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特質與技法

中國畫特質與技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福康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畫
  • 繪畫技法
  • 藝術理論
  • 繪畫教學
  • 國畫
  • 繪畫入門
  • 技法精要
  • 藝術學習
  • 文化藝術
  • 繪畫技巧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47820902
版次:1
商品編碼:1166401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25
字數:6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畫特質與技法》分特質篇、技法篇、知識篇、收藏篇四大篇,結閤中國畫的史跡,對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在作畫方法和作畫技法上進行瞭較全麵的研究,並通過技法的錶現,提示中國畫獨有的精神氣質。我們從《中國畫特質與技法》瞭解繪畫史跡、熟悉曆代畫論、汲取知識養料、接受技法啓迪和藉鑒收藏經驗。

作者簡介

  1944年生於浙江慈溪。1965年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舞颱美術係,畢業後分配到空政文工團歌舞團擔任舞颱美術工作。1976年轉業到上海博物館保管部書畫組工作,有幸經常接觸大量的中國書畫。經常配閤上海博物館的挑選齣版圖錄、接待學者提看書畫和點交展覽等工作;曾前往北京、瀋陽點交晉唐宋元書畫參展;赴日本、美國、法國等進行國畫齣境展覽工作。1988年被聘為保管部主任,1989年被聘為副研究館員。現任上海金槌拍賣有限公司藝品部顧問。

目錄

第一篇 中國畫的特質
一、傳神——傳神寫照,形神兼備
1.神
2.形神兼備
3.以形寫神
4.學養
二、氣韻——窮理盡性,氣韻生動
1.氣韻的緣起
2.氣韻是什麼
3.氣韻是檢驗中國畫的標準
三、情意——藉物抒情,意趣盎然
1.藉物抒情
2.寓意
3.寄托
4.意境
5.境界
6.天人閤一
四、留白——虛實相生,計白當黑
1.虛實相生
2.計白當黑
五、程式——法度格式,貴在心悟
1.全景式
2.三段式
3.平遠式
4.三疊式
5.兩段式
6.馬一角
7.夏半邊
六、透視——多點透視,六遠七觀
1.六遠
2.七看
七、題款——詩書畫意,情景交觸
1.單款
2.臣字款
3.雙款
4.長款
5.多處款
6.落花款
7.夾畫款
8.左嚮款
9.左夾款
八、蓋印——平衡提神,相映生輝
1.名號章
2.閑章

第二篇 中國畫的技法
一、中國畫用筆
1.中鋒
2.側鋒
3.順鋒
4.逆鋒
5.轉鋒
6.散鋒
7.擦
8.染
9.揉
10.頓
11.戳
二、中國畫用墨
1.渾墨法
2.清墨法
3.互運法
三、人物畫技法
1.白描人物畫的形成和衍變
2.白描人物畫技法
3.著色人物畫技法
4.寫意人物畫技法
四、山水畫技法
1.設色法
2.皴法
3.用墨法
4.用水法
5.畫水法
6.畫瀑布法
7.畫雲法
8.畫樹木法
五、花鳥畫技法
I.章法
2.工筆
3.寫意法
4.沒骨法

第三篇 中國花鳥畫知識
一、花卉與繪畫
1.水仙
2.梅花
3.蘭花
4.山茶
5.玉蘭
6.杏花
7.海棠
8.桃花
9.梨花
10.天目瓊花
11.丁香
12.牡丹
13.芍藥
14.杜鵑
15.綉球
16.鳶尾
17.虞美人
18.罌粟花
19.月季
20.百閤
21.夜閤花
22.蜀葵
23.石榴
24.荷花
25.梔子花
26.萱草
27.鞦葵
28.玉簪花
29.鳳仙花
30.雞冠花
31.蓼花
32.紫薇
33.鞦海棠
34.桂花
35.芙蓉
36.菊花
37.天竺
38.萬年青
39.雁來紅
40.臘梅
41.葫蘆
42.紫藤
43.薔薇
44.淩霄花
45.牽牛花
46.青菜(菘)
47.枇杷
48.櫻桃
49.荔枝
50.葡萄
51.柿子
52.鬆
53.柏
54.槐
55.柳
56.椿
57.楓
58.梧桐
59.芭蕉
60.竹
二、鳥禽與繪畫
1.鷹
2.斑鳩
3.伯勞
4.燕
5.鴝鵒
6.紅嘴藍鵲
7.鷯哥
8.灰喜鵲
9.喜鵲
10.白頭鵯
11.畫眉
12.蠟嘴
13.黃鸝
14.翠鳥
15.戴勝
16.北紅尾鴝
17.太平鳥
18.黃眉鴉
19.鶴鴒
20.椋鳥
21.相思鳥
22.綉眼鳥
23.灰文鳥
24.啄木鳥
25.棕頭鴉雀
26.麻雀
27.壽帶鳥
28.鸚鵡
29.文須雀
30.山椒鳥
31.黑喉噪鶥
32.藍喉太陽鳥
33.大山雀
34.鳳凰
35.孔雀
36.鶴
37.角雉
38.雉
39.白鷳
40.雞
41.鵁鶄
42.錦雞
43.鵪鶉
44.白鷺
45.鳬
46.天鵝
47.雁
48.鴛鴦
三、蟲魚與繪畫
1.蝴蝶
2.蟬
3.蚱蜢
4.紡織娘
5.蜜蜂
6.蜻蜓
7.螳螂
8.天牛
9.色
10.金魚
11.蟹
12.蝦
13.青蛙
14.龜
四、動物與繪畫
1.龍
2.馬
3.獅
4.虎
5.牛
6.羊
7.鹿
8.猴
9.貓
10.免
11.狗
12.鬆鼠

第四篇 中國畫寶藏
一、中國畫的用具——文房四寶
1.筆
2.墨
3.絹、紙
4.硯
5.顔料
二、中國畫的保護和管理
1.防止自然的損壞
2.預防人為的損壞
3.裝裱的重要性
參考書目
後記
中國畫的東方意韻與筆墨精髓 中國畫,一個承載著數韆年文明積澱的藝術瑰寶,其獨特的魅力在於它並非對現實世界的簡單模仿,而是通過“寫意”的哲學,將自然的萬物、情感的起伏、精神的追求融於筆墨之間。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洪流,深入探尋中國畫那獨一無二的“特質”,並解析其精妙絕倫的“技法”,領略其背後蘊含的東方美學與哲學思想。 一、 中國畫的獨特“特質”:寫意精神與天人閤一 中國畫的核心在於“寫意”,這是一種高度提煉、概括、抒情的藝術手法,與西方繪畫的“寫實”有著本質的區彆。寫意並非忽略細節,而是抓住物象的“神”,即其內在的生命力和精神氣質。畫傢通過對自然界的長期觀察與感悟,提煉齣最能代錶事物本質的形態與神韻,將其注入筆墨,從而創造齣既有形又有神,意境深遠的藝術作品。 1. 氣韻生動:生命力的注入 “氣韻生動”是中國畫的最高評價標準,也是其最核心的特質之一。它指的是畫麵所傳達齣的生命活力和內在精神。這種“氣”並非具體可見的物質,而是一種流動、生發、充滿生命能量的感受。畫傢通過筆墨的濃淡乾濕、虛實的對比、綫條的麯直剛柔,賦予畫麵以生命的呼吸與律動。一棵老鬆,不僅僅是一棵樹,更是曆經風霜的堅韌與傲骨;一幅山水,不僅僅是山巒疊嶂,更是宇宙生生不息的宏大敘事。這種對“氣韻”的追求,使得中國畫超越瞭單純的視覺享受,觸及瞭觀者的靈魂深處。 2. 筆墨當隨時代:技法與精神的統一 中國畫的技法,如綫條、墨色、皴法、點染等,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畫傢所處的時代精神、個人情感緊密相連。“筆墨當隨時代”強調瞭藝術創作的時代性和地域性。不同的曆史時期,社會風貌、思想觀念、審美趣味都會影響藝術傢的創作。例如,唐代的山水畫雄渾壯麗,反映瞭盛世的開放與自信;宋代的山水畫則更加細膩婉約,體現瞭文人雅士的內省與寄情山水。同時,每個時代對筆墨的理解和運用也各有側重,形成瞭風格的多樣性。 3. 境界:超脫物象的哲學思考 中國畫追求的是“境界”,即畫麵所營造的深邃意境和哲學思考。它不僅僅是描繪景物,更是通過景物來寄托情懷,錶達對人生、宇宙的感悟。一幅留白較多的山水畫,可能引發觀者無限的遐想;一株寫意梅花,可能象徵著堅貞不屈的品格。這種“意在筆先,象外之意”的境界,是中國畫與觀者之間情感的橋梁,也是對中國傳統哲學“天人閤一”思想的藝術體現。畫麵中的景物並非孤立存在,而是與觀者的內心世界産生共鳴,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契閤。 4. 筆墨的物質性與精神性的雙重含義 在中國畫中,筆墨既是物質的媒介,也是精神的載體。墨的濃淡乾濕、色的青黃赤白,綫條的粗細剛柔、疏密聚散,都承載著豐富的信息。水是墨的靈魂,紙是墨的畫布,筆是傳遞情感的使者。一支毛筆,在畫傢手中可以化為韆變萬化的語言,描繪齣山的巍峨、水的靈動、花的嬌艷、鳥的輕盈。而墨的暈染,則能錶現齣物體豐富的層次和質感,營造齣朦朧、深遠的空間感。更重要的是,筆墨的運用直接反映瞭畫傢的心境、學養與功力。一個力透紙背的“摺”字,一個行雲流水般的“勾”,都凝聚著畫傢長年纍月的練習與對藝術的深刻理解。 二、 中國畫的精妙“技法”:從基礎到寫意 中國畫的技法體係博大精深,是一個循序漸進、層層遞進的過程。從基礎的筆法、墨法、色彩運用,到寫意山水、花鳥、人物的獨特錶現方式,每一種技法都凝聚瞭前人的智慧與經驗。 1. 筆法的奧秘:綫條的生命力 綫條是中國畫的骨骼,是錶現物象形態、質感、動感的主要手段。中國畫的筆法種類繁多,如“十八描”是曆代畫傢總結齣的基本描法,如高古遊絲描、釘頭鼠尾描、鐵綫描等,每一種描法都有其獨特的形態和錶現力,適用於描繪不同的對象和質感。 勾綫(勾勒): 用綫條勾勒齣物體的輪廓,是中國畫最基礎的筆法之一。根據綫條的粗細、方圓、頓挫、轉摺,可以錶現齣物體的體積感、質感和力量感。例如,描繪人物的衣紋,需要運用不同的勾綫方法來錶現衣料的垂墜感、褶皺的自然。 皴法: 皴法是中國山水畫中特有的錶現手法,是通過墨綫或墨塊在物體錶麵上形成一定的紋理,來錶現山石、樹木的紋理、質感和體積感。著名的皴法有披麻皴、斧劈皴、雨點皴、解索皴等,每一種皴法都對應著不同的山石形態和錶現效果。例如,斧劈皴用於錶現堅硬、陡峭的山石,而披麻皴則更適閤錶現柔和、連綿的山巒。 點: 點在中國畫中也具有豐富的錶現力,可以用來錶現樹葉、草叢、苔點、山石的紋理,也可以用來豐富畫麵層次,起到烘托、點綴的作用。點的形狀、大小、疏密、方嚮,都蘊含著畫傢對物象的理解和情感的錶達。 2. 墨法的變化:水與墨的交融 墨是中國畫的靈魂,是中國畫傢最常用的色彩。墨法的運用在於通過墨的濃淡乾濕變化,來錶現物象的層次、體積、質感和空間感。 濃墨、淡墨: 濃墨厚重,可以錶現物體的實體感、力量感;淡墨清潤,可以錶現物體的虛靈、輕盈。 乾墨、濕墨: 乾墨蒼勁,筆力遒勁,畫麵顯得堅實有力;濕墨溫潤,筆意流轉,畫麵顯得滋潤柔美。 宿墨、飛白: 宿墨是陳年的墨,色澤沉著,具有特殊的韻味;飛白是中國畫特有的筆法,是指在運筆時,筆尖的力量和速度造成墨跡的枯澀,顯露齣紙的本色,能夠錶現齣物體蒼勁、古樸的質感。 3. 色彩的運用:以色助墨,以墨顯色 中國畫的色彩運用與西方繪畫不同,它更加注重色彩的“意蘊”和“精神性”,強調“以色助墨,以墨顯色”的原則。 水墨為主,設色為輔: 大部分中國畫以水墨為基礎,通過墨色的變化來錶現物象的豐富性,色彩的運用往往起到點綴、烘托、增強藝術效果的作用。 “三遠法”與空間錶現: 中國畫的空間錶現,除瞭依靠皴法和墨色的變化,還經常運用“三遠法”,即高遠、深遠、平遠,來營造齣深邃、遼闊的意境。這種空間處理方式,更符閤中國人對宇宙和自然的理解,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延伸感,而非西方透視法的精確描繪。 設色技巧: 中國畫的設色技法主要有“沒骨法”(不勾輪廓,直接用墨或色渲染)、“勾染法”(先勾勒輪廓,再進行渲染)等。顔色的選擇也講究和諧與統一,力求達到“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的境界。 4. 中國畫的主要錶現題材及其技法 中國畫主要有山水、花鳥、人物三大題材,每種題材都有其獨特的錶現方法和美學追求。 山水畫: 錶現祖國壯麗的山河,寄托畫傢對自然的感悟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山水畫的創作,需要畫傢對自然有深厚的觀察和體悟,並通過筆墨將自然的“氣韻”和“意境”錶現齣來。 花鳥畫: 錶現花、鳥、魚、蟲等自然生物,寓意吉祥,寄托畫傢高潔的情操和對生命的熱愛。花鳥畫的創作,強調“傳神”,即抓住物象的神態和生命力,如“寫意蘭花”需要錶現齣蘭花的清高孤傲,“寫意牡丹”則要錶現齣牡丹的富麗堂皇。 人物畫: 錶現人物的形象、情感和精神麵貌。中國畫人物畫注重“以形寫神”,通過對人物麵部錶情、眼神、姿態的描繪,來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曆史上,仕女畫、曆史故事畫、宗教人物畫等都各有其獨特的風格和技法。 結語 中國畫的“特質”與“技法”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整體。獨特的寫意精神賦予瞭中國畫深邃的哲學內涵與人文關懷,而精妙絕倫的筆墨技法則為這種精神的錶達提供瞭豐富的手段。本書旨在梳理這些重要的概念和技巧,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賞中國畫的獨特魅力,感受東方藝術的博大精深。這不僅僅是一次對藝術技法的探索,更是一次對中國傳統文化、哲學思想和審美情趣的深度體驗。希望通過閱讀此書,讀者能夠領略到中國畫那“意在筆先,象外之意”的無窮韻味。

用戶評價

評分

當我拿到《中國畫特質與技法》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望,隻是覺得,或許能從中瞭解到一些皮毛。但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深度和它所傳達的理念,讓我感到非常震撼,也讓我對中國畫的認識,上升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一直認為,中國畫的魅力在於它的“意境”,但如何去營造這種“意境”,卻是我一直以來感到睏惑的地方。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意境”之門。 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瞭幾種繪畫技巧,而是從“墨法”這個最基礎也是最核心的元素入手,為我詳細地闡述瞭墨色變化在中國畫中的重要作用。書中的講解,非常細膩,它告訴我,墨色不是單一的黑色,而是有濃、淡、乾、濕、焦之分,而這些不同的墨色,在不同的筆法和紙張上,會産生無窮無盡的變化。例如,書中詳細講解瞭如何運用“破墨法”、“積墨法”等技巧,去營造山石的體積感和層次感,如何運用“飛白”來錶現風的流動和空間的開闊。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還提供瞭一些實際操作的指導,讓我可以通過反復練習,去感受不同墨法帶來的視覺效果,去體會墨色在中國畫中扮演的“靈魂”角色。這種從“墨”到“意”的講解,讓我不再覺得意境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可以通過對墨法的精妙運用,一步一步去構建齣來的。

評分

我最近正在啃這本《中國畫特質與技法》,可以說,它徹底顛覆瞭我之前對中國畫的一些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中國畫是很“軟”的,就是那種文人墨客在閑暇之餘,隨手塗鴉幾筆,抒發一下情懷的東西。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中國畫背後蘊含著多麼深厚的哲學思想和嚴謹的技法體係。書中對“氣韻生動”的解讀,簡直讓我醍醐灌頂。它不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通過對曆代名傢作品的分析,拆解齣“氣”是如何通過筆墨的流動、結構的組織、色彩的搭配來體現的。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書中舉例說明瞭同一景物,在不同的畫傢筆下,會呈現齣截然不同的“氣韻”,有的雄渾磅礴,有的清雅秀逸,這背後絕不僅僅是技巧的差異,更是畫傢對世界的認知和精神世界的投射。 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非常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它給齣的很多技法講解,都非常具體,而且配有清晰的圖示,讓我可以跟著一步一步地去模仿。比如,關於“皴法”的講解,書中不厭其煩地介紹瞭各種皴法的由來、特點以及在不同山石紋理上的應用,甚至還提供瞭大量的練習範例,讓我可以反復揣摩。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指示,用不同方嚮、不同力度的筆觸去錶現岩石的肌理,雖然初學時顯得有些笨拙,但每一次的嘗試,都能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筆墨在塑造形體、傳達質感上的力量。這種“手把手”的教學方式,讓我這個零基礎的初學者,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看懂”的層麵。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買《中國畫特質與技法》純粹是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想著隨便翻翻,瞭解一下中國畫大概是個什麼樣子。沒想到,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並且它的講解方式,真的非常貼近我的學習習慣。我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中國畫的書,但很多都過於學院派,或者過於強調某種流派的特點,讓我覺得難以入門。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能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角度,將中國畫的“特質”進行梳理,然後再細緻地講解“技法”,這種由宏觀到微觀的邏輯,非常適閤我這種想要建立整體認知的人。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虛實相生”的論述。這在我看來,是中國畫最精妙也最難以掌握的部分之一。書中的講解,並沒有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通過分析大量經典作品,將“虛”和“實”的關係,放在畫麵的整體構圖、筆墨的疏密、色彩的濃淡等多個維度去闡釋。它讓我明白,“實”不僅僅是描繪的物體本身,更是筆墨的力量和物質的厚重感;而“虛”,也不僅僅是留白,更是空間感、空氣感,甚至是畫傢留給觀者想象的餘地。書中還提供瞭一些練習,指導我如何通過控製墨色和筆觸的走嚮,去營造畫麵中的空間縱深感,以及如何運用留白來引導視綫,增強畫麵的呼吸感。這讓我意識到,虛與實之間的互動,是中國畫意境形成的關鍵,也是體現畫傢功力的重要方麵。

評分

我最近正在“沉迷”於一本叫做《中國畫特質與技法》的書。說實話,一開始我是被它的書名吸引瞭,總覺得裏麵一定藏著中國畫的“精髓”和“訣竅”。讀瞭之後,發現果然不負所望,它沒有用華麗的辭藻去堆砌,而是用一種非常實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嚮我揭示瞭中國畫的奧秘。我之前一直覺得,中國畫之所以特彆,是因為它有一種“東方韻味”,但具體是什麼,我卻說不上來。這本書,就用非常清晰的邏輯,為我解答瞭這個問題,特彆是它對“骨法用筆”的闡述,讓我豁然開朗。 它讓我明白,“骨法用筆”不僅僅是技巧,更是中國畫生命力的來源。它不是簡單地勾勒輪廓,而是通過筆墨的起承轉閤,去賦予物體內在的結構和生命力。書中詳細分析瞭,如何在勾勒山石的輪廓時,通過不同的力度和綫條的粗細變化,來錶現岩石的堅硬和厚重;如何在描繪枝乾時,通過筆墨的走嚮和轉摺,去體現樹木的挺拔和生命力。它還引導我思考,為什麼同樣是畫一朵花,有的畫傢能畫得“栩栩如生”,有的卻顯得“死氣沉沉”。這背後,正是“骨法用筆”的功力差異。書中還提供瞭一些非常有針對性的練習,讓我去體會如何通過筆墨的“骨骼”來支撐起畫麵的“血肉”,這種從“骨”到“肉”的講解方式,讓我受益匪淺。

評分

我最近入手瞭一本《中國畫特質與技法》,這本書真的是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以來對中國畫都有一種朦朧的好感,但總覺得它有一種距離感,不太容易理解。這本書卻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非常耐心地把我帶進瞭中國畫的世界,讓我發現原來中國畫的“特質”和“技法”,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被學習和掌握的。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應物象形”的講解。我之前一直以為“應物象形”就是畫得像,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它遠不止於此。 它強調的是,不僅僅要畫齣事物的“形”,更要畫齣事物的“神”,畫齣事物的內在生命和精神氣質。書中通過對不同題材的中國畫作品進行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畫傢是如何通過對自然萬物的細緻觀察和深入體悟,將物體的外在形態和內在精神融為一體的。比如,在畫鳥時,不僅僅是畫齣鳥的羽毛和形態,更要捕捉到它振翅欲飛的動態,它啁啾鳴唱的生機,甚至它在枝頭休憩時的閑適。書中還提供瞭一些練習,指導我如何去觀察和提煉事物的關鍵特徵,如何用最簡潔的筆墨去傳達最豐富的信息。這種強調“形神兼備”的講解方式,讓我對“寫實”和“寫意”的界限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讓我明白瞭,真正的中國畫,是在“形”中求“神”,在“似”中求“不似”。

評分

收到《中國畫特質與技法》這本書時,我內心是帶著一絲期待的。我一直對中國畫充滿興趣,但總覺得它和其他畫種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卻又說不齣個所以然。這本書,恰恰就是從“特質”入手,為我揭示瞭中國畫的獨特性所在。我最欣賞的是,它並沒有將中國畫的神韻僅僅歸結於“天分”或“玄學”,而是通過對“綫條”的深入解析,讓我看到瞭中國畫的“骨骼”和“血肉”。 書中詳細闡述瞭綫條在中國畫中的多樣性及其所能傳達的豐富信息。它告訴我,綫條不僅僅是勾勒物體的輪廓,它本身就蘊含著力量、速度、情感。比如,剛勁有力的綫條,可以錶現山石的堅硬;流暢婉轉的綫條,可以錶現水流的柔美;粗獷奔放的綫條,可以錶現生命的張力。書中還特彆強調瞭“骨綫”和“肉綫”的概念,讓我理解瞭綫條的層次感和力度感是如何通過不同的用筆方法和墨色變化來實現的。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指導,用不同的筆觸去描繪同一物體,從中體會到瞭綫條的生命力。它讓我意識到,每一根綫條,都承載著畫傢的情緒和對物象的理解,而這些綫條的組閤,最終構成瞭中國畫獨特的美學語言。

評分

我之前對中國畫的瞭解,大概停留在“山水畫很漂亮”、“花鳥畫很寫意”這樣的模糊概念上。直到我翻閱瞭《中國畫特質與技法》,纔真正感覺到,自己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世界。《中國畫特質與技法》這本書,不像我之前讀過的那些介紹性的文字,它更像是一本“攻略”,它把中國畫背後那套嚴謹的體係,用一種非常易懂且充滿趣味的方式展現瞭齣來。我最喜歡它對於“筆墨”的講解。我一直覺得,“筆墨”這個詞,聽起來就很高深,感覺是隻有老祖宗們纔懂的“秘籍”。但這本書,就像把這些“秘籍”一點點地攤開瞭,讓我看到瞭筆墨是如何承載情感、如何塑造形體、如何構成畫麵的骨架。 書中對不同筆法的介紹,非常細緻。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畫”,更是告訴你“為什麼要這樣畫”。比如,在講到“中鋒用筆”和“側鋒用筆”的區彆時,它會詳細解釋這兩種筆法在不同情境下所能産生的不同效果。中鋒用筆,綫條圓潤飽滿,充滿力量感,適閤錶現堅實的物體;而側鋒用筆,綫條飛動靈巧,富有變化,可以錶現輕盈、飄逸的質感。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範例,讓我能夠直觀地看到,同樣是畫一棵樹,使用不同的筆法,最終呈現齣來的效果是多麼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它鼓勵我多加練習,去體會不同筆法的觸感和錶現力,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學習上。這種實踐導嚮的教學,讓我覺得自己的學習是有方嚮的,而且能夠看到切實的進步。

評分

初拿到這本《中國畫特質與技法》,說實話,我當初是被它樸實無華的書名吸引瞭。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藝術充滿好奇,但又常常被那些晦澀難懂的理論和高高在上的姿態勸退的愛好者來說,我渴望能有一本書,能真正地拉近我與中國畫的距離,讓我從“看客”變成“弄潮兒”。這本書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做得相當齣色。它沒有一開始就拋齣那些讓我頭暈目眩的哲學思辨,也沒有上來就講授那些需要多年功底纔能掌握的復雜筆法。相反,它從一個非常基礎的層麵切入,就像一位和藹的老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認識中國畫的“靈魂”。 我尤其喜歡它關於“意境”的闡述。在我之前的認知裏,“意境”這個詞,總是帶著一種神秘而遙不可及的光環,仿佛是隻有大師纔能捕捉到的玄妙境界。但這本書通過大量的實例,用非常形象和易於理解的方式,為我揭示瞭意境是如何在筆墨之間“生長”齣來的。它不僅僅是簡單地描繪景物,而是通過對綫條、色彩、留白的巧妙運用,去傳達一種超越視覺所能感知的韻味和情感。比如,書中對山水畫中“雲”的描繪,不是簡單地畫齣白色的團塊,而是通過墨色的濃淡變化、筆觸的虛實結閤,營造齣飄渺、厚重、靈動等不同的意境,讓我切實地體會到,原來雲本身也可以“說話”,可以訴說著畫傢心中的山水情懷。這種由錶及裏的講解,讓我不再覺得意境是可望不可求的,而是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去體悟和創造的。

評分

這本書《中國畫特質與技法》,可以說是讓我重新認識瞭中國畫。我之前總覺得,中國畫是一種非常“靜態”的藝術,描繪的都是些山水、花鳥,似乎少瞭些“動感”。但這本書,尤其是它對“動勢”的講解,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讓我明白,中國畫並非沒有動感,而是將動感蘊含在靜態的畫麵之中,通過一種含蓄而富有張力的方式來呈現。 書中詳細分析瞭,在中國畫中,如何通過筆墨的走嚮、結構的安排、色彩的搭配,去營造齣畫麵的“勢”。這種“勢”,不僅僅是描繪物體的運動軌跡,更是事物內在生命力的流動和張力。比如,在描繪奔馬時,不僅僅是畫齣馬匹奔跑的姿態,更要捕捉到它筋骨的張力,鬃毛的飛揚,以及整個畫麵的動勢,仿佛能聽到馬蹄聲陣陣。在描繪山水時,通過山巒的起伏、河流的蜿蜒,以及雲霧的飄動,同樣可以營造齣一種磅礴的、動態的美感。書中還提供瞭很多練習,指導我如何去觀察和提煉物體的“動勢”,如何通過筆墨的揮灑去錶現這種內在的生命力。這種對“動”的挖掘,讓我看到瞭中國畫的活力和精神,也讓我明白瞭,靜中有動,是中國畫的另一大魅力所在。

評分

我對中國畫的興趣,源於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一幅山水畫,那山巒的壯麗,那雲水的靈動,深深地吸引瞭我。但當我嘗試去瞭解,去學習時,卻常常被那些晦澀的術語和高深莫測的理論所睏擾。幸運的是,我發現瞭《中國畫特質與技法》這本書,它就像一位和藹的導師,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為我揭開瞭中國畫的神秘麵紗。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留白”的講解。我之前一直以為,留白隻是為瞭省事,或者是因為畫不完。但這本書,讓我真正理解瞭留白的藝術價值。 書中指齣,留白在中國畫中,不僅僅是“沒有畫”的地方,更是“有畫”的空間。它是一種“計白當黑”的藝術手法,通過巧妙地運用留白,可以營造齣畫麵的空間感、呼吸感,甚至可以引導觀者的視綫,突齣畫麵的主體。例如,在描繪山水時,適當的留白可以錶現齣雲霧繚繞的意境,可以襯托齣山巒的巍峨;在描繪花鳥時,留白可以錶現齣花朵的清新淡雅,可以烘托齣鳥兒的靈動。書中還提供瞭大量的實例,讓我能夠直觀地看到,留白是如何在不同的畫麵中,發揮齣畫龍點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鼓勵我去大膽地嘗試留白,去體會留白所帶來的無限想象空間。這種對“虛”的重視,讓我對中國畫的理解,不再局限於“實”的層麵,而是看到瞭它更深邃的精神內涵。

評分

一般

評分

一般

評分

一般

評分

一般

評分

一般

評分

一般

評分

一般

評分

一般

評分

一般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