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經典戰役》以“二戰”中最關鍵、最經典的戰役為切入點,從正反兩方麵詮釋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役進程,並輔以珍貴的戰爭紀實圖片,全景再現瞭“二戰”的全過程。
No.1 德國人的仇恨
波蘭位於歐洲中北部,東接蘇聯,西臨德國,南接捷剋斯洛伐剋,北臨波羅的海,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二戰”正式爆發前,波蘭是一個擁有30.9萬平方公裏國土麵積、3400萬人口、100多萬軍隊的國傢,其陸軍軍力在歐洲位居第五,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軍事大國。處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英法看來,波蘭是一個既可以阻擋蘇聯紅色革命嚮西前進的腳步,又可以限製德國發展的國傢,因此成為英法在歐洲諸盟國中重點拉攏和支持的軍事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根據1919年簽訂的《凡爾賽和約》,德國被迫割讓大片領土給鄰國。作為戰勝國的波蘭獲得瞭原屬於德國的極具經濟和軍事戰略地位的西普魯士和但澤自由市,擁有瞭一個通往波羅的海的通道,即“波蘭走廊”。自此,德國領土被一分為二,東普魯士和德國本土徹底隔開,成為遠離德國本土的“孤島”,這種賠償方式激起瞭包括但澤和“波蘭走廊”所在地的所有日耳曼民族主義分子的怨恨。《凡爾賽和約》在名義上懲罰瞭戰敗國,實際上是其他戰勝國藉此機會瓜分德國及其海外殖民地的行為。對此,德國人一直耿耿於懷,他們給予戰勝國的,除瞭賠款,更有刻骨銘心的仇恨。
1933年,希特勒率領的納粹黨開始登上德國政治舞颱,在德國建立瞭獨裁政權。他大力鼓吹法西斯主義,積極擴軍備戰,德國迅速崛起。希特勒野心勃勃,他的首要目標是要讓日耳曼人統治世界,消滅不共戴天的仇敵猶太人和蘇聯共産主義,其次是找英法算賬,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之仇。此時的德國國力衰退,軍備不整,希特勒對波蘭采用瞭“假和平”的外交手段,在1934年與波蘭簽定瞭有效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條約》。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希特勒以極快的速度重整軍備,在短短的幾年間就把德國從《凡爾賽和約》的受辱者變成歐洲最大的軍事強國。1938年,希特勒又獨攬瞭德國海、陸、空三軍的指揮權,擔任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復仇”的火焰開始在他心中熊熊燃燒。“波蘭走廊”的存在,給德國的經濟、軍事、交通等帶來一係列的不利因素和隱患。從軍事角度來看,波蘭對德國是個極大的威脅,波蘭西部地區的國土可以看成是插入德國軀體的一顆釘子,讓德國感到極不舒服。
從1938年10月起,德國采用外交途徑,接二連三地嚮波蘭提齣領土要求,要求波蘭歸還“波蘭走廊”和但澤地區,並把在“波蘭走廊”建築公路、鐵路的權利轉讓給德國。納粹德國的侵略要求遭到瞭波蘭政府的嚴詞拒絕,這讓希特勒很惱火,他決定用武力迫使波蘭就範。他之所以選定波蘭作為其侵略戰爭的開始,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是波蘭重要的戰略地位,占領波蘭是希特勒稱霸世界的戰爭總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希特勒和他的參謀部認為,如果不徹底解決波蘭問題,德國還會麵臨“一戰”中東西兩綫同時作戰的局麵。占領波蘭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而且還能將國土連成一片,大大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既可以消除進攻英法時的後顧之憂,還可以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
因此,德國在吞並奧地利和捷剋斯洛伐剋的蘇颱德地區後,下一步侵略的目標就定在瞭波蘭。此時的德軍已從北、西、南三麵將波蘭包圍瞭起來,然而波蘭似乎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危險。在所有與德國為鄰的國傢中,最感安全、最不擔心德國侵略的就是波蘭。這是因為波蘭不僅認為自己的軍事實力雄厚,同時它還有英、法兩大國撐腰,所以波蘭很盲目、很自信地以為德軍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挑起爭端。
No.2 希特勒最推崇的戰術
1939年4月28日,納粹德國終止瞭《波德互不侵犯條約》,再次嚮波蘭提齣領土要求。同時,德軍還製訂瞭詳細的侵波計劃,代號為“白色方案”,其戰略企圖和作戰指導是:將德軍研究已久的“閃擊戰”理論首先付諸於波蘭戰役,利用其裝備先進的坦剋機械化快速兵團和優勢航空兵,對波蘭各戰略要地實施突然襲擊。首先殲滅維斯瓦河以西的波軍主力,占領西部和南部工業區,然後在英法聯軍還未來得及參戰的情況下,快速嚮波蘭腹地推進,圍殲波軍殘餘部隊,力求兩周內一舉滅亡波蘭軍隊。按照這個方案,德軍在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集結瞭由21個師編成的“北方”集團軍群,下轄第三和第四集團軍,司令官為博剋上將;在德國的西裏西亞和捷剋斯洛伐剋境內展開由33個師編成的“南方”集團軍群,下轄第八、第十和第十四集團軍,司令官為龍德施泰特上將。兩個集團軍群像一把鐵鉗牢牢地夾住波蘭,隨時可以將波蘭捏得粉碎。
“閃擊戰”,這種全新的、大膽的軍事思想是“一戰”後英國軍事理論傢富勒提齣來的,他認為由於坦剋的高度機動性,大量使用坦剋部隊可以實現速戰速決的戰略目標。因此,建立以坦剋、摩托化部隊為核心的強大戰役預備力量勢在必行,在空軍的配閤下,充分利用戰役突破的效果,實現摧毀敵人防禦體係的作戰目標。他把攻擊敵軍指揮係統,癱瘓敵人作戰體係與運用坦剋部隊實施縱深突擊的思想進一步結閤,形成完整的“閃擊戰略”軍事理論。富勒的這種先進戰術思想未能在英、法軍界引起重視,反而被當作一種嘩眾取寵的笑柄,許多將軍仍然堅持認為坦剋隻能配閤步兵作戰。
德軍是世界上第一支應用“閃擊戰”理論作戰的部隊。經過德軍將官們的研討和推演,這種理論很快就付諸演練,形成瞭戰鬥力。這一點,在德軍“閃擊戰”之父古德裏安身上體現得最明顯。他主張在攻擊發起前夕,將兵力徹底集中於一個狹窄的正麵上,形成重點後所造成的壓倒性優勢兵力,以決定性的衝擊力突破敵人戰綫。突破的任務一般交給戰車部隊擔任,戰車部隊將以營或連級單位組成“寬椎型”,也就是倒三角形戰鬥隊形,進入敵人戰綫後嚮敵後深入。此時各部隊指揮官會在部隊先頭,以其自身的觀察掌握全局並隨時將敵情嚮後迴報。一旦成功突破,就全速嚮敵後方做大縱深的突進,各縱隊即成扇形展開,沿著若乾嚮前延伸的平行道路嚮前分散推進,以避免交通堵塞。“閃擊戰”最後一個階段,就是整個突進部隊以敵人的交通綫為目標,對敵軍進行分割並包圍遭孤立的敵軍主力。待雙鉗閤圍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圍殲包圍圈內的敵人。圍殲的任務通常都交由步兵部隊擔任,裝甲部隊則從前綫補給整閤戰力後再繼續往下一個目標推進。
這就是德軍吸收瞭富勒的“閃擊戰”理論之後創造齣的全新戰術,然而這種超前意識的戰術思想卻被戰爭狂人希特勒所看中並采納,的確是全世界愛好和平人士的不幸。希特勒掌握瞭摧毀世界的利器,首個目標便對準瞭波蘭,準備用實戰檢驗一下德軍的這一秘密武器。
No.3 蘇德舉杯言歡
就在希特勒緊張備戰時,1939年8月22日,他收到英國首相張伯倫的一封信件。來信對德國企圖發動侵略波蘭的行為錶示瞭強烈擔心和不滿,張伯倫在信中對希特勒警告說:不論齣現什麼情況,都決不能改變大不列顛對波蘭所承擔的義務。一旦發生對波蘭的入侵,英王陛下、政府決心並準備毫不遲疑地使用所擁有的一切力量反擊入侵者。然而,對英法等西方國傢“綏靖政策(對侵略不加抵製,以犧牲彆國為代價,姑息縱容,退讓屈服,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的底牌摸得一清二楚的希特勒根本沒把英國政府的警告放在眼裏,更何況德軍現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張伯倫的來信在希特勒的手裏停留瞭片刻,就被拋在一邊。希特勒命令德軍最高統帥部按原定作戰計劃發動對波蘭的攻擊。
對波作戰,希特勒並不是盲動的。一想到波蘭東部邊境還有強大的蘇聯存在,此時德國進攻波蘭,在英法等國的煽動和鼓吹下,蘇聯如果錯誤判斷瞭德國的進攻意圖,也參與進來,這就有發生正麵衝突的可能,這是希特勒目前不想看到的事情。希特勒清醒地知道現在的德國還不具備惹這頭“北極熊”的實力,因此,必須和斯大林做些溝通,以確保軍事上的主動。
希特勒非常善於製造和利用國際關係中的矛盾,波蘭與蘇聯之間恰好存在這種曆史積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蘭趁火打劫,與列寜領導的蘇俄爆發激烈的戰爭。因為蘇俄當時國內正爆發內戰,列寜政府沒有精力抵抗波蘭,被迫與波蘭簽訂瞭《裏加條約》。這個條約對蘇俄十分不利,波蘭得到瞭原屬於蘇俄的西烏剋蘭和西白俄羅斯的土地。蘇俄雖然喪失大片土地,但政權得到鞏固。後來蘇聯成立,開始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並建立瞭強大的國防,蘇聯在內戰獲勝後一直渴望有一個可以廢除《裏加條約》的機會。
蘇德雙方稍一溝通,就心領神會,一拍即閤。德國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在1939年8月23日正午匆匆到達莫斯科,他隨身帶著希特勒親筆寫的全權證書,握有同蘇聯締結一經簽字立即生效的互不侵犯條約和“其他協定”的大權。下機後,裏賓特洛甫在德國大使館簡單吃瞭口飯,就急急忙忙趕到剋裏姆林宮去會見斯大林和蘇聯的外交人民委員。第一次會議隻持續瞭3個小時就取得圓滿結果。裏賓特洛甫在“特急”電報中告訴希特勒,這次會議對德國人來說進行得很好,根本沒有任何睏難就將互不侵犯條約的條款達成瞭協議。事實上,據他報告,唯一的睏難是如何分配利益這樣一個顯然很小的問題。蘇聯要求德國人承認拉脫維亞的利包和溫道兩個小港“在他們的勢力範圍之內”。這個要求並不是多大的問題,希特勒很快就同意瞭。裏賓特洛甫還告訴元首說:“預期將就整個東歐地區劃分勢力範圍的問題簽訂一項秘密議定書。”
當天晚上,德國與蘇聯簽訂瞭《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達成瞭共同瓜分波蘭的秘密議定書。條約簽訂後,蘇德兩位首腦都欣喜若狂。斯大林舉杯說道:“我清楚,德國人民多麼熱愛自己的領袖。我們為他的健康乾杯,他當之無愧。”德國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也為蘇聯政府高舉酒杯。這個一直開到第二天淩晨一兩點鍾的宴會式的會議上,絕大部分時間充滿瞭剋裏姆林官慶祝會上決不可少的敬酒乾杯。
儀式結束時,斯大林對裏賓特洛甫說:“蘇聯政府對待條約十分嚴肅,我發誓保證,蘇聯絕不齣賣自己的夥伴。”遠在德國的希特勒一直坐在餐桌旁,麵對著食物無心下咽,當得知圓滿簽約時,他一下從椅子上跳起來喊道:“我們贏瞭!”就這樣,為瞭各自的利益,蘇德暫時達成瞭“和平共識”,波蘭這道“大菜”,終於被正式地擺到瞭桌子上。
我一直認為,瞭解戰爭,不僅僅是為瞭銘記曆史,更是為瞭反思人性。在《二戰經典戰役》這本書中,我找到瞭這種反思的絕佳契機。書中並非簡單地呈現軍事行動的宏觀層麵,而是更側重於展現那些決定戰役走嚮的微觀細節。比如,某個關鍵時刻,一個齣乎意料的通訊失誤,或是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偵察報告,是如何最終導緻一方的潰敗或另一方的勝利。作者對這些細節的描繪,宛如一位經驗豐富的導演,將鏡頭精準地捕捉到那些決定命運的瞬間。我驚嘆於作者的博學和嚴謹,他似乎將每一個參戰者的視角都融入瞭敘事之中,讓我能從不同角度去審視同一場戰役。有時是高瞻遠矚的戰略傢,有時是身先士卒的士兵,有時甚至是那個在後方默默奉獻的普通民眾。這種多維度的呈現,極大地豐富瞭我對二戰的理解,也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戰爭的背後,從來不是簡單的正義與邪惡的二元對立,而是充滿瞭復雜的人性糾葛和難以預料的偶然性。我常常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想象自己置身於那個時代,會做齣怎樣的選擇。
評分我一直覺得,真正偉大的曆史作品,不應該僅僅是信息的堆砌,而應該能夠觸及讀者的靈魂。而《二戰經典戰役》無疑做到瞭這一點。書中對那些被曆史長河淹沒的普通士兵的描寫,讓我深感震撼。作者並沒有將他們簡單地視為戰爭機器的零件,而是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他們的恐懼、他們的希望,以及他們在極端睏境下展現齣的不可思議的勇氣。我常常在閱讀時,仿佛能聽到他們低語的思鄉之情,感受到他們麵對死亡時的絕望,以及在微小勝利中閃耀齣的生命光輝。這本書讓我明白,每一次戰役的勝利,都伴隨著無數個體生命的犧牲,而這些犧牲,不應該被遺忘。作者在敘事中融入瞭對戰爭倫理的深刻反思,他讓我們思考,在戰爭的洪流中,人性的邊界在哪裏,道德的底綫又在哪裏。這本書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曆史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對生命價值的深刻體悟,以及對和平的無比珍視。
評分在書架上偶然瞥見《二戰經典戰役》,我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期待。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戰爭的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我一直對人類在極端環境下所展現齣的智慧、勇氣和脆弱性著迷。翻開書頁,我仿佛置身於硝煙彌漫的戰場,耳邊迴響著炮火轟鳴,眼前浮現齣無數鮮活的麵孔。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種驚人的感染力,他沒有簡單地羅列戰役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個決策背後的考量,每一個行動的深層動機。我尤其對那些戰術上的齣奇製勝,以及在看似絕望的境地中,指揮官如何憑藉過人的洞察力扭轉乾坤的描述感到震撼。書中對士兵們在戰場上的掙紮、犧牲以及他們內心的煎熬的刻畫,更是讓我深思。那些被曆史洪流裹挾的個體,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痛苦,他們的希望,都在作者的筆下栩栩如生。這讓我不禁思考,戰爭究竟是如何塑造一個時代,又如何改變一個個普通人的命運。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宏大的視角,讓我得以審視這場席捲全球的衝突,理解其復雜性,並從中汲取曆史的教訓。
評分說實話,在讀《二戰經典戰役》之前,我對二戰的認知大多停留在教科書式的概念層麵。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對這場戰爭的看法。它並沒有迴避戰爭的殘酷和血腥,而是用一種客觀但充滿力量的筆觸,將那些慘烈的畫麵呈現在讀者麵前。我記得書中對某個著名戰役的描述,作者花瞭大量的篇幅去刻畫士兵們在極端惡劣環境下的生存狀態,那種飢餓、寒冷、恐懼,以及在絕境中爆發齣的求生意誌。這讓我不再僅僅看到數字和戰綫,而是看到瞭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血有肉,有傢人,有夢想。書中還對戰役的後續影響進行瞭深入的探討,不僅僅是政治版圖的改變,更是對社會結構、文化思潮乃至人類心理産生的深遠影響。我驚訝於戰爭的連鎖反應,以及它如何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夠超越單純的曆史記錄,引導讀者去思考戰爭的根源,去理解人類為何會走嚮如此極端的衝突,以及我們如何纔能避免曆史的重演。
評分《二戰經典戰役》這本書,與其說是一部軍事史,不如說是一部關於人類韌性和智慧的史詩。我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作者在講述每一個戰役時,都不僅僅關注硝煙與火炮,更著重於挖掘那些隱藏在幕後的策略、博弈和心理戰。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決策者們所麵臨的巨大壓力的刻畫,以及他們在權衡利弊、做齣關乎無數人生死的決定的過程中所經曆的掙紮。有時,一個微小的失誤,或者一個齣乎意料的突破,都能瞬間改變戰局的走嚮,這種不可預測性,恰恰是戰爭最迷人,也最令人心悸的地方。書中對於信息戰、宣傳戰的描寫也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在戰場之外,還有如此多不為人知的較量。它讓我意識到,戰爭的勝負,從來不是單一方麵說瞭算,而是無數復雜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又一次的智力與意誌的較量,從中也學習到瞭許多關於風險管理、信息判斷和心理洞察的寶貴經驗,這些都遠遠超齣瞭單純的曆史知識範疇。
評分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評分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評分圖文並茂,科普性不錯!
評分書不錯 快遞速度快
評分正版圖書,包裝仔細;快遞員送貨及時,滿意。
評分書已收到
評分不錯,好書。。 。
評分(。_。)你瞅啥ヽ(。_°)ノ瞅你咋滴(′▽`〃)打我呀
評分很好的二戰書籍,非常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