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

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翟永明 著
圖書標籤:
  • 詩歌
  • 翟永明
  • 當代詩歌
  • 中國詩歌
  • 文學
  • 文化
  • 藝術
  • 思想
  • 悲傷
  • 現代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作傢齣版社
ISBN:9787506376976
版次:1
商品編碼:1168144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3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推薦一
  廣受讀者與詩歌界認可的“標準詩叢”推齣第二輯作品,繼續奉上現代漢語詩歌多種麵嚮的標準,《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為其中一種。
  推薦二
  詩人斟酌後的自選集,以詩為主,輔以文論、隨筆,全麵展現詩人創作成熟期至今風貌,《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為閱讀翟永明不二之選。
  推薦三
  《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作為“標準詩叢”第二輯之一種,裝幀風格在延續第一輯基礎上,根據本輯作品特點,進一步升級,真正實現可閱讀性與可典藏性相結閤。

內容簡介

  白話文運動以來,中國現代文學(廣義而言,包括所謂當代文學)煥發齣蓬勃的生機、取得瞭輝煌的成就。現代漢語詩歌在傳統詩歌之外,另立標杆,開拓空間,對現代漢語的錶達可能進行瞭全方位的探索,一批卓越的詩人創作齣瞭在世界詩歌範圍內也足稱傑齣的作品。為展現現代漢語詩歌的成就,嚮讀者與詩歌界奉上現代漢語詩歌多種麵嚮的標準,特策劃“標準詩叢”。
  《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是“標準詩叢”第二輯之一種,全書遴選著名詩人翟永明不同時期代錶作品,分為“詩”與“文”兩捲。“詩”部分按照時間,又分為:1983—1989、1992—1999、2000以來四輯,詩人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代錶作,如《女人》《黑房間》《靜安莊》《咖啡館之歌》《十四首素歌》《關於雛妓的一次報道》《隨黃公望遊富春山》等等悉數收錄;“文”則選瞭最具代錶性的《“女性詩歌”與詩歌中的女性意識》《從八十年代到現在》《個人女性觀》以及中坤國際詩歌獲奬感言《詩歌的命運隨著時代改變》、華語文學傳媒大奬獲奬感言《詩歌的視野廣闊無垠》等等。
  《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精當的選本,與內容相膺的裝幀形式,都讓本書成為閱讀翟永明的首要之選,也讓本書成為現代漢語詩歌的必然典藏。

作者簡介

  翟永明,1981年開始發錶詩歌作品。1984年完成組詩《女人》,被譽為“女性詩歌”在中國的發軔與代錶作品。1986年停薪留職寫作。1990-1991年赴美。1992年返迴成都,重新開始寫作,詩風即變。從80年代開始,一直在風格上尋求各種可能性。1998年在成都開“白夜”酒吧,同時潛心寫作並策劃瞭一係列文學、藝術及民間影像活動,使“白夜”成為頗具盛名的藝術場所。重要作品有:詩集《女人》(1986)、《翟永明詩集》(1994)、《稱之為一切》(1997)、《黑夜裏的素歌》(1997)、《終於使我周轉不靈》(2002),隨筆集《紙上建築》(1997)、《堅韌的破碎之花》(1999)、《正如你所看到的》(2004)、《白夜譚》(2009)等。
  另齣版有德語詩集《咖啡館之歌》、法語詩集《黑夜的意識》、英語詩集《更衣室》。
  2007年獲中坤國際詩歌奬,2012年獲意大利CeppoPistoia國際文學奬,2012年獲第31屆美國北加州圖書奬?翻譯類圖書奬,2013年獲第11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2012年度傑齣作傢奬。

目錄

第一捲 詩
女人
黑房間
靜安莊
死亡的圖案
稱之為一切
我策馬揚鞭
土撥鼠
1992—
咖啡館之歌
重逢
祖母的時光
莉莉和瓊
臉譜生涯
盲人按摩師的幾種方式
剪刀手的對話——獻給弗裏達卡洛
時間美人之歌
三美人之歌
十四首素歌——緻母親
小酒館的現場主題
周末與幾位忙人共飲
編織和行為之歌
孤身的逃
給我愛情,我就愛他
重陽登高——遍插茱萸少一人
潛水艇的悲傷
菊花燈籠漂過來
2000以來
輕傷的人,重傷的城市
老傢
關於雛妓的一次報道
最委婉的詞
在古代
魚玄機賦
哀書生——因絕調詞哀書生而憶馮喆( 組詩《 桃花劫 》選一 )
前朝來信—— 無考女詩人邱硯雪信劄
黃帝的采納筆記—— 一個老人叫黃帝
騎虎的女神難近母
城市法則
隨黃公望遊富春山 ( 組詩選 ) —— 幽緻嘆何窮
讀舊信,想起一位早逝的女孩—— 給馬雁
第二捲 文
“女性詩歌”與詩歌中的女性意識
從八十年代到現在
在一切玫瑰之上
個人女性觀
迴文無盡是璿璣
時間美人和美人的時間
寫於2001年 《 上下左右 》 展覽之後
她秘密的一瞥,使我精疲力竭
寫詩是一種心理治療
詩歌的命運隨著時代改變——中坤國際詩歌獲奬感言
女性意識婦人之見雌聲
與木朵的對談
水之詩開放在我的靈魂中
詩人離現實有多遠?
詩歌的視野廣闊無垠——華語文學傳媒大奬獲奬感言

精彩書摘

  關於雛妓的一次報道
  雛妓又被稱作漂亮寶貝
  她穿著花邊蕾絲小衣
  大腿已是撩人
  她的媽媽比她更美麗
  她們像姐妹“其中一個像羚羊”……
  男人都喜歡這樣的寶貝
  寶貝也喜歡對著鏡頭的感覺
  我看見的雛妓卻不是這樣
  她十二歲瘦小而且穿著骯髒
  眼睛能裝下一個世界
  或者根本已裝不下哪怕一滴眼淚
  她的爸爸是農民年輕
  但頭發已花白
  她的爸爸花瞭三個月
  一步一步地去尋找他
  失蹤瞭的寶貝
  雛妓的三個月
  算起來快一百多天
  三百多個男人
  這可不是簡單數
  她一直不明白為什麼
  那麼多老的,醜的,髒的男人
  要趴在她的肚子上
  她也不明白這類事情本來的模樣
  隻知道她的身體
  變輕變空被取走某些東西
  雛妓又被認為美麗無腦
  關於這些她一概不知
  她隻在夜裏計算
  她的算術本上有三百多個
  無名無姓無地無址的形體
  他們閤起來稱作消費者
  那些數字像墓地裏的古老符號
  太陽齣來以前消失瞭
  看報紙時我一直在想:
  不能為這個寫詩
  不能把詩變成這樣
  不能把詩嚼得嘎嘣直響
  不能把詞敲成牙齒去反復啃咬
  那些病那些手術
  那些與十二歲加在一起的統計數字
  詩、綳帶、照片、迴憶
  颳傷我的眼球
  (這是視網膜的明暗交接地帶)
  一切全錶明:都是無用的
  都是無人關心的傷害
  都是每一天的數據它們
  正在創造齣某些人一生的悲哀
  部分地她隻是一張新聞照片
  十二歲與彆的女孩站在一起
  你看不齣她少一個卵巢
  一般來說那隻是報道
  每天我們的眼睛收集成韆上萬的資訊
  它們控製著消費者的歡愉
  它們一掠而過“它”也如此
  信息量熱綫和國際視點
  像巨大的抹布抹去瞭一個人卑微的傷痛
  我們這些人看瞭也就看瞭
  它被揉皺塞進黑鐵桶裏
  2002年4月21日
  在古代
  在古代,我隻能這樣
  給你寫信並不知道
  我們下一次
  會在哪裏見麵
  現在我往你的郵箱
  灌滿瞭群星它們都是五筆字型
  它們站起來為你奔跑
  它們停泊在天上的某處
  我並不關心
  在古代青山嚴格地存在
  當綠水醉倒在他的腳下
  我們隻不過抱一抱拳彼此
  就知道後會有期
  現在,你在天上飛來飛去
  群星滿天跑碰到你就像碰到疼處
  它們像無數的補丁去堵截
  一個藍色屏幕它們並不歇斯底裏
  在古代人們要寫多少首詩?
  纔能變成嶗山道士穿過牆
  穿過空氣再穿過一杯竹葉青
  抓住你更多的時候
  他們頭破血流倒地不起
  現在你正撥一個手機號碼
  它發送上萬種味道
  它灌入瞭某個人的體香
  當某個部位顫抖全世界都顫抖
  在古代我們並不這樣
  我們隻是並肩策馬走幾十裏地
  當耳環叮當作響你微微一笑
  低頭間我們又走瞭幾十裏地
  ……

前言/序言



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 一份關於時代變遷、個體記憶與詩歌力量的深沉迴響 翟永明,這個名字對於中國當代詩歌而言,是一道不可忽視的風景綫。她的詩歌,如同一艘深潛於時代浪潮之下的潛水艇,悄然記錄著時代的浮沉、個體的細微感受,以及那些在喧囂中易被忽略的悲傷與柔情。本書《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便是詩人長達三十餘年創作生涯的一次重要迴溯與梳理,它不僅僅是一部詩集,更是一部關於女性主體意識覺醒、社會變遷印記以及詩歌精神堅守的文獻。 1983年至2014年,這三十一年,是中國社會經曆劇烈變革的時期。改革開放的浪潮席捲瞭每一個角落,傳統觀念受到衝擊,新的思想與文化不斷湧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翟永明的詩歌,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捕捉並迴應著時代的脈搏。她不像某些詩人那樣激進地呐喊,也不流於錶麵的抒情,而是以一種內斂而又強韌的方式,將個體經驗置於宏大的曆史敘事之中,用詩歌的語言,為那些沉默的、被邊緣化的聲音,尋找齣口。 本書的標題“潛水艇的悲傷”,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象徵意義。潛水艇,是隱藏的、深入的、在幽暗中默默前行的存在。它承載著探險的使命,也可能遭遇孤獨與危險。翟永明的詩歌,正是這種“潛水艇”式的存在。她的目光,常常投嚮那些不為大眾所熟知的生活角落,那些被忽略的情感體驗,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欲望與失落。她以一種近乎考古學傢的耐心,挖掘著心靈的深度,揭示著潛藏在個體靈魂深處的隱秘。而“悲傷”,則構成瞭她詩歌情感的主色調。這種悲傷,並非簡單的個人失意,而是對時代睏境、社會不公、人性失落的深刻體認。它是一種超越個體的情感,是對生命本質的洞察,是對存在本身的沉思。 本書的編排,以時間為綫索,清晰地展現瞭翟永明詩歌創作的演變軌跡。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朦朧詩潮餘韻,到九十年代的女性主義思潮湧動,再到新世紀的多元文化交融,翟永明的詩歌始終保持著其獨立性與前瞻性。 八十年代的探索與覺醒: 在這個時期,翟永明以其獨特的女性視角,開始挑戰傳統的性彆認知和語言模式。她的詩歌,如《在男性世界裏》、《女人》、《緻西風》等,充滿瞭對女性身份的拷問,對身體的意識,以及對父權製文化的質疑。她不再是溫婉的、依附的女性形象,而是試圖在詩歌中構建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主體。她用一種近乎粗糲卻又精準的語言,錶達女性身體的隱秘經驗、情感的復雜性以及在社會結構中麵臨的睏境。這種早期的探索,為中國當代女性詩歌開闢瞭新的維度,也為她後來的創作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她沒有迴避女性身體的感官體驗,也沒有羞怯於錶達女性的情欲,這種坦誠與勇敢,在當時的詩壇上是難能可貴的。她對女性命運的關注,也超越瞭純粹的個人抒情,觸及到瞭更廣泛的社會議題。 九十年代的深沉與反思: 經曆瞭八十年代的解放與碰撞,九十年代的中國社會進入瞭一個更為復雜和多元的時期。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社會結構的重塑和精神價值的重估。翟永明的詩歌,在這一時期,呈現齣更加深沉和內省的特質。她開始更多地關注曆史的記憶,個人的失落,以及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疏離。她筆下的“潛水艇”,似乎更加孤獨,更加深入,去探尋那些被遺忘的角落,去審視那些被遮蔽的真相。她開始運用更為隱喻和象徵的語言,將個體的情感體驗與時代癥結緊密相連。例如,她對“母親”、“傢園”、“曆史”等概念的重塑,不再是簡單的懷舊,而是充滿瞭對當下現實的批判與反思。她對語言的把握也更加精煉,每一句詩都經過反復的打磨,力求精準地傳達齣她內心深處的感受。 新世紀的沉潛與超越: 進入新世紀,中國社會迎來瞭前所未有的全球化進程,信息爆炸,文化多元。在這樣的背景下,翟永明的詩歌,並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她的詩歌,反而變得更加沉潛,更加注重內在的張力。她開始關注更宏大的主題,如生存的意義、時間的流逝、存在的虛無感。她的“悲傷”,也從個體情感的宣泄,升華為一種對人類普遍境遇的關懷。她不再執著於單一的敘事方式,而是更加自由地運用各種意象和象徵,去構建屬於她自己的詩歌世界。她對“身體”、“語言”、“記憶”等主題的持續關注,也讓她在時代的洪流中,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自我認知和批判精神。她試圖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抓住那些永恒的生命主題,用詩歌的力量,為人類的精神世界留下一片淨土。 本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 collection 翟永明三十年的詩歌創作,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中國當代文學與社會變遷的窗口。翟永明的詩歌,就像是時代的“潛水艇”,它記錄瞭時代在個體生命中所留下的深刻印記。她沒有迴避曆史的傷痛,也沒有迴避現實的復雜,而是用一種悲憫的眼光,去審視和記錄。她的詩歌,不是為瞭提供答案,而是為瞭提齣問題,引發思考。 《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並非一部簡單的詩歌選本,它更是一次文學史的考察,一次心靈的深度探索。通過閱讀這些詩歌,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女性詩人如何在時代的大潮中,保持獨立的精神姿態,用文字的力量,為我們揭示那些被忽略的美麗與哀愁。她筆下的“潛水艇”,可能承載著女性的睏境,也可能承載著個體的孤獨,更可能承載著對時代變遷的深刻反思。而那份“悲傷”,並非絕望,而是一種對生命深刻理解後的溫柔與力量。 本書的價值,還在於它所展現的詩歌的力量。在信息爆炸、節奏快速的今天,詩歌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然而,翟永明的詩歌,恰恰證明瞭詩歌的生命力。它能夠穿透浮華,觸及靈魂,引發共鳴。她的詩歌,以其獨特的語言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讓我們重新審視生活,重新認識自我。 閱讀《潛水艇的悲傷》,仿佛踏上瞭一段沉靜的旅程,在翟永明的詩歌世界裏,我們得以暫時擺脫喧囂,去聆聽內心的聲音,去感受那份超越時空的悲傷與溫柔。這本詩集,不僅僅是獻給翟永明忠實的讀者,也是獻給所有在時代變遷中,仍在追尋精神傢園的人們。它是一份珍貴的文學遺産,也是一份關於生命、關於時代、關於詩歌的永恒迴響。通過這艘“潛水艇”,我們得以潛入更深的內心世界,去理解那些深沉而又真實的情感,去感受詩歌所能帶來的,最動人的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讀《潛水艇的悲傷》,更像是一次與曆史對話的旅程。我並非生活在那個特定的年代,但我能從詩歌中感受到那個時代獨特的脈搏,以及個體在其中所經曆的掙紮與求索。翟永明以其敏銳的洞察力,捕捉到瞭那些被時代洪流淹沒的情感碎片,並將它們重新編織成一首首動人的詩篇。我常常會在某個字句停駐,細細品味其中蘊含的深意。有時,我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共鳴,仿佛詩中的情境,也是我曾經曆過或正在經曆的。這種超越時空的連接,讓我深感震撼。書中的“潛水艇”意象,更是讓我聯想到那些在人群中孤獨前行,卻內心世界豐富而深邃的靈魂。他們或許不被看見,不被理解,但他們依然在自己的世界裏,默默地航行,探索,存在。

評分

這本選集,如同一個精心打磨的棱鏡,摺射齣不同時期的光影,卻始終保持著核心的溫度。我曾嘗試著去解讀每一個時代的印記,去體會那些時代的呼喚與迴響,但更多的時候,我隻是被一種宏大的、卻又無比細膩的情感所吸引。讀《潛水艇的悲傷》,我總會想起那些在時代洪流中努力尋找自己位置的個體,那些在喧囂中保持沉默,在浮華中堅守本真的靈魂。翟永明的詩,恰恰是這樣一種存在。它們不像某些詩歌那樣直抒胸臆,而是如同緩緩流淌的溪水,潤物無聲,卻能深入骨髓。我驚嘆於他駕馭語言的精妙,那些看似信手拈來的詞句,卻能構建齣如此遼闊的精神空間。閱讀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自我詰問的過程。我問自己,我是否也曾有過那樣的悲傷?我是否也曾有過那樣的渴望?這本書,就如同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的影子,讓我看到自己不曾察覺的脆弱與堅韌。

評分

當翻開《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的扉頁,一股難以言喻的、仿佛來自深海的靜默便籠罩瞭我。我並非一位專業的評論傢,也無法精闢地概括這位詩人跨越三十餘載的文學徵程。然而,我能感受到文字所蘊含的那股力量,它如同一艘孤獨的潛水艇,悄然下潛,探索人類內心最隱秘的幽暗角落,又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噴湧齣震撼心靈的珍珠。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與一位久違的朋友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他的憂傷,他的思索,他的不妥協,都如同潮水般湧來,拍打著我早已平靜的岸。我反復迴味那些詞語的排列組閤,那些看似簡單的意象,在翟永明的筆下卻生齣無窮的變幻與張力。我沉醉於他如何用最輕柔的筆觸描繪最沉重的傷感,又如何將平凡的生活打磨齣詩意的光澤。這本書,對我而言,與其說是一本詩集,不如說是一次靈魂的洗禮,一次對生命與情感的深刻凝視。它讓我重新審視那些被我忽略的微小事物,也讓我更加珍惜那些看似平淡卻飽含深情的瞬間。

評分

初見《潛水艇的悲傷》,我以為它會是一本沉甸甸的、充滿瞭壓抑感的書。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時,我卻發現,這份“悲傷”並非是簡單的愁緒,而是一種對生命復雜性的深刻體察,一種對存在的莊嚴思考。它不像那些膚淺的哀愁,轉瞬即逝,而是如同深海的暗流,持久而有力。我尤其喜歡其中對女性命運的描摹,那種獨立、堅韌,又帶著一絲無法掩飾的憂鬱,仿佛是時代女性共同的心聲。翟永明沒有刻意去歌頌或批判,他隻是用他獨特的視角,去呈現,去感知。這種不加矯飾的真實,反而更具力量。每一次翻閱,我都能從中找到新的解讀,新的感悟。這本書,就像一個永不枯竭的泉源,總能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我滋養和啓迪。它讓我看到瞭個體生命的微小,卻也讓我感受到瞭生命本身所蘊含的巨大能量。

評分

《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閱讀的體驗,更是一次靈魂的漫遊。我時常在夜晚,獨自一人,伴著燈光,與詩句共舞。我沉迷於它所營造的那種沉靜而又富有張力的氛圍,仿佛置身於一個獨立於世的王國,在那裏,所有的喧囂都被隔絕,隻剩下純粹的情感與思考。我能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對人性深刻的理解。那些意象,那些比喻,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常常會閤上書,久久不能平靜,任由那些詩句在腦海中迴蕩,思考。這本書,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用最精煉的語言,傳遞著最深刻的智慧,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審視生命,也讓我對這個世界有瞭更深的敬畏。

評分

不錯,還可以,還是有點東西的,是吧,我覺得還是有點幫助的,多看點總是好的,是不是

評分

推薦三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潛水艇的悲傷:翟永明集1983—2014》作為“標準詩叢”第二輯之一種,裝幀風格在延續第一輯基礎上,根據本輯作品特點,進一步升級,真正實現可閱讀性與可典藏性相結閤。

評分

京東很給力,發貨超快。

評分

詩歌是一種大的文學樣式,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會生活,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語言精煉而形象性強,並具有一定的節奏韻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種文學體裁中齣現最早。詩歌按照有無故事情節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照語言有無格律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按照有無押韻分為有韻詩和無韻詩。

評分

中國古代不閤樂的稱為詩,閤樂的稱為歌,現代一般統稱為詩歌。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錶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時期就有相關文獻記載。《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所整理,關於這個問題學術界尚有爭論。中國古代詩歌曆經漢魏六朝樂府、唐詩、宋詞、元麯之發展。《漢書·禮樂誌》:“和親之說難形,則發之於詩歌詠言,鍾石筦弦。” 漢荀悅《漢紀·惠帝紀》作“詩謌”。 唐韓愈《鄆州溪堂詩》序:“雖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謂,而喑無詩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王鏊《震澤長語·官製》:“ 唐宋翰林,極為深嚴之地,見於詩歌者多矣。”魯迅《書信集·緻竇隱夫》:“詩歌雖有眼看的和嘴唱的兩種,也究以後一種為好。”孔羽《睢縣文史資料·袁氏陸園》:“袁氏(袁可立)陸園在鳴鳳門內,……每逢佳日節期,州內文人名士在此聚會。所吟誦的詩歌,後來薈為專集,名《蓬萊紀勝》。”

評分

包裝精美的書籍!好好好

評分

非常好的書,很喜歡!京東物流也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