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學生,教師,職場人士,一般讀者 2010年“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奬”、2014年國際譯聯“北極光”傑齣文學翻譯奬獲奬者許淵衝先生談翻譯;中國學派文學翻譯理論、
內容簡介
《譯傢之言 西風落葉》是許淵衝先生有關翻譯理論和實踐文章的閤集,集中闡述瞭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如“三美”“三之”“三化”等,並輔有大量踐行此翻譯理論的古代文學作品和外國文學作品翻譯實例。書中的理論闡釋和譯文都十分精彩。
作者簡介
許淵衝,1921年生於江西南昌,1938年入國立西南聯閤大學,師從錢锺書、聞一多、馮友蘭、柳忌、吳宓等學術大傢。“以詩譯詩”的獨特纔華,使他成為全世界將中國詩詞譯成英法韻文的唯一專傢;他還提齣瞭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並在翻譯中積極踐行。英譯作品有《詩經》《楚辭》《老子》《論語》《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等,法譯作品有《中國古詩詞三百首》《詩經選》《唐詩選》《宋詞選》等,漢譯作品有《一切為瞭愛情》《紅與黑》《包法利夫人》《約翰?剋裏斯托夫》等。2010年,繼季羨林、楊憲益之後,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奬”;2014年獲國際譯聯“北極光”傑齣文學翻譯奬。該奬項是國際翻譯界文學翻譯領域的最高奬項之一,許先生是首位獲得該奬項的亞洲翻譯傢,也是中國迄今為止獲得國際翻譯界最高奬的第一人。
目錄
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
我譯《約翰·剋裏斯托夫》
中國翻譯學落後於西方嗎?
詩詞英譯與中西文化交流
文學翻譯的心路曆程
典籍英譯,中國可算世界一流
中西翻譯理論比較
和錢锺書先生談文學翻譯
中國詩隻有中國人纔能譯好
《論語》譯話
《老子》譯話
也議《紅與黑》漢譯大討論
再談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
中國文化走嚮世界
英譯詩詞如何走嚮世界
《古今詩選一百首》後語
譯者的話
文學翻譯與中國文化夢——《莎士比亞選集》代序
國際譯聯頒發文學翻譯奬後
附錄
精彩書摘
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 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源自中國的傳統文化,主要包括儒傢思想和道傢思想。儒傢思想的代錶著作是《論語》,道傢思想的代錶著作是《道德經》。這兩種傳統文化對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都起瞭很大的作用。 老子的《道德經》第一章開始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就是說,道理或真理是可以知道的,是可以說得齣來的,但不一定是平常說齣來的道理。聯係到翻譯理論上來,就是說:翻譯理論是可以知道的,是可以說得齣來的,但不是隻說得齣來而經不起實踐檢驗的空頭理論,因為實踐是檢驗_切真理或理論的唯一標準。這就是中國學派翻譯理論中的實踐論。其次,聯係到文學翻譯理論上來說,文學翻譯理論是可以知道的,但並不是大傢常說的科學翻譯理論。因為科學可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種:自然科學是客觀的,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而社會科學卻或多或少要受到主觀意誌的影響。這就是說,自然科學是因為正確纔得到承認,而社會科學往往是得到承認纔算正確。例如領海問題,距離一國領土若乾海裏的海麵和海底都算一國的領海,因為得到國際公認,所以這個理論是正確的;但如果國際公認改變,領海的範圍也就改變瞭。因此社會科學是會依人的主觀意誌轉移的。文學翻譯理論的客觀性不同於自然科學理論,而接近社會科學中的人文學科的或藝術的理論。因此,文學翻譯理論不能算科學理論(自然科學),與其說是社會科學理論,不如說是人文學科或藝術理論,這就是文學翻譯的藝術論,也可以說是相對論。實踐論,藝術論,相對論,都是文學翻譯理論中的認識論,源自老子《道德經》的前六個字。後六個字“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說:事物是可以有個名字的,但名字並不等於事物。應用到文學翻譯理論上來,可以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原文的文字是描寫現實的,但並不等於現實,文字和現實之間還有距離,還有矛盾。第二層意思是譯文和原文之間也有距離,也有矛盾,譯文和原文所描寫的現實之間,自然還有距離,還有矛盾,這就排斥瞭譯文和原文完全對等的可能,但並不排斥譯文和原文所描寫的現實之間的距離或矛盾,可以小於原文和現實之間的距離或矛盾。因此譯文應該發揮譯語優勢,運用最好的譯語錶達方式,來和原文展開競賽,使譯文和現實的距離或矛盾小於原文和現實之間的矛盾,那就是超越原文瞭。這就是文學翻譯理論中的矛盾論,優勢論或優化論,超越論或競賽論。文學翻譯理論應該解決的不隻是譯文和原文在文字方麵的矛盾,還要解決譯文和原文所反映的現實之間的矛盾,這是文學翻譯的本體論。 至於翻譯的本體論,羅新璋在《翻譯論集》第1頁上提到唐代賈公彥給翻譯下的定義:“譯即易,謂換易言語使相解也。”羅新璋解釋說:“翻譯是把一種語言文字換易成另一種語言文字,……並不變更所傳遞的信息,——以達到彼此溝通、相互瞭解的目的。” ……
前言/序言
三十年前我迴到北京大學,齣版瞭一本《翻譯的藝術》,收錄瞭1978—1984年間發錶的20篇論文,提齣瞭中詩英譯的“三美論”:“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魯迅語),認為意似、形似、音似是文學翻譯的低標準,意美、音美、形美纔是詩詞翻譯的高標準。
十五年前我又在颱北齣版瞭一本《文學翻譯談》, 收錄瞭1984—1994年間發錶的30篇論文,其中有《翻譯的哲學》,提齣瞭“三美論”是文學(詩詞)翻譯的本體論,“三化論”(等化、淺化、深化)是方法論,“三之論” (知之、好之、樂之)是目的論,“藝術論”(文學翻譯不是科學而是藝術)是認識論。十年前我在北京大學齣版瞭一本《文學與翻譯》, 收錄瞭1984—2004年間發錶的三十餘篇論文,其中提齣瞭文學翻譯“超導論”、“剋隆論”,文學翻譯:1+1>2, “翻譯是把一種文字轉化為另一種文字的化學”等理論和觀點。“超導”是物理學,“剋隆”是生命科學,1加1 大於2是數學。這就是說,論文把數理生化的科學理論應用於文學譯論瞭。
一年之後,河南文心齣版社《譯傢談藝錄叢書》收錄瞭我的《譯筆生花》,書中提齣瞭文學翻譯競賽論, 編者認為:“競賽論的貢獻在於它突破瞭翻譯‘以信為本’的傳統觀念。”又一年後,五洲傳播齣版社齣版瞭《翻譯的藝術》(增訂本)。2005年後,我就沒有再齣版新的翻譯文集瞭。
今年,我國要建設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而在國際上建設文化強國,建設翻譯強國應該是先聲。以翻譯而論,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字翻譯應該是中英互譯,因為全世界用中文和英文的人最多,而世界上能中英互譯而且齣版世界名著的人,隻有中國譯者。因此說中國是一流翻譯強國,這是無可爭辯的。所以我又再把十幾年來發錶的文章整理成集,談談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
第一篇文章是送交2008年世界翻譯大會的中文論文。文中提到中國學派的譯論是“從心所欲不逾矩”,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不違反客觀規律,要做到馬剋思說的“莎士比亞化”。如毛澤東的“(一年一度鞦風勁,) 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闊江天萬裏霜。”可譯成:Unlike springtime. Far more sublime,The boundless sky and waters blend with endless rime.
接著一篇是關於羅曼?羅蘭《約翰?剋裏斯托夫》的譯論。羅蘭是根據貝多芬來創作小說的。而貝多芬的名言“為瞭更美,沒有什麼清規戒律不可打破”為中國學派的譯論提供瞭理論基礎。羅蘭的名言是:“創造可以戰勝死亡。”貝多芬和羅蘭的創作成就瞭他們的不朽, 就是證明。中國學派譯論正是研究再創作的理論。再後有幾篇是討論中西文化交流的,倫敦大學有個教授說不能讓中國人英譯唐詩。本書舉齣該教授英譯的李商隱詩,錯誤百齣,從反麵證明瞭徐誌摩說的“中國詩其實隻有中國人纔能譯好”。但中國有些人卻說:中國翻譯理論至少落後西方二十年。本書舉齣反證:兩韆五百年前,中國的老子就曾提齣“信言不美”(翻譯中“真”與“美”的矛盾論),孔子也曾提齣“知之、好之、樂之”(翻譯中真善美的目的論),這說明中國理論比西方要早兩韆年。
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是中國翻譯理論的源頭活水,於是下麵的文章又談到古為今用的問題。其實,嚴復的“信達雅”就是老子“信”與“美”的繼承和發展,到瞭今天, “信達雅”更發展為“信達優”的“優化論”。“優化論”和西方的“對等論”不同,原因是西方語文之間約有90%可以對等,所以翻譯提齣瞭對等論。而據電子計算機統計,中文和西方語文之間至多隻有一半可以對等,因此不對等的一半,不是譯文優於原文,就是不如原文, 所以譯文應該爭取優化,纔有可能和原文比美,甚至超過原文,於是就提齣瞭優化論。優化論不但可以用於中外互譯,也可用於西方語文之間的互譯,因此可以說是國際間最好的譯論。但是這個譯論並沒有得到一緻的贊同,甚至受到很多人的批評和反對,如支持“信達切”、“緊身衣”、“最佳近似度”的譯者。不過檢驗理論的標準是實踐。所以我在書中根據自己的翻譯實踐進行瞭答辯,像西風掃落葉一般進行瞭批判。例如《論語》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如果理解為“學瞭要復習”,那就不如把“學”解釋為“得到知識”,把“習”解釋為“付之實踐”,意義要大得多,那纔能讓外國人明白為什麼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為什麼75位榮獲諾貝爾奬的科學傢會要全世界學習孔子的智慧。這也可以看齣提高翻譯水平與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關係。因此本書也選瞭幾篇《〈論語〉譯話》和《〈老子〉譯話》,以增加讀者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瞭解。
本書還選瞭幾篇談譯者實踐時心路曆程的,並和西方譯者進行比較。英國譯者翟理斯(Giles)談到《離騷》時說:“詩句有如閃耀的電光,使我眼花繚亂,覺得美不勝收。”《離騷》前四句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我父親是高陽皇帝的後代,大名鼎鼎的伯庸。我降生的日子,是寅年寅月寅日—虎日)的確是不平凡的傢世,不平凡的生日,不平凡的開端!無怪乎翟理斯覺得美不勝收瞭。這樣不平凡的詩句如何譯成英文呢?我們看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華遜(Watson)教授的譯文:
Decendant of the ancester Kao-yang,
Po-yung was my honored father’s name.
When the constellation She-t’i pointed to the first month,
On the keng-yin I was born.
王國維說過:詩中景語都是情語。文字都包含作者的感情在內,如“高陽”就有正大光明之意,“伯庸” 卻有超凡脫俗之感,華遜音譯,原詩感情蕩然無存。三個“寅”字重復的美感,虎日英勇的形象,都消失得無蹤無影瞭。這怎能使讀者得到美不勝收的印象呢?我們再看看中國學派的譯文:
Descendant of High Sunny King, oh!
My father’s name shed sunny ray.
The Wooden Star appeared in spring, oh!
When I was born on Tiger’s Day.
墨爾本大學教師 Kowallis 說:《楚辭》英譯“非常瞭不起,當算英美文學裏的一座高峰”。雖然有點過譽,但中國學派“從來的文章,都是討論中國學派譯論的”,因為一年寫一兩篇,例證不免重復。不過重復也有好處,就是便於記憶,因此就不改動瞭。
2013年11月15日
譯傢之言:西風落葉(中英雙語)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譯傢之言:西風落葉(中英雙語)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