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全麵介紹和評述瞭自17世紀英國資産階級革命和結束“三十年戰爭”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至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間的大約280年的整個近代國際關係史。資料翔實,證據充分,論證有力,是編者們長期從事國際關係史教學和研究的結晶,既可以作為高校國際關係專業的教科書,又可以作為相關研究的重要參考書和工具書。
本書主要供高等學校國際政治、國際關係、外交學、國際法和世界史等專業教學使用,也可作為黨校、乾部院校、軍事院校及外事工作人員和關心國際問題的廣大青年、乾部學習用書。
本書旨在以馬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指導,實事求是地分析自17世紀中葉至1918年國際關係發展變化的新現象和新特點,力求準確、科學地揭示這一曆史時期國際力量對比和國際格局的變化以及各大國之間在不同階段所展開的激烈爭奪與勾結,並由此引起國際危機、局部戰爭乃至人類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曆史進程。本書在體例上主要按編年係統撰寫,共分兩編十五章。書中依據的材料有很大一部分是原始資料,包括這一時期的重要國際條約、密約、協定;國王敕令、文告;政府聲明、公告、函電、領導人演說以及有一定參考價值的迴憶錄等。
目錄
序言
第一編 英國資産階級革命至普法戰爭時期的國際關係(1640-1871)
第一章 17世紀至18世紀中期英荷法三國的角逐
第一節 英國資産階級革命前的歐洲
17世紀初期的歐洲形勢及三十年戰爭的起因
經曆瞭四個階段的三十年戰爭
《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及其以後的歐洲
第二節 英國奪取海上霸權的初期鬥爭
資産階級革命後的英國對外政策
英國荷蘭商業戰爭
第三節 法國追逐歐洲大陸霸權
法國西班牙戰爭與《比利牛斯條約》
遺産繼承戰爭與《亞琛和約》
法荷戰爭與《奈梅根和約》
“大同盟”戰爭與《裏斯維剋和約》
第四節 英法爭奪殖民地霸權的鬥爭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與《烏德勒支和約》
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與《亞琛和約》
七年戰爭與《巴黎和約》
第二章 俄國的興起及其侵略擴張
第一節 俄國奪取齣海口的政策及其實施
彼得一世奪取齣海口的政策與遠徵亞速
北方同盟與北方戰爭
《尼斯塔得和約》與北方齣海口的獲得
第二節 瓜分波蘭
俄國乾涉波蘭與波蘭王位繼承戰爭
俄普奧第一次瓜分波蘭
俄普第二次瓜分波蘭
俄普奧第三次瓜分波蘭
第三節 “東方問題”與俄土戰爭
“東方問題”的齣現
1768-1774年的俄土戰爭
1787-1792年的俄土戰爭
第三章 法國資産階級革命和拿破侖戰爭時期的歐洲國際關係
第一節 法國資産階級革命與列強的乾涉
法國資産階級革命與奧普《皮爾尼茨宣言》
法國革命戰爭與奧普乾涉的失敗
第一次反法聯盟與熱月黨政變
第二節 法國督政府與執政府的對外戰爭與外交
拿破侖遠徵意大利,第一次反法聯盟瓦解
拿破侖遠徵埃及,第二次反法聯盟組成
霧月政變與《呂內維爾和約》
法俄和約與英法《亞眠和約》
第三節 拿破侖帝國的對外戰爭與外交
英法矛盾加劇,第三次反法聯盟建立
《普雷斯堡和約》與萊茵聯邦的建立
第四次反法聯盟與《提爾西特和約》
大陸封鎖政策與半島戰爭
第五次反法聯盟瓦解,拿破侖帝國的極盛時期
第四節 拿破侖戰敗與第一次巴黎和約
拿破侖進攻俄國及其失敗
第六次反法聯盟組成與萊比锡戰役
夏蒂榮會議與《肖濛條約》
拿破侖第一次退位與第一次《巴黎和約》
第五節 俄國的侵略與擴張
俄國兼並芬蘭
俄國吞並比薩拉比亞
1804-1813年俄國伊朗戰爭與《古利斯坦和約》
1826-1828年俄國伊朗戰爭與《土庫曼恰伊和約》
第四章 維也納體係的建立及其瓦解
第一節 維也納會議
維也納會議的召開
維也納會議的任務與原則
大國在維也納會議上的矛盾與鬥爭
英奧法《維也納秘密同盟條約》
《維也納會議最後議定書》
第二節 拿破侖帝國最終崩潰與維也納體係的形成
拿破侖第二次退位與《第二次巴黎和約》
神聖同盟、四國同盟與“歐洲協調”
亞琛會議與五國同盟
第三節 歐洲1820年革命運動及“歐洲協調”的破裂
歐洲革命運動的興起
特羅保會議、萊巴赫會議與意大利革命被絞殺
維羅納會議與西班牙革命的失敗
第四節 歐洲1830年革命對維也納體係的衝擊
法國七月革命與歐洲大國的態度
比利時革命與五大國倫敦議定書
波蘭革命與俄國
第五節 歐洲1848年革命及維也納體係的瓦解
歐洲1848年革命的爆發及其對封建製度的打擊
歐洲1848年革命對歐洲國際關係的影響
第五章 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的美洲國際關係
第一節 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戰爭時期的國際關係
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戰爭與《獨立宣言》
法美同盟與俄丹等國的武裝中立同盟
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與《巴黎和約》
第二節 美國早期的外交政策與對外關係
建國初期的美國對外政策
“XYZ事件”與美法新約
路易斯安那的獲得,美國領土的擴大
美英1812-1814年戰爭
第三節 門羅宣言與美國南北戰爭
門羅宣言的發錶
美國南北戰爭與領土擴張
第六章 “東方問題”的發展與剋裏米亞戰爭
第一節 希臘獨立運動與“東方問題”
希臘起義的發生和列強的基本立場
《彼得堡議定書》和《倫敦條約》
俄土戰爭、《阿德裏安堡條約》和《倫敦議定書》
第二節 兩次土埃戰爭與列強的閤作和衝突
第一次土埃戰爭和《溫加爾·斯剋利西條約》
第二次土埃戰爭和倫敦協定
土埃衝突的解決和《海峽公約》
第三節 剋裏米亞戰爭與俄國地位的下降
聖地管轄權問題和緬什科夫使命的失敗
危機中的外交和戰爭的來臨
戰爭初期的外交和“維也納四點”
維也納談判和塞瓦斯托波爾的陷落
《巴黎和約》和剋裏米亞戰爭的影響
第七章 17世紀至19世紀中期列強對印度、印尼、日本和中國的侵略
第一節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化
西方在印度的早期活動
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
印度民族大起義及其影響
第二節 荷蘭在印度尼西亞的殖民活動
西方對印尼侵略的開端
聯閤東印度公司在印尼的進一步擴張
19世紀荷蘭對印尼的統治
第三節 日本的開國和變革
《神奈川條約》和《安政條約》
“開國”對日本的影響
戊辰戰爭和明治維新
第四節 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
19世紀60年代的中外關係
第八章 意大利統一時期的歐洲國際關係
第一節 撒丁法國反奧戰爭
意大利的分裂局麵
加富爾統一意大利的計劃
撒丁參加剋裏米亞戰爭
普隆比耶爾秘密協定
法撒奧戰爭的爆發
奧軍戰敗與維拉法朗卡預備和約
第二節 意大利王國的建立
中北部意大利的歸屬問題
《都靈條約》
加裏波第進軍兩西西裏
意大利王國的建立
第三節 意大利統一的完成
威尼西亞的歸並
羅馬問題的解決
第九章 德國統一時期的歐洲國際關係
第一節 普奧對丹麥的戰爭
19世紀中葉的德意誌統一運動
俾斯麥掌權
波蘭問題與普俄接近
石勒蘇益格一荷爾斯泰因問題
普奧對丹麥的戰爭
第二節 普奧戰爭與北德聯邦的成立
《加斯泰因公約》
比亞裏茨會晤
普意同盟
普意對奧戰爭
《布拉格和約》與北德意誌聯邦的建立
第三節 普法戰爭與德國統一的完成
盧森堡問題與普法交惡
法國的孤立與戰爭準備
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
普法戰爭與德意誌帝國的建立
《法蘭剋福和約》與《倫敦海峽公約》
第二編 普法戰爭後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期的國際關係(1871-1918)
……
附錄一 1640-1918年英、法、俄、普、德、奧、意、美、日國傢元首和政府主要成員錶
附錄二 大事年錶
附錄三 外國人名譯名對照錶
附錄四 外國地名譯名對照錶
精彩書摘
《國際關係史:近代捲(套裝上下冊)/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傢級重點教材》:
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與《亞琛和約》
18世紀40年代,因奧地利帝位繼承問題,又引發瞭一場持續七年有餘的歐洲國際戰爭,史稱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
奧地利皇帝查理六世原有一子,但夭亡。為瞭防止帝國領地被肢解,並將帝位傳給自己的後裔,查理六世於1713年4月19日頒布“國本詔書”(又稱“國事詔書”),規定哈布斯堡王室的領地不可分割,國王逝世後,應由其長子繼承帝位,如無長子,則由長女繼承;如長女死後無嗣,應由查理的亡兄約瑟夫一世之後裔繼承。該詔書曾得到神聖羅馬帝國各邦國以及歐洲一些君主國的承認。
1740年10月20日,查理六世去世,其長女瑪麗亞·特蕾薩依.國本詔書繼承瞭帝位。但是,約瑟夫一世的女婿、巴伐利亞選帝侯查理·阿伯特以及普魯士欲乘機奪取哈布斯堡王室的領地,遂宣布詔書無效。普魯士於同年12月齣兵占領瞭奧地利的西裏西亞,要求奧地利放棄該地,以換取普魯士對“國本詔書”的承認。奧地利帝位繼承戰爭由此爆發。在普奧之間,第一階段的戰爭也稱第一次西裏西亞戰爭。
長期與奧地利對抗的法國和西班牙,此刻也想乘機瓜分哈布斯堡王室的領地。所以,這兩國於1741年5月同巴伐利亞在慕尼黑城外的尼姆芬堡宮結成同盟,同年7月和9月,普魯士和薩剋森也先後加入。同盟條約規定:它們將為瓜分奧地利的領地采取一緻行動;巴伐利亞將奪取波希米亞、提羅爾及上奧地利;法國將占領奧屬尼德蘭;西班牙將獲得奧屬意大利領地;薩剋森將領有摩拉維亞。此外,依附於法西同盟的還有撒丁王國。法國巴伐利亞締約後不久,兩國的軍隊便侵入瞭奧地利的波希米亞,其他參加同盟的國傢也先後投入瞭反奧戰爭。
由於法國已介入戰爭,正在與其爭奪殖民地霸權的英國便不能置身事外。因為,英國首先擔心法國將會侵占奧屬尼德蘭。那樣,既增強瞭法國的實力,也威脅到荷蘭的安全。其次,英王喬治二世認為普魯士力量的加強也將威脅其漢諾威的安全。第三,英國的公眾輿論同情瑪麗亞·特雷薩。而且,英國的外交傳統是支持奧地利,以抵消法國的優勢。所以,英國決定站在奧地利一方。由於英國同西班牙因黑奴貿易糾紛已於1739年9月爆發戰爭,未能給奧地利以有力支援,但同意每年嚮奧地利提供30萬英鎊補助金。此外,支持奧地利的還有荷蘭。這場戰爭主要是在歐洲大陸上進行,英法兩國還在美洲、印度等地作戰。
英國援助奧地利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奧地利進行反法戰爭。因此,英國曾多次勸說奧地利放棄西裏西亞,停止同普魯士的對抗,以便共同反法。奧地利則想首先收復被普魯士占領的西裏西亞。然而,沒有英國的有力支援,這一願望也難以實現。後來,奧地利終於在1741年10月9日同普魯士簽訂瞭秘密條約,奧地利同意將位於西裏西亞的尼斯重鎮及下西裏西亞讓與普魯士,普魯士則釋放被它俘虜的全部奧軍,普奧對抗遂暫告停止。但是,當法國巴伐利亞軍隊占領瞭布拉格後,普魯士又於11月26日開始瞭對奧地利的進攻。
1742年1月24日,巴伐利亞選帝侯查理·阿伯特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查理七世。同年2月12日,即在查理七世加冕於法蘭剋福的當天,奧軍攻占瞭巴伐利亞的都城慕尼黑。但是,三個月後,奧地利又被普王腓特烈二世率領的軍隊打敗,英國遂齣麵調停。結果,促成奧普於7月28日簽訂瞭《柏林和約》。依約,奧地利將上、下西裏西亞(特羅保、特申及耶根多夫三地除外)及格拉茨(今波蘭之剋沃茲科)割讓給普魯士,並由英荷予以保證。至此,普奧之間的第一次西裏西亞戰爭宣告結束。
……
前言/序言
國際關係史:近代捲(套裝上下冊)/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傢級重點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國際關係史:近代捲(套裝上下冊)/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傢級重點教材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