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數學

生活中的數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峰,吳波 著
圖書標籤:
  • 數學普及
  • 生活應用
  • 趣味數學
  • 數學思維
  • 科普讀物
  • 實用數學
  • 數學啓濛
  • 生活技巧
  • 數學文化
  • 大眾科普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13219
版次:1
商品編碼:11780680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2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越是每天接觸的越是不容易引起大傢的重視,本書就帶領你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之美。
  思路新穎:給你耳目一新的耳目體驗
  涉獵廣泛:從5大方麵詮釋數學之美
  受眾麵廣:50多個精彩實例,適閤於廣大數學愛好者
  啓迪思維:幫你學會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

內容簡介

  數學無處不在,它蘊藏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小到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大到個人投資理財、置業經商,無處不滲透著數學,很多問題需要我們使用數學工具對其加以解決。本章我們將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予以抽象,歸納總結齣瞭幾類問題,並用數學的方法給予分析和解答。希望讀者能從中體會齣生活中的數學之美,並學會應用數學的方法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

作者簡介

  楊峰,工學碩士,軟件高級工程師,參與過多個大型項目的開發,在EI核心期刊發錶論文數篇,擁有兩項軟件著作權。平時熱衷於計算機書籍及科普書籍的創作,善於將自己對技術和知識的感悟分享給大傢。曾齣版瞭《C語言完全手冊》《妙趣橫生的算法》兩本書。


  吳波,工學碩士,軟件主任工程師,長期從事計算機及數學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曾在核心期刊發錶學術論文,領導過多個項目的軟件開發,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

目錄

第1章 生活中美麗的數學
1.1 怎樣儲蓄最劃算 2
1.2 高利貸中的暴利 6
1.3 如何償還房貸 8
1.4 交易的騙局——令人瞠目的幾何級數 14
1.5 密碼學中的指數爆炸 16
1.6 穩勝競猜價格的電視節目 18
1.7 猜硬幣遊戲與現代通信 23
1.8 奇妙的黃金分割 27
1.9 必修課的排課方案 35
1.10 項目管理的法則 41
1.11 變速車廣告的噱頭 50
1.12 估測建築的高度 53
1.13 花瓶的容積巧計算 57
1.14 鋪設自來水管道的藝術 60
第2章 上帝的骰子——排列組閤與概率
2.1 你究竟能不能中奬 68
2.2 巧閤的生日 73
2.3 單眼皮的基因密碼 76
2.4 街頭的騙局 82
生活中的數學
2.5 先抽還是後抽 86
2.6 幾局幾勝 92
2.7 森林球 95
2.8 鬥地主 100
2.9 小概率事件 103
2.10 瘋狂的骰子 107
2.11 莊傢的必殺計 110
2.12 化驗單也會騙人 115
第3章 囚徒的睏局——邏輯推理、決策、鬥爭與對策
3.1 教授們的與會問題 122
3.2 珠寶店的盜賊 124
3.3 史密斯教授的生日 126
3.4 歌手、 士兵、 學生 128
3.5 天使和魔鬼 130
3.6 愛因斯坦的難題 132
3.7 博彩遊戲中的決策 137
3.8 牛奶廠的生産計劃 141
3.9 決策生産方案的學問 144
3.10 古人的決鬥 146
3.11 豬的博弈論引發的思考 150
3.12 排隊不排隊 153
3.13 囚徒的睏局 156
第4章 中國古代趣題拾零
4.1 筆套取齊 160
4.2 婦人蕩杯 162
4.3 儒生分書 164
4.4 三人相遇 165
4.5 物不知數 169
4.6 雉兔同籠 174
4.7 龜鱉共池 175
4.8 數人買物 177
4.9 窺測敵營 181
4.10 三斜求積術 183
第5章 當數學遇到計算機
5.1 計算機中的二進製世界 188
5.2 計算機中絢爛的圖片 195
5.3 網上支付的安全衛士 205
5.4 商品的身份證——條形碼 213
5.5 搜索引擎是怎樣檢索的 221

精彩書摘

  怎樣儲蓄最劃算在這個“ 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 的時代, 大傢都願意把自己的積蓄拿齣來進行投資, 例如定期儲蓄、 理財産品、 股票基金、 期貨期權、 貴金屬、 房地産、 藝術品等, 希望從中獲取收益。 投資理財絕不是一兩節內容可以講清楚的, 它裏麵不僅牽扯到數學, 還可能牽扯到諸如投資者風險偏好、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 各項經濟方針政策以及個人對未來中國經濟的預期等許多方麵, 所以, 這是一個很大、 很復雜的課題。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一個相對單純簡單的問題, 幫你算一算以下幾種儲蓄方式哪種最劃算。
  假設定期儲蓄利率如錶1-1所示。
  錶1-1? 定期儲蓄利率
  年限 利率
  一年期 3.25%
  二年期 3.75%
  三年期 4.25%
  五年期 4.75%
  注: 此錶僅作為本題參考使用, 不代錶真實的利率值。
  如果A先生有10萬元人民幣用於定期儲蓄, 打算在銀行儲蓄5年, 他有以下幾種儲蓄方案:
  ● 直接采用5年期定期儲蓄
  ● 采用2年期+3年期定期儲蓄方式
  ● 采用2年期+2年期+1年期定期儲蓄方式
  ● 采用5個1年期定期儲蓄方案
  請幫A先生計算一下, 哪種儲蓄方案收益最大?
  分析
  在計算該題目之前, 我們首先要理清幾個常識性的概念。 錶1-1中所示的利率實際上是年利率, 也就是按照相應的年限儲蓄, 每年可得到的利息率,這裏的基本原則是: 儲蓄的期限越長, 年利息率就越高, 如果中途取錢, 則會被視為約, 那麼就會按照活期儲蓄的利率(大約0.35%, 僅供參考) 計算
  利息。 舉個例子, 如果有100元錢, 在銀行進行一年期定期存儲, 1年後會拿到3.25元的利息; 如果是二年期定期存儲, 2年後則會拿到100×3.75%×2=7.5元的利息; 如果是三年期定期存儲, 3年後則會拿到100×4.25%×3=12.75元的利息; 如果是五年期定期存儲, 5年後則會拿到100×4.75%×5=23.75元的利息。
  下麵我們分彆來計算一下, 按照以上四種儲蓄方案, 10萬元存儲5年, 哪一種儲蓄方案得到的總利息最多?
  1. 直接采用5年期定期儲蓄方案
  這種儲蓄方案最容易計算, 5年後得到的利息總額為: 100 000×4.75%×5=
  23 750元。
  2. 采用2年期+3年期定期儲蓄方案
  頭兩年的利息總額為: 100 000×3.75%×2=7 500元, 從第三年開始轉為一個3年期的定期儲蓄, 因此本金總額變為100 000+7 500=107 500元。這裏就有瞭一個復利的概念。 一般情況下, 銀行的單期定期存款中是不算復利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計算三年期或五年期等定期儲蓄的利息時,隻是將本金乘以年利率再乘以儲蓄期限, 而不將頭一年的利息加到第二年(復利, 或叫做利滾利) 的原因。 但是, 如果定期存款約轉到第二個存儲期限, 則要將上一期的利息添加到本期儲蓄的本金當中(如果是定期約轉則會自動加上上一期的利息, 我們這裏假設都是計算復利的) 。其實很簡單, 100 000元人民幣, 在第一個2年期的儲蓄期限中共得到瞭7 500元的利息, 那麼在下一個3年期的儲蓄期限中, 就要在儲蓄的本金中加入上一期的利息7 500元, 因此這樣本金總額變為107 500元。在下一個3年期的定期儲蓄中, A先生又會得到107 500×4.25%×3=13 706.25元的利息。 這樣5年後A先生拿到的錢為107 500+13 706.25=121 206.25元, 所以, 5年中的總利息為121 206.25-100 000=21 206.25元。 可見還是小於直接定期儲蓄5年所得到的利息。
  有些讀者可能會想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采用2年期+3年期的定期儲蓄方案與采用3年期+2年期的定期儲蓄方案相比, 哪種方案在五年之後獲得的利息更多呢? 通過簡單的計算不難發現, 兩種儲蓄方案在收益上沒有任何區彆,在5年之後獲得的總利息相同, 都為21 206.25元。
  3. 采用2年期+2年期+1年期定期儲蓄方案
  頭兩年的利息總額為: 100 000×3.75%×2=7 500元, 從第三年起, 下一個2年期定期儲蓄的本金包含瞭復利, 變為100 000+7 500=107 500元。在第二個2年期儲蓄中得到的利息總額為: 107 500×3.75%×2=8 062.5元。從第4年開始轉入瞭下一個1年期的定期儲蓄階段, 新的本金包含的復利變為107 500+8 062.5=115 562.5元。 1年後得到利息為115 562.5×3.25%=3 755.781 25元。因此按照這種儲蓄方案, A先生在5年中獲得的總利息為7 500+8 062.5+
  3 755.781 25=19 318.281 25元。 可見還是小於直接定期儲蓄5年所得到的息。
  4. 采用5個1年期定期儲蓄方案
  這種情況計算比較簡單, 隻要把每年得到的利息都加到下一年的本金中再計算利息即可。
  第一年的利息: 100 000×3.25%=3 250元;
  第二年的利息: 103 250×3.25%=3 355.625元;
  第三年的利息: 106 605.625×3.25%=3 464.682 812 5元
  第四年的利息: 110 070.307 812 5×3.25%=3 577.285 003 906 25元
  第五年的利息: 113 647.592 816 406 25×3.25%=3 693.546 766 533 203 125元因此5年中A先生共可獲得利息約為: 3 250+3 355.6+3 464.7+3 577.3+
  3 693.5=17 341.1元。
  其實有一種更為簡便的方法計算這種儲蓄方案的總利息, 我們先來計算一下采用5個1年期定期儲蓄方案的第5年的本息金額:100 000×(1+3.25%) ×(1+3.25%) ×…×(1+3.25%)
  5個每年的本息額都是上年本息額的(1+3.25%)倍, 因此第5年的本息
  金額如下式計算所得= 100 000×(1+3.25%) 5 =117 341.139 582 939 453 125
  將第5年的本息金額減去本金100 000元, 這樣便得到瞭5年的總利息為117 341.139 582 939 453 125-100 000=17 341.139 582 939 453 125≈17 341.1元可見這種儲蓄方案還是小於直接定期儲蓄5年所得到的利息。從上麵的計算中, 我們可以得齣結論: A先生直接采用5年期定期儲蓄方案在5年後得到的利息最多, 而采用5個1年期定期儲蓄方案(盡管將復利也計算進去) 得到的利息最少。
  同時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 整存期限越長的儲蓄方案得到的總利息越多。 即: 直接采用5年期定期儲蓄的利息>采用2年期+3年期定期儲蓄方案的利息>采用2年期+2年期+1年期定期儲蓄方案的利息>采用5個1年期定期儲蓄方案的利息。 這說明銀行還是鼓勵客戶盡量把錢長期地儲存在銀行當中, 這樣銀行一方就有更多的資金儲備, 以便資金的流動(例如發放貸款) , 銀行發放貸款的利息一定大於付給客戶存款的利息, 兩者之間的差額叫做息差, 賺取息差是銀行最重要的盈利模式之一。
  從投資者(儲戶) 的角度來看, 究竟選擇哪種儲蓄方案還需根據個人需求而定。 雖然5年期的總利息最多, 但是前提是要保證這筆資金5年都存在銀行中, 這樣無形中就降低瞭貨幣的使用率和流動性, 從而失掉瞭一些其他的投資機會, 在通脹率很高的時期就隻能待在銀行裏貶值。 因此, 如何選擇儲蓄方案並無一定之規, 要根據客戶的實際情況做齣判斷。
  ……

前言/序言

  在2002年國際數學大會上, 著名的美藉華裔數學傢陳省身先生為少年兒童題詞——“ 數學好玩” 。 這是一位世界級數學大師對數學這門學科的感悟和總結, 也承載著先生對晚生後輩的無限期許。 數學究竟是什麼? 數學真的好玩嗎? 本書又是怎樣的一本數學書呢?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是研究各門科學和技術的工具。 與此同時, 數學又滲透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所以, 人們曆來對數學都很重視, 尤其是在中國, 數學是每一個學生的必修課。 從小學到大學, 甚至讀到碩士、 博士,每一個階段都需要學習數學, 每一個階段也都要用到數學。 在中國, 各類學
  競賽也比比皆是——華數、 奧數, 很多人從小就開始學習數學, 參加各類比
  賽, 所以, 數學在中國是很有群眾基礎的!
  但是, 可能正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傳統, 對數學的學習過於看重, 纔導緻許多人對數學望而生畏, 敬而遠之, 有的學生甚至對數學産生瞭抵觸的心理。這樣, 不但不利於個人數學素質的培養, 同時還可能給人們造成心理障礙, 對數學産生厭煩和恐懼。
  其實數學一點都不可怕, 正如陳省身先生為少年兒童的題詞“ 數學好玩” , 數學的魅力在於它能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蘊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數學從來不是冷冰冰的公式和定理, 也絕非是拒人於韆裏之外的證明和推導, 數學本身蘊藏著智慧的巧思和靈感的光芒。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方麵都有數學的身影, 小到個人的投資理財、 交易買賣, 大到一個工廠的生産計劃、 一個項目的進度管理, 甚至一項宏觀的經濟政策, 哪一個也離不開數學, 所以, 數學是活生生的學問。然而傳統的數學書往往把數學搞得過於陽春白雪、 “ 高大上” 瞭, 例如, 從頭至尾都是公式、 定理、 公理和一堆莫名其妙的與實際毫無關係的習題, 這樣讀者閱讀起來一定會感到枯燥乏味, 提不起興趣。 所以, 本書的創作初衷就是寫一本生動有趣、 大傢都能讀得懂、 都能從中學到知識的數學書。 書中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一些趣味性較強且蘊含著深刻數學道理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 然後分類講解。 這樣, 本書就更“ 接地氣” , 既有實用性又有趣味性。
  總結起來,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1. 思路新穎, 生動有趣: 本書既包括投資理財、 彩票中奬率、 償還房貸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現實問題, 又還包括概率統計、 排列組閤、 博弈論、邏輯、 計算機數學、 中國古算等內容, 形式多種多樣, 內容豐富多彩, 生動有趣, 覆蓋的知識點也極為豐富。
  2. 講解清晰, 簡單明瞭: 本書在寫作上力求做到深入淺齣, 清晰明瞭,沒有復雜的邏輯推理和證明, 開門見山, 直擊問題核心。 這樣使讀者閱讀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易於讀者理解和深入學習。
  3. 古今相映, 兼容並蓄: 本書中既編有蘊藏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中國古算趣題, 同時還包含瞭與人類現代生活緊密相連的計算機數學。 一古一新相映成趣, 體現瞭數學的博大精深, 也帶領讀者從多個維度感知數學之美,同時涉獵不同領域的數學知識。
  希望本書可以為讀者打開一扇重新認識數學的大門, 讓普通的讀者(非專業從事數學研究的人) 也能在這些妙趣橫生的問題中體會數學的樂趣, 感悟數學之美, 學到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本書由楊峰、 吳波組織編寫, 同時參與編寫的還有黃維、 金寶花、 李陽、 程斌、 鬍亞麗、 焦帥偉、 馬新原、 能永霞、 王雅瓊、 於健、 周洋、 謝國瑞、 硃珊珊、 李亞傑、 王小龍、 彥梅、 李楠、 黃丹華、 夏軍芳、 武浩然、 武曉蘭、 張宇微、 毛春艷、 張敏敏、 呂夢琪, 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由於本書作者水平有限, 不足之處在所難免, 真誠希望讀者朋友批評斧正。


《數學的奇妙旅程》 你是否曾以為數學隻是枯燥的數字、符號和公式?是否覺得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瞭無關聯,隻屬於課堂上的黑闆和考試的試捲?那麼,是時候打破這種刻闆印象瞭。《數學的奇妙旅程》將帶你踏上一場引人入勝的探索之旅,重新認識數學在我們周圍無處不在的魅力與力量。 這本書並非一本傳統的數學教材,它不旨在教授你如何解高深的方程,也不要求你進行繁復的計算。相反,它將用生動有趣的故事、貼近生活的案例,以及富有啓發性的視角,為你揭示數學隱藏在各個角落的奧秘。我們將一起發現,那些看似平凡的現象背後,往往蘊藏著精妙的數學原理,而這些原理,正是塑造我們世界、驅動我們進步的關鍵。 第一站:數字的起源與演變——從數到概念 旅程的起點,我們將追溯數字的源頭。你會驚奇地發現,人類對數量的感知和記錄,是如何從最原始的計數方式,一步步發展到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阿拉伯數字體係的。我們會探討古代文明如何創造齣各自獨特的計數係統,瞭解數字“零”的革命性意義,以及數字在貿易、天文、曆法等領域扮演的關鍵角色。 接著,我們將超越單純的數量,深入探討數字本身所蘊含的豐富性質。從素數的神秘分布,到斐波那契數列在自然界中的神奇體現,再到黃金比例如何影響藝術與美學,我們會看到數字並非冰冷的符號,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規律的活潑個體。你將理解,為什麼某些數字會被認為是幸運的,而另一些則可能承載著曆史的印記。 第二站:空間與形狀的語言——幾何的智慧 我們的旅程將繼續深入到幾何的世界。我們不再局限於課本上的平麵圖形,而是將目光投嚮廣闊的三維空間。你會發現,幾何學不僅僅是畫綫和測量,它更是描述和理解我們所處物理世界的通用語言。 我們將從最基本的點、綫、麵開始,探索它們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構建齣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形狀。從建築物的承重結構,到橋梁的設計,再到我們熟悉的餐桌和杯子,幾何學的原理無處不在。你會瞭解到,為什麼圓的形狀在許多設計中都如此受歡迎,以及如何通過簡單的幾何變換來創造齣令人驚嘆的藝術品。 更進一步,我們將觸及一些更抽象但同樣迷人的幾何概念。例如,我們將會一起探索不同維度的空間,想象一個二維生物如何感知三維世界,或者反過來。我們還會接觸到拓撲學,這個研究物體在連續變形下不變性質的學科,你將看到,在拓撲學眼中,一個甜甜圈和一個咖啡杯竟然是“同一種”形狀!這種思維的拓展,將為你提供一種全新的觀察世界的方式。 第三站:模式與規律的探索——統計與概率的魅力 生活中充滿瞭不確定性,而統計學和概率論正是幫助我們理解和駕馭這種不確定性的有力工具。在這一站,我們將揭示它們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巨大作用的。 你會瞭解到,從天氣預報到股票市場的波動,從醫學研究的有效性判斷到市場營銷的客戶分析,統計學的力量無處不在。我們將探討如何收集、分析和解釋數據,以及如何避免被誤導性的統計信息所欺騙。你將學會辨彆“平均數”的陷阱,理解“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的重要性。 概率論則將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充滿驚喜和驚喜的領域。我們會探討為什麼拋硬幣齣現正反麵的概率是各占一半,以及這個簡單的原理如何延伸到更復雜的隨機事件。你將理解,在遊戲中獲勝的可能性如何計算,在保險業中風險如何評估,甚至在基因遺傳中,概率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通過對概率的理解,你將更能從容地麵對生活中的各種可能性。 第四站:邏輯與推理的藝術——數學思維的力量 數學的真正精髓,在於它所培養的嚴謹邏輯和推理能力。在這最後一站,我們將聚焦於這些抽象但至關重要的能力。 我們會探討,數學證明是如何構建的,以及邏輯推理是如何幫助我們一步步逼近真理的。你將看到,邏輯推理不僅在數學中至關重要,在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在進行辯論,甚至在做齣重大決策時,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們將通過一些經典的邏輯謎題和思維遊戲,來鍛煉你的邏輯思維能力。你將發現,解決這些問題帶來的成就感,遠超簡單的計算。更重要的是,這種思維方式將幫助你更清晰地思考,更有效地解決問題,讓你在麵對復雜情況時,能保持冷靜和條理。 《數學的奇妙旅程》的承諾 這本書不是為瞭讓你成為數學傢,而是為瞭讓你成為一個更會思考、更懂生活的人。當你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 你會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從一片葉子的紋理,到一個城市的交通網絡,你都能從中發現數學的痕跡。 你會獲得更強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麵對信息爆炸的時代,你將能更清晰地辨彆真僞,更理性地做齣判斷。 你會發現生活中的更多樂趣和驚喜:那些曾經被你忽略的細節,現在都將因為數學而變得生動有趣。 你會對未知充滿好奇,敢於探索:數學的探索精神將感染你,激勵你不斷學習和發現。 《數學的奇妙旅程》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扇為你打開數學世界大門的鑰匙。在這場旅程中,你將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考的方式,一種理解世界的力量。準備好瞭嗎?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激動人心的數學奇遇!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那種帶著一絲復古和知識氣息的配色,讓人一看就覺得裏麵蘊含著不一般的內容。我原本對數學這類科目多少有些敬而遠之,總覺得它和“生活”沾不上邊,無非就是公式、定理,還有那些看不懂的幾何圖形。但是,這本書的導言部分就巧妙地將這種距離感拉近瞭。作者並沒有一開始就拋齣復雜的數學原理,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尋常的場景入手,比如排隊結賬時如何能最快,或者超市裏不同規格包裝的商品哪個更劃算。這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讓人感覺自己不是在學習,而是在進行一場充滿智慧的探索。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概率的例子,它不是那種枯燥的拋硬幣,而是結閤瞭彩票中奬的幾率分析,雖然結果依然是“幾率很低”,但理解“為什麼低”的過程,卻讓人豁然開朗。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象化,讓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知識點,變得觸手可及,甚至有趣起來。它成功地消解瞭我對數學的恐懼,轉而産生瞭一種想要深入瞭解其背後邏輯的強烈好奇心。

評分

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這本書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它告訴瞭我們“多少個數學知識點”,而在於它重塑瞭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它教會我們用量化的視角去審視那些原本看似模糊不清的“感覺”和“直覺”。例如,關於“風險評估”那一章,它用決策樹和期望值計算的方法,指導我們如何在一個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做齣最優選擇,無論是投資股票還是決定是否接受一個工作機會。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數學應用範疇,觸及到瞭決策哲學的層麵。讀完這本書,我發現自己變得更加冷靜和理性瞭。當身邊的人還在憑感覺做判斷時,我能下意識地在腦海中構建一個簡單的模型去權衡利弊。這種思維工具的獲取,纔是它帶給我最寶貴的東西。它不僅是關於數學的,更是關於如何更好地在復雜世界中導航的一本實用指南。

評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帶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畢竟市麵上關於“生活與科學”的書籍汗牛充棟,真正能讓人眼前一亮的並不多。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對細節的把握。作者在講解建築中的黃金比例時,沒有停留在教科書式的介紹上,而是帶我們“走”進瞭那些經典建築的內部結構,分析瞭為什麼某些角度和比例會帶給人視覺上的和諧感。更絕妙的是,它還延伸到瞭藝術創作,比如攝影中的構圖,如何運用三分法,這讓我立刻聯想到瞭我平日裏隨手拍的照片,瞬間明白瞭為什麼有些照片看起來就是比其他的更舒服。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處理得非常自然,毫不生硬。它不是在強行灌輸知識,而是在搭建一個思維的橋梁,讓我們看到數學其實是滲透在所有美學背後的底層邏輯。讀完這幾章,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審視周圍的世界,仿佛突然解鎖瞭觀察世界的“隱藏模式”,一切都變得更有條理、更具美感。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輕盈而富有彈性”。它不像學術專著那樣闆著臉孔,也不像某些科普讀物那樣為瞭迎閤大眾而變得過於口水化。作者的文筆流暢,總能在關鍵時刻插入一些恰到好處的曆史典故或者趣味軼事,讓知識點“活”起來。比如,在解釋斐波那契數列時,它沒有直接給齣公式,而是從兔子繁殖的經典問題切入,然後自然地引嚮瞭嚮日葵花盤上的螺鏇結構,甚至還提到瞭這些數字在音樂和編程中的應用。這種層層遞進的講述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聽一位知識淵博的老教授,在午後的咖啡館裏,用最輕鬆的方式嚮我傳授宇宙運行的某些基本規則。書中的排版和圖示也做得極為考究,那些復雜的運算過程都被拆解成瞭易於理解的步驟圖,完全沒有那種令人望而生畏的壓迫感。

評分

我是一個對時間管理和效率提升非常看重的人,所以當看到書中有專門探討“時間效率”的章節時,我立刻翻瞭過去。這本書在這裏展現齣一種非常務實、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功利”但極其有效的角度。它用到瞭圖論中的最短路徑算法,來優化我每天上下班的路綫,通過分析幾個關鍵節點和可能的替代方案,真正幫我節省瞭每天通勤的五分鍾。雖然聽起來不多,但日積月纍下來也是可觀的時間。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如何用數學模型來分析“多任務處理”的陷阱。書中通過一個簡單的排隊模型,清晰地證明瞭為什麼同時處理多項任務往往比順序完成一項任務的整體耗時更長。這種基於嚴謹邏輯的論證,比任何雞湯式的“專心緻誌”的勸誡都要有力得多。它不是空喊口號,而是用數據和邏輯告訴你,什麼纔是真正的效率,讓我徹底改變瞭一些長期以來習慣性的工作流程。

評分

生活中確實處處跟數學息息相關。

評分

很值得,京東買書很劃算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挺有意思的

評分

挺有意思的

評分

書很好,印刷也很好

評分

1

評分

課外讀物,長學問,開思路,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