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讲述消费信贷评分建模的专业指导书;
尚未出版,已引起多家互联网金融机构热议。
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疯狂生长,金融消费产品几乎深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疯狂吸金、敛财跑路等状况时有发生,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金融时代消费信贷评分建模与应用》就是为了解决互联网金融时代出现的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建立科学的消费信贷评分模型来在较大程度上规范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各种风险。
第一章 消费金融风险 /001
第一节 消费金融风险成因 /003
第二节 消费金融风险分类 /009
第二章 消费金融风险管理基础――信用循环 /017
第一节 产品规划 /019
第二节 授信 /023
第三节 账户维护 /029
第四节 催收与核销 /033
第五节 管理信息报表(MIS) /039
第三章 MIS分类与架构 /043
第一节 运营型MIS /045
第二节 管理型MIS /049
第三节 决策型MIS /053
第四节 分析架构 /057
第四章 MIS三大支柱 /061
第一节 基础建设与发展――信息管理 /063
第二节 延伸应用与建议――分析研究 /069
第三节 实务整合与导入――项目管理 /075
第五章 常用指标与分析手法 /081
第一节 常用指标 /083
第二节 分析手法及应用 /101
第三节 预测方法 /113
第六章 信用评分设置 /121
第一节 信用评分卡简介 /123
第二节 评分卡设置与验证 /129
第七章 信用评分的应用 /147
第一节 如何认识信用评分的应用 /149
第二节 信用评分在信贷管理生命周期的应用策略概述 /151
第三节 申请评分审批策略的开发 /159
第四节 信用评分在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应用中的发展 /173
第八章 各类报表介绍 /175
第一节 产品规划 /177
第二节 授信 /189
第三节 账户维护 /207
第四节 催收与转呆账 /219
第九章 分析与解读 /231
第一节 分析目的与重点 /233
第二节 数字解读 /239
第三节 衍生性分析及推论 /247
发展背景
回顾我国消费金融的快速成长,一方面得益于经济起飞,国民所得增加,消费意识随着中产阶层兴起而提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银行渐渐有能力处理大量客户及交易信息,数字管理导入后,消费金融业务得以迅速扩展。
消费金融业务由于单一账户金额较低,需要一定的客户量才可达到经济规模,在此压力下,各家银行无不努力扩展客源,抢占市占率。早期信息管理技术及观念较不成熟,消费金融单位需要使用大量人力处理各项业务,但是因人工操作量有限,且正确性及质量稳定性均不理想,银行在前端作业及后端管理方面都备感吃力,这是消费金融业务无法大量经营的重要因素,也是消费金融业者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突破作业量的限制,提升经营效率与质量,导入科学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
信息管理技术可为消费金融业务提供快速、准确的讯息,作业能力及质量因而大幅提升,同业之中谁能在信息管理及应用方面取得领先,谁就能得到先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抢得宝贵的市占率,因此消费金融市场竞争的背后可以说是一场信息战争。消费金融市场的领先者,几乎也都是这个行业信息发展的佼佼者。
初期消费金融对于信息管理的定位,仅限于资料的收集与简单计算处理,尚无专职MIS人员,数据保存方式、保存项目、保留期限等皆缺乏业务应用统筹的考虑。零星而无系统性的MIS作业,不仅效率不彰、正确性差且数据遗漏状况也较多,MIS仅扮演资料捞取的角色,对业务帮助有限。
在数据仓储与数据采矿的技术开始被引进银行业后,数据应用进入崭新的纪元。数据的管理首次加入应用面的考虑,此时由于专业度提升,必须有专职MIS人员加入,甚至成立MIS部门。由熟悉业务应用及需求的MIS人员与擅长数据库技术的IT人员合作,共同设计开发以应用为出发点的数据仓储。
在对原始的资料进行计划性挑选、清洗整理后,进一步将衍生性的汇整型字段分门别类置于为风险管理量身设计的数据超市(data mart)或数据仓储(data warehouse)中,MIS人员不仅可以更加快速简易地制作各类报表,还可利用各种统计软件与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在线实时分析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各单位对其业务状况更能迅速精确掌握,从而真正做到动态管理。
业务功能
信息管理为MIS三大支柱中发展历史最久者,也是MIS的源头与根本。一切建置规模皆是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延伸发展而来。其主要功能为负责作业型MIS,现说明如下。
产制定期及不定期报表
就消费金融业务信用循环而言,对于不同业务,需要各种类型的日报、周报及月报以协助其作业。另外不定期的需求如各类营销名单、信用管控名单或内外部临时性需求等,也是信息管理的业务范围。
评估优先级及处理时间,并于预定时间内全力完成任务。面对这些考验,必须依赖高度完整的数据库、MIS人员的经验及技术能力,才能一一圆满完成,而这些资源与能力,都需要银行长期投资培养。
……
坦白讲,市面上介绍评分模型的书不少,很多都是停留在教科书式的公式堆砌,读完后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流畅,它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贴近实际业务场景的案例故事来串联起各个知识点。比如,它详细对比了逻辑回归、决策树集成方法(如GBDT、XGBoost)在不同业务阶段的应用优劣,并给出了明确的迁移建议。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在思考,如果我手头的项目遇到类似的数据稀疏性问题,书中提出的那种基于多模型融合的策略是否能更有效地应对。对于正在筹备或已经开始构建信贷评分系统的团队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套清晰的路线图:从数据准备、模型训练、验证测试,到最终的业务落地和效果评估,每一步骤的注意事项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极大地减少了试错成本。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一些关于量化风控的资料,希望能为我的下一个项目搭建一个更稳健的信用评估框架。这本著作在处理那些传统征信数据难以触及的“白户”问题上,展现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路。作者似乎深谙“数据即资产”的道理,详尽地阐述了如何利用非结构化数据源,通过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深度挖掘和特征提取。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模型可解释性(XAI)的讨论,这在金融监管日益趋严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它没有简单地抛出一个黑箱模型,而是深入剖析了如SHAP值、LIME等工具在解释模型决策背后的逻辑,确保了评分结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这种对合规性与技术前沿的平衡把握,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技术指南,它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的风险控制战略蓝图,指引我们在数据洪流中保持清醒和方向。
评分这本书在构建和应用模型之外,对“应用”环节的重视程度,让我印象深刻。很多技术书籍往往在模型验证通过后就戛然而止,但这本书显然更关注如何让模型真正跑起来并创造价值。它深入探讨了评分卡在不同信贷产品(如小额快贷、分期消费)中的差异化调整策略,这一点非常贴合当前金融市场的多元化需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反欺诈和模型漂移的应对机制有独到的见解。它强调,评分模型不是一次性的工程,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喂养和校准的“活的系统”。通过对历史逾期数据的回溯分析,作者展示了如何发现模型衰减的早期信号,并及时采取行动进行模型重训练或参数校准,确保了资产质量的长期稳定,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战沉淀和对风险周期的深刻理解。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设计也相当用心,这在技术书籍中并不常见。那些复杂的流程图和数据分布对比图,往往能比冗长的文字描述更直观地解释一个复杂的概念。比如,在解释如何处理多重共线性问题时,书中配的那张特征重要性权重分布图,瞬间就让抽象的统计学概念变得清晰明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降低了理解门槛;对于资深人士而言,这也是一个快速回顾和验证自己理解的优秀参考。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桥梁,将深奥的统计学原理、前沿的机器学习技术,与瞬息万变的消费信贷业务实践紧密地连接起来。它不仅教你“怎么做”,更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是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眼球,那种深邃的蓝与跳跃的橙色撞击出的视觉冲击力,让人在书架上第一眼就能捕捉到它的存在。翻开扉页,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严谨又不失亲和力的学术氛围。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目录就能看出对风险管理和数据分析底层逻辑的深度挖掘。我尤其欣赏它对当前金融科技浪潮下,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有效识别潜在违约风险,又能最大化普惠金融效率的评分体系的探讨。书中对于特征工程的细致描述,简直像一本操作手册,手把手教你如何将那些看似散乱的用户行为数据转化为具有预测价值的信号。而且,它并没有停留在模型的搭建层面,而是花了大量篇幅讲解了模型部署后,如何在实际业务中进行持续的监控、迭代和优化,这对于真正想在消费信贷领域有所建树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分享他多年摸爬滚打得来的真知灼见,干货满满,绝非空泛之谈。
评分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卡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很好的精神食粮,我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就靠它了,从此开启学霸模式,大学时代没好好学习,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呀!
评分一本好书,还没有好好读完,纸质质量不错,应该是正品
评分非常不错,值得拥有。很好
评分好,老板说的很好
评分书的内容很好,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
评分从事互联网金融工作必读书籍。
评分这本书简单看了一下,正是自己想要的,需要有一些基础知识才能看得明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