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仿真软件应用丛书:VERICUT 7.3数控仿真技术与实例详解(中文版 第2版 附光盘)

数控仿真软件应用丛书:VERICUT 7.3数控仿真技术与实例详解(中文版 第2版 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贞平,黄云林,陈思涛 编
图书标签:
  • 数控仿真
  • VERICUT
  • 加工仿真
  • 数控编程
  • 机械制造
  • 工业软件
  • V7
  • 3
  • 实例教程
  • 中文版
  • 技术详解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94546
版次:2
商品编码:1166830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数控仿真软件应用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广大数控仿真人员使用,是参加数控大赛的必备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

  《数控仿真软件应用丛书:VERICUT 7.3中文版数控仿真技术与实例详解(第2版)》一书基于最新的VERICUT 7.3中文版平台,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VERICUT数控仿真的技术、流程和典型应用。本书内容系统全面通过大量案例和视频演示帮助读者轻松掌握VERICUT数控仿真技术与运用技巧。

内容简介

  《数控仿真软件应用丛书:VERICUT 7.3中文版数控仿真技术与实例详解(第2版)》一书共13章,主要内容包括VERICUT 7.3入门知识、VERICUT 7.3基础操作、VERICUT几何模型定义、VERICUT刀具库、VERICUT机床仿真环境构建、VERICUT刀具轨迹仿真、VERICUT仿真分析与测量、VERICUT加工仿真典型应用、VERICUT仿真优化、VERICUT接口介绍,最后介绍VERICUT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仿真综合实例,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综合性应用讲解,读者学习后,将实现从入门到精通,完全掌握VERICUT数控仿真技术与运用技巧。

  《数控仿真软件应用丛书:VERICUT 7.3中文版数控仿真技术与实例详解(第2版)》配光盘一张,包括实例素材文件和综合实例操作演示视频。本书适合广大数控仿真人员使用,是参加数控大赛的必备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

目录

前言

第1章 VERICUT 7.3入门知识 1

1.1 VERICUT 7.3介绍 1

1.1.1 VERICUT 7.3功能和特点 1

1.1.2 VERICUT数控仿真加工基本过程 3

1.2 VERICUT 7.3用户环境 4

1.2.1 主界面 4

1.2.2 菜单栏 5

1.2.3 工具栏 6

1.2.4 系统选项 9

1.3 文件类型 12

1.3.1 库文件 12

1.3.2 样本文件 13

1.4 坐标系 13

1.4.1 组件坐标系 13

1.4.2 模型坐标系 14

1.4.3 机床坐标系 14

1.4.4 工件坐标系 14

1.4.5 用户自定义坐标系 15

第2章 VERICUT 7.3基础操作 18

2.1 文件操作 18

2.1.1 新建项目文件 18

2.1.2 保存/打开用户文件 18

2.1.3 保存/打开IP(过程文件)文件 19

2.1.4 自动保存IP或ShadeCopy文件 21

2.1.5 保存/打开NC机床文件 21

2.1.6 保存/打开控制文件 22

2.1.7 编辑文本文件 24

2.1.8 查看仿真状态 24

2.1.9 生成G-代码或控制报告文件 25

2.1.10 编辑当前数控程序文件 25

2.1.11 在进程中查看数控程序文件 25

2.1.12 查看/清除日志文件内容 26

2.2 视图操作 27

2.2.1 视图布局 27

2.2.2 视图属性 28

2.2.3 视图方位 29

2.3 项目树及其配置 31

2.3.1 项目树概述 31

2.3.2 项目树的配置 32

2.4 训练实例—— VERICUT基础操作 38

第3章 VERICUT几何模型定义 45

3.1 VERICUT组件概述 45

3.2 组件类型与组件属性 45

3.2.1 组件类型 45

3.2.2 组件属性 46

3.3 组件/模型的操作 47

3.3.1 组件与模型的关系 47

3.3.2 添加组件/模型到项目树 48

3.3.3 项目树剪切、复制和粘贴组件/模型 48

3.3.4 项目树重命名组件 48

3.3.5 项目树删除组件/模型 49

3.4 VERICUT几何模型的定义 49

3.4.1 定义模型的形状与尺寸 49

3.4.2 定义模型的位置 52

3.4.3 定义简单形状的毛坯模型 54

3.4.4 定义复杂形状的模型 57

3.5 VERICUT几何模型的相关操作 58

3.5.1 剖切模型 58

3.5.2 输入和输出 60

3.6 训练实例——定义VERICUT几何模型 64

第4章 VERICUT刀具库 70

4.1 VERICUT刀具库概述 70

4.1.1 刀具菜单栏 71

4.1.2 刀具表格数据 71

4.1.3 刀具信息区域和刀具图像显示 72

4.2 VERICUT刀具类型和创建 72

4.2.1 车削刀具 73

4.2.2 铣削刀具 75

4.2.3 螺纹刀具 76

4.2.4 探针 79

4.3 VERICUT刀具库的编辑 80

4.3.1 生成Text、HTML和PDF格式的刀具库文件 80

4.3.2 编辑刀具库 80

4.4 训练实例—— 创建刀具库 83

4.4.1 实例1—— 创建车削加工用的刀具库文件 83

4.4.2 实例2—— 创建铣削加工用的刀具库文件 89

第5章 VERICUT机床仿真环境构建 93

5.1 VERICUT机床结构模型 93

5.2 VERICUT机床构建及配置 93

5.2.1 VERICUT机床构建流程 94

5.2.2 构建机床实例(2轴/3轴) 95

5.2.3 机床设置及实例 104

5.3 VERICUT机床控制系统 109

5.3.1 调用已有的机床控制系统文件 109

5.3.2 定制机床控制系统文件 109

5.3.3 配置实例—— 配置数控系统文件 121

5.4 机床开发工具箱 124

5.4.1 定义数控代码格式 124

5.4.2 建立CME文件 125

第6章 VERICUT刀具轨迹仿真 126

6.1 VERICUT刀具轨迹概述 126

6.1.1 刀具轨迹概述 126

6.1.2 刀具轨迹文件的加载 126

6.1.3 刀具轨迹仿真控制工具栏 127

6.2 APT-CLS刀具轨迹仿真 128

6.2.1 轨迹设置 128

6.2.2 APT格式转化 130

6.2.3 仿真流程与典型范例 131

6.3 G-代码模拟仿真 136

6.3.1 G-代码设定 136

6.3.2 G-代码变量 138

6.3.3 G-代码处理选项 139

6.3.4 仿真流程与典型范例 142

6.4 仿真过程的记录 155

6.4.1 输出图像文件 156

6.4.2 输出VERICUT影像文件 156

6.4.3 输出AVI视频文件 158

第7章 VERICUT仿真分析与测量 159

7.1 特征检测 159

7.1.1 特征/记录 159

7.1.2 距离/角度 160

7.1.3 材料厚度 161

7.1.4 空间距离 162

7.1.5 最接近点 162

7.1.6 残留高度 163

7.1.7 体积 163

7.1.8 材料/设计距离 164

7.1.9 亮显相同平面 165

7.1.10 孔深 165

7.2 自动-比较 165

7.2.1 “设定”选项卡 166

7.2.2 “选项”选项卡 169

7.2.3 “局部比较”选项卡 170

7.3 比较测定器 170

7.4 发现与检查错误 171

7.4.1 错误检查 171

7.4.2 对错误出现的数量进行检查 172

7.5 训练实例—— VERICUT仿真分析 173

7.5.1 仿真加工质量检查应用 173

7.5.2 自动-比较的应用实例 176

第8章 VERICUT加工仿真典型应用 178

8.1 VERICUT子程序调用 178

8.2 G00线性插补与非线性插补的应用 182

8.3 VERICUT刀具半径补偿的应用 184

第9章 VERICUT仿真优化 189

9.1 VERICUT仿真优化概述 189

9.1.1 VERICUT优化控制设定 189

9.1.2 优化刀具轨迹控制 191

9.2 VERICUT优化内容与方式 193

9.2.1 优化刀具轨迹库 193

9.2.2 优化刀具轨迹 202

9.3 VERICUT训练实例—— VERICUT仿真优化 204

9.3.1 优化实例1 204

9.3.2 优化实例2 207

第10章 VERICUT接口 214

10.1 NXV接口 214

10.1.1 NXV的特点 214

10.1.2 NXV接口的安装 215

10.1.3 NXV用户环境 218

10.1.4 NXV应用实例 220

10.2 MCAMV接口 222

10.2.1 MCAMV的特点 222

10.2.2 MCAMV接口的安装 223

10.2.3 MCAMV用户环境 224

10.2.4 典型应用实例 225

第11章 VERICUT 7.3数控车床仿真综合实例 229

11.1 项目初始化 229

11.2 加载机床文件和控制系统 230

11.3 安装机床夹具和毛坯 231

11.4 安装刀具和载入程序 233

11.5 建立工件坐标系 234

11.6 设置G-代码偏置 234

11.7 仿真演示 235

第12章 VERICUT 7.3数控铣床仿真综合实例 236

12.1 项目初始化 236

12.2 加载机床文件和控制系统 237

12.3 安装长方形毛坯 238

12.4 新建刀具 239

12.5 载入程序 242

12.6 建立坐标系统 243

12.7 设置G-代码偏置 243

12.8 指定加工刀具 244

12.9 仿真演示 244

第13章 VERICUT 7.3加工中心仿真综合实例 246

13.1 四轴加工中心VERICUT仿真 246

13.1.1 项目初始化 247

13.1.2 加载机床文件和控制系统 247

13.1.3 安装夹具 248

13.1.4 定义A轴 249

13.1.5 安装毛坯 251

13.1.6 新建刀具 251

13.1.7 载入程序 252

13.1.8 建立坐标系统 252

13.1.9 设置G-代码偏置 253

13.1.10 指定加工刀具 253

13.1.11 仿真演示 253

13.2 五轴加工中心VERICUT仿真 254

13.2.1 项目初始化 255

13.2.2 加载机床文件和控制系统 255

13.2.3 安装叶轮毛坯 256

13.2.4 新建刀具 257

13.2.5 载入程序 257

13.2.6 建立坐标系统 258

13.2.7 设置G-代码偏置 258

13.2.8 指定加工刀具 259

13.2.9 仿真演示 260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VERICUT是美国CGTECH公司开发的专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它采用先进的三维显示及虚拟制造技术,对数控加工过程的模拟达到了极其逼真的程度,并且能模拟机床的运动过程和虚拟的工厂环境,以检查数控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减少了零件的重新试切过程,避免了因出现报废产品而造成的损失。

  由于VERICUT具有强大的数控仿真功能,因此被指定为第四届全国数控大赛的数控仿真软件。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结合大量典型实例,系统地讲解了VERICUT 7.3仿真操作、优化以及具体应用。全书共分为13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介绍了VERICUT 7.3入门知识,包括VERICUT 7.3的功能和特点、系统配置需求、用户环境、文件类型等知识,读者通过学习,可以对VERICUT软件有一简单的认识。

  第2章介绍了VERICUT 7.3基础操作,包括文件操作、视图操作、项目树及其配置和实例。熟练掌握这些常用操作,在进行VERICUT数控仿真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第3章介绍了VERICUT几何模型定义,包括VERICUT组件、组件/模型的操作、几何模型的定义、几何模型的相关操作和实例。读者在学习时,掌握组件属性、理解模型与组件的关系十分重要,是正确完成几何模型定义的前提。

  第4章介绍了VERICUT刀具库。刀具设置是进行数控加工和仿真的重要环节,这里对VERICUT刀具类型、刀具库的创建与编辑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结合具体实例来加深读者对 VERICUT刀具库的掌握。

  第5章介绍了VERICUT机床仿真环境构建,使读者对VERICUT机床仿真环境进行了解和熟悉。

  第6~9章介绍了VERICUT的主要功能,包括VERICUT刀具轨迹仿真、VERICUT仿真分析与测量、VERICUT加工仿真典型应用以及VERICUT仿真优化。每章最后都配有典型实例,边讲边练,加深读者理解和巩固。

  第10章介绍了VERICUT接口,包括NXV接口与MCAMV接口的特点、安装、用户环境及典型应用,使读者对VERICUT接口功能有所熟悉和掌握。

  第11~13章介绍了VERICUT 7.3数控仿真综合实例,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仿真实例,涉及数控二轴~五轴加工仿真技术。读者通过学习,将进一步熟悉VERICUT数控仿真的一般流程和思路,完成从入门到精通。

  和市场同类书相比,本书主要特色有:

  (1)本书基于VERICUT 7.3中文版平台,内容系统新颖,讲解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降低读者学习难度,实现快速入门和提高。

  (2)本书实例典型,操作示例和综合应用实例相结合,针对性和实践性强,利于读者学习后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同时,光盘提供了全书综合实例的操作视频演示,帮助读者温习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本书适合广大数控仿真人员使用,特别适合VERICUT初学者,是参加数控大赛的必备参考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理想教材。

  本书由郑贞平、黄云林、陈思涛主编,参与编写的还有黎胜容、高长银、曹成、杨海军、刘良瑞、伊伟明、陈平、涂志涛、刘红霞、刘铁军、何文斌、邓力、王乐、杨学围、张秋冬、闫延超、董延、郭志强、毕晓勤、贺红霞、史丽萍。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和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及业内人士予以批评和指正。

  编 著


《现代机械制造中的CAD/CAM技术前沿与实践》 本书聚焦: 数字化制造时代的最新发展趋势、核心理论与前沿技术应用。 本书概述: 在当前以智能制造和工业4.0为核心驱动力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已不再是简单的工具组合,而是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的系统工程。本书旨在全面、深入地剖析当代机械工程领域中,从产品概念设计到最终制造实现的完整数字化链条。我们着眼于行业前沿和未来技术方向,为工程技术人员、高级技术院校师生提供一套兼具理论深度与工程实用性的参考资料。 全书结构设计遵循“理论—技术—应用—展望”的逻辑主线,力求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第一部分:数字化制造的理论基石与系统架构 本部分首先确立了数字化制造的哲学基础与技术体系。我们将详细阐述基于模型驱动的(Model-Based Definition, MBD)理念如何重塑传统的工程数据管理流程。 数字主线(Digital Thread)的构建与管理: 探讨如何通过统一的数据模型,实现从需求定义、概念设计、详细工程、仿真分析到制造执行的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重点分析了数据标准的统一性、数据的互操作性,以及在不同软件平台间流转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知识工程与智能决策支持: 深入研究如何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结构化,并集成到CAD/CAM系统中。内容涵盖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基于案例推理(CBR)的工艺决策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本体论构建面向特定制造领域的知识图谱,以辅助复杂工程问题的自动化求解。 面向制造的几何模型(B-Rep与CSG的深度融合): 剖析不同几何表示方法在下游应用中的优劣。重点阐述参数化、特征化建模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确保几何模型在几何精度和拓扑完整性上满足高精度数控加工的要求。 第二部分:先进CAD技术与仿真集成 本部分聚焦于设计端的高级工具与方法,特别是这些工具如何与后续的仿真和制造环节无缝对接。 拓扑优化与轻量化设计: 详细介绍有限元分析(FEA)驱动下的拓扑优化流程。内容覆盖应力约束、载荷工况的定义、网格划分策略的优化,以及如何将优化得到的复杂拓扑结构高效地转化为可加工的几何实体。特别关注增材制造(AM)对拓扑优化结果的反哺作用。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技术: 探讨强度、刚度、热传导、流体动力学(CFD)等多个物理场在单一设计迭代周期内的集成仿真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进行热-机耦合分析,以预测在极端工作条件下零部件的性能衰减和变形趋势。 复杂曲面与自由曲面设计的高级方法: 深入讲解NURBS、T-Spline等曲面描述技术,以及这些曲面在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等行业中如何通过逆向工程数据驱动进行精确重构与优化。 第三部分:面向高精度与复杂加工的CAM前沿技术 这是本书的核心实践部分,全面覆盖了从路径生成到刀具控制的最新技术。 五轴及以上联动加工策略的精细化控制: 详细分析了摆动轴、旋转轴的运动学解算、奇异点避免技术,以及如何利用局部坐标系(Local Coordinate System)实现对复杂曲面残余材料的精准去除。内容涉及Tilted-Axis Machining的路径规划算法。 面向增材制造的CAM(AM-CAM): 增材制造对传统CAM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章详述了铺层路径的优化(如等高线、栅格填充)、支撑结构的智能生成与移除策略、以及面向激光熔覆或粉末床的工艺参数映射。 自适应加工(Adaptive Machining)与过程控制: 介绍如何集成在线测量(In-Process Measurement)数据,实时反馈至CAM系统,动态调整切削参数、进给速率或刀具路径。探讨了切削力、振动信号监测在实现“刚性”加工闭环控制中的作用。 刀具路径的运动学/动力学校验: 强调在实际机床运行前,必须对刀具路径进行高保真的机床级仿真。本节深入讲解如何精确建模机床结构误差、刚度矩阵和控制器延迟,以预测并消除切削过程中的振动、颤振(Chatter)和过切现象。 第四部分:制造过程的数字化监测与优化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生产现场,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对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管理和持续改进。 车间执行系统(MES)与制造资源规划(MRP)的集成: 分析MES如何在数据层面连接ERP/PLM系统与数控机床,实现生产订单的实时调度、物料跟踪和质量数据采集。 工业物联网(IIoT)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 探讨如何通过传感器网络、边缘计算对机床状态(温度、能耗、主轴负载)进行采集和清洗。重点讲解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设备健康管理(PHM)模型,以实现故障的早期预警。 后处理与G代码的验证机制: 讨论了如何开发和验证定制化的后处理器,确保生成代码完全符合特定数控系统(如FANUC, Siemens Sinumerik等)的语法和运动逻辑。强调静态代码检查工具和动态执行模拟在避免昂贵错误上的关键作用。 结语与展望: 本书最后展望了生成式设计、AI驱动的工艺参数自学习系统,以及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在未来智能工厂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引导读者构建未来数字化制造蓝图的思考框架。 读者对象: 机械工程、工业工程、自动化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在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精密仪器等行业从事CNC编程、工艺规划、设备集成和研发的技术工程师与管理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作者和出版方下的功夫。封面设计得相当专业,色调沉稳又不失现代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出奇地好,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复杂的图表和代码块,看起来也毫不费力。我尤其欣赏它对细节的关注,比如章节之间的过渡页处理得非常流畅自然,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很舒适的阅读体验。而且,这本书的尺寸设计得非常适中,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翻阅,都显得恰到好处,不像有些技术书籍那样笨重得让人望而却步。可以说,从拿到书的第一秒起,我就被这种精良的制作水准所折服,这在同类技术书籍中是相当少见的,也从侧面反映了编者对于知识传递质量的重视程度,让人对后续内容的期待值瞬间飙升。这种对物理载体的匠心独运,绝对是加分项,让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单纯的任务。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和阅读技术书籍的经历中,很多都存在一个通病:为了追求内容量而牺牲了可读性,或者为了迎合初学者而导致内容过于肤浅,难以满足进阶需求。然而,这本专著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既保持了专业技术文档应有的严谨性,又运用了清晰、准确且易于理解的表述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技术黑话”对读者的阻碍。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也能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技术人员来说,书中蕴含的那些精妙的“最佳实践”和“疑难杂症解析”,更是提供了立竿见影的提升空间。这种内容上的“普适性”和“深度性”的完美结合,使得这本书能够陪伴读者度过从入门到精通的完整学习曲线,我认为它真正实现了一本优秀的工具书应有的价值——既是可靠的“拐杖”,也是指引未来的“灯塔”。

评分

从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走在了行业前沿的。它所覆盖的技术点不仅包含了核心基础知识的扎实铺垫,更深入探讨了当前工业制造领域中那些最炙手可热的新型加工技术和效率优化方法。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一些特定复杂曲面和异形零件的仿真策略讲解得尤为精辟,这些往往是其他通用教材中一笔带过或者干脆缺失的内容。作者在处理这些高难度场景时,不仅展示了如何设置参数,更深入剖析了背后的力学原理和几何约束,这种深层次的洞察力,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操作手册。它不仅仅是在教你如何使用工具,更是在培养你用工程师的思维去“思考”刀具路径的合理性。对于一个追求技术精进的工程师而言,这种兼具深度与广度,并且紧跟时代脉搏的内容,才是真正具备长期参考价值的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出一种非常成熟的知识体系构建能力。它不是简单地将不同的技术点零散地堆砌起来,而是构建了一个有机的、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刚开始读的时候,可能感觉内容非常庞大,但随着阅读深入,会发现每一个章节都是构建在前面章节的基础之上,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佩服。特别是对某些高级功能的介绍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将那些通常被认为是难点和痛点的部分,拆解成易于消化的模块。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教材,而是在“参与”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项目。作者在关键技术节点设置了“陷阱提醒”或者“注意事项”的栏目,这些细微的提示,往往是那些只有在实际踩坑后才能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作者能提前预判到读者可能遇到的困惑并给出解决方案,这种前瞻性的关怀,让人读起来感到非常踏实和安心,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试错成本。

评分

我过去接触的几本关于数控编程的书籍,往往过于理论化,很多公式和概念堆砌在一起,读起来晦涩难懂,根本不知道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应用。然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简直是一股清流。作者显然是深谙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他们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陈述,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构建一个完整的、可跟随的实战框架。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层层递进的讲解逻辑,就像是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师傅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教导一样,从最基础的设置讲起,一步步深入到复杂的多轴加工策略。每一个步骤的解释都充满了“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操作流程。这种详尽的、带着温度的讲解,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学习门槛,让我感觉那些原本高不可攀的复杂算法和刀具路径逻辑,瞬间变得可视化和可理解了。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实践导向的叙述方法无疑是最高效的学习途径,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桥接。

评分

质量不错,正版图书。

评分

不错的好书

评分

东西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各项功能,适合纯新人

评分

书本内容还是不错的,推荐

评分

《》商品满意正品满意,配送速度快,

评分

学习方便,讲解详细。

评分

一班

评分

学习方便,讲解详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