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舍恩著魏新善、曹青、程国建、任军峰译的 《岩石物理特性手册/国外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丛书 》提供了可用于复杂的地球科学不确定性建模中遇到 的各种岩石参数,以及岩石各类物理特性之间的相互 关联。通过阐述不同类型的岩石物理参数,明确不确 定性建模中常用的数值参数.并对各类参数之间的相 关性进行综合分析。本书所介绍的各种类型岩石数值 模拟参数已通过多种测试进行的验证,可在复杂不确 定性地球数值建模中借鉴使用。
本书可供从事石油地质、地球物理等专业的科研 人员及石油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章 岩石分类及基本特性
1.1 概述
1.2 岩浆岩
1.3 变质岩
1.4 沉积岩
1.5 常见岩石物理特性
第2章 孔隙特征
2.1 概述
2.2 孔隙度
2.3 内部比表面积
2.4 孔隙空间中的流体一饱和度与总体积流体
2.5 渗透率
2.6 润湿性
2.7 流体分布一一储层中的毛细管压力
2.8 实例:砂岩一一**部分
第3章 核磁共振一岩石物理性质
3.1 概述
3.2 物理原理
3.3 核磁共振测量原理
3.4 孔隙内流体的核磁共振弛豫机理与流体表面效应
3.5 应用
第4章 岩石密度
4.1 定义与单位
4.2 岩石组分的密度
4.3 岩石密度
第5章 岩石的放射性
5.1 基础知识
5.2 天然放射性
5.3 伽马射线与岩石的相互作用
5.4 中子与地层的相互作用
5.5 核测量在矿物分析中的应用
5.6 实例:砂岩一一第2部分
第6章 弹性特征
6.1 基本原理
6.2 岩石组分的弹性特征
6.3 岩石弹性波速度
6.4 岩浆岩与变质岩的弹性波速度
6.5 沉积岩的弹性波速度
6.6 各向异性
6.7 基本原理
6.8 地震参数反映的储层特征
6.9 弹性波衰减
6.10 弹性特征的例子:砂岩(含气)
第7章 地质力学特征
7.1 概述
7.2 分类参数
7.3 基本地质力学特性和过程
7.4 静态弹性模量和动态弹性模量之间的关系
7.5 地震波速度与强度间的关系
第8章 电性特征
8.1 基础知识
8.2 岩石组成的电性特征
8.3 岩石电阻率
8.4 纯净岩石一一理论和模型
8.5 泥质岩,泥质砂岩
8.6 层状泥质砂岩及层状砂岩一一宏观非均质性
8.7 岩石的介电性能
8.8 复电阻率一一频谱激发极化
8.9 实例:砂岩一一第3部分
第9章 热力学性能
9.1 概述
9.2 矿物和孔隙物质的热力学性能
9.3 岩石的热力学性能
9.4 理论与模型
**0章 磁特性
10.1 基本原理与单位
10.2 岩石成分的磁特性
10.3 岩石的磁特性
**1章 岩石物理特性之间的关系
11.1 概述
11.2 基于层状模型的关系一一利用测井解释进行孔隙度与矿物成分估算
11.3 热传导性和弹性波速率之间的关系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我一直以来都对地球科学,尤其是与能源相关的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岩石物理特性手册/国外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丛书》这本书,可以说是将我长期以来模糊的认知,变得清晰而系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地震勘探与岩石物理特性的联系的阐述,感到非常着迷。书中解释了如何通过分析地震波在不同岩石中的传播速度和衰减,来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比如岩性、孔隙度和流体性质。这让我看到了物理学原理在地球科学勘探中的强大应用。我一直对油藏描述和评价的复杂性感到好奇,而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表,为我展示了如何利用多方面的岩石物理数据,构建出精确的三维油藏模型。这些模型,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油藏的结构和分布,更能为油藏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理解和开发地下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评分读完《岩石物理特性手册/国外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丛书》的第一部分,我深深地被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详实的资料所折服。书中对于岩石微观结构的描述,从矿物颗粒的形状、大小、排列,到孔隙和裂缝的形态、分布,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这些微观细节,竟然能够直接影响到岩石宏观的物理性质,如强度、变形行为、热传导能力等等,这让我感到非常震撼。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岩石力学性质的章节很感兴趣,了解岩石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力学响应,对于预测地下工程的稳定性,比如隧道开挖、油气井钻进,都至关重要。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对这些力学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岩石实验室,亲眼见证着这些奇妙的物理变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和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评分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岩石物理特性手册/国外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丛书》的体系构建非常出色。它循序渐进,从基础的岩石分类和矿物组成,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物理性质测量和分析方法,再到最后的油藏模型构建和管理策略。这种结构安排,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各种物理参数(如密度、磁化率、电阻率)的介绍,不仅给出了其定义和测量方法,还详细解释了这些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岩石的内在属性。书中对于不同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岩石,其物理性质的差异性分析,让我对地球的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物理特性对比很感兴趣,了解它们各自的形成过程和典型特征,对我理解地质现象非常有帮助。虽然我还没有完全理解书中所有的数学公式,但我能感受到作者试图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来量化和解释这些复杂的物理现象。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地质科学世界的大门。
评分对于一个初次接触地质学的读者来说,《岩石物理特性手册/国外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丛书》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学习路径。它以一种非常清晰且有条理的方式,引导读者逐步深入了解岩石的物理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岩石类型(如砂岩、页岩、碳酸盐岩)的物理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的章节。通过比较它们在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磁化率等方面的差异,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地质意义。书中对于岩石物性随深度、温度、压力变化的讨论,也让我对地下环境的动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一直对石油、天然气等地下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充满好奇,而这本书,似乎为我揭示了其中的一部分秘密。通过对岩石物理特性的了解,我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某些地区富含油气,而另一些地区则不然。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地球科学故事书。
评分对于我这种在油田工作多年的老地质员来说,这本《岩石物理特性手册/国外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丛书》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外先进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理念的著作,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书中对于各种复杂地质构造的建模方法,比如层状地质模型、网格地质模型,以及它们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多尺度地质建模的探讨很感兴趣,这对于精细刻画油藏的非均质性,提高勘探开发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另外,书中关于油藏数值模拟的章节,也让我眼前一亮。那些关于数值方法的介绍,以及它们在模拟油藏流体流动、提高采收率过程中的应用,都给我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路。我一直觉得,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而这本书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书中引用的案例,很多都是国外大型油公司的实际项目,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我会在工作之余,仔细研读这本书,希望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我是一个对地球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社会人士,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介绍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的书籍。《岩石物理特性手册/国外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丛书》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油藏数值模拟的介绍感到着迷。它解释了如何利用计算机模拟来预测油藏在不同开发方案下的生产动态,从而优化开发策略,提高采收率。书中展示了各种先进的数值模拟软件和技术,让我对现代油藏工程有了初步的认识。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油藏工程经济性评价的章节,它将技术决策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这让我明白了油藏开发不仅仅是科学问题,更是经济问题。这本书的语言虽然有时略显专业,但通过丰富的图表和案例,我还是能够大致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我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对石油工业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也能对地下世界的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这本《岩石物理特性手册/国外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丛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我是一名对地球科学充满热情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渴望深入了解地下岩石的奥秘。这本书的内容之详实,让我应接不暇。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岩石的物理常数,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性质是如何形成、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它们在实际勘探和开发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书中关于岩石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关键参数的讨论,真是鞭辟入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这些概念时,并没有生搬硬套枯燥的定义,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例和实验数据,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书中对不同类型油藏(如稠油、页岩油、致密砂岩油藏)的物性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这对于我将来从事油藏工程师的工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那些关于储层评价、流体性质预测的章节,让我看到了岩石物理特性与油藏生产性能之间的直接联系,让我对如何提高油气采收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书中大量的图表和模型,都来自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这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掌握领域内的前沿知识。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初次踏入知识殿堂的探险家,每翻开一页,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和启发。
评分拿到这本《岩石物理特性手册/国外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丛书》,我感觉就像挖到了一座金矿。打开扉页,那厚重的质感就告诉我,这绝非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庞大而细致的体系,从最基础的岩石矿物组成、结构、纹理,到各种物理性质的量化描述,再到更宏观的地质模型构建和油藏管理策略,层层递进,逻辑严谨。尤其吸引我的是其中关于岩石声波、电学、磁学等性质的章节,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虽然初看有些令人望而生畏,但仔细揣摩,却能感受到背后蕴含的深刻物理原理。我一直对地下世界的运作机制充满好奇,而这本书似乎为我提供了一把钥匙,让我得以窥探这个神秘领域。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岩石类型在不同压力、温度环境下物理性质变化的分析很感兴趣,这对于理解油藏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书中引用的案例,很多都来自于国际前沿的研究,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仿佛置身于世界顶尖的地质学家们的讨论之中。这本书的排版也十分精良,图文并茂,很多示意图都非常直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复杂的概念。总而言之,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宝藏,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岩石物理特性的初步了解,更让我看到了地质科学的广阔天地。
评分这本书《岩石物理特性手册/国外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丛书》简直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为一名对石油勘探开发感兴趣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深入介绍油藏地质知识的教材。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让我感到惊喜。书中关于储层物性评价的方法,比如声波测井、电阻率测井、核磁共振测井等,都有详细的介绍和案例分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利用这些测井数据,反演出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等关键参数的章节,很感兴趣。这让我看到了地质数据在实际油藏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书中对于不同类型油藏(如裂缝性储层、低孔低渗储层)的建模方法,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一直觉得,油藏的复杂性是巨大的挑战,而这本书提供的各种模型和方法,为我们应对这些挑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总而言之,这本手册不仅是一本岩石物理特性的参考书,更是一本指导油藏勘探开发的实战指南。
评分我是一个对地下世界充满好奇的业余爱好者,一直梦想着能够理解那些地质学家口中的“岩石密码”。《岩石物理特性手册/国外地质模型与油藏管理丛书》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而渊博的老师,一点点地揭开了岩石世界的神秘面纱。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岩石微观结构与宏观物理性质之间关系的阐述所吸引。比如,岩石的孔隙类型、分布以及连通性,如何直接影响到它的渗透率,进而影响到地下流体的运移。书中通过大量的显微照片和模拟图,将这些复杂的概念可视化,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我对书中关于不同岩石类型(如砂岩、碳酸盐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的地质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如何塑造其独特的物理性质的描述,非常着迷。这让我对地球的演化过程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有些章节的理论性较强,但我相信随着我阅读的深入,会逐渐领悟其中的精髓。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供知识,更在于激发我进一步探索地下世界的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