这本《财富的逻辑2》会如何拆解这些泡沫的形成和破裂过程?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逻辑框架,让我能够更理性地看待经济现象,而不是被市场的情绪所裹挟。书里是否会用生动的比喻或者深入浅出的语言,来解释那些复杂的经济学原理?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新闻报道和财经评论,但常常觉得难以消化,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背后的逻辑,那将是莫大的收获。我特别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涉及到房地产、股票、甚至加密货币等具体的例子,来展示泡沫的特征和破裂的路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识别风险,如何规避泡沫,甚至在泡沫破裂时,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实际的建议,比如如何进行资产配置,如何保持投资的冷静?我对作者能否给出一个既有深度又不失可操作性的分析,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对经济和财富增长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财富的逻辑”这个词组本身就非常吸引人。它暗示着财富的积累和消亡并非偶然,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这套书的标题,特别是《财富的逻辑》这个主标题,让我觉得它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释,而不是零散的碎片化信息。我尤其关注“逻辑”二字,它意味着这本书会深入挖掘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帮助我理解财富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失去的。我不希望看到一本纯粹的理论书籍,而是希望它能结合现实世界的案例,用清晰易懂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经济概念。例如,在探讨“勤劳而不富有”时,是否会分析具体的劳动力的供需关系,或者价值实现的链条?在谈论“泡沫”时,是否会剖析信用扩张、投机心理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作用?我期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之中,点拨出那些隐藏的规律。它是否会让我对“成功”和“失败”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希望读完之后,能够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分析框架,在面对各种经济决策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明智。
评分拿到这套书,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全2本”标识,这让我意识到它不是一本孤立的论述,而是构成了一个更宏大的财富观的体系。我很好奇,第一本《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和第二本《所有的泡沫终将破灭》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又如何共同构建出“财富的逻辑”的。第一本是否会从宏观的社会和文化层面,探讨中国人的勤劳特质,以及这种特质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可能遇到的挑战?而第二本则会更侧重于微观的经济操作和风险防范。我设想,作者可能先是描绘了中国人在财富积累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状态,然后又提出了如何在这个基础上,避免陷入经济陷阱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结构安排,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又有对未来风险的预警,让人感觉既接地气又充满智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看到一些跨领域的探讨,比如经济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的结合,来解释财富的生成和衰退背后的多重因素。它是否会鼓励读者进行自我反思,审视自己的财富观念和行为模式?这套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在引导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从更全面、更长远的视角去看待“财富”这件事。
评分可
评分可
评分可
评分可
评分可
评分可
评分可
评分可
评分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