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顛覆東方人的育兒迷思,為現代小孩子量身打造26堂獨立課。
“自己動手”,是對孩子的肯定與信賴;獨立自主,是給孩子最棒的心靈財富。
·分門彆類 解決傢長關心或煩惱的問題。
·理念先進 提示傢長易被忽略的問題或習慣。
·形式活潑 案例+分析;解決方案均是從日常生活齣發;具體告訴傢長遇到哪些問題,可以采取哪些行動、使用哪些語言;圖文並茂,文字活潑易讀,插圖獨具特色。
·實用性強 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特彆訓練,比如有趣且實用的親子遊戲;配有一些測試題,幫助傢長分析孩子的情況。
內容簡介
《聽話≠乖孩子 26招養齣獨立自主的孩子/年輕爸媽的輕鬆傢教書》從不同層麵詮釋“寵”和“愛”的差異,教父母什麼時候該齣手,什麼時候該動口。如何用言語,讓孩子拋開依賴性;如何用行動,教孩子學會26個基本能力;如何用鼓勵,讓孩子自己長大!
內頁插圖
目錄
Part 1 獨立是成功之鑰匙
1 獨立是孩子的天性
2 聽話就是好孩子?
3 鼓勵是培養孩子獨立的好辦法
4 獨立的父母纔有獨立的孩子
Part 2 不同階段獨立能力的培養
1 嬰兒期:嬰兒易被忽略的獨立需求
2 幼兒期:入幼兒園前必備的自理能力
3 學齡前兒童:幼兒園裏獲得的新能力
4 學齡兒童:小學需具備的基本能力
Part 3 獨立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
1 從蹲、站開始練習獨立行走
2 定時定點練習與傢人一起吃飯
3 六個月大後開始學習用杯子喝水
4 讓孩子四歲之前自己睡覺
5 自己的衣服自己穿
6 “一鑽、二提、三係”,輕鬆學會穿鞋
Part 4 獨立做好自身的清潔
1 識彆尿意,提早如廁
2 輕鬆大便也要多練習
3 念、唱洗手歌,學會“六步洗手法”
4 兩歲開始自己刷牙咯!
5 以長毛巾練習疊被子
6 洗澡是件舒服的事
Part 5 獨立處理小問題
1 讓孩子自己動動腦
2 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如何做選擇
3 通過思考學習如何下決定
4 從日常生活中建立金錢觀
5 找齣位置,訓練孩子自己上下學
6 找對方法,訓練孩子獨立學習
Part 6 獨立的人際社交
1 練習交朋友,學會分享
2 “要”,就大聲說齣來
3 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擔
4 練習判斷對與錯
5 練習想辦法解決問題
6 獨立解決睏難
獨立訓練小貼士
1 巧對“媽媽,我不敢”
2 孩子吃飯時想離開餐桌怎麼辦?
3 孩子學說髒話怎麼辦?
4 孩子不喜歡學習怎麼辦?
精彩書摘
聽話就是好孩子?
父母都希望孩子乖乖聽話不添麻煩,同時又擔心聽話的孩子離開傢長,失去瞭保護與指引,會變得不知所措。乖和不乖該如何衡量?
究竟是聽話的孩子好,還是不聽話的孩子好呢?
服從≠優秀
所謂“聽話”與“不聽話”的孩子,最大區彆在於是否聽從傢長指令,以及能否按指令行事。東方人通常把“守規矩”“聽話”當作好孩子的標準,而將“淘氣”“頑皮”的孩子視為不乖的孩子、壞孩子。
錶麵看來,聽話的孩子好管教,他們按照傢長或老師教的方法,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一切有條不紊。但孩子隻是一味“模仿”與“服從”彆人下的指令,一旦遇到突發狀況,便會慌瞭手腳、不知所措。
2009 年夏天,美國洛杉磯一個兒童藝術中心舉辦繪畫比賽。埃剋是一名在傢長和老師眼中“聽話”又“優秀”的孩子,但在這場比賽中,卻慘遭“滑鐵盧”。埃剋的老師教繪畫時,規定瞭嚴格的順序和步驟,譬如:繪製肖像圖時,要先勾勒人的臉部輪廓,然後再畫其他細節。但是,這次比賽是臨摹一幅雨夜中的人物畫。除眼睛之外,臉部其他器官及麵部輪廓都不清晰。這使埃剋深感睏惑——沒有臉部的輪廓,該如何下筆呢?最後,她交瞭一張空白的畫布。這場比賽成為埃剋心中永久的遺憾。
由故事中可以看齣,埃剋是個典型的聽話孩子,聽從老師和傢長安排,凡事按部就班。然而埃剋的父母、老師卻沒發現,聽話的埃剋已經失去瞭想法和主見,喪失瞭隨機應變的能力,在獨自麵對事情時,這個弱點更是暴露無遺。
有主見≠唱反調
有自己想法的孩子,錶麵看來好像不易管教,但也許隻是因為傢長不瞭解或不同意他們的想法。
同樣是“不服管教”,有主見的孩子與任性、壞脾氣的孩子卻有明顯區彆,大多數任性的小孩沒有明確想法,一意孤行地做著不理智、錯誤的決定,容易沒有緣由地鬍鬧發脾氣。對任性、壞脾氣的小孩,需要嚴加管教,糾正他的錯誤觀念;對有主見的孩子,則要給予適當的支持和鼓勵及充分的耐心和引導。
在公園裏,滑滑梯和蕩鞦韆是小朋友的最愛,每天都有很多小朋友搶著玩。有一天媽媽帶小墨到公園玩,當時隻有小墨一個小朋友,可以盡情地玩遍所有遊樂器材,但是等到其他小朋友陸續到公園玩耍後,小墨就必須與其他孩子輪流滑滑梯和蕩鞦韆瞭。
媽媽建議小墨先玩滑滑梯,以免其他小朋友來瞭之後,滑梯旁變得擁擠不堪。但是小墨卻有自己的想法,她認為先玩蕩鞦韆比較好,滑滑梯雖然很擁擠,但是慢慢排隊還是有機會可以玩到,但是蕩鞦韆卻不行,每個小朋友玩蕩鞦韆的時間都很長,如果排隊的人很多的話,幾乎輪不到自己玩。媽媽聽完後
笑瞭笑,並沒有反駁女兒的話,雖然不盡認同女兒的想法,但她尊重女兒的決定。
十分鍾過後,其他小朋友陸續來到瞭公園,所有遊樂器材都人滿為患。媽媽發現,女兒的想法是正確的。雖然滑滑梯的人很多,但是小朋友排著隊輪流玩,依舊可以玩得盡興。蕩鞦韆卻不是這樣。每個鞦韆後麵都排著長長的隊伍,每個小朋友玩的時間都很長,排最後麵的小朋友恐怕根本玩不到。
盡管孩子有時與傢長的意見相左,但都是孩子經過思考分析後所得齣的結論,這不是“不聽話”,而是獨立思考的體現,值得鼓勵。
……
前言/序言
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的關鍵
新的學年,我希望兒子能像幼兒園其他小朋友一樣,學會自己站在馬桶前小便,而不是讓爸媽或老師抱著小便。
——司偉的爸爸(司偉,男,四歲)
我最大的願望,是希望兒子吃飯不用追著喂,睡覺也不必等睡著瞭再抱到他的床上。
——查淞的媽媽(查淞,男,五歲)
如果女兒能夠獨自麵對陌生小朋友,主動說話、交朋友,那麼她在學校我們就放心瞭。
——任蕊蕊的媽媽(任蕊蕊,女,七歲)
在現今這個富足的年代,傢長們不必再為孩子的物質生活發愁,而是把智力發展、能力培養放在首位,其中,獨立意識與能力培養尤為重要。從上述三位傢長的願望,就可看齣父母希望養成孩子獨立意識的願望是多麼迫切。
很多傢長想盡辦法把孩子“推齣去”,因而“你自己來”這句話便成為父母的口頭禪,強迫孩子去麵對他們不擅長、不情願的事,盡管初期會有一定效果,但是當孩子不再懼怕傢長威嚴,“你自己來”的弊端便逐漸顯現。
如何讓孩子在麵對睏難、挫摺時,不再恐懼退縮、缺乏主見,而是主動麵對、處理問題?幫助孩子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需要傢長付齣耐心、鼓勵和信任,在傳授必要方法和技巧後,剩下的就需要孩子自己去摸索、去實踐,當那些壁壘被孩子們一一打破後,傢長就可以驕傲地告訴孩子:“恭喜你!你長大瞭!”
《聽話≠乖孩子:26招養齣獨立自主的孩子》 一份寫給年輕爸媽的走心傢教指南,擺脫“聽話”的桎梏,解鎖孩子無限潛能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是否還在用“聽話”來衡量一個孩子的成功?是否在焦慮於孩子的不夠“乖巧”,從而錯過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寶貴機會?《聽話≠乖孩子:26招養齣獨立自主的孩子》正是為所有渴望培養齣內心強大、適應未來社會的優秀孩子的年輕父母們量身打造的實用傢教讀本。本書跳齣瞭傳統“聽話”的局限,深刻剖析瞭“乖孩子”與“獨立自主”的本質區彆,提供瞭一套係統、科學、充滿愛與智慧的育兒方法,幫助您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養育齣既有良好品德,又能獨立思考、勇於擔當的未來公民。 告彆“乖”的迷思,擁抱“獨立”的未來 長期以來,“聽話”和“乖巧”似乎成為瞭衡量孩子是否“好”的標準。然而,當孩子習慣於被動接受指令,壓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他們可能正在失去寶貴的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的成長,在於孩子能夠建立自我認知,理解規則,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判斷和選擇。本書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將“聽話”的定義從“順從”升華為“尊重與理解”,將“乖孩子”的形象重塑為“有主見、負責任的獨立個體”。 本書並非一套刻闆的說教,而是一場與您共同探討的智慧對話。它不是簡單地告訴您“應該怎麼做”,而是引導您“為什麼這麼做”,以及“如何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去做”。篇幅近1500字的詳細闡述,將帶領您深入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並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讓您在育兒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多一份從容與自信。 26個實用招數,化繁為簡的育兒智慧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精煉且高效的“26招”傢教方法。這些方法並非空中樓閣,而是源於大量真實案例和心理學研究成果,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和普適性。每一招都圍繞著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責任感、同理心、抗挫摺能力等關鍵素質展開,旨在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價值感,並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 我們將逐一深入探討這26招的精髓,從不同的角度展現它們如何幫助您實現育兒目標: 第一部分:打破“聽話”的藩籬,重塑孩子心靈的自主權 識彆與挑戰“控製型”育兒模式: 很多父母無意識地使用瞭過度的控製,例如事無巨細的安排,不允許孩子犯錯,過度地乾預他們的選擇。本書將幫助您識彆這些模式,並學會放手,給予孩子探索的空間。 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孩子的不聽話,往往是他們錶達需求、探索邊界的方式。學會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驅動力,是建立有效溝通的基礎。 區分“服從”與“尊重”: 真正的聽話,是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基礎上的,而不是盲目的服從。本書將引導您建立一個互相尊重的傢庭關係,讓孩子從內心認可規則。 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外部的奬勵和懲罰隻能帶來短暫的效果,而內驅力纔能讓孩子真正熱愛學習,熱愛探索。我們將探討如何激發孩子內在的動力,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部分:26個具體招數,解鎖孩子獨立自主的潛能 招數一:傾聽的力量——讓孩子被看見,被理解。 學習有效的傾聽技巧,不僅是聽孩子說什麼,更是理解他們未說齣口的情緒和需求。 招數二:選擇的藝術——從小事開始,讓孩子掌握主動權。 從穿什麼衣服,到玩什麼玩具,適當地給予孩子選擇權,讓他們體驗決策的樂趣和責任。 招數三:鼓勵的智慧——聚焦進步,而非完美。 贊美孩子的努力和過程,讓他們不怕失敗,勇於嘗試。 招數四:界限的設定——清晰的規則,自由的邊界。 建立清晰、閤理的傢庭規則,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探索和成長。 招數五:責任的培養——從小事做起,讓孩子學會擔當。 布置力所能及的傢務,讓孩子體會到自己的付齣對傢庭的貢獻。 招數六:情緒的管理——認識情緒,接納情緒,並學會錶達。 幫助孩子識彆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培養情商。 招數七: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而非包辦,讓孩子成為小偵探。 當孩子遇到睏難時,提供支持和引導,而不是直接替他們解決,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招數八:延遲滿足——培養耐心與自控力。 在適當的時機引導孩子延遲滿足,讓他們學會規劃和等待。 招數九:探索的勇氣——鼓勵好奇心,支持孩子去嘗試。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他們探索未知,發現新事物。 招數十:閤作與分享——學習團隊精神,懂得換位思考。 創造機會讓孩子與他人閤作,學習分享,培養同理心。 招數十一:自我反思——引導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幫助孩子分析自己的行為,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不斷進步。 招數十二:獨立思考——提齣問題,鼓勵質疑。 引導孩子不盲從,鼓勵他們提齣自己的觀點和疑問。 招數十三:抗挫摺能力的培養——麵對睏難,不輕易放棄。 幫助孩子認識到挫摺是成長的一部分,並從中學習堅韌。 招數十四:同理心的建立——理解他人的感受。 通過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招數十五:規則意識的內化——理解規則背後的意義。 幫助孩子理解規則並非束縛,而是為瞭保障大傢共同的利益。 招數十六:自主的學習——培養學習的興趣和方法。 引導孩子找到適閤自己的學習方式,愛上學習。 招數十七:健康的社交——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 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學會與不同的人建立良好關係。 招數十八:自我保護意識——保護自己,辨彆風險。 引導孩子瞭解基本的安全知識,學會保護自己。 招數十九:情緒的梳理——幫助孩子錶達和消化負麵情緒。 提供安全的情緒宣泄渠道,讓孩子學會健康地處理負麵情緒。 招數二十:批判性思維的啓濛——辨彆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斷。 引導孩子不輕信,學會分析信息來源和內容。 招數二十一:責任感的具象化——讓孩子看到自己行為的後果。 通過具體事例,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招數二十二:獨立解決問題的實踐——從小事到大事,逐步放手。 鼓勵孩子嘗試獨立解決遇到的問題,父母隻在必要時提供支持。 招數二十三:建立個人價值感——發現並肯定孩子的優點。 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建立自信。 招數二十四:自主規劃能力——從小小的日程開始。 引導孩子學習規劃自己的時間,安排活動。 招數二十五:健康的競爭觀——學習過程比輸贏更重要。 引導孩子以積極的心態參與競爭,享受過程。 招數二十六:父母的榜樣力量——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父母自身展現齣的獨立、自主、負責任的態度,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輕鬆傢教,告彆焦慮,擁抱高質量親子時光 本書強調“輕鬆傢教”,意味著育兒不應成為一場永無止境的消耗戰。通過掌握科學的方法,您可以事半功倍,將育兒的重心從“管理”轉移到“引導”和“陪伴”。本書將提供大量生動有趣的實踐案例,讓您在輕鬆的閱讀中,找到共鳴,獲得啓發。 您將學到如何: 在日常互動中融入育兒智慧: 每一招都設計得易於實踐,可以融入到您與孩子的日常交流和活動中。 化解育兒中的衝突與挑戰: 遇到孩子的不理解或反抗時,您將擁有更有效、更具建設性的應對策略。 建立更深層次的親子連接: 當您真正理解並尊重孩子的獨立性時,親子關係將變得更加融洽和牢固。 享受高質量的親子時光: 減少不必要的爭執和管理,您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孩子共度美好的時光。 寫給每一個渴望孩子獨立、自信、快樂成長的父母 《聽話≠乖孩子:26招養齣獨立自主的孩子》是一份送給所有年輕父母的珍貴禮物。它不是一套冰冷的理論,而是一本充滿溫度的實踐指南。它將幫助您擺脫“雞娃”的焦慮,迴歸育兒的本質—— nurturing(養育)和 empowering(賦能)。 如果您正為孩子的“不聽話”而煩惱,如果您希望孩子能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勇於麵對未來社會的挑戰,那麼,這本書將是您不容錯過的選擇。讓我們一起,用愛與智慧,幫助孩子破繭成蝶,成長為那個獨立、自主、閃閃發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