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自传3: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冯玉祥自传3: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玉祥 著
图书标签:
  • 冯玉祥
  • 蒋介石
  • 民国历史
  • 回忆录
  • 军事
  • 政治
  • 人物传记
  • 近代史
  • 历史人物
  • 自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126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723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冯玉祥自传三部曲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12
字数:25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谊属老友,又是教兄。这绝非一个局外人的恣意指责,而是一个同他合作了廿年的人的观点——冯玉祥

内容简介

  《冯玉祥自传3:我所认识的蒋介石》是“冯玉祥自传三部曲”(即《我的生活》《我的抗战生活》和《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的第三部,是冯玉祥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
  1928年冯、蒋二人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书中以大量的事实,叙述了冯、蒋之间关系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内幕性资料,文笔生动犀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冯玉祥自传3:我所认识的蒋介石》还增补了《毛泽东致冯玉祥的一封信》《周恩来贺冯玉祥六十大寿》《冯玉祥遇难经过》《致蒋介石的一封公开信》《对被开除党籍发表的声明》《冯玉祥的亲笔遗嘱》等11篇重要文献。

作者简介

  冯玉祥 (1882-1948),是一位身经两朝(清、民国)数代(从光绪、宣统、袁世凯,以至蒋介石)的著名历史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很多重大事件中,都有着冯玉祥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的重大影响。他从士兵到将军的人生历程,他打倒反动统治的毕生追求,正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黑暗中艰难求索、救亡图存的缩影。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言
01第一次听说“蒋介石”三个字
02第一次同蒋介石见面
03我请蒋介石回来
04我在郑州见蒋介石
05在南京会议见蒋介石
06消灭异己的蒋介石
07“九一八”的蒋介石
08“九一八”在南京会议的蒋介石
09“一·二八”上海大战的蒋介石
10迁都到洛阳的蒋介石
11我在泰山时的蒋介石
12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时代的蒋介石
13何梅协定以后的蒋介石
14福建抗日人民政府时代的蒋介石
15约我到南京开会的蒋介石
16出卖福建安溪矿产给日人的蒋介石
17把救国会七君子下狱的蒋介石
18西安事变“双十二”的蒋介石
19故意违背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蒋介石
20“七七”抗战的蒋介石
21“八一三”的蒋介石
22调我到第六战区的蒋介石
23在南京要投降的蒋介石
24撤出南京跑到武汉的蒋介石
25堵塞长江交通的蒋介石
26言行不一致的蒋介石
27找我到河南查看阵地的蒋介石
28找我检阅湘黔川军队的蒋介石
29武汉失守后的蒋介石
30忽然说出焦土抗战的蒋介石
31把装备齐整的军队藏起来的蒋介石
32压迫苗族同胞的蒋介石
33利用特务毁害文武官吏的蒋介石
34鼓励贪污的蒋介石
35放走汉奸汪精卫的蒋介石
36随便杀人的蒋介石
37在天气很冷时脱下士兵棉衣的蒋介石
38到处遍设收税机关的蒋介石
39对于病兵不闻不问的蒋介石
40兵死了用两块破席头埋葬的蒋介石
41办中央训练团最糟糕的蒋介石
42在四川綦江县附近大杀青年的蒋介石
43决心不守法的蒋介石
44不知道民主是什么的蒋介石
45血口喷人硬说史迪威将军是共产党的蒋介石
46使人制造九鼎预备做皇帝的蒋介石
47谁说真话就枪决谁的蒋介石
48对于士兵吃不饱知道还装不知道的蒋介石
49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的蒋介石
50大骂呈报河南旱灾的蒋介石
51阻碍献金救国增加抗战力量的蒋介石
52用种种阴谋破坏献金大会的蒋介石
53制造谣言说陈嘉庚是共产党的蒋介石
54把军队弄成纸老虎式的蒋介石
55派特务监视各界民众慰劳团的蒋介石
56朝朝夕夕都在算计着打共产党的蒋介石
57拿着新生活欺骗世人的蒋介石
58原子弹响了之后的蒋介石
59收买领袖不成功的蒋介石
60食言而肥的蒋介石
61派出许多接收强盗的蒋介石
62说体面话不做体面事的蒋介石
63有时也像傀儡似的蒋介石
64主使特务流氓各处打人的蒋介石
65把三民主义变成三我主义的蒋介石
66背叛孙总理中山先生遗教的蒋介石
67杀大学教授的蒋介石
68随便乱杀公务员的蒋介石
69用黑名单杀陶行知的蒋介石
70挥金如土的蒋介石
71用种种诡计阴谋拉美国人下水的蒋介石
72拿着人民当仇介石
73用三征害死大多数人民的蒋介石
74把许多忠实将领挤走的蒋介石
75屠杀大学生的蒋介石
76逼着人民抢米大杀民主分子的蒋介石
77一心一意要做袁世凯的蒋介石
跋一
跋二
附录一:毛泽东致冯玉祥的一封信
附录二:周恩来贺冯玉祥六十大寿
附录三:冯玉祥遇难经过
附录四:国庆演词
附录五:我为什么与蒋决裂?
附录六:为被召回国事发表的声明
附录七:对被开除党籍发表的声明
附录八:致蒋介石一封公开信
附录九:冯玉祥的亲笔遗嘱
附录十:冯玉祥的最后一首诗
附录十一:冯玉祥的最后一封信
编后记

精彩书摘

  蒋介石找我在南山多住几天同他谈话。有一天,蒋介石向我说:“现在许多人都说民主,真是大错误。现在说民主的人细细地一看,都是共产党。共产党是要民主拿民主来打击我们。真是民主起来,我们还能建国么?大家乱吵蛤蟆坑,张说张的对,李说李的对,那还成什么事呢!”
  蒋又说:“中国的共产党运动了美国的共产党,在美国的报纸上全是指摘我们:这个不对,那个不对。这真是岂有此理!”
  我看蒋介石在说得津津有味。我说:“我有一个故事,说给你听听好不好?”当时陈布雷也在座。我说:
  “有好多人说,我们中国早就有了民主,不必向外国学习。这话大错特错。我们必须跟着人家真正的民主国家学习学习才成。若是每天都说,我们都有了,都对了,那可就坏了。前几年美国国会议员裴培尔说:‘德国和日本这样疯狂地闹,我们美国应当赶紧征兵,并且应当通过一个征兵法案。’国会里头为这件事,吵了很多日子。最后一天讨论这件事,国会门口来了很多老太婆,贴了很多标语;还不算,糊了一个纸人,上面写着:国会议员裴培尔。等到国会把这议案通过了,当散会以后,裴培尔走出国会门口的时候,老太婆们拿着刀子、剪刀,就扎那纸人。而且喊着说:‘扎死裴培尔!剪死裴培尔!’最后,用一根绳子拴在纸人的脖子上,把绳子一拉吊到空中去。大家嚷着:‘勒死裴培尔!勒死裴培尔!’裴培尔站在门口对老太婆笑着说:‘这真表现出我们美国民主的精神来。’裴培尔问:‘你们知道不知道征兵的案子通过了?我请你们大家到咖啡店去,我向你们报告报告:为什么我提议这个案子。’老太婆们说:‘好好好。’大家喝着咖啡,裴培尔就说起来了:‘这个征兵案子一通过,你们的儿子、孙子、侄子,就要去当兵了,你们为了爱你们的孩子,就痛恨我提这个案子。你们晓得打仗的人不是都可能受伤或是阵亡的,像日俄战争一千人中死伤的不到十四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千人中不到十六个半;这不是牺牲极少数的人救了极大多数的人吗?假如我们不征兵的话,有一天德国由东边来了,日本由西边来了,到那时候美国的青年想拿枪也不行了,还不都当了俘虏么?我提这个案子,不但是救青年,还救你们这些老太婆们,因为有了征兵,敌人就不能来了。这样说起来,你们大家不但不应当反对,而且还要拥护我这案子才对哪!’说到这里,老太婆们鼓起掌来说:‘我们拥护你,我们拥护你!’”
  说到这里,我问蒋介石:“你看人家被人家骂,被人家拿锤子、剪子扎他,而且用绳子吊起来,人家还是不慌不忙地把大家说服了,也没有派特务去活埋人家,用手枪、炸弹对付人家。这种说服人的精神,我们不应当学习么?你怎么说共产党才民主呢?”因为我说的话有故事在里头,蒋介石眉飞色舞地说:“这样的民主真好!这样的民主真好!”蒋口中虽然这样的说,可是办法仍是老办法,他就靠特务来维持他的政权。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一部与《冯玉祥自传3: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内容完全无关的图书简介。 --- 《烟雨秦淮:金陵旧事与民国风华》 作者: 沈穆清 出版社: 沧海文汇 出版时间: 2024年10月 定价: 88.00元 ISBN: 978-7-5678-1234-5 --- 卷首语: 秦淮河畔,桨声灯影,旧梦依稀。我们试图捕捉的,并非宏大叙事下的铁血与硝烟,而是繁华都市深处,那些被时光冲刷后仍旧熠熠生辉的个体命运,以及一座城市在时代洪流中的呼吸与脉搏。此书,是关于南京,一座六朝古都,一座民国都城的温柔回望。 --- 内容简介: 《烟雨秦淮:金陵旧事与民国风华》是一部以文学散文与深度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全景式再现二十世纪上半叶,特别是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时期,这座古老都城社会百态、文化变迁与风土人情的非虚构著作。作者沈穆清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细腻的观察笔触,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迷雾,漫步于昔日金陵的街巷、画舫与公馆之中。 第一部:城垣与气象——都城的奠基与蜕变 本书开篇聚焦于南京从一个传统省会城市向“新都”转型的关键时期。作者详述了国民政府迁都后的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的兴建,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精英、文化名流的涌入,如何彻底改变了这座城市的基因。详细描摹了中山陵的营建过程,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壮举,更是特定时代精神面貌的物化体现。同时,也深入探讨了新旧势力在城市空间上的冲突与融合,例如,传统士绅阶层与新兴知识分子在文化话语权上的交锋。 第二部:秦淮梦影——市井百态与烟火人间 本书的精华部分,在于对金陵市井生活的生动刻画。沈穆清不满足于官方史料的冰冷记录,而是深入挖掘了秦淮河畔、夫子庙一带的民间故事。 梨园风云: 详尽记录了民国时期南京戏曲界的兴衰,特别是京剧、昆曲在这一时期的传承与创新,以及几位著名旦角艺术家在乱世中的个人际遇和艺术追求。 茶馆与江湖: 描绘了城南茶馆作为信息集散地、权力博弈场的独特功能。通过对几位“老茶客”的侧面记录,展现了底层民众对时局的看法和他们独特的生存智慧。 学府之光: 重点介绍了金陵大学(St. John's College)等高等学府在这一时期的学术氛围与进步思潮的传播。作者采访了健在的校友后人,重现了知识分子群体对社会变革的参与和思考。 第三部:风雅与别离——名士的住所与私藏 本书的第三部分,侧重于对民国时期南京文化名流居所的“考古”式重构。 作者走访了南京的几处著名历史建筑遗址,如林森公馆、唐健垣旧居等,结合档案资料与家族口述,还原了这些知识分子、实业家在日常生活中的情趣雅好。例如,对一位著名收藏家在金陵的藏书楼布局、日常的品茗集会、以及如何在新旧交替中保护文化遗产的细致描摹,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复杂心境。 第四部:时代的回声——战火下的坚守与流散 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南京的命运也迎来了最沉重的考验。作者并未回避那段黑暗的历史,而是以一种克制而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南京市民在战争爆发前夕的焦虑、动荡中的坚守,以及战后对家园的重建。这部分内容并非侧重于军事冲突,而是关注普通人在历史剧变中的选择、情感的维系与记忆的传承。 结语: 《烟雨秦淮》力求提供一种多维度的视角,去理解一座都城如何承载一个时代的希望、挣扎与最终的落幕。它不是一部冰冷的史书,而是一卷饱含温情与敬意的历史风物画卷,旨在让读者在今日的南京城中,依稀辨认出那些逝去的繁华与坚韧的灵魂。 本书特色: 田野调查与档案研究的完美结合: 超过十年的实地探访和珍贵手稿的发掘,确保了材料的稀有性和准确性。 人文学科的温暖笔触: 叙事风格兼具历史学家的严谨和散文家的浪漫,避开了刻板的说教。 丰富的视觉辅助: 随书附赠多幅由民国时期著名摄影师拍摄的南京老照片,以及作者绘制的城市变迁图示。 适合读者: 历史爱好者、城市文化研究者、对民国风情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读来令人颇有收获的书籍。作者在书中不仅描绘了蒋介石的政治生涯,更深入地探讨了他的人格特质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蒋介石在面对重大历史转折点时的心理活动有着细致的刻画,这种描写让人物更加鲜活,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决策背后的考量。整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但同时又不乏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的语言功底扎实,能够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读完这本书,我对蒋介石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评分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作者以他亲身的经历和独到的观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蒋介石。他笔下的蒋介石,有其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其人性的弱点;有其坚定的信念,也有其难以回避的困境。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领袖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看到了一个时代与一个人物是如何相互塑造、彼此成就的。叙述的细节之处,充满了历史的质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洞察,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都显得尤为宝贵,让这本书在众多关于蒋介石的著作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凡的价值。

评分

阅读《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如同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了一场关于历史的对话。作者以其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蒋介石形象。他笔下的这位历史人物,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书中对于蒋介石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乃至他个人的生活点滴,都有着相当细致的描述,这些细节共同构筑了一个立体而真实的人物。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评述中展现出的客观与中立,既看到了蒋介石的功绩,也未回避其局限性。这本书不仅填补了我对某些历史片段的认知空白,更引发了我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度思考。

评分

这本书读来,仿佛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亲眼目睹了蒋介石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了这位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从他早年的军事生涯,到如何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再到他领导国民党政府经历的种种挑战,书中都有着细致入微的描绘。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蒋介石性格的刻画,那种坚韧不拔、有时又显得固执的特质,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读这本书,不仅仅是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更是在回溯一段复杂的历史进程,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紧密相连。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历史的尊重与思考,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历史画卷。

评分

翻开这本《我所认识的蒋介石》,扑面而来的便是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作者的叙述风格很是引人入胜,仿佛一位老友在娓娓道来,用亲切却又不失深刻的笔触,勾勒出了他心中那位蒋介石的形象。书中并非一味地赞扬或批评,而是力求呈现一个立体、多面的蒋介石。从他的军事战略,到他对国家未来的设想,再到他处理个人情感和政治纷争的复杂方式,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尤其被书中对于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解读所吸引,作者结合了自身的亲历和对史料的深入研究,给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见解。读完后,我对那位被历史深深打上烙印的人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那段波诡云谲的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写的很客观,侧面反映真实的一面。

评分

我很喜欢

评分

%E9%9D%9E%E5%B8%B8%E5%A5%BD%E5%BE%88%E6%BB%A1%E6%84%8F%EF%BC%81

评分

写的很客观,侧面反映真实的一面。

评分

这个 版本的很好

评分

多个角度看世界。

评分

书目很全,速递效率非常高,服务态度也很好。就是觉得书本身纸质要差一些,轻飘飘的,望能给予提高,传记类书籍,纸质厚重些还是必要的。

评分

写的很客观,侧面反映真实的一面。

评分

非常好,单本都又包装了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