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经典战役》以“二战”中最关键、最经典的战役为切入点,从正反两方面诠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役进程,并辅以珍贵的战争纪实图片,全景再现了“二战”的全过程。
No.1 德国人的仇恨
波兰位于欧洲中北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接捷克斯洛伐克,北临波罗的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二战”正式爆发前,波兰是一个拥有30.9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其陆军军力在欧洲位居第五,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军事大国。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英法看来,波兰是一个既可以阻挡苏联红色革命向西前进的脚步,又可以限制德国发展的国家,因此成为英法在欧洲诸盟国中重点拉拢和支持的军事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根据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德国被迫割让大片领土给邻国。作为战胜国的波兰获得了原属于德国的极具经济和军事战略地位的西普鲁士和但泽自由市,拥有了一个通往波罗的海的通道,即“波兰走廊”。自此,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东普鲁士和德国本土彻底隔开,成为远离德国本土的“孤岛”,这种赔偿方式激起了包括但泽和“波兰走廊”所在地的所有日耳曼民族主义分子的怨恨。《凡尔赛和约》在名义上惩罚了战败国,实际上是其他战胜国借此机会瓜分德国及其海外殖民地的行为。对此,德国人一直耿耿于怀,他们给予战胜国的,除了赔款,更有刻骨铭心的仇恨。
1933年,希特勒率领的纳粹党开始登上德国政治舞台,在德国建立了独裁政权。他大力鼓吹法西斯主义,积极扩军备战,德国迅速崛起。希特勒野心勃勃,他的首要目标是要让日耳曼人统治世界,消灭不共戴天的仇敌犹太人和苏联共产主义,其次是找英法算账,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之仇。此时的德国国力衰退,军备不整,希特勒对波兰采用了“假和平”的外交手段,在1934年与波兰签定了有效期10年的《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希特勒以极快的速度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把德国从《凡尔赛和约》的受辱者变成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1938年,希特勒又独揽了德国海、陆、空三军的指挥权,担任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中熊熊燃烧。“波兰走廊”的存在,给德国的经济、军事、交通等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因素和隐患。从军事角度来看,波兰对德国是个极大的威胁,波兰西部地区的国土可以看成是插入德国躯体的一颗钉子,让德国感到极不舒服。
从1938年10月起,德国采用外交途径,接二连三地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要求波兰归还“波兰走廊”和但泽地区,并把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的权利转让给德国。纳粹德国的侵略要求遭到了波兰政府的严词拒绝,这让希特勒很恼火,他决定用武力迫使波兰就范。他之所以选定波兰作为其侵略战争的开始,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波兰重要的战略地位,占领波兰是希特勒称霸世界的战争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希特勒和他的参谋部认为,如果不彻底解决波兰问题,德国还会面临“一战”中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占领波兰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军事经济资源,而且还能将国土连成一片,大大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既可以消除进攻英法时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建立袭击苏联的基地。
因此,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后,下一步侵略的目标就定在了波兰。此时的德军已从北、西、南三面将波兰包围了起来,然而波兰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在所有与德国为邻的国家中,最感安全、最不担心德国侵略的就是波兰。这是因为波兰不仅认为自己的军事实力雄厚,同时它还有英、法两大国撑腰,所以波兰很盲目、很自信地以为德军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争端。
No.2 希特勒最推崇的战术
1939年4月28日,纳粹德国终止了《波德互不侵犯条约》,再次向波兰提出领土要求。同时,德军还制订了详细的侵波计划,代号为“白色方案”,其战略企图和作战指导是:将德军研究已久的“闪击战”理论首先付诸于波兰战役,利用其装备先进的坦克机械化快速兵团和优势航空兵,对波兰各战略要地实施突然袭击。首先歼灭维斯瓦河以西的波军主力,占领西部和南部工业区,然后在英法联军还未来得及参战的情况下,快速向波兰腹地推进,围歼波军残余部队,力求两周内一举灭亡波兰军队。按照这个方案,德军在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集结了由21个师编成的“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三和第四集团军,司令官为博克上将;在德国的西里西亚和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展开由33个师编成的“南方”集团军群,下辖第八、第十和第十四集团军,司令官为龙德施泰特上将。两个集团军群像一把铁钳牢牢地夹住波兰,随时可以将波兰捏得粉碎。
“闪击战”,这种全新的、大胆的军事思想是“一战”后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提出来的,他认为由于坦克的高度机动性,大量使用坦克部队可以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目标。因此,建立以坦克、摩托化部队为核心的强大战役预备力量势在必行,在空军的配合下,充分利用战役突破的效果,实现摧毁敌人防御体系的作战目标。他把攻击敌军指挥系统,瘫痪敌人作战体系与运用坦克部队实施纵深突击的思想进一步结合,形成完整的“闪击战略”军事理论。富勒的这种先进战术思想未能在英、法军界引起重视,反而被当作一种哗众取宠的笑柄,许多将军仍然坚持认为坦克只能配合步兵作战。
德军是世界上第一支应用“闪击战”理论作战的部队。经过德军将官们的研讨和推演,这种理论很快就付诸演练,形成了战斗力。这一点,在德军“闪击战”之父古德里安身上体现得最明显。他主张在攻击发起前夕,将兵力彻底集中于一个狭窄的正面上,形成重点后所造成的压倒性优势兵力,以决定性的冲击力突破敌人战线。突破的任务一般交给战车部队担任,战车部队将以营或连级单位组成“宽椎型”,也就是倒三角形战斗队形,进入敌人战线后向敌后深入。此时各部队指挥官会在部队先头,以其自身的观察掌握全局并随时将敌情向后回报。一旦成功突破,就全速向敌后方做大纵深的突进,各纵队即成扇形展开,沿着若干向前延伸的平行道路向前分散推进,以避免交通堵塞。“闪击战”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整个突进部队以敌人的交通线为目标,对敌军进行分割并包围遭孤立的敌军主力。待双钳合围后,剩下的工作就是围歼包围圈内的敌人。围歼的任务通常都交由步兵部队担任,装甲部队则从前线补给整合战力后再继续往下一个目标推进。
这就是德军吸收了富勒的“闪击战”理论之后创造出的全新战术,然而这种超前意识的战术思想却被战争狂人希特勒所看中并采纳,的确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不幸。希特勒掌握了摧毁世界的利器,首个目标便对准了波兰,准备用实战检验一下德军的这一秘密武器。
No.3 苏德举杯言欢
就在希特勒紧张备战时,1939年8月22日,他收到英国首相张伯伦的一封信件。来信对德国企图发动侵略波兰的行为表示了强烈担心和不满,张伯伦在信中对希特勒警告说: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决不能改变大不列颠对波兰所承担的义务。一旦发生对波兰的入侵,英王陛下、政府决心并准备毫不迟疑地使用所拥有的一切力量反击入侵者。然而,对英法等西方国家“绥靖政策(对侵略不加抵制,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姑息纵容,退让屈服,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的底牌摸得一清二楚的希特勒根本没把英国政府的警告放在眼里,更何况德军现在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张伯伦的来信在希特勒的手里停留了片刻,就被抛在一边。希特勒命令德军最高统帅部按原定作战计划发动对波兰的攻击。
对波作战,希特勒并不是盲动的。一想到波兰东部边境还有强大的苏联存在,此时德国进攻波兰,在英法等国的煽动和鼓吹下,苏联如果错误判断了德国的进攻意图,也参与进来,这就有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这是希特勒目前不想看到的事情。希特勒清醒地知道现在的德国还不具备惹这头“北极熊”的实力,因此,必须和斯大林做些沟通,以确保军事上的主动。
希特勒非常善于制造和利用国际关系中的矛盾,波兰与苏联之间恰好存在这种历史积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趁火打劫,与列宁领导的苏俄爆发激烈的战争。因为苏俄当时国内正爆发内战,列宁政府没有精力抵抗波兰,被迫与波兰签订了《里加条约》。这个条约对苏俄十分不利,波兰得到了原属于苏俄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的土地。苏俄虽然丧失大片土地,但政权得到巩固。后来苏联成立,开始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建立了强大的国防,苏联在内战获胜后一直渴望有一个可以废除《里加条约》的机会。
苏德双方稍一沟通,就心领神会,一拍即合。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在1939年8月23日正午匆匆到达莫斯科,他随身带着希特勒亲笔写的全权证书,握有同苏联缔结一经签字立即生效的互不侵犯条约和“其他协定”的大权。下机后,里宾特洛甫在德国大使馆简单吃了口饭,就急急忙忙赶到克里姆林宫去会见斯大林和苏联的外交人民委员。第一次会议只持续了3个小时就取得圆满结果。里宾特洛甫在“特急”电报中告诉希特勒,这次会议对德国人来说进行得很好,根本没有任何困难就将互不侵犯条约的条款达成了协议。事实上,据他报告,唯一的困难是如何分配利益这样一个显然很小的问题。苏联要求德国人承认拉脱维亚的利包和温道两个小港“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内”。这个要求并不是多大的问题,希特勒很快就同意了。里宾特洛甫还告诉元首说:“预期将就整个东欧地区划分势力范围的问题签订一项秘密议定书。”
当天晚上,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达成了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议定书。条约签订后,苏德两位首脑都欣喜若狂。斯大林举杯说道:“我清楚,德国人民多么热爱自己的领袖。我们为他的健康干杯,他当之无愧。”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也为苏联政府高举酒杯。这个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钟的宴会式的会议上,绝大部分时间充满了克里姆林官庆祝会上决不可少的敬酒干杯。
仪式结束时,斯大林对里宾特洛甫说:“苏联政府对待条约十分严肃,我发誓保证,苏联绝不出卖自己的伙伴。”远在德国的希特勒一直坐在餐桌旁,面对着食物无心下咽,当得知圆满签约时,他一下从椅子上跳起来喊道:“我们赢了!”就这样,为了各自的利益,苏德暂时达成了“和平共识”,波兰这道“大菜”,终于被正式地摆到了桌子上。
说实话,在读《二战经典战役》之前,我对二战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教科书式的概念层面。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它并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而是用一种客观但充满力量的笔触,将那些惨烈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我记得书中对某个著名战役的描述,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刻画士兵们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生存状态,那种饥饿、寒冷、恐惧,以及在绝境中爆发出的求生意志。这让我不再仅仅看到数字和战线,而是看到了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血有肉,有家人,有梦想。书中还对战役的后续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仅仅是政治版图的改变,更是对社会结构、文化思潮乃至人类心理产生的深远影响。我惊讶于战争的连锁反应,以及它如何在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超越单纯的历史记录,引导读者去思考战争的根源,去理解人类为何会走向如此极端的冲突,以及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历史的重演。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战争,不仅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反思人性。在《二战经典战役》这本书中,我找到了这种反思的绝佳契机。书中并非简单地呈现军事行动的宏观层面,而是更侧重于展现那些决定战役走向的微观细节。比如,某个关键时刻,一个出乎意料的通讯失误,或是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侦察报告,是如何最终导致一方的溃败或另一方的胜利。作者对这些细节的描绘,宛如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将镜头精准地捕捉到那些决定命运的瞬间。我惊叹于作者的博学和严谨,他似乎将每一个参战者的视角都融入了叙事之中,让我能从不同角度去审视同一场战役。有时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有时是身先士卒的士兵,有时甚至是那个在后方默默奉献的普通民众。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二战的理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背后,从来不是简单的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而是充满了复杂的人性纠葛和难以预料的偶然性。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评分在书架上偶然瞥见《二战经典战役》,我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战争的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我一直对人类在极端环境下所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脆弱性着迷。翻开书页,我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耳边回响着炮火轰鸣,眼前浮现出无数鲜活的面孔。作者的文字具有一种惊人的感染力,他没有简单地罗列战役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决策背后的考量,每一个行动的深层动机。我尤其对那些战术上的出奇制胜,以及在看似绝望的境地中,指挥官如何凭借过人的洞察力扭转乾坤的描述感到震撼。书中对士兵们在战场上的挣扎、牺牲以及他们内心的煎熬的刻画,更是让我深思。那些被历史洪流裹挟的个体,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希望,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这让我不禁思考,战争究竟是如何塑造一个时代,又如何改变一个个普通人的命运。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视角,让我得以审视这场席卷全球的冲突,理解其复杂性,并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评分我一直觉得,真正伟大的历史作品,不应该仅仅是信息的堆砌,而应该能够触及读者的灵魂。而《二战经典战役》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书中对那些被历史长河淹没的普通士兵的描写,让我深感震撼。作者并没有将他们简单地视为战争机器的零件,而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们的恐惧、他们的希望,以及他们在极端困境下展现出的不可思议的勇气。我常常在阅读时,仿佛能听到他们低语的思乡之情,感受到他们面对死亡时的绝望,以及在微小胜利中闪耀出的生命光辉。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一次战役的胜利,都伴随着无数个体生命的牺牲,而这些牺牲,不应该被遗忘。作者在叙事中融入了对战争伦理的深刻反思,他让我们思考,在战争的洪流中,人性的边界在哪里,道德的底线又在哪里。这本书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和平的无比珍视。
评分《二战经典战役》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军事史,不如说是一部关于人类韧性和智慧的史诗。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者在讲述每一个战役时,都不仅仅关注硝烟与火炮,更着重于挖掘那些隐藏在幕后的策略、博弈和心理战。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决策者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的刻画,以及他们在权衡利弊、做出关乎无数人生死的决定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有时,一个微小的失误,或者一个出乎意料的突破,都能瞬间改变战局的走向,这种不可预测性,恰恰是战争最迷人,也最令人心悸的地方。书中对于信息战、宣传战的描写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在战场之外,还有如此多不为人知的较量。它让我意识到,战争的胜负,从来不是单一方面说了算,而是无数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智力与意志的较量,从中也学习到了许多关于风险管理、信息判断和心理洞察的宝贵经验,这些都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历史知识范畴。
评分不错,好书。。 。
评分好书,活动时买的,超值
评分(。_。)你瞅啥ヽ(。_°)ノ瞅你咋滴(′▽`〃)打我呀
评分还行
评分还行
评分正版图书,包装仔细;快递员送货及时,满意。
评分不错,好书。。 。
评分正版,满意!!!!!!!!!!!!!!!!!!!!!!!!!!!!!!!!!!!!!!!!!!!!!
评分二战题材的好书,值得信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