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娱乐,也需要精神
泛娱乐化时代,对知识与信仰的坚守
互联网最优秀的知识型脱口秀节目之一
解析牛人牛事,反思成长体验,收获思想与信仰
内容简介
《牛人传》是暴风影音推出的一档互联网知识型脱口秀节目,以独特的视角讲述历史上100位牛人。这100位牛人有军政领袖,哲学巨匠,也有文化泰斗,音乐大家,林林总总,不分排名。本书主要涉及了哲学、音乐、文学、帝王、政治5大领域25位伟大的牛人,旨在以独特的视角和立场,以牛人们的真实故事为基础,为大家解析历史上牛人们的牛事,寓教于乐,内涵丰富,知识性充足。
如今,人物传记类图书在市面上并不少见。但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每个人每一天会接收到大量的知识信息。但人们并不缺乏知识,而是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反思。
《牛人传》的作者对历史牛人们的解析跟进却不跟风,潮流但不浮夸,坚持内容为王,把握人文底蕴,秉承了一位媒体人该有的良心和社会责任。因此,本书并不仅仅是分享了一些人物的经历过往,而是想要传递一种看历史牛人的角度;本书也并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人物传记合集,而是想透过对历史上牛人们经历的思考,启发思想,借鉴知远。透过信仰,追问生命,深刻有力,直抵人心。读者不仅可以从节目中品析历史牛人们的经典故事,还可以在牛人们悲欢离合、丰富多变的一生中纵观古今,体味人生百态。
作者简介
王小羊,本名王宇, 80 后,《牛人传》编导兼主持人,节目中惯以王小羊自称。
从小酷爱足球,受伤成疾,16 岁患“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柱炎,19 岁病情加重,卧床不起。21 岁时成功进行右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重新站立,但疼痛还是伴随着他以后生活的每一天。
大学时代,能“坐得住”,用整整一年的时间看哲学书、神学书;又“闲不住”,参加辩论赛、歌手大赛,组乐队“小小羔羊”,办社团“阳关慈善”……
2012 年时,参加天津电视台的《非你莫属》而崭露头角,因其成熟的谈吐和冷静的思维被当时的众多老板肯定,最终被暴风影音招致麾下,职位是互联网视频行业的数据分析师。
2013 年起,每个月在中关村举办一场“信仰与哲学”系列讲座,将自己看书、思考的收获与外界分享,因此被发掘调到内容部,开始编导、主持《牛人传》《牛人秀》《牛人看电影》三档节目。
2014 年年初,获得了由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青年汇杯”网络创意作品大赛唯一主持人大奖,其编导的牛人系列节目获得了一等奖。
精彩书评
★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数不清的渠道来了解我们有兴趣的人和事儿,但仅仅拥有信息只是一种新的逆来顺受,我们需要视角和态度,给我们的观望提供不同的缝隙,这样,即便是逆来顺受也是勇敢的。也许这本书可以帮我们找到缝隙。
——张绍刚 著名节目主持人 ★书里的牛人我们耳熟能详,但往往是流于“词典式”的知道而已。王小羊的《牛人传》很在意深度,属于“剖析”,会触动人思考的那根弦,深刻且有味道。“小羊看牛人”视角纯粹,是对人性的拷问,借牛人之势拷问世人,表达冲动充满全书。罕见它出自今日年轻人之笔,当算是少年轻狂之作。
——冯鑫 暴风影音总裁 ★人物传记类的书不少,《牛人传》贵在以史为鉴、拷问生命、直达信仰,从而不落平庸,独具触及灵魂的果效。
——赵晓 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经济学专家 ★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王小羊弟兄因为疾病而蒙恩,因为蒙恩而得知识,得智慧。他的文字和他的思考,是一道深刻的风景,每个字每句话,都与生命的奥秘有关。
——苏小和 诗人、独立书评人 目录
音乐篇
第一期 不懂巴赫,别谈音乐--巴赫
第二期 音乐天才--莫扎特
第三期 生命如歌--贝多芬
第四期 迷途的音乐浪子--鲍勃·迪伦
第五期 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
哲学篇
第六期 哲学家们的祖师爷--苏格拉底
第七期 《理想国》中的理想家--柏拉图
第八期 变形金刚--亚里士多德
第九期 古惑仔的悔改之路--奥古斯丁
第十期 真正的唯物主义者--马克思
文学篇
第十一期 百变戏剧之王--莎士比亚
第十二期 文学的慰藉者--托尔斯泰
第十三期 恋爱人生--歌德
第十四期 大清文艺青年--曹雪芹
第十五期 职业生病,业余写作--史铁生
帝王篇
第十六期 皇帝之首--秦始皇
第十七期 最年轻的帝王--亚历山大
第十八期 影响世界的帝王--君士坦丁
第十九期 俄罗斯第一帝王--彼得大帝
第二十期 卑微的帝王--大卫王
政治篇
第二十一期 全能政治家--富兰克林
第二十二期 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
第二十三期 非暴力政治家--甘地
第二十四期 国父--孙中山
第二十五期 漫漫自由路--曼德拉
精彩书摘
哲学家们的祖师爷——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人本主义思想的先驱。当希腊人还停留在用神话解释事物的阶段时,苏格拉底就强调人要善用理性分析问题,即:人要善用理性,回归人本质的探讨,才是哲学的任务。这种哲学体系,与神本主义哲学体系在本质上彼此矛盾,相互争辩,延续至今。
● 苏格拉底“诘问式”方法,开创了辩证法的方法论,应用极其广泛,如:在教育领域,“诘问式”衍生出“问答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人们也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
● 苏格拉底建立了伦理哲学思想体系。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道德,而知识是建立在人认知自我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基础上的产物。因此,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把对哲学的探讨从研究宇宙的本源,拉回到对人本身的思考上来。
牛人生平
◎公元前469 年,出生在雅典。
◎公元前436 年,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有学问的人,成了雅典一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公元前431 年,应征入伍,参加了雅典与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公元前426 年,当选五百人会议成员。
◎公元前399 年,被雅典民主法庭判处死刑,饮鸩而亡,享年70 岁。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 ~前399 年)是一位雅典哲学家,他被誉为哲学的圣徒和殉道者。他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有关哲学的著作,但在西方哲学史上却享有盛誉,桃李满天下。
苏格拉底出生的年代是雅典经济和文化都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他的父亲是雕刻匠,母亲是接生婆。苏格拉底一家虽然普通,甚至贫穷,但在当时也算是中产阶级,相对于当时雅典城邦的奴隶制来说,没生下来就做奴隶已经算万幸了。关于苏格拉底童年的相关记载,几乎为零,如果哪天看见有关“小苏格拉底”的故事,你只需要知道那一定是某位无聊的作者在杜撰就够了。现有的资料显示,苏格拉底所有的事迹和哲学思想都是他的学生们记录下来的。你会有疑问,学生怎么可能完全了解老师的思想呢?受限于人类本身的表达能力,有时候甚至老师自己都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质疑很有道理,但目前我们也只能根据这些留存于世的资料来了解苏格拉底。
这些资料中,有两个学生的记录举足轻重,分别是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对话录》。在《牛人传·苏格拉底》那期节目中我推荐过这两本书。美国国父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看过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之后,才练就了诡辩的才能。
结合现有的资料,我们知道,苏格拉底个子不高,肚大,眼凸,狮子鼻,身材非常健硕,长相奇丑无比。
柏拉图的《对话录》之《会饮篇》中记载,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阿尔基比亚德,身受重伤。千钧一发之际,苏格拉底冲上前去,打退敌军,背起战友,迅速跑回了阵营。这个故事除了说明苏格拉底看重情义,勇气可嘉之外,也足以说明他身体强壮。但哲学家终究是哲学家,他们异于常人的地方不在于身材或脸蛋,他们身上一定存在某种与众不同的思想特质。
同样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一天清晨,太阳还没升起,苏格拉底心中想着某个问题,随即走出帐篷,站着沉思,直到中午。士兵们对苏格拉底的行为感到惊讶,议论纷纷。到了傍晚,有几个伊奥尼亚人吃过晚饭,把他们的铺席搬了出来,睡在露天地里,想看看苏格拉底是否站着过夜。果然,苏格拉底一直站到天亮,直到太阳再次升起。他对着太阳做了祷告,才走回了帐篷。
热爱思考、爱好学习的品性,很快让苏格拉底成为雅典城邦的智者之一。
30 岁时,苏格拉底开始在雅典公开免费讲学,很多穷人把孩子送到他这里学习,富家子弟也相继追随他求问有关智慧的奥秘,而苏格拉底的回复却是: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40 岁时,苏格拉底已经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由于雅典城邦实行直接民主制,公民大会对一切城邦问题进行投票表决,于是设置了五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每年抽签轮换人选,这一年苏格拉底成了五百人会议的成员。这种随意抽选人员管理城邦的制度认为:一般公民有能力参与管理城邦事务,能够以爱国之心履行其对城邦的责任。当时,苏格拉底是这一制度的忠实支持者之一。
苏格拉底热衷于与所有人交流,从不避讳谈论任何话题。苏格拉底从来不做演讲,只是谈话,大多数情况是一对一聊天,有时候也会多人坐而论道,绝佳的口才和超群的酒量使苏格拉底在聚会中从来都是主角。
苏格拉底从来不使用哲学名词,他不卑不亢,平易近人,始终衣衫朴素,一贯生活简朴。苏格拉底的学生上至王室贵族,下到妇女和奴隶。只要你愿意和他聊天,他就愿意与你分享哲学思想。但就是这位热心授业解惑的雅典大叔,却最终被所谓的雅典民主法庭处以死刑。理由是:苏格拉底在宣讲一位新神,不符合传统,而这种论调对于年轻人来说极富诱惑性。本来可以逃走的苏格拉底,却为了捍卫雅典城邦的法律而甘愿受死,享年70 岁。
一个人,为了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惜舍命,该有着怎样的情怀呢?
小羊看牛人
● 苏格拉底研究哲学的方法论之一:诘问式
问:你怕死吗?
答:怕。
问:你怕死是因为你了解了一些死的概念,但你真的了解死吗?
答:不了解。
问:你怎么会害怕你不了解的东西呢?
结论:所以不要怕。
类似于这样的问答对话,在概念与概念的转换中看似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苏格拉底的诘问式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为了得出A 或非A 的结论。在柏拉图的《对话录》中,苏格拉底有一半以上与别人的对话是没有结论的。例如:
问:什么叫勇敢?
答:做一些勇敢的事。
问:什么是勇敢的事?
答:就是一些勇敢的人做的事。问:什么是勇敢的人做的事?答:做一些别人不敢做的事。问:一个人爬得很高,别人都不敢,但是去偷东西,他勇敢吗?答:不勇敢,勇敢是有好的动机,并且做别人不敢做的事。问:你怎么知道别人的动机是好是坏?结论:最后发现,没有人知道谁是不是真勇敢。
苏格拉底的诘问式并不是要建立真知识,而是要摧毁假知识;苏格拉底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更智慧,他只是想证明你我都很无知。
据此,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想运用诘问式得出我们彼此无知的结论需要一些必要条件。首先,问答双方必须彼此配合,提问者要问出高质量的问题,回答者必须按照问题依次回复;其次,为了保证回答者能依次回复,提问者最好语气谦和、自知无知,以求问的口吻来提问题;最后,提问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技巧。
德国诗人海涅是犹太人,一次他去参加舞会,舞会上有一个民族主义者讨厌犹太人,他想讽刺海涅,就对海涅说:“海涅,我曾经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小岛特别好,什么都有!”
海涅说:“这是好事,什么时候你能带我去看看吗?”
那人说:“好啊,不过这个岛上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件事让我觉得很遗憾。”
海涅问:“什么遗憾呢?”
那人说:“这个岛上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犹太人和驴!”
海涅一听,脑子一转,偷换了一个概念,继而说道:“唉,这确实挺遗憾的。不过,如果我跟你一起去这个岛上就可以弥补这个遗憾了。”
英国哲学家罗素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虚假论据”的例子。罗素说:如果2 + 2 = 5,他要证明罗素是教皇。
2 + 2 显然不等于5,这是错误的论据;要证明的结论“罗素是教皇”也显然是错误的结论。
如何证明呢?
罗素说:如果2+2=5,那两边同时减2,就是2=3,再同时减1,那就是1=2。既然所有的一个都等于两个,所有的两个就都等于一个,那么所有的两个人都可以是一个人。罗素和教皇是两个人,那么罗素可以是教皇,教皇也就可以是罗素。
在这个案例中,中间的证明过程符合逻辑,但罗素用来推理的论据和结论都是假的。只是,大多数时候,虚假的论据并不都像2 + 2 = 5 那么明显。因此,能在思考和对话中判断对方论据是否正确,就决定了思考和对话的结论是否正确。
● 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精髓总结:自知无知
曾经有人去德尔菲神庙求问祭司:谁是全雅典最智慧的人?祭司说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智慧。这个人回去把此事告诉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出于怀疑,便开始试图在全城找到一个比他聪明的人。苏格拉底拜访了很多雅典权贵、政治家、诗人、大商户,但结果都让他很失望。苏格拉底一方面苦于自己的无知,一方面又被告知自己是最智慧的人,最终,他在矛盾中悟出了结论:人的智慧没什么价值或者全无价值,祭司并不是在说苏格拉底有智慧,他仅仅是用苏格拉底这个名字作为代号,像是在说:人们啊!像苏格拉底那样知道自己无知的人,要比连自己无知都不知道的人有智慧。得出这个结论之后,苏格拉底希望所有人都能变得更聪明一点儿。于是,他试图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是无知的,这就得罪了许多人。
迄今为止,人类遭遇了许多难解的问题,面对这些难题,大部分人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假装知道答案,自欺欺人,而我们所谓的知识和答案只不过是人云亦云,约定俗成的世间小学而已;另一种则是闭上眼睛,两手一甩,不去理会。人们通常不是盲目笃定,就是漠不关心。一旦衣食饱足,还夫复何求?对生命的探究,又与我何干?对于真理是什么,人是否能寻得真理类似的问题,人们已如飘风过耳,漠不关心了,相比认清真相的痛苦,有些人更愿意愚蠢地活着。正如耶稣所说:“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小羊吐槽
“哲学这个词,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 原意为“热爱智慧”。意思是说,你不用风花雪月,也不用满腹经纶,你只需要真正地热爱并追求智慧,你就是一位哲学家。”
西班牙哲学家加塞特,以及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都用长篇大论概括过哲学的定义,并且整理成册,名为《哲学是什么》。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人们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这话是说,苏格拉底让哲学接了地气,让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联系。不管别人怎么看,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家就是真正追求智慧的人。哲学这个词,希腊语Φιλοσοφ?α 原意为“热爱智慧”。意思是说,你不用风花雪月,也不用满腹经纶,你只需要真正地热爱并追求智慧,你就是一位哲学家。
大家都听说过国王穿新衣的故事。国王其实一丝不挂,但他的臣民却没有人敢说出真相。这时,一个小孩脱口而出:“他什么衣服都没穿!”这个孩子很勇敢,就像苏格拉底一样。苏格拉底用尽智慧也找不到生命的真理,但他敢于告诉我们,人类所知是多么有限,他希望每个人都能逃脱谎言,诚实地面对内心世界善与恶的交战。苏格拉底不能容忍模棱两可,也不能容忍自以为是。他一生都在与这个世界较劲儿,在不遗余力地戳穿人们的虚伪和懒惰。他不能容忍人们活在自以为是的虚妄中,并洋洋得意。
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一谈到哲学大都望而却步。哲学在现代人心目中都是些晦涩难懂、尖刻无聊的标签。探究原因,除了哲学本身需要逻辑思辨的基本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喜欢把明明很简单的故事讲得很复杂,把本来能听懂的理论讲得听不懂。他们喜欢文质彬彬地出现在万众瞩目的讲台上,他们喜欢自己的学生言听计从,恪守传统。但哲学从来就不是传统遗留的产物,而是不断推翻、思考,再推翻、再思考的创新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讲,马克思不同于黑格尔,维特根斯坦有别于罗素,亚里士多德坚决反对柏拉图,而柏拉图也绝不趋同于苏格拉底,正是一代代思想者们敢于挑战权威、尊重思考的精神写照。而真正愿意寻求真相,又敢于表达思想的人,大多都会处于时代的风口浪尖上。
每一次改变的开始、革新的兴起,都伴随着改变者对当权者的质问和挑战,也逃不开革新者要为改变付出的代价,有时代价甚至是生命。哲学家称之为哲学家的责任之一就是把哲学真当哲学。人追求智慧的脚步虽然有限,甚至愚昧,但从创世之初,人理性功用的表达就是人称之为人的特点之一。人的理性,到底能不能撇清罪性,看见人类的有限呢?人,真的可以靠自身的省察而寻得真理吗?可以,不可以?这是个问题。如果可以,那真理何处寻?如果不可以,那人类的出路又在哪里?人要自甘堕落吗?这些疑问是哲学家们永远逃避不了的挑战,也是哲学家们需要诚实思考的问题。
……
前言/序言
牛人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牛人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