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英國倫敦經濟學院艾利剋斯·弗羅伊弗博士與11位世界一流倫理學傢的對話。圍繞11個話題,與大傢耳熟能詳的倫理學傢如麥金泰爾、斯坎倫、威廉姆斯以及辛格等人進行深入探討。雖然對話的內容各有側重,但基本上都是圍繞日常道德判斷的可靠性、倫理道德的客觀性以及我們必須成為有道德的人這三個主題展開的,尤其可貴的是,為瞭闡述各自的論點,書中對很多著名的思維實驗或者倫理案例進行瞭細緻的剖析,進一步增強瞭可讀性和趣味性,並給人以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間和人生思考。
作者簡介
艾利剋斯·弗羅伊弗,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哲學係高級講師,2008-2009年訪學於哈佛大學倫理學研究中心,主要從事倫理學和政治哲學方麵的研究,並在國際頂級雜誌《哲學與公共事務》《經濟學與哲學》以及《政治哲學》上發錶論文多篇。
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倫理與直覺
1.弗朗西斯·凱姆
探尋道德的深層結構
2.彼得·辛格
每個人都隻是其中之一
3.丹尼爾·卡內曼
我們能相信直覺嗎?
第二部分美德與繁榮
4.菲莉帕·福特
善的語法
5.A·麥金太爾
自我滿足的幻像
第三部分倫理與演化
6.肯·賓默爾
公平的起源
7.艾倫·吉伯德
務實的道德辯護
第四部分一緻與異議
8.T.M.斯坎倫
廉價的目的王國
9.伯納德·威廉姆斯
一種多疑的動物
第五部分愛與道德
10.哈利·法蘭剋福
愛的必要性
11.大衛·威勒曼
切實看到另一個人
精彩書摘
《斐德羅篇》描述瞭斐德羅和蘇格拉底在伊立蘇河邊的懸鈴木樹蔭下休息時的一次討論。臨近對話結束時,蘇格拉底提齣瞭有關做哲學的最好方式的問題。他認為哲學文本並不産生真正的理解,因為它們沒有與它們的讀者完全相通。蘇格拉底指齣,一個文本不能注意到一個讀者的誤解或者對其信息的情感抵觸,因而也就不能對此進行迴應。同樣,文本也不能對要求澄清進行迴應,抑或是針對無法預見的反對意見進行自我捍衛。總而言之,文本導緻瞭消極讀者的産生,因為它沒有促使讀者嚴格審視文本的觀點,比如,挑戰這些觀點的前提或指齣這些觀點中不受歡迎的含意。因此,讀者們在某種程度上並不必然需要通過完全理解這些觀點來與之抗爭。蘇格拉底進而指齣,按正確的方式所進行的討論在這些方麵要優於寫作文字。因而結論是,那些希望傳授知識的人應該避開寫作文字,同時承擔起辯論傢的角色,即“選擇瞭一個閤適的靈魂並在其中播種瞭伴隨著知識的話語——這種話語不是貧瘠的,而是産生瞭一粒能在他人的靈魂之中引發更多話語的種子”。“這種話語,”蘇格拉底承諾道,“將使種子永遠不朽,並能讓擁有它的人獲得人類所能達到的幸福和快樂。”
在這裏接受采訪的知識淵博的女士和男士作為一個靈魂已經播種瞭他們的話語,我希望蘇格拉底是正確的。但是我仍然錶示懷疑——並不僅僅因為我還沒有變得無比快樂。因為蘇格拉底忽視瞭文字超越話語的一些明顯優勢:文字允許更為復雜、詳盡觀點的錶達,它給瞭我們無需迫於快速迴答的壓力進行迴應的機會,使我們能更好地錶達自己的想法——找到閤適的措辭,引人注目的說明,抑或是我們在討論中經常忽略的令人叫絕的反例。最為重要的是,我們沒有這樣一個機會用夏天的某一天在河邊與蘇格拉底進行對話;書籍是我們接觸最偉大思想的唯一通道。
盡管如此,蘇格拉底的觀點使我們注意到一個哲學傢和一個對話者之間的一段對話有可能超越其它形式文字的優勢。畢竟,如果讀者談論的問題在對話中提齣,那麼文本(text)將不會“保持嚴肅的沉默”。不僅如此,文本的“父親”(或母親)還能隨時避免他或她的觀點遭人誤解,並對異議進行辯護。最後,一段對話允許對話者錶達抵抗先前觀點的共同感覺,並提供給這些觀點的作者一個解決這些問題的機會。當然,這些目標也許在一篇普通的文字作品中也能達到,因為在那裏作者也能提齣並迴答相關的問題及異議,同時預見並試圖消減恐慌。但是,在最好狀態下,生動的對話精準地暴露瞭問題所在。因為置於討論之中的觀點的作者被剝奪瞭掌控這些討論的特權並被要求迴答一個獨立的提問者。
隻有對話者所關注的問題與讀者相一緻,對話纔會具備這些優勢。因此,現在是時候概述一下促使我與一些知名倫理學傢進行談話的三個主要睏惑。我認為,這些睏惑會讓人有一種熟悉感,因為它們産生於對我們每天的道德實踐和前麵柏拉圖對話中進行倫理討論的人物不斷進行反思的過程之中。然而,這些睏惑已經用不同的方式錶達過,這也許會有助於解釋我是怎麼理解它們的。
第一個睏惑關注我們的“日常道德感”——除瞭一些原始的基本規則,我們還通過利用對一些特殊情況的直覺反應做齣道德判斷的能力。這種道德判斷的裁定通常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不僅如此,它們還具有強大的激勵作用。比如,我們通常不願做齣我們認為錯的行為,違反則會喚起我們一些最負麵的情緒——包括憤怒,怨恨,和內疚——與之相反,正確的行為會激發模仿,欽佩,和自豪。然而,要清楚闡明這些情緒産生的根本原因卻很難。仔細思考一下,比如,加利福尼亞州器官移植醫生Roozrokh博士的案例,Roozrokh博士在2008年曾被起訴(和宣判無罪),原因就在於為瞭在其惡化之前獲取器官進行移植而試圖加速一個垂死病人的死亡。(這個病人登記為死後器官捐獻者,但並未同意采取會加速其死亡的乾預措施。)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判斷這個行為是錯誤的,即使我們肯定它能秘密地成功進行。但是,經再三考慮,這種反應並不容易被證明是正當的。畢竟,那些需要這些器官的人所獲得的利益要遠遠大於這個病人所承受的損失(一個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太多時日的人);同時也不容易發現在這個案例中能勝過這種考慮的想法,如果有什麼區彆的話。不過,我們中的許多人仍會堅持我們的初始信念,即殺死一個病人是錯誤的,盡管我們已經意識到我們還沒有能夠為這種觀點提供一種理由。這種現象引發瞭一係列問題。什麼是這種日常判斷的隱蔽的決定因素?它們在多大程度上對道德上的重大考慮有暗含的敏感性(implicitlysensitive)(從而是可靠的),又在多大程度上受製於不相關的因素(從而是靠不住的)?
……
道德哲學十一講 世界一流倫理學傢說三大道德睏惑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道德哲學十一講 世界一流倫理學傢說三大道德睏惑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