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主体性”意涵在不同文化中的嬗变脉络,梳理各国纪录片的形成、特色、价值观问题及制作模式的差距,将中国纪录片与西方纪录片并置于国际视野中展开对比性研究,对纪录片背后的主体关系进行身份和角色的互动性剖析,系统论述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语境中面临的问题,试图阐发“主体性”由“消隐”到“凸显”过程背后的文化美学思考,并针对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发展,提出建构跨文化传播中纪录片主体性的可行性路径。
作者简介
张欣,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员,曾挂职浙江台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副总监。 研究方向:纪录片、中外影视比较。
目录
第一章 跨文化视域下纪录片的主体性研究意义与理论综述/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跨文化视域下建构纪录片主体意识的必要性/5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8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路径与可行性分析/14
第二章 纪录片文化主体问题辨析/17
第一节 文化的主体性追问/17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估与文化主体的确立/21
第三节 跨文化视域下的纪录片主体问题/23
第三章 纪录片的客观性与主体性/25
第一节 纪录片中的客观纪实与主观表现/26
第二节 媒体纪录片的公共性与作者纪录片的独立性/36
第三节 纪录片跨文化传播中的主体与他者/45
第四章 纪录片生产主体的结构性要素/55
第一节 文化主体间的对话:跨文化纪录片的文化差异与创作特点/56
第二节 纪录片对民族国家的身份建构与认同/64
第三节 作为文化传播主体的制作机构/77
第五章 中国纪录片的文化选择/91
第一节 中国纪录片的伦理叙事/96
第二节 以情动人的审美特征/102
第三节 家庭中的伦理展示和民俗性审美/112
第四节 纪实影像的剪辑伦理与伦理美的意境表达/119
第六章 建构跨文化传播中纪录片主体性的路径选择/124
第一节 构建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主体/125
第二节 培育具有系统规制的市场主体/127
第三节 新媒体参与下的纪录片对话与交往/129
结 语/135
附录一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趋势/139
附录二纪录片访谈/157
参考文献/199
后 记/207
前言/序言
引 言
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中,给它下一个严格精确的定义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对它的定义一般都包含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人与动物的区分,二是人的主体性。主体性问题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通过实践活动,人获得了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它集中表现为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文化在主体性上就是民族。或者说,文化是民族的主观表现,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文化方式的选择。因此,不同民族之间的观照本身常常有着主客体之悬隔。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既包括了现有文明的一切成果,又包含了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还体现了不同民族对自己文明方式的选择,它是客观状态、历史过程、主观选择的统一。因此研究人文艺术类的课题,就不能忽视其中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更不能忽视作为主体自身的主体性建构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地域的局限逐渐消失,维特根斯坦所谓的“主体不属于世界,而是世界的一个界限”被消费社会的欲望冲动,为媒介扩容和技术创新不断抹杀。主体哲学的范式被视为陈腐过时了,文化属性乃至人的主体性亦因此改写。就文化的自身结构来讲,多样性是其基本内质,它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任何文化要发展前进,都必须与其他不同质的文化进行交流、沟通,甚至向其他文化学习,吸收其他文化中的优质成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质,促使自身进步。再则,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每一种文化都拥有传播的权利、发言的权利,而不是仅仅充当接受者、听众。在这一进程中,各种不同文化相互交织融合,“全球化”与“民族化”似乎是一对悖论,由此产生的对文化的继承和交流以及对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冲击,为讨论与研究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需要密切关注的平台。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中,文化的竞争不是靠排斥和对峙来实现的,它需要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和方法,实现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比较、沟通和理解。同时,容纳外来文化,并不意味着一味被动接受,而是必须以本民族文化为主体,保持本民族和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承续本民族文化传统,对外来文化进行先进与否的鉴别,并在本民族文化中找到生长点与结合点,使先进的外来文化民族化。费孝通先生所谓的“文化自觉”本质上就是对本民族或地方文化面对现代化诉求时能动性的理性认知,唯其如此,“文化主体性”才成为可能。
长期以来,文化的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是文化传播主体之间双向交流的活动,在此历程中,“装在铁盒里的大使”曾经是人们对于电影的外交职能的描述,而在电影(及电视节目)的各种类型中,最具真实品质与直观性的纪录片能够跨越时间、地域、文化的边界,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传播,如《北方的纳努克》《早春》《鸟的迁徙》《家园》《海豚湾》《天地玄黄》《寻找小糖人》等等。中国纪录片由于起步较晚,跨文化创作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这其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丝绸之路》《平衡》《华尔街》《西藏一年》《当卢浮宫遇到紫禁城》《舌尖上的中国》……但总体上说,中国纪录片的跨文化创作发展较慢,本土纪录片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有限,其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文化贸易逆差严重,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是缺乏系统性。
本书力求通过对主要纪录片创作国家的跨文化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其创作手法与理念背后的文化主体性议题,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梳理中国纪录片跨文化创作的理论系统,探讨中国形象的当代建构以及民族文化底蕴与中西文化共通的思想内涵在影像中的当代表达,为今后的纪录片国际传播提供些许借鉴。
跨文化视域下的纪录片主体性研究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跨文化视域下的纪录片主体性研究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