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服装结构与工艺

针织服装结构与工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枝 编
图书标签:
  • 针织服装
  • 服装结构
  • 服装工艺
  • 针织工艺
  • 服装设计
  • 服装制作
  • 纺织工程
  • 服装工程
  • 服装技术
  • 服装面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153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035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服装实用技术·应用提高 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本科)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编者是针织服装专业教师以及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针织服装结构与工艺》是一本图例准确、清楚、丰富的针织技术书!
  内容包含:造型设计、规格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裁剪、缝制、整理等),并配备了上衣、裙、裤等实例以及成型针织服装工艺。

内容简介

  《针织服装结构与工艺》是服装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级规划教材。本书从服装造型、规格、结构、工艺、后整理五大方面来阐述针织服装设计的全过程,重点讲述针织服装的结构和工艺设计。同时还讲解最新的针织服装理论知识与针织服装的发展趋势,力求教材内容全面又重点突出,并结合实际企业的运作和要求,强调操作性,以贴近实际行业发展。
  本书适合高、中等院校服装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服装技术人员、服装设计人员及服装爱好者作为自学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金枝,广西科技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主要讲授针织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结构与工艺、服装工业制版、立体裁剪,曾编写多部教材。
  此外,参与编写的人员还有东华大学服装学院王永荣老师、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卜明锋工程师和玉林师范学院曾霞老师等。
  编写人员长期从事针织服装的教学和实践,既有一线老师,又有企业专家,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002
第一节 针织服装的起源与发展 / 002
第二节 针织服装设计的主要内容 / 003
本章小结 / 004
思考题 / 004

第二章 针织服装设计基础知识 / 006
第一节 针织服装面料设计 / 006
第二节 针织服装色彩设计 / 008
第三节 针织服装造型设计 / 010
本章小结 / 014
思考题 / 014

第三章 针织服装的规格设计 / 016
第一节 服装号型标准 / 016
第二节 针织服装的规格设计 / 021
本章小结 / 026
思考题 / 026

第四章 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 / 028
第一节 原型法针织服装结构设计 / 028
第二节 短寸法针织服装结构设计 / 035
第三节 规格定寸法针织服装结构设计 / 037
本章小结 / 042
思考题 / 042

第五章 针织服装结构应用实例 / 044
第一节 针织上装结构应用实例 / 044
第二节 针织裙装结构应用实例 / 060
第三节 针织裤装结构应用实例 / 070
本章小结 / 080
思考题 / 080

第六章 针织服装的裁剪工艺 / 082
第一节 裁剪前的准备工作 / 082
第二节 排料 / 091
第三节 裁剪工艺 / 095
第四节 针织服装产品标准规定 / 102
本章小结 / 104
思考题 / 104

第七章 针织服装的缝制工艺 / 106
第一节 针织服装常规线迹与缝型 / 106
第二节 针织服装常规缝制设备 / 114
第三节 针织服装工艺缝制规定及常用术语 / 119
第四节 针织服装缝制工艺流程设计 / 126
本章小结 / 138
思考题 / 138

第八章 针织服装的整理工艺 / 140
第一节 针织服装的熨烫 / 140
第二节 针织服装的检验 / 141
第三节 针织服装的折叠与包装 / 148
本章小结 / 150
思考题 / 150

第九章 成形针织服装的工艺设计 / 152
第一节 横机及其成形原理 / 152
第二节 横机成形服装的工艺设计 / 153
第三节 横机成形服装的编织工艺计算 / 154
第四节 成形针织服装的成衣工艺流程及后整理工艺 / 160
本章小结 / 162
思考题 / 162

参考文献 / 163

精彩书摘

  第二节 针织裙装结构应用实例
  一、针织半身裙
  (一)案例1:横向育克分割波浪裙
  1. 款式特征与款式图
  该款裙装为休闲半身裙,裙长到达膝盖以下。前身左右各一弧形插袋,后片左右各一个省。裙身在臀围线以下进行横向育克分割,下摆为少量波浪裙摆,腰头为罗纹。款式图如图5-27。
  2. 成品规格(表5-15)
  表5-15 横向育克分割波浪裙成品规格 单位:cm
  3. 结构图(图5-28)
  该款裙装采用原型法进行结构设计,其制图步骤如下:
  (1)原型准备:复制针织裙装原型,前后片分隔一定的距离,作好原型纸样的臀围线对位。
  (2)臀围:成品臀围规格与原型臀围尺寸相等,因此臀围不需要变动。
  (3)腰围:由于该款裙装腰头为罗纹而需要一定的松量,故将原型中臀腰差的省道保留一个,其余均作为吃势松量。
  (4)裙长:根据裙长规格与原型裙长尺寸比较(规格为60cm,原型为54cm),除去腰头宽后,成品裙长为60cm-4cm=56cm,原型裙长为54cm-3cm=51cm,加上自然缩量56cm×2%=1cm,裙长需在原型下水平线处加长6cm。
  (5)侧缝:下摆应款式要求外放2cm后与臀围点连线。
  (6)分割线及褶量:在臀围线稍下进行横向育克分割,故选择在臀围线向下3cm进行分割,分割线以下样板在前(后)中心线处各增大6cm作为褶量。
  ……

前言/序言


《芳华的丝线:一场穿越时空的时尚之旅》 这是一本关于时尚、历史与文化的沉浸式读物。它不聚焦于某一种具体的服装制作技法,而是将读者带入一场宏大的时尚演进的旅程。我们将一同探寻,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衣物如何从最初的遮体需求,一步步演化成表达身份、情感、审美乃至社会地位的独特语言。 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将溯源至远古时代。从天然材料的原始采集与利用,如兽皮、植物纤维的简单处理,到早期文明中丝绸、麻、棉的发现与大规模生产,我们将细致描绘这些材料如何塑造了早期人类的衣着形态。我们会看到,不同地域的气候、资源以及早期社会结构,如何催生了各具特色的服饰风格。例如,古埃及的亚麻长袍,美索不达米亚的羊毛缠绕,以及中国早期丝绸的华美,都不仅仅是简单的衣物,更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宗教信仰与审美观念的缩影。我们还将探讨,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例如简单的裁剪、编织与连接,来实现服装的实用性和初步的装饰性。 进入古代文明的璀璨时期,我们将深入了解那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服饰体系。在古希腊,我们能看到飘逸的希顿(Chiton)与佩普洛斯(Peplos)如何通过褶皱与垂坠展现身体的自然曲线,以及托加(Toga)如何在罗马社会中成为公民身份的象征。我们会分析这些服饰的结构特点,虽然它们不像现代服装那样有复杂的版型,但其对布料的处理、悬挂与固定的方式,已经蕴含了深刻的结构智慧。我们还将审视中国古代的深衣、曲裾、直裾等服饰,它们在剪裁、缝合以及色彩搭配上所展现的精致工艺与礼仪规范,如何体现了“衣冠王国”的文化自信。 中世纪的欧洲,在经历罗马的衰落后,服饰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从部落时代的毛皮与皮革,到拜占庭帝国奢华的丝绸与刺绣,再到哥特时期开始出现的更贴合身体的轮廓,我们将探索教会、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服饰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我们将讨论,即便在相对保守的时期,人们也从未停止对服饰美感的追求,例如宝石、金银线的运用,以及不同面料肌理的搭配。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时尚迎来了一个爆发期。我们将细致解读这一时期涌现的各种新颖的廓形与设计元素。从紧身的束腰(Corset)与宽大的裙撑(Farthingale),到精美的刺绣、蕾丝与繁复的装饰,我们将看到人类对身体进行“塑造”的极致追求。我们会分析这些结构如何改变了人体的线条,以及它们背后所代表的社会文化思潮——对古典美的重新发现,对个性化表达的渴望,以及商业贸易带来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引进。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视角转向工业革命的浪潮。蒸汽机、缝纫机的发明,极大地改变了服装的生产方式,也彻底颠覆了时尚的传播速度与普及程度。我们将探讨,机器生产如何使得服装的标准化与规模化成为可能,进而催生了成衣(Ready-to-wear)的兴起。这一变革不仅降低了服装的成本,也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时尚”。我们还将审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龙时装(Haute Couture)的诞生与发展,以及像沃斯(Worth)这样的设计师如何通过独特的创意与精湛的工艺,将服装提升到艺术的高度。 进入20世纪,时尚变得更加多元与动荡。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女性解放思潮带来的简洁、实用的风格,到20年代的“Flapper”裙,30年代的优雅垂坠,40年代战争时期的节约与实用,50年代的“New Look”回归奢华,再到60年代的青年文化与迷你裙革命,70年代的嬉皮士与迪斯科风潮,80年代的权力套装,90年代的极简主义……我们将以更宏观的视角,观察每一个时代的社会变迁、技术进步、艺术思潮以及全球事件,如何体现在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与搭配上。我们会关注那些代表时代精神的标志性服装,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大众媒体而迅速传播。 本书的第四部分,将聚焦于当代时尚的多元化与全球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时尚的定义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将讨论,设计师如何汲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如何将环保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融入设计,以及科技如何不断渗透到服装的生产与穿着体验中。我们会看到,复古潮流的轮回,街头文化的崛起,以及亚文化对主流时尚的影响。我们将探讨,在追求个性与表达自我的当下,服装的选择与组合方式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 贯穿全书的,是对“美”的不断探索。我们并非要教授某一种具体的缝纫技巧或制版方法,而是希望通过梳理服装的历史脉络,让读者理解,每一件衣物背后都承载着人类的智慧、情感与时代的印记。从最原始的编织到最前沿的科技面料,从简单的遮体到复杂的艺术表达,服装始终是人类文化最生动、最直观的载体之一。《芳华的丝线》是一次思想的漫步,一次对人类创造力与审美追求的致敬。它邀请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您身上的每一寸衣料,去感受那穿越古今的时尚脉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服装设计怀有憧憬的学生,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梳理针织服装结构与工艺的书籍,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从设计理念到成品呈现的完整过程。而这本书,可以说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令我欣喜的一本。它的结构非常合理,开篇就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详尽地讲解了针织的基本原理,包括了编织的动作、纱线的特性以及各种织物的组织结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针织纹理的分类和介绍,例如,书中对各种“密度”和“松度”的描述,让我明白了为何有些毛衣看起来蓬松柔软,而有些则显得紧实挺括。书中的插图质量非常高,色彩鲜明,细节清晰,配合文字描述,使得那些复杂的编织图案和结构变化变得一目了然。我甚至可以根据书中的图示,在脑海中模拟出织针的运动轨迹。而书中的工艺部分,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的缝制技术,而是深入探讨了针织服装在成衣制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特有挑战,比如如何进行袖窿、领口的分割和连接,如何处理不同厚度面料的拼接,以及如何通过熨烫和定型来展现服装的最终形态。书中还引用了不少实际的生产案例,让我能够看到理论知识是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得以应用的。我记得有一章详细介绍了提花和数码印花的工艺流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针织服装在装饰性和个性化方面的无限可能性。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专业且精准,但在我的理解范围内,它并没有过分地堆砌术语,而是努力用最清晰的方式来传达信息。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深入的针织服装知识体系,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未来在该领域深造的决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宝藏!我不是专业人士,只是一个对美有追求,对服装有好奇心的普通爱好者。平常在实体店或者网上挑选毛衣、开衫这类针织服装时,我总觉得它们摸起来、穿起来的感觉千差万别,有时候明明款式一样,但价格和品质却相差甚远。我一直很想知道,这中间到底有什么奥秘?直到我拿到这本《针织服装结构与工艺》,我的疑惑才逐渐消解。书的前半部分,主要讲“结构”。一开始我以为会讲得很技术化,结果发现完全不是。它从最基础的纱线讲起,比如羊毛、棉、羊绒、涤纶等等,每一种有什么特点,适合做什么样的针织,都解释得非常清楚。然后是各种“针法”和“组织”。我以前只知道有平针、罗纹,但这本书里详细介绍了我从未听过的各种提花、网眼、鱼骨纹等等,而且配的图非常大,非常清楚,让我能直观地看到它们的样子,甚至还能想象到它们是怎么织出来的。它还会告诉你,不同的组织结构,会带来什么样的外观和穿着感受。比如,为什么有些毛衣特别垂顺,有些却很挺拔。这些都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感觉自己好像也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书的后半部分是“工艺”。这部分对我来说更是颠覆性的。我一直以为衣服就是裁剪、缝制,但这本书讲的工艺,从面料的预处理、裁剪的方法、缝合的技术,到后期的定型、熨烫,甚至是如何处理领口、袖口这些细节,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它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衣服穿一段时间就变形,有些却能保持很好的形状。书里还举了不少实际的例子,比如如何处理起球,如何让接缝更平整,这些都非常实用。这本书没有让我觉得枯燥,反而是让我觉得非常有趣,就像在拆解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步一步揭示它的秘密。

评分

我一直是个动手能力强,喜欢观察细节的人。平常买毛衣的时候,我总喜欢翻来覆去地看,摸一摸它的材质,数一数它的针脚,观察它的纹理。但很多时候,即使我看得再仔细,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毛衣摸起来那么舒服,有些却有点扎人;为什么有些毛衣穿久了会起球,有些却能保持得很平整;为什么有些领口做得那么贴合,有些却容易变形。直到我拿到这本书,我才觉得,我之前的所有观察,都像是碎片化的拼图,而这本书,就像是一张完整的底图,把所有碎片都找到了它们该在的位置。书的前面部分,讲的是“结构”。它不是那种很空泛的理论,而是非常具体地告诉我们,一件针织物是怎么组成的。它从最基本的“纱线”讲起,告诉你不同的纱线有什么特点,就像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不同的基因一样,纱线决定了衣服的“底子”。然后,它就讲到“针法”和“织法”。我以前以为针织就是一种织法,结果这本书里讲了好多好多种,比如平针、罗纹、鱼纹、鱼骨纹、提花……而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名字,还会配上那种非常清楚的图,让你能看到,每一针是怎么织出来的,不同织法组合起来,会形成什么样的图案和纹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里会分析,为什么不同的织法,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比如,为什么有些织法会让衣服很有弹性,有些会让衣服特别保暖,有些会让衣服摸起来有立体感。这让我觉得,原来一件衣服的外观和触感,是可以被“设计”出来的。然后,书里讲“工艺”的部分,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太实用了。它讲的不是那种高级的设计理念,而是非常实在的技术。比如,它会讲到,为什么针织面料在裁剪的时候,和梭织面料不一样,要怎么处理才能不跑边;它会讲到,针织衣服的缝合,有哪些技巧,才能让接缝既牢固又不影响衣服的舒适度;它还会讲到,怎么对衣服进行后期的处理,比如熨烫,才能让衣服看起来更挺括,不容易变形。书里还讲了很多小细节,比如怎么处理领口,怎么处理袖口,这些都是我平常观察到的,但不知道为什么的。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不再是那个只能“看”和“摸”的消费者,而是开始能够“理解”和“欣赏”了。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服装的构成,尤其是那些充满肌理感的针织服装,都充满了神秘感。我总觉得,一件好的针织衫,不仅仅是好看,更是有一种独特的“骨架”支撑着它。这本《针织服装结构与工艺》恰恰满足了我对这种“骨架”的好奇。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但一点也不显得杂乱。它从最基础的纱线开始讲,详细介绍了各种纱线的材质、特性,比如羊毛的保暖、棉的透气、丝的光泽,以及它们是如何被纺成纱线的。接着,它就进入了“结构”的部分。我以前只知道有不同的织法,但这本书把我带入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解释了什么是“针织组织”,什么是“平针”、“罗纹”、“双面针织”、“提花”等等。而且,书中用了很多非常清晰的图示,让我能够看到,每一根纱线是如何在织针的引导下,一针一线地编织成一个个精美的图案和结构。我最喜欢的是,书里会分析不同结构带来的效果,比如,为什么有些针织衫会很垂顺,有些却非常有弹性,有些则带有立体的纹理。这让我明白,原来一件衣服的外观和穿着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骨架”是如何构建的。然后,书里关于“工艺”的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讲的不仅仅是缝纫,而是从面料的预处理(比如缩水),到裁剪(为什么针织面料的裁剪方式不一样),到缝合(哪些缝合方式最适合针织),再到后期的定型和熨烫,都讲得非常细致。书里还提到了一些在实际生产中会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处理领口和袖口的变形,如何让接缝更平整。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教知识,更是教我如何解决问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只知道“买”衣服的人,而是能够从更专业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每一件针织服装背后的匠心。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件高品质的针织服装,其灵魂在于其精妙的结构和考究的工艺。平常购买衣物时,我常常会下意识地去感受面料的质感,观察针脚的细节,但对于其背后的原理却知之甚少。直到我偶然翻阅了这本书,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我带入了针织服装的奥秘之中。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插图和图示,将复杂的编织原理和结构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曾经对各种花样的名称感到模糊,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似随意的纹理,背后都有着严谨的编织逻辑。书中对不同针织组织,比如单面、双面、罗纹、提花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且配有相应的组织图和实物照片,让我能够清晰地分辨它们的区别。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不同纱线与不同针织结构之间的搭配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最终服装的穿着感受和视觉效果。例如,书中详细解释了为何某些细密的羊绒衫触感如此柔软,而一些粗犷的毛衣却能保持挺括的廓形。而关于“工艺”的部分,则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缝合,而是包括了如何对针织面料进行预缩水处理、如何进行精准的裁剪、如何运用特殊的缝纫技术来保证接缝的平整和牢固,甚至是如何进行后期的整烫和定型,才能使一件针织服装达到最佳的穿着效果。书中还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针织服装制作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让我对服装生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位对服装品质有着较高追求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它让我能够更明智地选择和欣赏针织服装。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服装的内部构造和制作过程都充满了好奇。平常看到的那些飘逸的裙摆,修身的上衣,或是温暖的毛衣,都仿佛是魔法师手中的杰作,难以窥探其究竟。直到我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它就像一把金钥匙,悄然打开了我对针织服装世界的大门。从第一页翻开的那一刻起,我就被书中详实的插图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所吸引。它没有像很多技术书籍那样,上来就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从最基础的针法和纱线类型讲起,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我清晰地记得,书中有详细介绍各种纱线的特性,比如羊毛的保暖性,棉的透气性,以及不同混纺纱线带来的独特触感和性能。这让我意识到,一件看似简单的毛衣,其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材料学知识。更令我着迷的是,书中对各种针织结构,如平针、罗纹针、鱼骨针、蕾丝针等等,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不仅仅是展示了它们的外观,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这些结构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织针运动和纱线排列组合而形成的。我甚至可以想象到,在织布机上,那些精密的织针如何上下翻飞,编织出千变万化的纹理。而书中的“工艺”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如何把布料剪裁缝合,而是从更深层次,探讨了针织服装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比如松紧度、悬垂性、以及如何处理边缘和接缝,才能使服装既美观又舒适。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它会选取一些经典的针织服装款式,然后拆解其结构和工艺,让我能够融会贯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对针织服装充满热情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启蒙。它让我不再仅仅是消费者,而是能够以一种更专业、更深入的视角去欣赏和理解针织服装的美。

评分

对于很多热爱手工编织的朋友来说,理解针织服装的内在结构和制作流程,是提升技艺、创作出更优秀作品的关键。我便是其中一员,一直渴望能有一本能够系统性地讲解针织服装奥秘的书籍,而这本《针织服装结构与工艺》,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份期待。初次翻阅,我就被其严谨的编排和丰富的图示所吸引。书中对于各种针织组织,从最基础的平纹、罗纹,到复杂的提花、网眼、人字纹等,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剖析。它不仅仅列出了各种组织的名称和外形,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密的组织图解,清晰地展示了纱线在针织过程中是如何穿行、交织,最终形成独特的纹理和结构的。这对于我理解不同花样的编织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针法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工艺”部分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贴合实际操作。书中详细介绍了针织面料在裁剪、缝制、后整理等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面料特性和服装款式,选择合适的工艺方法。例如,书中关于袖窿和领口的分割与缝合技巧,以及如何处理毛衣的肩部和袖子的连接,这些都是手工编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而这本书则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我还发现,书中还涉及了针织服装的版型设计和尺寸控制,这对于我来说,是进一步提升作品专业性的重要知识。它让我明白,一件成功的针织服装,不仅仅在于其美丽的纹理,更在于其合身的版型和精湛的工艺。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让我对针织服装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激发了我未来在创作上更大的热情和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对服装工艺有着严谨追求的设计师,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梳理针织服装结构与工艺的权威性著作。而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期收到的最令人满意的学术馈赠。它不仅展现了针织服装的精妙之处,更在于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融合。书中对针织组织结构的研究,详尽入微,从最基础的编织单元——“线圈”的形成,到不同线圈排列组合所构成的宏观组织,如单面组织、双面组织、提花组织等,都进行了严谨的数学模型和力学分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组织结构在纱线用量、弹力、悬垂性、表面效应等方面的量化分析,这对于我们进行服装设计时的材料选择和版型预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数据。更为突出的是,书中在“工艺”部分的阐述,可谓是精益求精。它不仅仅列举了成衣生产中的常见缝制方法,更是深入探讨了各种工艺环节对针织服装最终品质的影响。例如,书中关于袖窿、领口、下摆等关键部位的分割、缝合与包边技术,以及不同类型针织面料的整烫与定型工艺,都进行了详尽的图文解析和案例分析。我曾遇到过诸如面料回缩、接缝不平整等工艺难题,而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能够直接点拨迷津,让我茅塞顿开。此外,本书还提及了一些在现代针织服装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技术,如无缝技术、数码印花在针织品上的应用等,这些都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启发了我对于未来服装工艺发展的思考。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针织服装精髓的学术论著,它为我提供了深入理解和实践针织服装制作的坚实理论基础和前沿技术指导。

评分

我一直对服装的内在美有着特别的关注,尤其是在针织服装领域,那些精巧的纹理和舒适的触感,总是让我着迷。这本书,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耐心地向我展示了针织服装的“内在世界”。书的前半部分,重点在于“结构”。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针织组织,更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形成的机理。从最基础的线圈形态、线圈的交织方式,到由此衍生出的各种针织结构,如单面、双面、变化罗纹、提花等,书中都配以清晰的组织图和直观的实物图片,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处细节的形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针织结构对服装性能的影响的分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书中详细解释了为何某些结构具有优异的悬垂性,适合制作垂坠感强的连衣裙,而另一些结构则因为其紧密和立体感,更适合制作挺括的外套。这种将结构与功能性紧密结合的讲解方式,让我对针织服装的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工艺”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服装从一块面料到一件成品的转化过程。书中详细介绍了针织面料在裁剪、缝制、后整理等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我曾经对一些看似简单的缝合细节感到困惑,比如领口和袖窿的包边处理,书中的讲解让我明白,这些细节的背后,隐藏着精密的工艺和对服装整体效果的考量。它让我意识到,一件完美的针织服装,离不开对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把控。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常用的缝制设备和辅助工具,以及它们在针织服装制作中的应用,这对于我这样对服装制作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实践指导。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关于针织服装结构与工艺的全面而深入的认知框架,让我能够以一种更专业、更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和理解每一件针织作品。

评分

我一直对服装设计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具有独特肌理和质感的针织服装。许多时候,我会被一件毛衣、一件开衫的图案或者它悬垂的线条所吸引,但却不了解其背后的原理。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导师,为我揭开了针织服装世界的神秘面纱。它从最基础的层面入手,详细讲解了针织品的纱线组成、纱线的捻度、纱线的密度等基本要素,让我明白了不同纱线如何影响面料的触感、保暖性和光泽度。接着,书中对各种针织组织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从最简单的平针、罗纹,到更复杂的提花、网眼、变化罗纹,书中都配有清晰的组织图和实物照片,使得我能够直观地理解不同组织结构的形成原理及其带来的视觉和触觉效果。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组织结构如何影响服装的悬垂性、弹性和立体感的分析,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何有些针织衫穿起来会显得臃肿,而有些则能勾勒出优美的身形。在“工艺”的部分,本书更是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它不仅仅是介绍基本的缝纫技巧,而是深入探讨了针织面料在裁剪、缝制、后整理等各个环节的特殊性。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处理针织面料的边缘,如何进行精准的分割和连接,以及如何通过熨烫和定型来提升服装的整体品质。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行业内的专业术语和技术标准,这对于我深入学习和将来从事相关工作,都具有极大的帮助。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语言专业而不失通俗易懂,让我能够轻松地吸收和理解其中的知识。它不仅满足了我对针织服装的好奇心,更激发了我对服装设计和制作的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

一如既往的快 买图书选京东没错

评分

一如既往的快 买图书选京东没错

评分

一如既往的快 买图书选京东没错

评分

自京东购物以来,首次遇到这样的物品。收到后,像是二手书一样,比在学校的二手书还惨不忍睹。哎

评分

非常满意大家诚实守信

评分

仅此一次,下次再这样的话,就直接退货了。

评分

非常满意大家诚实守信

评分

一如既往的快 买图书选京东没错

评分

书很实用,以后用的着,书内容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