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离离:角落中的绿色诗篇》为“格物小事记”中的一本,四色图文相配,以生态和文化两方面视角,对于人们身边触手可及的动植物,重新予以诠释,旨在令读者随时随地发现身边的自然之美,并能够体验身边的大自然所寓含的诗情画意。用中国古代博物学的眼光,以生态和文化两方面视角,对于被现代人遗忘而古时国人所熟知的不起眼的小草,重新予以诠释。作者将野草食用和名字、评价等流变结合起来,让本书具有了传统的美;此外,作者结合自身认识草类的经历以及科学分类上的故事,让本书带有都市现代的情调。可堪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便读者随时随地发现身边的自然之美,并能够体验身边的大自然所寓含的诗情画意。
两方面内容的结合:生态和文化。给读者的感受,希望是比较有小情调的,适合在咖啡馆里头,或者午后晒着太阳读上一段的感觉。每一段内容不长,阅读轻松,而读者读完以后,可以拿着去吹牛扯淡的:梧桐和合欢是爱情树,桃花象征小妖精,黑色的甲虫被喻为“鬼仙”……旨在令身在城市中的读者,在身边就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多彩与趣味,并能够获取话题或谈资。
涉及物种有:香蒲、芦苇、车前、苦菜、荠菜、堇菜、白茅、菖蒲、大麻、益母草、诸葛菜、野豌豆、蒺藜、荭蓼、菟丝子、水芹、薄荷、蓟、牵牛、曼陀罗、浮萍、菱、鱼腥草、野葵、马齿苋、鼠麴草、天葵、马蔺、紫云英、半夏、莕菜、薄荷、决明、飞蓬、苍耳、野葵
王辰,笔名天冬,1981年生于北京,科普作家,自然摄影师。
北京师范大学植物分类学硕士,现从事科学传媒相关工作。
曾出版《华北野花》、《中国湿地植物图鉴》、《亲近野花野草》、《聆听树木之语》等十余部图书,发表科普文章四百余篇。游走于城镇与野地之间,接受荒郊野岭与繁华都市的双重磨砺。
其一 车前
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1
其二 堇菜
周原膴膴 堇荼如饴 9
其三 荠菜
春在溪头荠菜花 17
其四 鼠麴草
茸母初生认禁烟 25
其五 藜
藜羹自美何待糁 33
其六 紫云英
自候风炉煮小巢 43
其七 野豌豆
正向空山赋采薇 51
其八 马蔺
离离幽草自成丛 61
其九 菖蒲
有美君子 采持而归 71
其十 蕺菜
好撷青青荐越王 79
其十一 水芹
美芹由来知野人 87
其十二 苜蓿
天马常衔苜蓿花 95
其十三 白茅
白茅纯束 有女如玉 105
其十四 旋花
鼓子花开春烂漫 113
其十五 蒺藜
蒺藜满道风扬尘 123
其十六 菱
旋摘菱花旋泛舟 131
其十七 葵
朝荣东北倾 夕颖西南晞 141
其十八 莕菜
参差荇菜 左右流之 151
其十九 鸭跖草
露洗芳容别种青 161
其二十 薄荷
风枝露叶弄秋妍 169
其二十一 马齿苋
日高羹马齿 霜冷驾鸡栖 177
其二十二 藻
翠藻漫长孔雀尾 187
草杏
其二十三 菟丝子
君为女萝草 妾作兔丝花 197
其二十四 决明
花开无数黄金钱 207
其二十五 蓼
蓼花蘸水火不灭 217
其二十六 蓟
露重蓟花紫 风来蓬背白 227
其二十七 牵牛
乞与人间向晓看 237
其二十八 萝
芄兰之支 童子佩觿 247
其二十九 瓦松
别来秋雨苦 但觉瓦松长 257
其三十 苍耳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267
后记 277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被一种久违的、却又无比熟悉的宁静所包裹。它不是那种激昂澎湃的文字,也不是尖锐批判的论调,而是像春风拂过大地,悄无声息地滋养着每一个角落。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被忽略”的景物的描绘,比如路边的一株不知名的小草,墙角下悄然绽放的野花,甚至是石缝中顽强生长的一抹绿意。它们没有园林花卉的精致,也没有名贵植物的耀眼,却有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力,一种不屈不挠的韧性。作者笔下的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点缀,而是有了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甚至自己的哲学。读着读着,我常常会想起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片段,那些曾经被我匆匆掠过的风景,那些被我视为平凡无奇的事物,突然间都变得鲜活起来。原来,生活的美,很多时候就藏在不经意的角落里,等待着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感受。这种视角,不仅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也让我对生命本身有了更温和的理解。它教会我,即使身处喧嚣,也能找到内心的安宁;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发现希望的绿芽。这本书像一位温柔的智者,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引导我一步步走近那些沉默而美好的存在。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惊喜与感动。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奇妙的魔力,能将最普通的景物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尤其喜欢作者对“边缘”事物的关注,那些在城市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在人们匆忙的脚步下被遗忘的角落。那些在墙缝中倔强生长的野草,在废弃角落悄然绽放的野花,在作者的笔下,都成为了生命力的象征,成为了不屈精神的写照。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我被书中那些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所打动,它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我开始意识到,生活的美,并不只存在于远方的风景,也不只存在于光鲜亮丽的事物,它就藏在我们身边,藏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角落里。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在不经意间递给我一本相册,里面珍藏着那些被时间遗忘却又弥足珍贵的瞬间。我从中看到了生命的顽强,看到了希望的永恒,也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被唤醒的柔软与力量。它让我相信,即使在最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诗篇。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同情心的视角,描绘了那些在我们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蕴含着强大生命力的植物。我惊讶于作者能够观察到如此多隐藏在日常中的细节,比如草叶上微小的纹理,花瓣上细密的绒毛,以及它们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的微妙变化。这些描绘,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亲身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与脉动。更重要的是,作者不仅仅是描绘,更是在解读。他从这些“角落”里的绿色中,读出了生命的坚韧、希望的萌发,以及一种与世无争的哲学。这种解读,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描写,上升到了对生命本质的探讨。我从中看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对每一个渺小存在的珍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书。它让我重新思考“价值”的定义,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大小、在于名贵,而在于那份不屈不挠、顽强生长的力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境变得更加平和,更加豁达,对生活也多了一份新的体悟。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并非来自宏大的叙事或惊心动魄的情节,而是源自于一种深刻的、细致入微的洞察。作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审视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视的微小生命。我惊讶于作者能够捕捉到如此多细枝末节的观察,比如露珠如何在草叶上滚动,阳光如何穿过叶片投下斑驳的光影,甚至微小的昆虫如何在植物的脉络间穿梭。这些描写,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经过精炼的画面,仿佛可以直接映入脑海。我常常会因为一个词语,一个比喻,而陷入长久的沉思。作者似乎总能找到最恰当的语言,去描绘那些难以言喻的微妙感受。比如,他形容某种植物的生长姿态,让人联想到某种坚韧不拔的品格;他描绘另一种植物在风中的摇曳,又像是生命的某种无声的叹息。这种文字的张力,让我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每一个微小生命的尊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感官被大大地拓展了,我开始留意身边的每一个细节,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景象,现在都变得清晰可见。我甚至开始尝试用作者的方式去观察,去记录,去感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启蒙,一种重新认识世界的方式。
评分初读此书,便被其独特的视角深深吸引。作者的目光,如同探寻宝藏的考古学家,总是能精准地捕捉到那些被遗忘在时间缝隙里的绿色生命。他笔下的野草,不再是杂乱无章的草木,而是各自拥有独特姿态和生命故事的生灵。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描绘,比如阳光如何穿透叶片,形成细碎的光斑,又比如雨滴如何在草叶上凝聚,闪烁着晶莹的光芒。这些生动的细节,让我仿佛能亲手触摸到那些绿色的脉络,嗅到泥土的芬芳。更令我动容的是,作者能够从这些平凡的生命中,解读出不平凡的意义。他将野草的坚韧比作生命的韧性,将角落中的绿色比作希望的微光。这些深刻的联想,让我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那些默默存在的生命,也忽略了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浮躁,也唤醒了我对生活的热情。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美,往往就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需要我们用一颗宁静的心去发现,去品味。
评分喜欢。印刷精美无可挑剔。水彩插图完美。文字隽永。准备买同系列其他作品。
评分非常好的书,植物也有很深渊源和意境,一切皆学问,好书。
评分一本书是一个世界 爱书人多买书
评分送货准时,价格实惠,活动给力,
评分挺好生活情绪
评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
评分美的享受,美的艺术。
评分正在看
评分文字美 适合旅途中填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