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园林:历史、哲学与设计 [European Gardens: History, Philosophy and Design]

欧洲园林:历史、哲学与设计 [European Gardens: History, Philosophy and Desig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Tom Turner(汤姆·特纳) 著,任国亮 译
图书标签:
  • 欧洲园林
  • 园林史
  • 园林设计
  • 景观设计
  • 哲学
  • 文化史
  • 艺术史
  • 西方园林
  • 花园
  • 景观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6729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2822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European Gardens: History, Philosophy and Design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420
字数:6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汤姆·特纳(Tom Turner)系统地介绍了欧洲园林的设计历史,采用近900张照片、平面图及示意图,来阐述欧洲园林设计的起源、成因和发展。他集中关注信仰、功能和设计理念,所涉及的园林史从“新月沃土”的农耕定居时期直至2011年。他将这10000年间的历史划分为10个部分,并对欧洲园林设计的主要历史阶段进行了详细介绍。(“新月沃土”指中东两河文明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在地图上似一弯新月,美国芝加哥大学考古学家詹姆士·布雷斯特德于1906年首次命名。——译者注)
  距今10000年前,游牧民族散居在遍布森林与沼泽的欧洲大陆。在随后的1000年间,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技术逐渐向西和向北广为传播,并因游牧民族遇到的不同自然环境和文明环境而不断发生变化。欧洲园林历经了宅园、圣园和宫廷园林的不同发展时期。意大利园林中保留着古希腊园林的精粹,后来罗马帝国时期兴建的园林也深受影响,在空间布局类型上非常相似。而史上为集中的造园时期,则是将艺术与建筑紧密相连,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延续至今日。
  本书是汤姆·特纳有关园林设计历史的第二部作品,前一部是《亚洲园林:历史、信仰与设计》(2010年)。本书亦是对其著作《园林史》(2005年)的扩展和更新,增加了新的图文特色。更多有关园林方面的信息可访问网站,作者担任该网站主编。

作者简介

  汤姆·特纳(Tom Turner),任教于伦敦的格林威治大学,为本科生和硕士生讲授园林史和景观建筑方面的课程。


精彩书评

  “虽然一眼看去,《欧洲园林》仿佛是咖啡馆读本,但真正读起来,却像一本关于欧洲园林设计的入门教科书。”
  ——《景观建筑杂志》

目录

前 言
1 设计哲学1
2 园林起源:公元前10000—公元前1000年28
3 古埃及园林:公元前2000—公元前1000年72
4 古典园林:公元前1400—公元500年106
5 中世纪园林:600—1500年146
6 文艺复兴园林:1350—1650年182
7 巴洛克园林:1600—1750年222
8 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园林:1700—1810年261
9 折中主义园林:1800—1900年312
10 抽象主义和后抽象主义园林:1900—2000年353
注 释396
图片版权404
译后记406

前言/序言

  若要研究欧洲园林的设计特点,人们就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地中海。因为早期源于“新月沃土”的园艺、宫廷生活及城市建筑,是通过希腊的克里特岛(译注: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及希腊本土、埃及和意大利传入欧洲大陆的丛林之中。我的园林之旅却是背道而驰的,从苏格兰到英格兰、北欧、南欧,然后到亚洲。因此一部作品随之诞生:《亚洲园林》(2010年出版)。按理说,从“新月沃土”启程应该是较为顺理成章的,但倘若如此,我怕旅途会减趣不少,因为我的行程已提前知晓。
  本书中的8章内容在2005年出版的《园林史:公元前2000—公元2000年的哲学与设计》一书中曾有涉及,但是书名实有不当,因为该书的涉及范围仅是公元前2000—公元2000年欧亚西部区域的情况。因此,经内容修订后,本书书名改为《欧洲园林》。有关伊斯兰园林的阐述放在《亚洲园林》一书中,而本书则新增一章,讲述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的园林起源。同时,本书编写的另一个变化则是绝大多数图片来源于数码照片原件。在2005年出版的那本书中,我曾采用彩色胶卷底片拍摄,但是其扫描、印刷效果不佳。本书中,很多替换后的照片是由其他摄影师拍摄的,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1986年,我在《1650年后的英国园林设计:历史与风格》一书中收录了一幅图(见图P.1),名为“封闭式风格”。欧洲大陆的园林设计对1650年后的英格兰颇有影响,由此总结其设计思想,得出此图。虽然该图过度抽象,但确实反映了英伦诸岛在英国内战(译注:1642—1651年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斗争,1640年由此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后的园林设计思想是源于欧洲大陆,包括中世纪城堡式园林及文艺复兴宫廷式园林。在英国园林中,对此图给出最好诠释的是位于苏格兰的埃兹尔城堡(见图6.33、图6.48)。我在聆听了弗朗克?克拉克有关园林历史的授课后,首次访问了一些园林,该城堡便是其中之一。17世纪,苏格兰高地宗族文化日渐式微,随后苏格兰低地在城市文明中兴盛发展,埃兹尔城堡于其间建成。它矗立于文明前沿,是传统文化的缩影,是古典版的“艺穗菜园”(译注:原名fringe garden,中文名来自2008年的墨尔本艺穗节):
  根据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和古埃及神话中有关神创故事,世界起源于一片漆黑之中。上帝随即创造了土地、光明和生命,而生命体在圣殿中得以供养,这里面有丘陵、池塘、植物、建筑物及梯田。这些则是最早的象征性景观及组成元素,连同苍穹都是园林与景观设计的组成部分。公元前3000年后的1000年间,在中亚的边缘区域,宏伟的园林得以建造起来。它们如同一条“丝带”,源于苏美尔(译注:Sumer位于今伊拉克南部,巴格达到波斯湾之间的两河道域),西进欧洲,东至中国。这是一条“交流之路”,其中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相遇,由此最早的象征性景观与园林设计诞生了。1
  未来的考古学也许会证实我们的上述观点可能是错误的,但是目前的观点(本书第2章将提及)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定居点之一是“新月沃土”,它是由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在文化交流、智力活动和体力劳动等层面建立起来的,正是他们创造了史前最早的园林。

好的,以下是为您的图书《欧洲园林:历史、哲学与设计》量身定制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图书简介: --- 《大地的织锦: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信仰与生存图景》 一部跨越四千年的史诗,揭示人类最早的文明在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河畔的辉煌与挣扎。 内容提要: 《大地的织锦: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信仰与生存图景》是一部深度聚焦于“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境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萌芽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征服的漫长历史进程的学术性著作。本书旨在超越传统的王权更迭叙事,深入剖析这一人类文明摇篮的社会结构、宗教宇宙观、经济模式以及技术创新如何共同编织出我们今日理解“城市”和“国家”概念的基石。 本书不仅梳理了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和亚述等主要文明的兴衰脉络,更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特定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这些古代民族的集体意识和生存哲学。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宏伟的空中花园或宏伟的城墙,更是泥板上的楔形文字记录中隐藏的日常生活细节、法律体系的演变以及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 核心章节与探索领域: 第一部分:文明的源头——河流、泥土与初生之城(约公元前 5000 年 – 公元前 2500 年)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物质基础。重点分析了灌溉农业如何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泛滥周期中被系统化,成为人口集聚和专业分工的前提。我们考察了早期城邦(如乌鲁克、拉格什)的起源,解析了“神庙经济”的核心运作机制——祭司阶层如何通过对水利系统的控制和粮食的再分配,构建起最早的社会等级制度。特别关注泥土这种最基本的材料如何演变为泥板和楔形文字,成为人类知识传承的载体,并详述了早期历法、数学基础和占星术的起源。 第二部分:帝国之影——神权、律法与战争的艺术(约公元前 2500 年 – 公元前 626 年) 随着苏美尔城邦的整合,中亚细亚开始步入帝国时代。本章的核心是统一与统治的哲学。我们细致考察了萨尔贡大帝的阿卡德帝国如何通过军事征服和文化同化,首次构建了地域性帝国模型。随后,焦点转移至巴比伦第一王朝,深度剖析了汉谟拉比法典。本书力求超越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将其置于古老的苏美尔-阿卡德神学背景下,探讨其“眼睛对眼睛”的原则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正义、契约精神和财产保护的特定理解,以及它如何界定了“国王是神选的牧人”这一政治神学。亚述的崛起则被解读为对帝国扩张主义、围城战术和恐怖统治的极致运用,分析了其庞大的官僚体系和首都尼尼微的规划。 第三部分:宇宙的描绘——神祇、死亡与叙事的力量(哲学与宗教侧重) 美索不达米亚人的世界观是理解其文化深层逻辑的关键。本章专注于他们的宗教宇宙论。我们考察了安努、恩利尔、伊什塔尔等主神体系的演变,以及人类在创世神话中(如《埃努玛·埃利什》)所处的被动地位——人类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为了服侍那些永恒的神祇。重点分析了对死亡和冥界(被描述为“尘土是食物,泥土是面包”的黑暗之地)的集体恐惧,以及这种对无常命运的认知如何影响了他们的伦理选择。此外,本书详细解读了《吉尔伽美什史诗》,不仅将其视为文学杰作,更视为美索不达米亚人对友谊、死亡抗争和对“不朽遗产”追求的哲学表达。 第四部分:物质的遗产——技术、贸易与日常生计 古代两河流域是技术和商业活动的温床。本部分探讨了城市生活中的实用科学。我们研究了复杂的水利工程如何维持庞大城市的人口,以及他们对六十进制(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时间和角度测量)的熟练运用。贸易网络是本章的另一重点,通过对亚述贸易殖民地(如卡尼什)出土的信件和契约的研究,揭示了长途贸易的组织方式、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美索不达米亚的金属、纺织品如何流向更广阔的近东地区。本书也细致描绘了家庭结构、女性的法律地位以及陶器、纺织业等手工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 本书的独特贡献: 《大地的织锦》拒绝将美索不达米亚视为一个静止的、仅存在于博物馆展柜中的“古代奇观”。相反,它将这一文明视为一个动态的、充满内在矛盾和适应性的社会实体。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 1. 地理决定论的再评估: 探讨了间歇性与不可预测的河流泛滥如何塑造了民众对秩序和神意的复杂情感。 2. 法律的社会学解读: 不仅翻译法典,更分析了法典背后的社会阶层矛盾和经济冲突。 3. 跨学科的整合: 结合了考古学、文本分析、水利工程史和人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提供一个全景式的古代生活图景。 阅读本书,读者将得以穿越时空,理解人类如何在泥土和洪水中,奠定了我们所继承的法律、文字和城市文明的最初蓝图。它不仅是一部历史书,更是一面映照人类集体心智起源的镜子。 ---

用户评价

评分

《欧洲园林:历史、哲学与设计》这个书名,如同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欧洲园林艺术的宏大图景。我深信,任何一个伟大的园林,都绝非偶然,它必定是历史的产物,是哲学思想的载体,更是匠心独运的设计结晶。我特别期待作者在“历史”维度上,能够为我梳理出欧洲园林发展的清晰脉络。是会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开始追溯,还是将重点放在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等关键时期?我希望能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是如何影响园林的风格和功能的。而“哲学”的引入,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很好奇,园林如何成为承载思想的媒介?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是对秩序与控制的追求,亦或是对自由与野性的向往?我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解读到园林背后所蕴含的审美观念、宗教情怀、乃至人生态度。至于“设计”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例如,不同风格园林的经典元素有哪些?如何通过空间布局、植物配置、水景处理、雕塑点缀等手法来营造独特的意境?我仿佛已经能感受到,这本书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欧洲园林深邃魅力的大门,让我得以在历史、思想与美学的交汇处,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索。

评分

这本《欧洲园林:历史、哲学与设计》的书名,瞬间就激活了我对园林艺术的某种情结。我总是觉得,欧洲的园林,尤其是那些流传至今的古典园林,不仅仅是简单的绿化空间,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某种哲学思想的具象化表达。我好奇,作者在“历史”的维度上,会如何描绘这些园林从诞生到演变的漫长旅程?是会侧重于某个特定时期,例如法国的皇家园林在路易十四治下的辉煌,还是英国的风景园林在18世纪如何挑战传统的几何美学?“哲学”这个词,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读到关于园林与宇宙观、人生观的联系,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如何体现了人文主义对古典秩序和理性美的崇拜?又或者,英国的浪漫主义园林如何反映了对自然野性的回归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设计”部分,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解析,比如,如何通过水景、雕塑、廊道、几何形体等元素来营造不同的氛围和意境?是否会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园林设计的核心理念和手法?我仿佛已经能想象到,通过这本书,我将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些看似静止的园林,其实蕴含着无数关于生命、关于时间、关于人类自身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虽然我尚未翻阅,但单凭书名“欧洲园林:历史、哲学与设计”,就足以勾起我无限的遐思。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静谧而恢弘的画面:法国凡尔赛宫错落有致的几何布局,英国切尔西花展上匠心独运的当代艺术装置,抑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别墅中,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花园,与古老建筑完美融合的和谐景象。我好奇,作者将如何串联起这些分散在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园林艺术,从历史的纵深处挖掘其发展的脉络?是会从古罗马的庭院开始,一路讲述中世纪的修道院花园,再到巴洛克、洛可可的辉煌,直至现代主义的简约与自然?我尤其期待书中对“哲学”的探讨,这是否意味着作者会尝试解读园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社会思潮,甚至是人生观与宇宙观?是古典主义的秩序与理性,还是浪漫主义的自由与情感?是宗教的虔诚与冥想,还是世俗的享乐与炫耀?“设计”部分自然是重头戏,我希望能看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从草图、平面图到实景照片,全面展示那些伟大的园林是如何被构思、被建造的。是否会涉及不同风格园林的典型元素,例如水景、雕塑、建筑小品、植物选择等,以及它们在整体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仿佛已经闻到那混合着泥土、花香和古老石头的气息,迫不及待地想让这本书带我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园林探索之旅。

评分

当我看到《欧洲园林:历史、哲学与设计》这个书名时,一种莫名的期待油然而生。我总觉得,欧洲的园林,它们不仅仅是关于植物和景观的艺术,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承载着历史的沉淀、思想的碰撞和设计的智慧。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从“历史”的视角出发,为我们呈现欧洲园林的流变?是会从古罗马的奢华别墅庭院开始,一路追溯到中世纪的修道院静谧,再到文艺复兴的理性严谨,直至巴洛克、洛可可的繁复浪漫,最后抵达现代的自然野趣?而“哲学”的加入,更是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我期待它能揭示园林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不同时代的园林如何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差异,或者如何表达了某种特定的宗教信仰或生活哲学?“设计”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和案例分析,让我能够理解那些令人惊叹的园林是如何被构思和实现的,包括空间布局、植物选择、材料运用、以及如何通过各种元素来营造特定的氛围和景观效果。我仿佛已经看到,这本书将引领我进入一个充满美学、智慧和历史深度的园林世界。

评分

我最近在书店偶然瞥见了这本《欧洲园林:历史、哲学与设计》,书的装帧相当雅致,封面上的插图似乎勾勒出了某种极具韵味的庭院一角,让人产生一种想要深入探索的冲动。虽然我还没来得及购买,但仅凭书名,我就对它所能提供的知识和视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猜测,这本书应该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欧洲各地著名园林的图录,更会深入探讨这些园林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深层原因。比如,书中对“历史”的梳理,是否会追溯到不同时代背景下,园林艺术所经历的演变,包括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趣味等因素是如何共同塑造了它们的形态?我尤其关心书中关于“哲学”的解读,这是否意味着作者会将园林视为一种思想的载体,探讨它们如何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对秩序、对美的不同理解?是古希腊人对理想和谐的追求,还是中世纪人们对神圣宁静的向往?又或者是启蒙时代对理性与自然的辩证思考?而“设计”部分,我期待它能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见解,不仅仅是欣赏美轮美奂的园林,还能了解其背后蕴含的设计原则、空间组织手法、植物配置策略,甚至是一些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仍具有参考价值的创新理念。这或许是一本能够激发我对生活空间、对自然环境产生更深刻思考的读物。

评分

书不错,内容浅显易懂。就是这么贵的书为什么没有塑封,书角都碰坏了。

评分

书不错,内容浅显易懂。就是这么贵的书为什么没有塑封,书角都碰坏了。

评分

书不错,内容浅显易懂。就是这么贵的书为什么没有塑封,书角都碰坏了。

评分

书不错,内容浅显易懂。就是这么贵的书为什么没有塑封,书角都碰坏了。

评分

书不错,内容浅显易懂。就是这么贵的书为什么没有塑封,书角都碰坏了。

评分

书不错,内容浅显易懂。就是这么贵的书为什么没有塑封,书角都碰坏了。

评分

书不错,内容浅显易懂。就是这么贵的书为什么没有塑封,书角都碰坏了。

评分

书不错,内容浅显易懂。就是这么贵的书为什么没有塑封,书角都碰坏了。

评分

书不错,内容浅显易懂。就是这么贵的书为什么没有塑封,书角都碰坏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