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親愛的讀者,世界那麼大,帶上我,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我是一本神奇的中韓英三語旅遊口語口袋書。我為瞭您的需要而誕生。
我身形輕盈,攜帶方便,您可以將我隨身放在口袋中,隨時翻閱。您也可以隨時掃我的二維碼,邊聽邊學。在異國他鄉迷路時,您也可以將我指給彆人看,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幫助。
我是一本韓語學習書。原汁原味的韓語錶達,豐富的句型變換,短而精煉的語法點介紹,幫助您快樂地學韓語。
同時我也是一本英語學習書。有瞭我,無論您去哪個國傢旅行,您都可以用英語隨心所欲地錶達。
我還是一本旅遊口語書。從齣發到到達,您需要用到的一切句子我都有。
我又是一本旅遊指南書。到瞭韓國該去哪裏吃喝玩樂?怎樣理解韓國的風土人情?帶上我吧!有瞭我,哪怕您一個人去韓國,也能勇往直前。
馬上就和我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內容簡介
《韓語+英語 帶上這本去旅行》是一本中英韓三語旅遊會話口語書。不會韓語用英語,不會英語用諧音,不會諧音用手指!13大主題+128場景+1024句的旅遊常用句+128個當地風俗及風土人情介紹!附錄部分是對韓國熱門的7個城市吃喝玩樂之地的推薦。
經典句型和豐富的文化知識為赴韓旅行的朋友們提供全方位的所需所求。
作者簡介
王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韓語係碩士,學習韓語10年,多次赴韓擔任商務會議翻譯,書籍校對和編輯經驗豐富。熱愛頗具特色的韓國文化,從而義無反顧地走上瞭韓語學習的道路。懷抱著一顆八卦不寂寞的心,總是能第一時間掌握韓國全新流行谘詢。憑藉其在韓國生活的經驗和大量的資料搜集與整理,精心總結瞭旅行中真實常用的場景,力圖給讀者展示地道的韓語口語和純正的韓國文化。
夏雨,女,1990年1月生。2012年畢業於西安外國語大學,熱愛曆史文化,曾任陝西曆史博物館中英文講解員,西洽會項目引進商務翻譯。2014年畢業於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翻譯專業,求學期間曾赴歐盟翻譯委員會學習,曾為紐卡斯爾市長、曹禺女兒萬方擔任翻譯。
目錄
一、旅途必用錶達
1.問候
2.自我介紹
3.道謝
4.道歉
5.道彆
6.請求
7.同意
8.拒絕
9.稱贊
10.抱怨
11.常用口頭語
二、巧做齣行準備
1.行程安排
2.規劃路綫
3.花銷預算
4.旅行社谘詢
5.辦理護照
6.辦理簽證
7.兌換貨幣
8.瞭解天氣
9.打包行李
三、平平安安齣境去
1.機票預訂
2.機票變更
3.辦理登機
4.確認機票
5.齣示護照
6.海關申報
7.交稅物品
8.托運行李
9.行李超重
10.安全檢查
11.免稅購物
12.找登機口
13.航班延誤
14.中途轉機
四、機內應答無障礙
1.對號入座
2.放置行李
3.起飛準備
4.暈機不適
5.餐點服務
6.娛樂服務
7.設備使用
8.機艙廣播
9.緊急情況
10.降落準備
五、順順利利入境來
1.入境辦理
2.領取行李
3.遺失行李
4.入境檢疫
5.機場谘詢
6.前往酒店
六、貼心酒店住宿
1.預訂酒店
2.谘詢前颱
3.辦理入住
4.更換房間
5.行李寄存
6.網絡服務
7.清潔服務
8.增添物品
9.客房用餐
10.自助早餐
11.酒店設施
12.客房用品
13.投訴抱怨
14.延遲退房
15.辦理退房
七、便捷交通齣行
1.乘齣租車
2.乘公交車
3.乘地鐵
4.乘火車
5.乘船
6.租車
八、飽嘗韓國美食
1.尋找餐廳
2.預訂座位
3.在西餐店
4.在中餐店
5.在韓餐店
6.在快餐店
7.在咖啡店
8.在酒吧
9.招呼侍者
10.顧客點菜
11.催促上菜
12.退換飯菜
13.就餐意見
14.給小費
15.叫送外賣
16.結賬離開
九、一覽韓國美景
1.景點谘詢
2.購買門票
3.導遊服務
4.自然風光
5.名勝古跡
6.都市風情
7.當地風俗
8.在公園
9.在博物館
10.在影劇院
11.在遊樂場
12.在動物園
十、旅遊購物達人
1.詢問價格
2.選購奢侈品
3.選購衣物
4.選購化妝品
5.選購電子産品
6.選購特産
7.選購紀念品
8.試穿試用
9.打摺砍價
10.結賬付款
11.辦理退稅
12.換貨退貨
13.售後服務
14.禮品包裝
十一、暢享公共服務
1.在郵局
2.在銀行
3.在超市
4.在藥店
5.在理發店
6.在美容院
十二、應對緊急情況
1.迷路問路
2.請人拍照
3.找衛生間
4.廣播找人
5.物品丟失
6.生病就醫
7.交通事故
8.報警求助
9.災害避難
時尚首爾
古典慶州
溫情釜山
淳樸大邱
浪漫濟州島
清新仁川港
純情江原道
附錄 經典城市推薦
前言/序言
隨著韓流在亞洲地區的風靡,韓國已經成為中國遊客境外遊的首選地之一。不論是秀麗的風景、精緻的美食,還是時尚的裝扮、獨特的民俗,都吸引瞭大批遊客前往韓國觀光。為瞭幫助赴韓旅行者解決因語言隔閡而造成的溝通不便,本書有針對性地總結瞭旅途中最常見、最實用的韓語錶達,協助赴韓的背包客們輕鬆解決旅行中的日常溝通問題。
本書由13章構成,選取瞭赴韓旅行中可能齣現的128個場景,羅列瞭1024個地道的常用句,內容涉及齣入境、住宿、交通、美食、景點、購物等諸多方麵的領域。書中每一場景包括招牌金句、單詞錦囊和貼身導遊三個部分。
招牌金句為您呈現日常真實場景中使用的常用錶達,所選句子從簡短、地道、口語化為標準。所有中文句子都配有英、韓語譯文。除此之外,我們還貼心地為您提供瞭用中文標注的韓語發音。這樣,即便對韓語零基礎的朋友也能夠自由大膽地想說就說,溝通無極限!
單詞錦囊為您列齣重點韓語詞匯的讀音、詞性和意義,方便旅行者在固有的句型中靈活替換使用。其中的詞性是韓語單詞的詞性,與中文、英語並不是完全對應的。
貼身導遊則為旅行者準備瞭在韓國旅行中的各種小常識。有韓語錶達中應注意的相關問題,有韓國文化和風土人情的介紹,也有赴韓國旅行的注意事項。
在編寫的過程中,為瞭方便讀者學習,本書盡可能地以還原韓語發音的原則對韓語句子進行瞭中文的諧音標注。考慮到韓語一個單字發音有時需要兩個以上中文單字對應的情況,本書采用下劃綫“__”的方式來錶示連音。此外,對於韓語發音中需要間隔停頓的地方,則在中文諧音標注中用“·”來錶示。但由於韓語和漢語在發音上存在的巨大差異,因此中文諧音並不能百分之百地完全和標準的韓語讀音一樣。建議學習者配閤圖書附贈下載的音頻一起使用,在應用過程中感受當地人的地道發音,在學與用中不斷完善。
本書配有漢語、英語和韓語的標準發音音頻,均為專業播音員錄製,音色純美,發音地道。掃描每個小節前的二維碼即可下載或在綫收聽。全部音頻可通過封底網址免費下載。
心之誠,不為力限。雖然盡心盡力地完成瞭本書的編著,但因水平有限,難免有不足之處,敬盼讀者朋友批評指正並祝旅途愉快。
蔚藍彼岸的低語:跨越語言與文化的旅程 書名: 蔚藍彼岸的低語:跨越語言與文化的旅程 作者: [此處可自行添加一位富有旅行經驗的作者筆名] 齣版社: [此處可自行添加一傢專注於人文旅行的獨立齣版社名稱] 齣版日期: [此處可自行添加一個貼近近期的日期] --- 導言:迷失在地圖邊緣的渴望 我們總在追尋一種“不在場”的體驗。城市的高樓大廈、密集的網絡信息,將我們的感官切割得支離破碎。這本書,並非關於如何高效規劃路綫的工具書,也不是對異域風光進行標簽化描摹的明信片集。它是一份邀請函,邀請你將心靈的錨點暫時拔起,航嚮那些地圖上或許模糊不清,卻在記憶中烙下深刻印記的角落。 《蔚藍彼岸的低語》記錄瞭一場跨越大陸、橫亙時間的心靈漫遊。它始於對熟悉生活的倦怠,終於對未知世界的敬畏。作者選擇瞭一種近乎“無目的”的旅行方式,讓每一次轉嚮,每一次駐足,都由當下的直覺和偶然的相遇所主導。 全書的核心,不在於徵服瞭多少名勝古跡,而在於如何“存在”於那些地方。它探討瞭旅行中那些無聲的瞬間:清晨第一縷陽光穿過古老修道院的玫瑰窗時,光影在石闆地麵上投射齣的幾何美學;在偏遠山區,一位老人講述著關於星辰和季節的古老傳說時,其聲綫的沙啞與智慧的重量;或是獨自一人,麵對著一望無際的大海,感到個體存在的渺小與宇宙聯係的宏大。 第一輯:石闆路上的迴響——曆史的溫度與日常的詩意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讀者帶入歐洲大陸古老的城市群落。但敘事避開瞭教科書式的曆史梳理,轉而關注“曆史的餘溫”。 主題一:建築的呼吸 作者細緻地描繪瞭意大利托斯卡納鄉村小鎮上,那些曆經韆年風雨的石灰岩牆壁。他不僅僅描述瞭它們的顔色——赭石、奶油白、被苔蘚浸染的墨綠——更側重於觸摸時的質感,以及牆體內部那些關於時間流逝的“記憶”。每一塊磚石、每一扇木門,都承載著一個傢庭的悲歡離閤。我們看到,一位麵包師如何在黎明前將麵團放入古老的烤爐,那爐膛的火光,與中世紀的燭光,在精神上完成瞭某種交疊。 主題二:流動的市場與靜默的餐桌 旅行的真諦往往藏在煙火氣中。《蔚藍彼岸的低語》花瞭大量筆墨描繪各地集市的感官體驗:香料的氣味如何激烈地碰撞,不同語言的討價還價聲如何匯集成一首無序的交響樂。更深入的是,作者捕捉瞭餐桌上的“儀式感”。在西班牙某個不起眼的小酒館,學會如何用麵包蘸取橄欖油,品味那份簡單中的復雜;在北歐,理解何為“慢食”,即便是對待一片醃製的三文魚,也應給予足夠的尊重。這部分強調瞭人類共通的需求——食物、交流與歸屬感,是如何通過地域性的方式錶達齣來的。 主題三:邊緣角色的肖像 旅行者常常是闖入者,而真正理解當地生活的人,往往是那些被主流敘事所忽略的“邊緣角色”。本書刻畫瞭多位令人難忘的人物:在裏斯本老城區,一個終日坐在窗邊編織漁網的盲眼老婦人,她通過風嚮和海浪聲來“閱讀”世界;一個在希臘小島上堅持用傳統方式製作陶器的工匠,麵對現代工業化生産的衝擊,他如何堅守自己手藝的尊嚴。這些人物的故事,讓我們意識到,文化的核心價值,往往是固執地存在於那些不閤時宜的堅持之中。 第二輯:荒野的哲學——自然法則與內心的重塑 在旅途的後半程,作者將焦點從人文景觀轉嚮瞭廣袤的自然界。這部分探討瞭當文明的喧囂退去後,人類如何重新校準自己與自然界的關係。 主題四:高處的靜默與低榖的迴響 作者深入瞭南美洲安第斯山脈和中亞的高原地帶。在高海拔、稀薄空氣的環境下,身體的極限被激發,隨之而來的是思維的清晰。高處教會瞭作者一種“不強求”的哲學——你無法與一座雪山抗衡,你隻能順應它的節奏。敘事從視覺的壯闊(冰川的幽藍、日齣時的火燒雲)轉嚮瞭聽覺的缺失,那種近乎真空的靜默,迫使人麵對內心最深處的獨白。 主題五:水域的教誨——河流、湖泊與海洋 水,是生命形態最根本的隱喻。《蔚藍彼岸的低語》記錄瞭在亞馬遜河的支流上漂流的經曆。在那裏,時間的概念被水流的速率所定義。船槳劃破水麵,漣漪散開,象徵著每一個行為都擁有不可逆轉的後果。在與當地原住民的短暫相處中,作者學習到他們對“生命之網”的理解——萬物相連,取之必予,這種樸素的生態智慧,與現代社會的“攫取”模式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主題六:光影的哲學——沙漠的教訓 在穿越撒哈拉沙漠的片段中,作者展現瞭極度環境對認知的影響。沙漠的重復性(沙丘的起伏,日夜溫差的劇烈)起初令人感到壓抑,但最終演變成一種“超越性”的體驗。在沒有參照物的環境中,自我邊界開始模糊,個體與環境融為一體。黃昏時分,當最後一絲光綫消失,星空如同被撕開的幕布,展示齣宇宙的宏大,人類的煩惱在此刻顯得微不足道,從而帶來一種深刻的釋然。 尾聲:行走的意義——重返日常的異鄉人 旅行的終點,絕非機場的到達大廳,而是帶著異鄉的眼光重新審視故土。《蔚藍彼岸的低語》的最後篇章,充滿瞭對歸傢後狀態的審視。 作者坦誠地記錄瞭“文化休剋”的後遺癥:在超市的琳琅滿目中感到迷失,對效率至上的生活節奏感到不適。然而,正是那些在遠方獲得的微小啓示,成瞭抵抗平庸的護身符。也許是在異國雨天學到的那份從容,也許是與陌生人分享一杯熱茶時的溫暖,這些瞬間被內化,成為瞭改造日常的微小動力。 這本書最終指嚮的,是“在場”的能力——無論身處喧囂的都市,還是寂靜的曠野,都能以一種開放、好奇且不帶預設的姿態,去發現生活深處的紋理。它不是一本提供答案的指南,而是一係列關於如何提齣更好問題的記錄。旅行結束瞭,但那份“蔚藍彼岸的低語”,將永遠在你心底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