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

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翟永明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翟永明
  • 当代诗歌
  • 中国诗歌
  • 文学
  • 文化
  • 艺术
  • 思想
  • 悲伤
  • 现代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7697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144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推荐一
  广受读者与诗歌界认可的“标准诗丛”推出第二辑作品,继续奉上现代汉语诗歌多种面向的标准,《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为其中一种。
  推荐二
  诗人斟酌后的自选集,以诗为主,辅以文论、随笔,全面展现诗人创作成熟期至今风貌,《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为阅读翟永明不二之选。
  推荐三
  《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作为“标准诗丛”第二辑之一种,装帧风格在延续第一辑基础上,根据本辑作品特点,进一步升级,真正实现可阅读性与可典藏性相结合。

内容简介

  白话文运动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广义而言,包括所谓当代文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代汉语诗歌在传统诗歌之外,另立标杆,开拓空间,对现代汉语的表达可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一批卓越的诗人创作出了在世界诗歌范围内也足称杰出的作品。为展现现代汉语诗歌的成就,向读者与诗歌界奉上现代汉语诗歌多种面向的标准,特策划“标准诗丛”。
  《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是“标准诗丛”第二辑之一种,全书遴选著名诗人翟永明不同时期代表作品,分为“诗”与“文”两卷。“诗”部分按照时间,又分为:1983—1989、1992—1999、2000以来四辑,诗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如《女人》《黑房间》《静安庄》《咖啡馆之歌》《十四首素歌》《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随黄公望游富春山》等等悉数收录;“文”则选了最具代表性的《“女性诗歌”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从八十年代到现在》《个人女性观》以及中坤国际诗歌获奖感言《诗歌的命运随着时代改变》、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奖感言《诗歌的视野广阔无垠》等等。
  《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精当的选本,与内容相膺的装帧形式,都让本书成为阅读翟永明的首要之选,也让本书成为现代汉语诗歌的必然典藏。

作者简介

  翟永明,1981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4年完成组诗《女人》,被誉为“女性诗歌”在中国的发轫与代表作品。1986年停薪留职写作。1990-1991年赴美。1992年返回成都,重新开始写作,诗风即变。从80年代开始,一直在风格上寻求各种可能性。1998年在成都开“白夜”酒吧,同时潜心写作并策划了一系列文学、艺术及民间影像活动,使“白夜”成为颇具盛名的艺术场所。重要作品有:诗集《女人》(1986)、《翟永明诗集》(1994)、《称之为一切》(1997)、《黑夜里的素歌》(1997)、《终于使我周转不灵》(2002),随笔集《纸上建筑》(1997)、《坚韧的破碎之花》(1999)、《正如你所看到的》(2004)、《白夜谭》(2009)等。
  另出版有德语诗集《咖啡馆之歌》、法语诗集《黑夜的意识》、英语诗集《更衣室》。
  2007年获中坤国际诗歌奖,2012年获意大利CeppoPistoia国际文学奖,2012年获第31届美国北加州图书奖?翻译类图书奖,2013年获第11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2年度杰出作家奖。

目录

第一卷 诗
女人
黑房间
静安庄
死亡的图案
称之为一切
我策马扬鞭
土拨鼠
1992—
咖啡馆之歌
重逢
祖母的时光
莉莉和琼
脸谱生涯
盲人按摩师的几种方式
剪刀手的对话——献给弗里达卡洛
时间美人之歌
三美人之歌
十四首素歌——致母亲
小酒馆的现场主题
周末与几位忙人共饮
编织和行为之歌
孤身的逃
给我爱情,我就爱他
重阳登高——遍插茱萸少一人
潜水艇的悲伤
菊花灯笼漂过来
2000以来
轻伤的人,重伤的城市
老家
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
最委婉的词
在古代
鱼玄机赋
哀书生——因绝调词哀书生而忆冯喆( 组诗《 桃花劫 》选一 )
前朝来信—— 无考女诗人邱砚雪信札
黄帝的采纳笔记—— 一个老人叫黄帝
骑虎的女神难近母
城市法则
随黄公望游富春山 ( 组诗选 ) —— 幽致叹何穷
读旧信,想起一位早逝的女孩—— 给马雁
第二卷 文
“女性诗歌”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
从八十年代到现在
在一切玫瑰之上
个人女性观
回文无尽是璇玑
时间美人和美人的时间
写于2001年 《 上下左右 》 展览之后
她秘密的一瞥,使我精疲力竭
写诗是一种心理治疗
诗歌的命运随着时代改变——中坤国际诗歌获奖感言
女性意识妇人之见雌声
与木朵的对谈
水之诗开放在我的灵魂中
诗人离现实有多远?
诗歌的视野广阔无垠——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奖感言

精彩书摘

  关于雏妓的一次报道
  雏妓又被称作漂亮宝贝
  她穿着花边蕾丝小衣
  大腿已是撩人
  她的妈妈比她更美丽
  她们像姐妹“其中一个像羚羊”……
  男人都喜欢这样的宝贝
  宝贝也喜欢对着镜头的感觉
  我看见的雏妓却不是这样
  她十二岁瘦小而且穿着肮脏
  眼睛能装下一个世界
  或者根本已装不下哪怕一滴眼泪
  她的爸爸是农民年轻
  但头发已花白
  她的爸爸花了三个月
  一步一步地去寻找他
  失踪了的宝贝
  雏妓的三个月
  算起来快一百多天
  三百多个男人
  这可不是简单数
  她一直不明白为什么
  那么多老的,丑的,脏的男人
  要趴在她的肚子上
  她也不明白这类事情本来的模样
  只知道她的身体
  变轻变空被取走某些东西
  雏妓又被认为美丽无脑
  关于这些她一概不知
  她只在夜里计算
  她的算术本上有三百多个
  无名无姓无地无址的形体
  他们合起来称作消费者
  那些数字像墓地里的古老符号
  太阳出来以前消失了
  看报纸时我一直在想:
  不能为这个写诗
  不能把诗变成这样
  不能把诗嚼得嘎嘣直响
  不能把词敲成牙齿去反复啃咬
  那些病那些手术
  那些与十二岁加在一起的统计数字
  诗、绷带、照片、回忆
  刮伤我的眼球
  (这是视网膜的明暗交接地带)
  一切全表明:都是无用的
  都是无人关心的伤害
  都是每一天的数据它们
  正在创造出某些人一生的悲哀
  部分地她只是一张新闻照片
  十二岁与别的女孩站在一起
  你看不出她少一个卵巢
  一般来说那只是报道
  每天我们的眼睛收集成千上万的资讯
  它们控制着消费者的欢愉
  它们一掠而过“它”也如此
  信息量热线和国际视点
  像巨大的抹布抹去了一个人卑微的伤痛
  我们这些人看了也就看了
  它被揉皱塞进黑铁桶里
  2002年4月21日
  在古代
  在古代,我只能这样
  给你写信并不知道
  我们下一次
  会在哪里见面
  现在我往你的邮箱
  灌满了群星它们都是五笔字型
  它们站起来为你奔跑
  它们停泊在天上的某处
  我并不关心
  在古代青山严格地存在
  当绿水醉倒在他的脚下
  我们只不过抱一抱拳彼此
  就知道后会有期
  现在,你在天上飞来飞去
  群星满天跑碰到你就像碰到疼处
  它们像无数的补丁去堵截
  一个蓝色屏幕它们并不歇斯底里
  在古代人们要写多少首诗?
  才能变成崂山道士穿过墙
  穿过空气再穿过一杯竹叶青
  抓住你更多的时候
  他们头破血流倒地不起
  现在你正拨一个手机号码
  它发送上万种味道
  它灌入了某个人的体香
  当某个部位颤抖全世界都颤抖
  在古代我们并不这样
  我们只是并肩策马走几十里地
  当耳环叮当作响你微微一笑
  低头间我们又走了几十里地
  ……

前言/序言



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 一份关于时代变迁、个体记忆与诗歌力量的深沉回响 翟永明,这个名字对于中国当代诗歌而言,是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她的诗歌,如同一艘深潜于时代浪潮之下的潜水艇,悄然记录着时代的浮沉、个体的细微感受,以及那些在喧嚣中易被忽略的悲伤与柔情。本书《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便是诗人长达三十余年创作生涯的一次重要回溯与梳理,它不仅仅是一部诗集,更是一部关于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社会变迁印记以及诗歌精神坚守的文献。 1983年至2014年,这三十一年,是中国社会经历剧烈变革的时期。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每一个角落,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新的思想与文化不断涌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翟永明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捕捉并回应着时代的脉搏。她不像某些诗人那样激进地呐喊,也不流于表面的抒情,而是以一种内敛而又强韧的方式,将个体经验置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中,用诗歌的语言,为那些沉默的、被边缘化的声音,寻找出口。 本书的标题“潜水艇的悲伤”,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潜水艇,是隐藏的、深入的、在幽暗中默默前行的存在。它承载着探险的使命,也可能遭遇孤独与危险。翟永明的诗歌,正是这种“潜水艇”式的存在。她的目光,常常投向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生活角落,那些被忽略的情感体验,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欲望与失落。她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耐心,挖掘着心灵的深度,揭示着潜藏在个体灵魂深处的隐秘。而“悲伤”,则构成了她诗歌情感的主色调。这种悲伤,并非简单的个人失意,而是对时代困境、社会不公、人性失落的深刻体认。它是一种超越个体的情感,是对生命本质的洞察,是对存在本身的沉思。 本书的编排,以时间为线索,清晰地展现了翟永明诗歌创作的演变轨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朦胧诗潮余韵,到九十年代的女性主义思潮涌动,再到新世纪的多元文化交融,翟永明的诗歌始终保持着其独立性与前瞻性。 八十年代的探索与觉醒: 在这个时期,翟永明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开始挑战传统的性别认知和语言模式。她的诗歌,如《在男性世界里》、《女人》、《致西风》等,充满了对女性身份的拷问,对身体的意识,以及对父权制文化的质疑。她不再是温婉的、依附的女性形象,而是试图在诗歌中构建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主体。她用一种近乎粗粝却又精准的语言,表达女性身体的隐秘经验、情感的复杂性以及在社会结构中面临的困境。这种早期的探索,为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开辟了新的维度,也为她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没有回避女性身体的感官体验,也没有羞怯于表达女性的情欲,这种坦诚与勇敢,在当时的诗坛上是难能可贵的。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也超越了纯粹的个人抒情,触及到了更广泛的社会议题。 九十年代的深沉与反思: 经历了八十年代的解放与碰撞,九十年代的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和多元的时期。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塑和精神价值的重估。翟永明的诗歌,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更加深沉和内省的特质。她开始更多地关注历史的记忆,个人的失落,以及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她笔下的“潜水艇”,似乎更加孤独,更加深入,去探寻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去审视那些被遮蔽的真相。她开始运用更为隐喻和象征的语言,将个体的情感体验与时代症结紧密相连。例如,她对“母亲”、“家园”、“历史”等概念的重塑,不再是简单的怀旧,而是充满了对当下现实的批判与反思。她对语言的把握也更加精炼,每一句诗都经过反复的打磨,力求精准地传达出她内心深处的感受。 新世纪的沉潜与超越: 进入新世纪,中国社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化进程,信息爆炸,文化多元。在这样的背景下,翟永明的诗歌,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她的诗歌,反而变得更加沉潜,更加注重内在的张力。她开始关注更宏大的主题,如生存的意义、时间的流逝、存在的虚无感。她的“悲伤”,也从个体情感的宣泄,升华为一种对人类普遍境遇的关怀。她不再执着于单一的叙事方式,而是更加自由地运用各种意象和象征,去构建属于她自己的诗歌世界。她对“身体”、“语言”、“记忆”等主题的持续关注,也让她在时代的洪流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自我认知和批判精神。她试图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抓住那些永恒的生命主题,用诗歌的力量,为人类的精神世界留下一片净土。 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 collection 翟永明三十年的诗歌创作,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当代文学与社会变迁的窗口。翟永明的诗歌,就像是时代的“潜水艇”,它记录了时代在个体生命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记。她没有回避历史的伤痛,也没有回避现实的复杂,而是用一种悲悯的眼光,去审视和记录。她的诗歌,不是为了提供答案,而是为了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并非一部简单的诗歌选本,它更是一次文学史的考察,一次心灵的深度探索。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女性诗人如何在时代的大潮中,保持独立的精神姿态,用文字的力量,为我们揭示那些被忽略的美丽与哀愁。她笔下的“潜水艇”,可能承载着女性的困境,也可能承载着个体的孤独,更可能承载着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而那份“悲伤”,并非绝望,而是一种对生命深刻理解后的温柔与力量。 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所展现的诗歌的力量。在信息爆炸、节奏快速的今天,诗歌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然而,翟永明的诗歌,恰恰证明了诗歌的生命力。它能够穿透浮华,触及灵魂,引发共鸣。她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重新认识自我。 阅读《潜水艇的悲伤》,仿佛踏上了一段沉静的旅程,在翟永明的诗歌世界里,我们得以暂时摆脱喧嚣,去聆听内心的声音,去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悲伤与温柔。这本诗集,不仅仅是献给翟永明忠实的读者,也是献给所有在时代变迁中,仍在追寻精神家园的人们。它是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也是一份关于生命、关于时代、关于诗歌的永恒回响。通过这艘“潜水艇”,我们得以潜入更深的内心世界,去理解那些深沉而又真实的情感,去感受诗歌所能带来的,最动人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当翻开《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的扉页,一股难以言喻的、仿佛来自深海的静默便笼罩了我。我并非一位专业的评论家,也无法精辟地概括这位诗人跨越三十余载的文学征程。然而,我能感受到文字所蕴含的那股力量,它如同一艘孤独的潜水艇,悄然下潜,探索人类内心最隐秘的幽暗角落,又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喷涌出震撼心灵的珍珠。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久违的朋友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他的忧伤,他的思索,他的不妥协,都如同潮水般涌来,拍打着我早已平静的岸。我反复回味那些词语的排列组合,那些看似简单的意象,在翟永明的笔下却生出无穷的变幻与张力。我沉醉于他如何用最轻柔的笔触描绘最沉重的伤感,又如何将平凡的生活打磨出诗意的光泽。这本书,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本诗集,不如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一次对生命与情感的深刻凝视。它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我忽略的微小事物,也让我更加珍惜那些看似平淡却饱含深情的瞬间。

评分

这本选集,如同一个精心打磨的棱镜,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光影,却始终保持着核心的温度。我曾尝试着去解读每一个时代的印记,去体会那些时代的呼唤与回响,但更多的时候,我只是被一种宏大的、却又无比细腻的情感所吸引。读《潜水艇的悲伤》,我总会想起那些在时代洪流中努力寻找自己位置的个体,那些在喧嚣中保持沉默,在浮华中坚守本真的灵魂。翟永明的诗,恰恰是这样一种存在。它们不像某些诗歌那样直抒胸臆,而是如同缓缓流淌的溪水,润物无声,却能深入骨髓。我惊叹于他驾驭语言的精妙,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词句,却能构建出如此辽阔的精神空间。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我诘问的过程。我问自己,我是否也曾有过那样的悲伤?我是否也曾有过那样的渴望?这本书,就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影子,让我看到自己不曾察觉的脆弱与坚韧。

评分

读《潜水艇的悲伤》,更像是一次与历史对话的旅程。我并非生活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但我能从诗歌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独特的脉搏,以及个体在其中所经历的挣扎与求索。翟永明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那些被时代洪流淹没的情感碎片,并将它们重新编织成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我常常会在某个字句停驻,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意。有时,我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共鸣,仿佛诗中的情境,也是我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这种超越时空的连接,让我深感震撼。书中的“潜水艇”意象,更是让我联想到那些在人群中孤独前行,却内心世界丰富而深邃的灵魂。他们或许不被看见,不被理解,但他们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默默地航行,探索,存在。

评分

《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1983-2014)》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是一次灵魂的漫游。我时常在夜晚,独自一人,伴着灯光,与诗句共舞。我沉迷于它所营造的那种沉静而又富有张力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独立于世的王国,在那里,所有的喧嚣都被隔绝,只剩下纯粹的情感与思考。我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对人性深刻的理解。那些意象,那些比喻,总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常常会合上书,久久不能平静,任由那些诗句在脑海中回荡,思考。这本书,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用最精炼的语言,传递着最深刻的智慧,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生命,也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敬畏。

评分

初见《潜水艇的悲伤》,我以为它会是一本沉甸甸的、充满了压抑感的书。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我却发现,这份“悲伤”并非是简单的愁绪,而是一种对生命复杂性的深刻体察,一种对存在的庄严思考。它不像那些肤浅的哀愁,转瞬即逝,而是如同深海的暗流,持久而有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对女性命运的描摹,那种独立、坚韧,又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忧郁,仿佛是时代女性共同的心声。翟永明没有刻意去歌颂或批判,他只是用他独特的视角,去呈现,去感知。这种不加矫饰的真实,反而更具力量。每一次翻阅,我都能从中找到新的解读,新的感悟。这本书,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泉源,总能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我滋养和启迪。它让我看到了个体生命的微小,却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本身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评分

书本装祯很漂亮,重要的是书的内容,更美。

评分

好书哇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评分

翟姐的万户买来签名 书很好买来学习 加油每一天

评分

很满意的诗集,很喜欢

评分

诗很现实也很空灵。好书。

评分

学习下翟老师的诗歌!

评分

经典 珍藏 推荐!

评分

推荐二

评分

翟姐的万户买来签名 书很好买来学习 加油每一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