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综合院校、理工类和师范类院校研究生、本科生,科研初学者,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干部 《***教学团队·科学素质教育丛书 :科研方法导论(第二版)》可作为综合性、理工类和师范类等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教授科研方法课程的教材,特别适合科研初学者学习和实践,也可供教师、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干部参考使用。
《***教学团队·科学素质教育丛书 :科研方法导论(第二版)》各章内容独立,读者可根据学习和工作需要进行选读及实践。
内容简介
《科研方法导论(第二版)》是南开大学与科学出版社合作的“教学团队·科学素质教育丛书”中的一本。《科研方法导论(第二版)》分五篇——科研基础知识篇、科研方法技能篇、科研实践应用篇、科研学习结合篇和科研素质培养篇;以科研方法为核心,结合科研工作实际,系统地阐述了科研基本概念、科研工作规程、典型科研方法、科学思维方式、基本科研技能、课题组及其管理以及科研素质培养,体现了“体系创新,篇章独立,研学结合,学以致用”的特色。
作者简介
张伟刚: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教授、博导;教务处副处长。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科研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 科研与科研方法 3
第一节 科学与科学认识 3
第二节 科研特征与价值 6
第三节 科研方法及作用 10
第四节 本书结构和特色 13
第二章 科研过程与程序 18
第一节 科研基本过程概论 18
第二节 自然科学研究程序 20
第三节 社会科学研究程序 23
第四节 技术科学研究程序 27
第三章 问题分析与选题 30
第一节 问题的层次分析 30
第二节 课题来源和类型 35
第三节 选题原则与方式 37
第四节 科研信息及查新 44
第二篇 科研方法技能篇
第四章 科研方法及启示 51
第一节 科研方法层次 51
第二节 经典科研方法 53
第三节 现代科研方法 64
第四节 科研方法示例 69
第五章 科研思维及培养 74
第一节 科研思维概论 74
第二节 典型科研思维 78
第三节 创新思维培养 82
第四节 科研思维示例 86
第六章 论文撰写与发表 93
第一节 论文特点及类型 93
第二节 论文撰写的规范 98
第三节 投稿及发表规程 103
第四节 论文和论著示例 108
第七章 专利撰写与申请 114
第一节 发明创造概论 114
第二节 专利特征及类型 117
第三节 专利撰写与申请 120
第四节 典型专利示例 124
第三篇 科研实践应用篇
第八章 课题研究阶段论 131
第一节 课题及阶段划分 131
第二节 课题前期及特点 133
第三节 课题中期及特点 137
第四节 课题后期及特点 140
第九章 科研设计及应用 147
第一节 研究型设计及应用 147
第二节 实验型设计及应用 151
第三节 应用型设计及应用 156
第十章 科研机智与运筹 160
第一节 科研中的战略和战术 160
第二节 科研中的机智运筹 164
第三节 科研阻碍及其辨析 169
第十一章 学术会议及报告 173
第一节 会议类型与模式 173
第二节 报告准备与演讲 177
第三节 典型的会议示例 182
第四节 国际会议常用语 185
第四篇 科研学习结合篇
第十二章 研究性学习科研 191
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特点 191
第二节 研究性学习科研 196
第三节 经典科研示例 201
第十三章 科研素质及其管理 210
第一节课题组结构和特点 210
第二节 课题组职能及管理 213
第三节 科研关系及处理 218
第五篇 科研素质培养篇
第十四章 科研素质及培养 227
第一节 素质与素养 227
第二节 科学素养概论 229
第三节 科技创新素质 231
第四节 科研素质培养 237
第十五章 科研道德与规范 243
第一节 研究者类型及品格 243
第二节 科研中的道德规范 248
第三节 科研有效监控 252
第四节 科研激励机制 259
参考文献 262
附录 笔者获得的部分科研与教学奖励证书 264
精彩书摘
《国家级教学团队·科学素质教育丛书 :科研方法导论(第二版)》:
(二)学术著作写作规范学术著作是科研工作者学术成果的总结,一般篇幅较大、内容较多。此外,学术著作通常需要出版单行本,而非与其他论文出版合集。因此,学术著作也有一定的写作规范。下面,分别对学术论著与学位论文应当遵循的写作规范进行简要的介绍。
1.学术论著写作规范
(1)书名写作。书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著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因此,从写作的角度考虑,书名要简短精练、醒目易懂,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准确得体。
(2)著作署名。作者应是对论著或至少对其中一部分内容负责写作的人员,仅仅对论著加以讨论或对内容做技术性修改的人员,最好不列为该论著作者,可在序言中加以致谢。署名应按对论著贡献的大小排序,切忌论资排辈、搭车挂名。
(3)摘要写作。摘要是对论著内容的简要陈述,提示论著的主要观点、见解、论据。摘要应充分反映研究工作的创新点、特点和意义。
(4)前言写作。前言篇幅尚无统一的规定,需视作者及论著内容的需要而定,长者数千,短者数百。
(5)正文写作。正文占据论著的最大篇幅,需按既定的目次进行写作。章节的划分和段落的取舍,应视论著性质与内容而定,主要包括:①理论部分。其要系统地论述研究工作的理论依据,包括模型构建、设计方法、逻辑推理、分析工具、理论推导、模型验证等。②实践部分。其要全面地介绍实验装置、实验操作、调查过程等内容,并注明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③数据处理。其要阐明数据分析的方法、精度、误差及有效数字等,作者须保证所给出测量(或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和一致性。④科研方法。其应具体介绍课题研究中的典型思路,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实用科研方法,促进其科研能力和写作技能的提升。⑤结论部分。其是对研究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总结,应尽量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下一步工作或论文对本领域发展的意义。
2.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1)尽早收集相关资料,并着手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学位论文反映了学位申请者在专业知识、科研方法与技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水平,因此必须予以特别重视,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证其能够出色地完成并通过专家的评审。为此,应尽早收集相关资料,构建理论模型,提出实验方案设计,并着手进行实验验证;要把学位论文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在论文撰写之前,以争取充分的修改与完善时间。
(2)答辩之前争取发表若干篇与学位论文相关文章。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一般应以若干篇已发表的期刊论文为基础而完成。因此,学位论文完成之前,即答辩之前,应努力争取发表若干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文章,这对于提升学位论文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专家评审学位论文的意见中,攻读学位期间是否发表过高水平期刊论文以及发表的篇数,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3)根据发表的文章和研究进展开列学位论文纲目。有了若干篇已经发表的文章,就可以其为基础并结合研究工作进展开列学位论文纲目。待论文纲目送交导师审阅、修改后,再将各个章节细化。依据纲要,即可将已有的文章相关内容按章节分别添进既定位置。以这样的方式撰写学位论文,即论文纲目与已经发表的文章相结合,可以加快撰写速度,提高写作质量。
(4)既定章节尽早结束,待定部分按计划分步完成。当学位论文章节确定时,一种有效的撰写策略是:重点完善由已发表文章支撑的章节(笔者称之为“既定章节”),并努力使之尽早结束;对尚无已发表文章支撑的章节(笔者称之为“待定部分”),需按计划分步完成。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存储、处理信息的强大功能,将已有的内容尽早录入计算机备存,同时,需注意备份已完成的章节,尽量多存留几个文件版本,以免出现因计算机故障丢失文件而造成的严重损失。
(5)论文内容需多次校对,应避免重大错误的出现。学位论文初稿完成后,首先需送交导师审阅;其次,根据导师的审阅意见对初稿进行认真修改、更正和和补充;再次,邀请课题组其他老师及学长(师兄、师姐等)提出意见及建议,使之进一步完善;最后,对全文进行校对,完成论文。期间,要尽量多请有经验者阅览、校对,以避免重大错误的出现。经验表明:校对学位论文的工作不仅非常重要,亦很有必要。如能认真对待,则许多差错可以及早纠正。常见的差错有数字位数不够、公式字符混淆、变量单位出错、打字丢字错字、图形图标不符等。总之,越是认真仔细,出差错的概率就越小。论文校对的基本要求是保证无基本的科学错误。
……
前言/序言
《科研方法导论》自2009年3月第1版印刷以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一直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科研方法论”课程的教材使用,得到了诸多老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科研方法论”一词,是笔者于1996年为讲授科研方法课程而命名的,且与科学方法的概念有所不同。笔者定义的科研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为解决课题研究中出现的科学问题、技术难点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它注重解决科研过程实际问题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在多年的科研方法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向学界前辈和同行请教,从而使本书内容及一些观点逐渐被理解,也得到了很多关心和支持,笔者对此深表敬意和感谢!
笔者应科学出版社的邀请,根据课程建设和教材的实际需求并吸纳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现对《科研方法导论》进行修改再版。与第一版相比,本书在篇章设计、内容编排、材料选辑、典型示例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调整,形成了五篇十五章的全新体系和结构,具体如下:
(1)将第一版的三篇增加为五篇,由十二章增加为十五章。增加的两篇为“科研学习结合篇”和“科研素质培养篇”,增加的章节主要围绕这两篇主题进行安排。
(2)根据体系结构调整以及“问题意识”、“提出问题”和“科研选题”在科研工作中的基础性意义,将第三章“问题分析与选题”调整到第一篇。
(2)根据第三篇“科研实践应用篇”的需要,增加了“科研设计及应用”一章,并在“研究型设计及应用”和“实验型设计及应用”的基础上,增加了“应用型设计及应用”一节。
(4)基于体系结构调整的需要,将原书第十二章与新增加的“课题组及其管理”一章联合,共同组成第四篇“科研学习结合篇”。同时,对其篇章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5)基于体系结构调整的需要,将原书第十一章与新增加的“科研素质及培养”一章联合,共同组成第五篇“科研素质培养篇”。同时,对其篇章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
(6)为契合篇章主题,根据需要在第二、五、十、十二章中增补了笔者题记。
(7)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本书又推出了一些重点内容,如“问题表述与表征”、“科研借力与借势”,把握“科研关节点”、“科研能力交叉论”、“科研机制运筹六要素”、“参加学术会议五要点”,课题组建设“五项原则”、“本科生科研方略”、“科研三阶段训练法”,科技人员应具备的“四大创新素质”,要善待具有好奇心的“问题学生”等。
(8)本书的内容面向不同层面的读者,试图提供对科研方法学习的不同需求,并努力使各方(如专业科技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等)学习或参考后均能有所裨益。
ⅱ科研方法导论(第二版)(9)本书在第六章中,调整了论著示例;在第七章中,调整了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实例;在第八章中,增加了课题组中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以及怎样融入课题组的一些方法和策略等内容。
(10)此外,本书还增加了附录,对参考文献进行了增补,对不当字句及表述进行了更正。
本书的修订和增补工作全部由笔者负责,其中的一些科研案例、论文论著、专利报告等,源于作者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2002AA313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74181、10974100、10674075、60577018)、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0031110033)以及天津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5JCZDJC39800、10JCZDJC24300)。在修改再版过程中,得到了科学出版社兰鹏编辑的大力支持,南开大学严铁毅副教授的全力协助,北京大学张严昕同学提供了重要资料并协助整理,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同学提供了有益的修改建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笔者水平,书中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及读者批评指正。
科研方法导论(第二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科研方法导论(第二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