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高高在上的经济学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吗?经济学可以打破禁锢我们头脑、束缚创造力的思维定势。谷歌为什么会成功?本田公司的成功?“买房是刚性需求”,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漏洞在哪里?这一系列经济行为背后什么规律可循呢?明道编著的《每天学点经济学 2:改变一生的66个经济学定律》能帮助你指点迷津,走进那个奇妙无穷的经济学世界。
内容简介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小到茶米油盐;大至宏观调控。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每一起看似简单的经济行为背后,都蕴藏着复杂的内在联系。
为何“天价茶”不乏市场?为何“美女效应”屡试不爽?为何良币反被驱逐?为何被重用的总是他人……《每天学点经济学 2:改变一生的66个经济学定律》从企业管理、市场消费、职场提升、思维定势、生活成本、信息传播等方面,为您解密与我们生活百态息息相关的66个经济学定律:让您透过经济事态的表象直击其发展的根源。读懂经济现象,享受经济生活,本书将带领您步入经济殿堂、实现自我能力提升。
作者简介
明道,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代表作有《曹操发迹史》、《胡雪岩发迹史》、《刘备发迹史》、《做普京那样的硬汉》、《领导干部精读二十五史》、《三天读懂国学》等多部著作。
目录
第一章 打破思维定势的经济学定律
谷歌为什么会成功——长尾理论
推销员的成功法则——二八定律
麦哲伦的成功——美即好效应
别为洒掉的牛奶哭泣——沉没成本理论
为自己设定一个止损点——鳄鱼法则
丰田为什么会成功——秃头论证
电脑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顺序——路径依赖理论
第二章 实现自我提升的经济学定律
本田公司的成功——鲶鱼效应
巨人集团的失败——木桶效应
刀架在脖子上——懒马效应
明日复明日——等死模式
可口可乐的成功——避免青蛙效应
麦当劳对员工的激励——马蝇效应
杰克·韦尔奇的自信——杜根定律
摩托罗拉的目标——跳蚤定律
第三章 促进竞争合作的经济学定律
在竞争中学会合作——正和博弈论
万科为何会“受伤”——负和博弈理论
两个试验说明的问题一华盛顿合作定律
进退有度才能减少悲剧——蓝斯登定律
洛克菲勒的快乐——跷跷板互惠原则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格乌斯定理
公司为什么会一片混乱——螃蟹效应
第四章 改善经营管理的经济学定律
三鹿的牌子为什么这么值钱——对比困难效应
老年人也有玩具玩——爆冷门效应
强生成功处理“泰莱诺尔”事件——赫克金法则
娃哈哈集团的成功——拉图尔定律
硅谷是怎样发展起来的——集聚效应
“神奇牦牛”巧搭顺风车——搭便车理论
怎样让员工得到满足——双因素理论
施瓦布的成功——自我选择定律
第五章 影响消费心理的经济学定律
收入高了为什么还不高兴——收入效应
一盆兰花的妙用——配套效应
国企亏损上千亿的背后——棘轮效应
“南海骗局”中的牛顿先生——更大笨蛋理论
一拥有就涨价——禀赋效应
消费者的从众心理——羊群效应
瑞士表让消费者迷恋——消费偏好理论
天价茶和天价米——凡勃伦效应
美女的价值——美女效应
食品安全领域案件频发的背后——破窗理论
生活必需品不降价——刚性需求
第六章 影响信息传播的经济学定律
普洛克儒斯忒斯的铁窗——霍布森选择效应
第一印象很重要——沉锚效应
强者为什么会被淘汰——格雷欣法则
宣传的作用——广告效应
食用油涨价背后的故事——蝴蝶效应
中国白酒业乱象的背后——啤酒效应
抢占商机的不二法门——沃尔森法则
第七章 洞察市场万象的经济学定律
张先生的烦恼——节约悖论
砸玻璃为什么会促进经济发展——乘数效应
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奥肯定律
主路与辅路的差异——拉弗曲线
乌有市关闭部分桑拿洗浴场所——政府干预理论
一个创业客的追梦之路一需求决定理论
杀死儿子的罪魁祸首——多米诺骨牌效应
白领返乡、人才倒流背后的故事——挤出效应
铁锅的价值——价值悖论
他为什么会被重用——替代效应
内衣为何会大卖——口红效应
比天灾更可怕的效应——马太效应
第八章 提升工作效率的经济学定律
绩效随着努力程度的变化而变化——x效率理论
韦尔奇怎样拯救通用电气——奥卡姆剃刀定律
政府为什么会效率低下——帕金森定律
企业一定要快对手一步——快鱼定律
越吃越没味——戈森定律
为什么总是不升职——内卷化效应
精彩书摘
别为洒掉的牛奶哭泣——沉没成本理论
吴卫国是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的老板,最近他的公司正在全力开发一款新软件。当他们投入了1000万元的资金后,忽然听说另一家软件公司已经开发出了功能类似的一款软件,而且这款软件马上就要上市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马上主持召开全体员工会议,讨论还要不要继续新软件的开发。结果,绝大多数员工都觉得既然已经投入了那么多资金,没有理由不继续下去。再说,如果现在半途而废,那么之前付出的资金、时间就都打水漂了,因此必须继续开发。
于是,吴卫国就下定决心继续开发新软件,结果在又投入了500万元后,新软件终于被研发出来了。可是软件上市后很快就遭遇了寒流,因为市场上已经有一款功能相似的软件,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再多花钱去购买一款功用相同的软件。吴卫国公司新开发的软件卖得很不理想,可是吴卫国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他又投入了500万元,加大了营销力度,可是效果依然不理想。无奈之下,他只好停止了这款软件的销售,至此他又多损失了1000万元。
故事中的经济学法则
吴卫国因为不愿意放弃已经投入的1000万元研发资金,所以就又投入了500万元的研发资金和500万元的营销资金,结果多损失了1000万元,这是典型的非理性行为方式,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一个拥有正常情感的人,出于对损失的憎恶而沉溺在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东西中无法自拔,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这种已经付出的而且不可收回的东西,在经济学上被称为沉没成本。人们决定是否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事对自己是否有好处,也要看过去是不是在这件事上已经有所投入,这些已经发生的
而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包括金钱、时间、精力等,都属于沉没成本。经济学改变生活
沉没成本对生活的影响非常大,比如说,当你花钱买了一张电影票,但是电影开场之后你发现电影很没意思,甚至让你无法忍受,这个时候你多半会选择继续把电影看完,因为你觉得既然已经花了钱、买了票,如果不把电影看完,那就太浪费了。可是,你却没想到,钱已经被你花出去了,你是在为已经无法挽回的损失而浪费时间甚至遭受折磨。因此,比较理性的做法是冷静地选择退场,用节省出来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同样,沉没成本也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说,当企业已经投入了一笔资金去做一件事情,可是后来发现这件事情不会给企业带来利益,在这个时候,企业要做的就是快刀斩乱麻,接受沉没成本,果断地停止这件事,然后重新选择一个新的投资目标。但由于沉成本的存在,企业的管理者就会觉得已经投入了那么多钱,现在停止那些钱就白扔了,因此企业就会继续加大投资,结果发现自己损失了更多。这就是沉没成本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
沉没成本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它会在你的大脑中挥之不去,让你在做新的决定时一直都考虑曾经失去的东西,结果你就会陷入沉没成本的陷阱,遭受更大的损失。
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已经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来,没有必要为了那些已经失去的东西而去烦恼。你要做的是勇敢地面对现实,承认损失,选择一个更美好的将来,而不是拼命弥补过去的损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轻装上阵,才能不断获得成功。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每天学点经济学 2:改变一生的66个经济学定律》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详实,但完全不涉及该书的实际内容。 --- 《每天学点经济学 2:改变一生的66个经济学定律》图书简介(内容不包含原书信息) 书名: 每天学点经济学 2:改变一生的66个经济学定律 定位: 个人认知升级、商业思维构建、生活决策优化 目标读者: 渴望提升思维深度、理解商业运作逻辑、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决策的职场人士、创业者、大学生及所有对社会运行规律感兴趣的读者。 核心理念: 本书旨在搭建一座连接晦涩理论与日常实践的桥梁,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六十六个至关重要的商业与社会科学原理,帮助读者建立一套清晰、高效的决策框架,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把握先机,实现个人价值的跃迁。 --- 第一部分:重塑认知基石——理解世界的底层逻辑 本书的首要目标是帮助读者清理思维中的固有偏差,建立一个更接近真实世界的认知模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噪音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的直觉判断是基于过时的经验或片面的信息。本书将从基础的思维工具入手,构建起稳固的理解基石。 模块一:稀缺性与选择的艺术 (The Art of Scarcity and Choice) 我们探讨资源(时间、金钱、注意力)的有限性如何驱动所有经济活动。这不是一个关于“如何省钱”的指南,而是关于“如何分配珍贵资源”的哲学思考。我们将深入分析机会成本——做出A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了B、C、D的价值总和。读者将学会量化每一次决定的真实代价,无论是在职业发展、投资组合配置,还是在家庭时间分配上,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沉没成本谬误”的陷阱。 模块二:激励机制的驱动力 (The Power of Incentives) 人是理性的经济动物,但“理性”的定义比想象中复杂。本部分将剖析不同类型的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即时激励与延迟激励——如何微妙地影响个体的行为模式。我们会通过案例分析,展示精心设计的激励体系如何激发团队潜力,而设计失当的激励则可能导致灾难性的“次生效应”。理解激励,即是理解人性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表现。 模块三:边际思考的威力 (The Strength of Marginal Thinking) 许多重大决策并非“全有或全无”,而是在边缘进行的微调。本书强调从“总量思维”转向“增量思维”。例如,一个产品的定价不应只看总成本,而应关注多生产一个单位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和多卖一个单位能带来的额外收益(边际收益)。掌握边际分析,意味着能够精准地找到最优的“临界点”,无论是生产规模、市场投放,还是个人学习强度。 第二部分:商业与市场的运作密码 这一部分聚焦于宏观和微观的市场机制,揭示商业竞争、定价策略以及市场结构背后的规律。读者将不再将市场视为一个神秘的黑箱,而是能够洞察其内部的运行齿轮。 模块四:供需关系的动态平衡 (The Dynamic 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本书将以丰富的实例展示供需曲线如何实时反映社会偏好和生产能力。我们不仅研究静态的平衡点,更关注弹性——当价格或收入变化时,需求和供给会做出多大程度的反应。理解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制定有效促销策略和预测市场波动的关键。同时,对供给的外部性(如环境成本)的讨论,拓宽了对市场作用边界的理解。 模块五:竞争优势的构建与维持 (Build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何为“护城河”?本书将从结构性角度审视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我们将探讨规模经济、网络效应(个体参与者越多,个体价值也随之提升的现象)、转换成本(客户更换供应商的麻烦程度)以及无形资产(品牌、专利)在构筑壁垒中的作用。理解这些要素,有助于我们识别真正有长期价值的投资标的或商业模式。 模块六:信息不对称的博弈 (The Game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市场中总有一方比另一方知道得更多,这便是信息不对称。本书将深入探讨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如二手车市场中,质量差的车更愿意被高价出售)和“道德风险”(投保后放松警惕)。了解这些现象,能指导我们在签订合同、选择合作伙伴以及进行风险管理时,如何设计机制来降低信息差带来的潜在损失。 第三部分:个体决策与财富的增值路径 经济学原理并非只服务于企业高层,它更是优化个人生活质量的工具。本部分将原理应用到个人理财、职业规划和风险评估中。 模块七:时间价值与复利效应 (The Time Value of Money and Compounding) 时间是唯一无法再生的资源。本书将清晰阐述货币的时间价值——今天的钱比明天的钱更值钱。我们将细致分解复利这一“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运作机制,并展示它如何以指数级的速度放大长期储蓄和投资的回报。这部分强调的重点是“尽早开始”的巨大价值。 模块八:风险、不确定性与决策矩阵 (Risk, Uncertainty, and Decision Matrices) 面对未来,我们无法完全确定。本书帮助读者区分“可量化的风险”和“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我们将介绍决策树、期望值计算等工具,帮助读者系统评估不同行动方案的潜在结果,并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厌恶、中立或偏好)做出最符合个人哲学的选择。 模块九:经济周期的洞察 (Insights into Economic Cycles) 经济并非平稳前行,而是处于扩张与衰退的交替之中。我们审视宏观指标(如通货膨胀、失业率)如何描绘周期的当前阶段。理解周期,并非为了准确预测下一个拐点,而是为了在顺境中保持审慎,在逆境中寻找布局长期资产的机会,避免被短期的市场情绪所裹挟。 --- 总结: 《每天学点经济学 2:改变一生的66个经济学定律》是一套思维工具箱,而非简单的知识罗列。它致力于将那些深藏在学术殿堂中的精妙原理,转化为可以立即应用于您工作和生活决策的实用准则。通过对这六十六个核心定律的系统掌握,读者将能够从本质上洞察商业世界的运作逻辑,更理性地规划个人未来,最终实现思维的飞跃和人生的优化。它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更优良的提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