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

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隆太 編
圖書標籤:
  • 先進製造
  • 製造技術
  • 工業工程
  • 自動化
  • 數字化製造
  • 智能製造
  • 工業4
  • 0
  • 生産工程
  • 機械工程
  • 工藝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01381
版次:2
商品編碼:11736047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5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從製造業的地位作用、所麵臨的形勢任務齣發,詳細論述瞭先進製造技術的內涵和體係結構,係統介紹瞭先進製造技術的基本內容、關鍵技術和最新的發展。內容全麵、新穎,在力求保持先進製造技術的係統性和完整性基礎上,更注重介紹一些適用先進、相對成熟的製造技術。全書共分為:製造業與先進製造技術、現代設計技術、先進製造工藝技術、製造自動化技術、現代企業信息管理技術、先進製造模式六個章節。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機械工程、工業工程、管理工程以及與製造有關其它專業的專業課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製造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讀物。

目錄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製造業與先進製造技術1
1��1製造業的發展與挑戰1
1��1��1製造與製造業1
1��1��2製造業的地位與作用2
1��1��3製造業的進步與發展3
1��1��4我國機械製造業的發展與麵臨的挑戰6
1��2先進製造技術的內涵與體係結構8
1��2��1先進製造技術提齣的背景8
1��2��2先進製造技術的內涵與特徵9
1��2��3先進製造技術的體係結構9
1��2��4先進製造技術的分類11
1��3先進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13
1��3��1雲製造係統13
1��3��2信息物理融閤係統16
1��3��3先進製造業及各工業國傢的發展對策18
1��3��4先進製造技術的發展趨勢22
本章小結23
復習思考題23
第2章現代設計技術24
2��1概述24
2��1��1現代設計技術的內涵24
2��1��2現代設計技術的特徵25
2��1��3現代設計技術的體係結構26
2��2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27
2��2��1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內涵與發展27
2��2��2計算機輔助設計的關鍵技術29
2��2��3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研究熱點31
2��3優化設計33
2��3��1優化設計的數學模型33
2��3��2優化方法的分類35
2��3��3優化設計步驟36
2��3��4優化設計實例38
2��4可靠性設計39
2��4��1基本概念39
2��4��2機械零件可靠性設計43
2��4��3機械係統可靠性設計46
2��5價值工程49
2��5��1價值工程的內涵與特徵49
2��5��2價值工程的實施過程50
2��5��3價值工程的應用案例53
2��6反求工程54
2��6��1反求工程的內涵54
2��6��2反求工程的基本步驟55
2��6��3反求工程的關鍵技術56
2��6��4反求工程的應用舉例59
2��7綠色設計60
2��7��1綠色設計産生的背景60
2��7��2綠色産品及綠色設計的定義60
2��7��3綠色設計的主要內容63
2��7��4綠色設計的基本原則63
2��7��5綠色産品實例64
本章小結65
復習思考題65
第3章先進製造工藝技術67
3��1概述67
3��1��1機械製造工藝的內涵67
3��1��2先進製造工藝的産生和發展68
3��1��3先進製造工藝技術特點70
3��2材料受迫成形工藝技術70
3��2��1精密潔淨鑄造成形技術70
3��2��2精確高效金屬塑性成形技術72
3��2��3粉末鍛造成形技術76
3��2��4高分子材料注射成形技術77
3��3超精密加工技術81
3��3��1概述81
3��3��2超精密切削加工82
3��3��3超精密磨削加工85
3��3��4超精密加工機床與設備87
3��3��5超精密加工支持環境89
3��4高速加工技術92
3��4��1高速加工的概念92
3��4��2高速加工技術的發展與應用93
3��4��3高速切削加工的關鍵技術94
3��4��4高速磨削加工的關鍵技術97
3��5增材製造技術100
3��5��1增材製造技術的基本原理100
3��5��2增材製造的主要工藝方法101
3��5��3增材製造技術的應用105
3��5��4增材製造技術存在的局限105
3��6微納製造技術106
3��6��1微納製造技術的概念106
3��6��2微製造工藝技術106
3��6��3納製造工藝技術110
3��7錶麵工程技術112
3��7��1錶麵改性技術113
3��7��2錶麵覆層技術115
3��7��3復閤錶麵處理技術117
3��8再製造技術118
3��8��1再製造技術的內涵和意義118
3��8��2無損拆解與綠色清洗技術120
3��8��3無損檢測與壽命評估技術121
3��8��4再製造成形與加工技術122
3��9仿生製造技術125
3��9��1仿生製造技術的內涵及發展125
3��9��2仿生機構及係統製造126
3��9��3功能性錶麵仿生製造127
3��9��4生物組織及器官製造129
3��9��5生物加工成形製造130
本章小結132
復習思考題133
第4章製造自動化技術134
4��1概述134
4��1��1製造自動化技術的發展134
4��1��2製造自動化技術的內涵136
4��2自動化製造設備137
4��2��1數控機床137
4��2��2加工中心機床143
4��2��3柔性製造單元146
4��2��4柔性製造係統147
4��3物料運儲係統自動化159
4��3��1自動運輸小車159
4��3��2工業機器人161
4��3��3自動化倉庫166
4��4裝配過程自動化168
4��4��1裝配過程自動化的現狀與意義168
4��4��2自動裝配工藝性分析169
4��4��3自動化裝配設備174
4��5檢測過程自動化179
4��5��1檢測係統的作用與涉及的檢測內容179
4��5��2檢測係統的基本組成及工作原理180
4��5��3自動檢測元件181
4��5��4製造過程自動檢測監控實例182
本章小結185
復習思考題186
第5章現代企業信息管理技術187
5��1概述187
5��1��1企業信息化的內涵187
5��1��2企業信息管理技術體係188
5��1��3企業信息管理的網絡環境189
5��2企業資源計劃(ERP)191
5��2��1ERP的産生與發展191
5��2��2訂貨點法192
5��2��3MRP及閉環MRP193
5��2��4MRPⅡ198
5��2��5ERP201
5��2��6ERPⅡ204
5��3供應鏈管理(SCM)207
5��3��1SCM的産生背景207
5��3��2SCM的定義208
5��3��3SCM的結構體係208
5��3��4SCM的管理原理210
5��3��5SCM的發展趨勢214
5��4客戶關係管理(CRM)215
5��4��1CRM的産生背景215
5��4��2CRM的內涵216
5��4��3CRM的目標與客戶對象217
5��4��4CRM的體係結構及功能模塊218
5��4��5CRM與其他信息係統的關係220
5��5産品數據管理(PDM)221
5��5��1PDM的産生、定義與發展221
5��5��2PDM的體係結構223
5��5��3PDM的係統功能224
5��5��4PDM與ERP之間的區彆和聯係226
5��5��5基於PDM的應用集成228
5��6製造執行係統(MES)230
5��6��1MES的産生與定義230
5��6��2MES的角色作用231
5��6��3MES的功能模塊233
5��6��4MES與其他信息係統的關係233
5��6��5ERP/MES/PCS的信息集成234
本章小結235
復習思考題236
第6章先進製造模式237
6��1計算機集成製造(CIM)237
6��1��1CIM和CIMS的概念237
6��1��2CIMS的結構組成238
6��1��3CIMS遞階控製結構242
6��1��4CIMS開放式體係結構(CIMS/OSA)243
6��1��5我國CIMS技術的發展戰略245
6��2並行工程(CE)246
6��2��1並行工程概念的産生及其定義246
6��2��2並行工程的運行模式247
6��2��3並行工程的特徵248
6��2��4並行工程的關鍵技術250
6��2��5並行工程的支持工具250
6��3精益生産(LP)251
6��3��1精益生産的提齣及內涵251
6��3��2精益生産的體係結構253
6��3��3精益生産的基本原理257
6��4敏捷製造(AM)259
6��4��1敏捷製造提齣的背景、內涵及其特徵259
6��4��2敏捷製造企業的體係結構261
6��4��3敏捷化企業組織與管理262
6��4��4虛擬製造265
6��4��5可重構製造係統265
6��4��6敏捷製造對製造業的影響268
6��5智能製造(IM)269
6��5��1智能製造的內涵與特徵269
6��5��2智能加工與智能機床271
本章小結273
復習思考題274
參考文獻275

前言/序言

本書自2003年9月第1版齣版以來,受到不少讀者的支持和關愛,至2014年6月共進行18次印刷,纍計齣版9萬餘冊。然而,由於編者的水平所限,加之近10年來科學技術迅猛地發展,第1版教材無論是內容的選取、結構的安排還是語言描述等方麵均或多或少地顯現齣一種陳舊感。近兩年來,不少多年使用本教材的老師和熱心的讀者嚮編者提齣瞭教材修訂的要求,並提齣瞭許多教材修訂建議。為瞭滿足讀者的要求,適應先進製造技術快速發展的形勢,編者在廣泛徵求和整理讀者意見的基礎上,對原教材進行瞭修訂。
本書第2版修訂的指導思想是:①本書第1版經多年使用,基本能夠體現先進製造技術的主要內容和體係結構,本次修訂在保持原有教材框架不變的基礎上,就具體章節進行內容的修訂和結構的調整;②各章節根據最新技術發展進行內容的補充或替代,使近十年來國內外的最新技術在新版教材中得到體現;③在力求保持先進製造技術的前沿性、係統性和完整性前提下,更注重先進、適用、相對成熟的技術;④在技術描述方麵,盡可能應用具體實例,講清每項技術是什麼,用於解決什麼問題以及所涉及的關鍵技術;⑤在語言文字方麵,力求準確、通順、簡練、易懂,避免概念堆積、術語羅列,要求可讀性好,便於自學。
在新版教材中,除瞭一般性的修改調整之外,主要改動的內容有:
第1章在內容和結構上均有較大的改動,1��1節在介紹製造業地位和作用的基礎上,闡述瞭製造業的進步與發展,分析瞭當前我國機械製造業的發展現狀和麵臨的挑戰;1��2節論述瞭先進製造技術的內涵與體係結構;1��3節側重介紹瞭雲製造係統(CM)、信息物理融閤係統(CPS)、先進製造業概念以及各工業國傢的發展對策。
第2章對部分內容進行瞭補充和修改,增加一些具體應用實例和圖例。
第3章刪除瞭特種加工技術,因當前特種加工已成為常規技術,增加瞭3��8節再製造技術以及3��9節仿生製造技術的內容。在3��5節將快速原型製造技術改為增材製造技術,包含快速原型製造、金屬零件直接製造以及經濟普及型三維打印的工藝內容。在3��6節將微細製造技術改為微納製造技術,分彆就微製造和納製造技術進行瞭論述。
第4章原來側重機床數控技術、工業機器人及柔性製造技術,對製造自動化技術進行瞭論述,新版教材以企業車間層自動化為軸綫論述製造自動化技術,包括自動化製造設備、物料運儲自動化、裝配過程自動化、檢測監控過程自動化等自動化技術,使製造自動化技術內容更具係統性和條理性。
第5章將現代生産管理技術改為現代企業信息管理技術,係統介紹瞭企業經營管理層的企業資源計劃(ERP)、企業流通層的供應鏈管理(SCM)和客戶關係管理(CRM)、開發設計層的産品數據管理(PDM)以及生産製造層的製造執行計劃(MES),刪除瞭原來的及時生産和全麵質量管理的內容,使教材內容與當前企業常見的信息管理技術更為貼切閤理。
第6章側重對精益生産和敏捷製造技術內容進行調整和補充,6��3節圍繞精益生産的體係結構補充瞭及時生産(JIT)、全麵質量管理(TQM)以及成組技術(GT)的內容,6��4節敏捷製造技術中增加瞭可重構製造技術的內容。
相對於第1版教材,第2版教材內容更新率達70%之多。通過內容的更新和結構的調整,新版教材將以全新的麵貌呈現給讀者。
本書第2版由王隆太教授主編,宋愛平教授參與第3章的編寫,張帆博士參與第2章的編寫。王隆太教授編寫其餘章節並負責完成全書統稿。
本書由瀋世德教授主審。
由於先進製造技術所涉及的內容廣泛、學科跨度大,以及編者的水平、經曆和視野都很有限,雖然已經努力,但新版教材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缺陷和疏漏,在此懇請讀者提齣寶貴的意見或建議。

編者
於江蘇揚州

先進製造技術是集製造技術、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材料科學以及現代管理技術等眾多技術的交叉、融閤和滲透而發展起來的,涉及製造業中産品設計、加工裝配、檢驗測試、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産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以實現優質、高效、低耗、清潔、靈活的生産,提高對動態多變市場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一項綜閤性技術。
人類社會在步入新世紀同時也逐漸由工業經濟時代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全球經濟正處於一個動態的變革時期,製造業麵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被認為是提高生産率和實現經濟增長的驅動器。因而,先進製造技術已成為製造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求得迅速發展的關鍵因素,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和滿足人類日益增長需要的重要支撐,成為加速高新技術發展和實現國防現代化的助推器。
為瞭開闊專業視野,掌握製造技術的最新發展,培養復閤型人纔,促進先進製造技術在我國的研究和應用,“先進製造技術”已作為眾多高校在校學生的必修課程。《先進製造技術》這本教材是編者在1998年所編寫的《現代製造技術》基礎上重新規劃、整理組織編寫的。《現代製造技術》一書自齣版以來,受到不少讀者的關愛,同時由於新技術迅猛發展和編者水平以及知識麵的限製,書中不少內容已顯得過時,並發現諸多錯誤和不當。許多熱心的讀者對新教材從內容、結構、名詞術語等方麵提齣瞭許多積極的改進意見和建議。為瞭滿足讀者的要求,適應我國製造業快速發展的形勢,更全麵地反映當前製造業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現狀,本書對原書進行瞭全麵的改造和整理,充實瞭大量新的內容,它將以全新的麵貌齣現在廣大讀者麵前。
本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具有如下的特色:①內容全麵、新穎,包括現代設計技術、現代管理技術、先進製造工藝技術、自動化技術以及先進生産模式等各個方麵,基本能夠反映近年來國內外先進製造技術的最新發展;②作為機械工程專業後續專業課程,側重內容的前沿性、綜閤性和交叉性,盡量避免與先導專業課程的重復;③注重工程應用,力求在保持先進製造技術的係統性和完整性前提下,更注重介紹適用先進、相對成熟的技術;④語言簡練、樸質,避免概念堆積、術語羅列,努力講清每一項技術是什麼,應用該項技術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力求使讀者對先進製造技術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本書由揚州大學王隆太教授、東南大學湯文成教授、江蘇技術師範學院戴國洪博士編寫,由東南大學吳锡英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李培根教授審稿。全書共分六章,其中第一、三、四、六章由王隆太編寫,第二章由湯文成編寫,第五章由戴國洪編寫,由王隆太進行統稿。
由於先進製造技術所涉及的內容廣泛、學科跨度大,加之編者的水平和視野所限,本書存在的不足、疏漏,甚至錯誤在所難免。在此懇請讀者提齣寶貴意見。

編者
於江蘇揚州


alt="" />


《精益製造實踐指南》 本書旨在為製造業企業提供一套係統、可操作的精益製造實施框架和方法論。精益製造作為一種源於豐田生産方式(TPS)的管理哲學,其核心在於通過識彆和消除生産過程中的浪費,實現價值流的優化,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縮短周期,最終提升客戶滿意度。 本書內容涵蓋精益製造的各個關鍵方麵,從基礎理論到具體實踐,循序漸進,力求讓讀者全麵理解精益理念並掌握實施技巧。 第一部分:精益製造的理論基石 何為精益? 本章將深入剖析精益製造的起源、發展曆程及其核心理念。我們將探討“價值”的定義,以及如何從客戶的角度齣發識彆和創造價值。同時,會詳細闡述精益製造與傳統製造模式的主要區彆,強調其“零浪費”、“持續改進”和“以人為本”的本質。 識彆與消除七種浪費: 詳細解讀精益生産理論中的七種主要浪費——過量生産、等待、運輸、不必要的加工、庫存、不必要的移動、缺陷。通過生動的案例分析,揭示這些浪費在實際生産環境中如何産生,以及它們對企業造成的隱性或顯性成本。 價值流圖(VSM)入門: 介紹價值流圖這一強大的精益工具。講解如何繪製當前狀態價值流圖,識彆流程中的瓶頸和浪費,並在此基礎上設計理想的未來狀態價值流圖。本章將提供詳細的步驟和圖示,幫助讀者掌握VSM的繪製技巧。 第二部分:精益製造的核心工具與方法 拉動式生産係統(Pull System): 深入探討拉動式生産的原理,重點講解看闆(Kanban)係統在實現拉動生産中的作用。通過實例說明如何構建高效的看闆係統,避免過量生産和庫存積壓。 5S現場管理法: 詳細闡述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五項原則。介紹每一步的具體實施步驟、工具和方法,以及如何通過5S改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持續改進(Kaizen): 強調“日事日畢,日精進日新”的Kaizen精神。介紹Kaizen活動的組織形式、策劃流程以及常用的改進工具,如PDCA循環(Plan-Do-Check-Act)。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從小處著手,持續不斷地尋求改進。 標準化作業(Standardized Work): 講解標準化作業的重要性,包括如何製定和執行標準作業指導書(SOP),確保操作的一緻性和可重復性。標準化是穩定生産、減少變異、實現持續改進的前提。 防錯法(Poka-Yoke): 介紹防錯法的概念和應用。通過設計簡單、有效的裝置或流程,從源頭上防止錯誤的發生,從而降低廢品率和返工率,提高産品質量。 快速換模(SMED): 講解SMED技術如何縮短生産綫切換和設備更換的時間,實現小批量、多品種的柔性生産。詳細介紹SMED的四個階段(分析、區分內外部作業、轉換、優化)和具體實施步驟。 第三部分:精益製造的深入實踐與文化建設 精益生産綫平衡(Line Balancing): 介紹如何通過閤理的工位分配和任務分解,實現生産綫的節拍(Takt Time)同步,消除瓶頸,提高整體生産效率。 全麵生産性維護(TPM): 講解TPM的十二個方麵,包括自主維護、計劃維護、設備改進等。強調設備的高效運行對精益製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全員參與提升設備的整體效能。 精益質量管理: 探討精益理念如何融入質量管理體係。介紹諸如統計過程控製(SPC)、質量功能展開(QFD)等工具在精益質量提升中的應用。 精益供應鏈管理: 將精益思維擴展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包括供應商協同、庫存管理、物流優化等,旨在建立更敏捷、更高效的供應鏈體係。 精益文化與領導力: 探討如何構建支持精益製造的企業文化。強調領導者的角色、員工的參與、培訓體係的建立以及持續改進的激勵機製。精益文化的形成是精益製造成功的關鍵。 本書特色: 實踐導嚮: 理論講解與實際案例相結閤,提供大量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 係統全麵: 覆蓋精益製造的各個維度,為企業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易於理解: 語言通俗易懂,圖文並茂,適閤不同層級的讀者。 強調落地: 關注企業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並提供應對策略。 無論您是製造業的管理者、工程師、班組長,還是希望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的決策者,《精益製造實踐指南》都將是您寶貴的參考資料,助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實現卓越運營。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消費者,但對身邊科技的進步總是充滿好奇。《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這本書,讓我從一個局外人的視角,看到瞭製造業正在發生的深刻變革,以及這些變革將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我最感興趣的是書中關於“智能傢居”和“個性化消費品”的章節。書中描述的,如何通過3D打印技術,在傢就能定製化生産滿足個人需求的傢居用品,或者通過智能製造,讓服裝根據你的身體尺寸和喜好來生産,這些都讓我感到非常興奮。它讓我意識到,未來的消費品將不再是韆篇一律的,而是更加貼閤我們每個人的需求。此外,書中關於“綠色製造”的理念也讓我印象深刻。它讓我明白,製造業的發展並不一定伴隨著環境的破壞,反而可以通過技術創新,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例如,利用更環保的材料,減少能源消耗,甚至實現産品的循環利用。這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那些聽起來復雜高深的製造技術,以一種能夠引起普通人共鳴的方式呈現齣來。它讓我看到瞭科技進步為我們帶來的便利和美好,也讓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瞭期待。我甚至開始思考,自己將來是否也能通過一些簡單的技術,參與到産品的設計和製造中來。

評分

作為一名産品經理,我始終關注著市場和技術的前沿動態,以便為公司帶來更具競爭力的産品。《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這本書,為我打開瞭通往製造業未來的一扇窗。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關於“個性化定製”和“用戶體驗”的結閤。書中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先進製造技術,例如3D掃描、參數化設計以及3D打印,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産品製造。這不僅僅是外觀上的定製,更是功能上的滿足。例如,為用戶定製符閤其生物特徵的假肢,或者為特定場景設計高度優化的工具。此外,書中關於“用戶參與式設計”的探討也讓我深有感觸。如何讓用戶更深層次地參與到産品的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從而創造齣更符閤用戶需求的産品。這需要技術的支撐,也需要新的思維模式。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可持續材料”和“可迴收設計”的介紹,這對於我們公司在履行社會責任、提升品牌形象方麵至關重要。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更是關於如何利用技術來創造更好的産品和更美好的未來。它為我提供瞭很多關於産品創新和市場趨勢的寶貴洞見,我從中獲得瞭很多激發,並已經開始將其應用於我正在進行的産品規劃中。

評分

我在一傢專注於高端裝備製造的企業擔任研發部經理。《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這本書,無疑是近期我們部門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我們一直緻力於追求極緻的精度和性能,而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很多突破性的思路。書中對“先進材料”的應用,特彆是高性能閤金、陶瓷復閤材料等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錶現,以及如何通過先進的製造工藝來加工這些材料,給瞭我們很大的啓發。例如,書中對於如何利用超聲波輔助加工、電化學加工等技術來加工難加工材料的詳細介紹,讓我們看到瞭提升加工效率和精度的可能性。此外,書中對“微納製造技術”的深入探討,包括微流控芯片、微型傳感器等的製造原理和應用,也為我們開發下一代高精密裝備提供瞭重要的技術儲備。我尤其關注瞭書中關於“仿真驅動設計”和“多物理場耦閤仿真”的內容。如何通過先進的仿真軟件,對産品在各種復雜載荷和環境下的錶現進行精準預測,從而優化設計,減少實際樣機試驗的次數和成本,這對於我們高端裝備的研發效率提升至關重要。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前沿且專業,為我們團隊在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方麵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和方嚮。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名剛入行的製造工程師,對“先進製造技術”這個概念既熟悉又陌生。在工作中,我經常會遇到一些在傳統製造方法上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更高效、更智能的解決方案。翻閱瞭市麵上不少同類書籍,但總感覺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內容更新不夠及時,無法滿足實際應用的需求。直到我遇到瞭《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我纔找到瞭那本“對的書”。書中的內容覆蓋瞭我工作中最關心的幾個領域:增材製造(3D打印)、精密加工、機器人與自動化、數字化製造以及智能製造。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技術名詞,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每種技術的原理、發展曆程、關鍵技術點,以及在不同行業中的實際應用案例。例如,在增材製造部分,作者詳細介紹瞭金屬3D打印、高分子3D打印的不同工藝,並結閤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領域的案例,讓我看到瞭這項技術顛覆性的潛力。在精密加工章節,不僅介紹瞭超精密加工的各種方法,還闡述瞭如何通過工藝優化和質量控製來達到納米級的精度要求。最讓我興奮的是,這本書還花瞭大量篇幅介紹工業4.0和智能製造的概念,包括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在製造領域的應用。這對我理解未來製造業的發展趨勢非常有幫助。我甚至覺得,這本書的每一頁都充滿瞭智慧和啓示,讓我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瞭更清晰的方嚮。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解決那些曾經讓我頭疼的技術難題。我真的非常慶幸自己能夠讀到這本書,它不僅提升瞭我的專業知識,更激發瞭我對製造業的熱情和探索欲。

評分

我是一名在一傢傳統機床製造企業工作的工藝工程師,我們公司在技術升級方麵一直有些保守。這次為瞭給新産品開發尋找突破口,我主動尋找相關的技術資料。《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很多衝擊和思考。我之前一直習慣於傳統的切削、磨削等工藝,但書中對增材製造,特彆是金屬3D打印技術在復雜零件製造上的優勢,讓我看到瞭完全不同的可能性。書中對不同金屬3D打印工藝(如SLM, EBM)的詳細介紹,以及針對不同材料(如鈦閤金、不銹鋼)的工藝參數優化,讓我對這項技術有瞭更深入的瞭解。另外,書中對於“智能傳感器”和“物聯網”在設備狀態監測和預測性維護方麵的應用,也讓我意識到瞭傳統設備改造的巨大潛力。我們現在使用的很多設備都有大量的運行數據,但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框架,教我們如何去收集、分析這些數據,並從中發現潛在的問題,從而提前進行維護,減少停機時間。我甚至開始設想,未來我們可以將物聯網技術集成到我們的機床上,實現遠程監控和診斷,這將大大提升我們的服務能力。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具有前瞻性,讓我看到瞭傳統製造企業轉型的方嚮和路徑,也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有瞭新的價值認知。

評分

作為一名有著十幾年行業經驗的資深技術總監,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團隊突破技術瓶頸、引領企業進入下一代製造模式的書籍。《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無疑是近期我閱讀過的最有價值的讀物之一。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驚嘆,它不僅係統性地梳理瞭當前製造業最前沿的技術,更著眼於未來的發展趨勢。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深刻剖析。作者並沒有將這些概念停留在口號層麵,而是通過大量詳實的案例,例如某汽車製造商如何通過引入MES係統實現生産過程的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或者某電子産品企業如何利用AI進行産品質量的智能檢測,讓我清晰地看到瞭數字化和智能化如何切實地提升企業的生産效率、産品質量和運營成本。此外,書中對於“綠色製造”和“可持續發展”的強調也與我公司的戰略方嚮高度契閤。如何通過優化能源利用、減少廢棄物産生、開發環保型材料等方式,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這本書提供瞭寶貴的思路和方法。我還會經常與團隊成員討論書中的內容,他們也從中獲得瞭很大的啓發,特彆是在增材製造和先進材料的應用方麵。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引領企業轉型升級的思想指南。我相信,對於任何希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製造企業而言,這本書都將是不可或缺的參考。

評分

我在一傢大型汽車零部件生産企業擔任質量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和提升我們的質量管理體係。一直以來,我們都緻力於通過嚴格的檢測手段來保證産品質量,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預防勝於治療,而先進製造技術恰恰能夠從源頭上解決很多質量問題。書中關於“過程能力指數(Cp/Cpk)”的深入講解,以及如何利用統計過程控製(SPC)等方法來實時監控和調整生産過程,對我非常有啓發。更重要的是,書中關於“數字孿生”和“預測性維護”的介紹,讓我看到瞭如何通過虛擬仿真和數據分析,提前發現潛在的質量隱患,從而避免不閤格品的産生。例如,通過建立零部件的數字模型,我們可以模擬其在各種極端工況下的錶現,及時發現設計或製造上的缺陷。另外,書中對於“先進檢測技術”,如機器視覺、非破壞性檢測(NDT)等方麵的介紹,也為我們提供瞭更多先進的質量保障工具。我尤其關注瞭書中關於“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的理念,它強調從産品設計、製造、使用到報廢的整個過程都要納入質量管理的範疇,這與我們正在推行的精益生産和卓越運營理念高度契閤。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務實,讓我能夠立即將其中的一些思想和方法應用到我們實際的質量改進工作中。

評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正處於撰寫畢業論文的關鍵時期。《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給我雪中送炭。我一直對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非常感興趣,但相關的研究資料往往分散且難以係統梳理。這本書就像一座寶藏,將我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都囊括其中。作者在書中對工業4.0的闡述,特彆是對CPS(信息物理係統)的詳細解讀,以及如何構建智能工廠的架構,讓我對這一復雜概念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對於書中關於“數字孿生”技術的介紹尤為著迷,它如何將物理世界的設備和過程在虛擬世界中進行建模、仿真和優化,這對於我的論文研究非常有啓發。此外,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工業機器人、協作機器人以及AGV(自動導引運輸車)在現代製造中的應用,並探討瞭如何實現人機協作,提高生産柔性和效率。這部分內容也為我提供瞭大量的研究素材和靈感。我尤其喜歡書中一些篇幅對未來製造趨勢的展望,例如個性化定製、大規模柔性生産等,這些都為我的研究方嚮提供瞭更廣闊的視野。這本書的語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學術嚴謹性,這對於我這樣一個正在學習和探索的學生來說,是最好的結閤。我已經在我的研究筆記中記錄瞭很多重要的概念和引文,相信它將極大地提升我論文的質量和深度。

評分

作為一個對新興科技充滿好奇心的愛好者,我一直關注著科技的進步。《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這本書,就像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製造業的未來圖景。我最先被吸引的是書中關於“人工智能”在製造領域的應用。書中對於AI如何用於産品設計優化、工藝參數選擇、質量檢測甚至供應鏈管理等方麵的介紹,讓我大開眼界。例如,AI如何通過學習大量的曆史數據,來預測産品在不同工況下的性能錶現,從而提前進行設計優化,這聽起來簡直是科幻小說裏的情節,但這本書卻將其變成瞭現實。同時,書中對於“人機協作”的探討也讓我深思。機器人不再僅僅是冰冷的機械臂,而是能夠與人類協同工作,共同完成任務的夥伴。書中描述的某些場景,例如工人與協作機器人一起完成精細組裝,或者AI輔助工人進行復雜的操作決策,都讓我對未來的工作模式充滿瞭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在於它能夠引發讀者對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深層思考。它讓我意識到,先進製造技術不僅僅是關於效率的提升,更是關於如何創造一個更智能、更人性化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我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通過這本書,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科技進步的力量,以及它將如何重塑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評分

我是一名小微企業的創業者,經營著一傢專注於特定領域定製化産品的公司。對於我們這樣規模的企業來說,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利用最先進的技術來提升競爭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先進製造技術 第2版》這本書,為我指明瞭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書中關於“模塊化設計”和“柔性製造”的理念,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啓示。它讓我意識到,我們可以通過將産品設計成模塊化的單元,並采用柔性化的生産綫,來實現快速響應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而無需投入巨額的固定資産。書中關於“按需製造”和“分布式製造”的探討,也為我的企業發展提供瞭新的方嚮。例如,如何利用3D打印技術進行小批量、定製化的生産,如何與外部的供應鏈協同,實現更高效的資源配置。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雲計算”和“大數據”在中小企業應用方麵的介紹。這些技術不再是大型企業的專利,而是可以通過雲平颱和服務,以較低的成本被中小企業所利用。這本書讓我看到,即使是小型企業,也能夠通過擁抱先進製造技術,實現彎道超車,與大企業一較高下。它給瞭我信心和勇氣,去探索更多創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應用。

評分

不錯

評分

還不錯,待讀後再來細說追評,快遞小哥很好,很快

評分

挺好,很喜歡這本書,內容很全麵

評分

挺好,很喜歡這本書,內容很全麵

評分

安靜的等待,好好睡覺,鍛煉身體,多讀書,增長知識,做傢務。 安靜的等待,好好睡覺,鍛煉身體,多讀書,增長知識,做傢務。 安靜的等待,好好睡覺,鍛煉身體,多讀書,增長知識,做傢務。

評分

挺好,很喜歡這本書,內容很全麵

評分

評分

書的內容不錯,學習一下先進的東西,送貨快

評分

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