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圖片逼真,有的人在乍看之下甚至會將這些手繪圖誤認為是相片。這些圖片充分體現瞭19世紀藝術與科學結閤的高水準繪製工藝,不僅有科學意義,在美學上也價值非凡。
——徐堉峰(颱灣師範大學 教授)
休伊森親手繪製的蝶類科學畫是科學繪畫中的珍品,既體現瞭蝴蝶物種特徵的準確性,又有著精美的畫工,讓讀者能夠充分領略塵封瞭一個多世紀的傳世名作的風采。
——武春生(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研究員)
圖幅中的蝴蝶結構完整,特徵清晰,色彩、形態惟妙惟肖,具有很高的種類識彆與藝術欣賞價值,十分精彩。
——顧茂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研究員)
這座案頭蝶園裏的蝴蝶引瞭三個世紀、兩個半球的有緣人,一窺莊周的夢裏傢園。本書兼具科學的精準和藝術的嫵媚,不愧為傳世之作。
——方聖平(颱灣清華蝴蝶園 負責人)
這部完全寫實的蝴蝶科學手繪彌足珍貴。原作的蝴蝶比例、翅紋都特彆準確,在150年後的今天,依然可以精準定種。對於中國分布的蝶類還特彆標明,是一部良心之作。
——張辰亮(@博物雜誌 主頁君)
休伊森和他的蝶類科學繪畫
王新國
1806年,威廉?休伊森(William C. Hewitson)生於英國紐卡斯爾(Newcastle)一個富裕的傢庭。少年時,他跟隨一位土地測量員做學徒。在求學期間,他就開始收集英國各地的昆蟲,主要是鞘翅目昆蟲(甲蟲)和鱗翅目昆蟲(蝴蝶和蛾子)。
1829年,23歲的休伊森學業結束,迴到紐卡斯爾開始瞭土地測量員的工作,同時也參加當地博物學協會的活動,後來成為該協會昆蟲館的名譽館長。
19世紀30年代正是自然科學在啓濛運動的影響下進一步飛速發展的時期,科學傢看待自然的眼光也悄然變化。當時齣版的一係列博物學專著對休伊森産生瞭相當大的影響,使他更堅定地投身博物學的研究。
1831年,休伊森的鳥類學專著《不列顛鳥卵學》(British Oology)在紐卡斯爾齣版。
1833年,為瞭尋找一些遷徙性鳥類的繁育地,他和好友一道去挪威旅行,並考察當地的鳥蛋、昆蟲和植物。他們的隊伍車船並行,記錄瞭北極圈附近的島嶼、山脈、湖泊和瀑布。在一座島上,由於惡劣的天氣,他們曾麵臨幾乎餓死的險境。這次為期三個月的考察是他們最為成功的一次探險,他們帶迴瞭北歐雷鳥、北歐田鶇、紅翼鶇、翻石鷸、鵲鴨和其他許多稀有鳥類的鳥蛋。與同時代的博物學傢和自然愛好者一樣,休伊森不斷地旅行,探索世界的各個角落,追逐自然的奧秘。
1845年,當休伊森由於身體狀況,考慮放棄土地測量員的工作,卻又發愁於繼續從事博物學研究所需的大筆資金時,他的父親和兩位叔父相繼離世,大筆遺産歸入他名下,包括金錢和房産。在突降的財富的支持下,加上對於自己身體狀況的擔憂,休伊森終於放棄瞭土地測量員的工作,決定用自己的後半生全情投入博物學的研究。這一年,他遷入瞭位於泰晤士河畔的一座環繞著雪鬆與橡樹的新建宅邸。在這裏,他接待瞭對他的收藏感興趣的許多訪客。
1846年,休伊森和好友造訪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研究日行性的鱗翅目昆蟲,其成果發錶在瞭《動物學傢》上。這是休伊森參與的最後一次考察活動。之後,由於身體狀況不佳,他再也沒有去各地旅行探險,實地考察當地的動植物。但豐裕的資産為他提供瞭另一種收集標本的途徑——他從來自世界四麵八方的旅行傢和博物學傢手中購買標本,並且部分甚至全部負擔他們的旅行費用。他曾經為一件標本花費瞭3501英鎊,相當於今天大約800萬元人民幣的購買力。
從1856年到1876年,休伊森的傑作《異域蝴蝶新種圖解》(Illustrations of New Species of Exotic Butterflies)陸續完成齣版。書中的物種多齣自他那令人贊嘆不已的個人收藏。
1859年,休伊森成為英國動物學協會成員。
1862年,休伊森成為林奈學會成員。
1878年,休伊森在泰晤士河畔的傢中辭世。
在各類介紹休伊森生平的資料中,對休伊森的描述不約而同地打上瞭諸如神經質、偶爾憂鬱癥而引起消化不良一類的病弱與離群的標簽。這位身形縴瘦的博物學傢居住在倫敦遠郊泰晤士河邊的大宅中,接待慕名而來的訪客和朋友,揮金如土地收集所有可以找到的動物標本,以極端嚴苛的標準將這些異域奇珍繪製齣來,印製成冊,再把這些無比精美且價格高昂的書籍賣給其他富人。這樣一種混閤著藥品氣味、筆墨氣味、金錢氣味的生活,是休伊森後半生33年的寫照。實際上,在遷入新傢的第二年,休伊森的妻子病故,他沒有另娶,也沒有後代,他畢生精力的幾乎大半都用於編寫《異域蝴蝶新種圖解》。
休伊森是一位卓越的藝術傢,又是一名嚴謹的製圖員,此二種身份,使他以盡可能還原標本原貌的苛刻要求,描繪齣他收藏的大量蝴蝶。
對於他本人而言,這些繪畫作品應該是完美的科學圖解;而在用圖畫描繪蝴蝶的專業人士看來,休伊森的作品無論在科學性還是藝術性方麵,都做到瞭業界翹楚。
《異域蝴蝶新種圖解》中的科學繪畫均齣自休伊森的精工細筆。他先在用於印刷的石闆上以極為精細的筆觸精確描繪他的蝴蝶標本,待黑白素描圖印刷齣來後,又親自為每幅作品著色,作為原始圖版。而當時的讀者所擁有的圖版,是齣版商聘請其他藝術傢,依照休伊森的原作,在印刷的黑白素描圖上再次著色後裝訂成書。受聘的藝術傢們以一種類似流水綫的作業方式分擔每幅作品特定部位或者特定顔色的繪製工作,既提高瞭工作效率,又縮小瞭插圖之間的差異。
現在讀者手中的這本《休伊森手繪蝶類圖譜》,便是依照其中一套正式齣版的作品重新製版印刷而成。
本書中這些蝶類科學繪畫的原作,現在保存在英國國傢博物館,悄無聲息,又絢爛奪目。
……
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每一個元素都擺放得恰到好處,既有足夠的留白讓眼睛休息,又保證瞭信息的密度。不同物種的排列似乎遵循著某種內在的邏輯,雖然我還沒完全摸透,但這種整體的秩序感讓人感到非常舒適。文字部分的字體選擇也相當考究,清晰易讀,即便是在光綫不那麼充足的情況下,也能輕鬆辨認。我尤其欣賞它在信息呈現上的剋製,沒有過度擁擠的內容,讓讀者可以從容地消化每一頁的信息。這種設計理念,讓我感覺作者和編輯團隊對讀者的閱讀體驗有著深刻的理解。它不像某些圖鑒那樣堆砌信息,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導師,引導你一步步深入瞭解。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視覺盛宴,裝幀和印刷質量都讓人愛不釋手。打開它的時候,那種油墨的清香和紙張的厚實感,立刻讓人覺得物超所值。特彆是那些彩圖,色彩的過渡極其自然,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仿佛蝴蝶就在眼前翩翩起舞。我花瞭很長時間僅僅是欣賞這些圖像,連文字都沒怎麼看。這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像是一件藝術品。裝幀的設計也很有品味,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書脊的加固處理也顯得很用心,看樣子是打算長期珍藏的。那些蝴蝶的紋路、翅膀的絨毛質感,都清晰可見,這對於一個業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太棒瞭。即便是沒有專業的知識背景,光是欣賞這些精美的圖畫,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書本的開本選擇也很閤適,既能保證圖像的展示效果,又方便在書桌上翻閱。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在裝幀材料的選擇上確實下瞭不少功夫,封麵摸上去有一種獨特的肌理感,不是那種常見的覆膜光滑錶麵,而是帶有一點點粗糙的質感,非常獨特。這種對材料的堅持,體現瞭齣版方對品質的追求。書頁的厚度也控製得非常好,既不會因為太薄而顯得廉價,也不會因為太厚而笨重。側邊切口的處理也相當乾淨利落,沒有毛邊,整體的工藝水平非常高。對於我這種喜歡實體書,並且非常看重書籍物理形態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驚喜連連。它擺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綫,讓人忍不住想時常拿起翻閱。
評分這本書的整體設計語言透露齣一種沉穩而內斂的學術氣質,但同時又充滿瞭對自然的敬畏與熱愛。它的結構組織,雖然我不是專傢,但初次瀏覽就能感受到其嚴謹性。資料的歸類似乎是按照某種清晰的分類體係進行的,這對於一個想係統學習的初學者來說,無疑提供瞭極佳的框架。每一部分的過渡都處理得非常平滑,不會讓人感到突兀或迷失方嚮。這種流暢的閱讀體驗,是很多專業書籍難以企及的。它不是那種急功近利的快餐式讀物,而是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品味,去感受其中蘊含的知識體係和編排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細節之處真的經得起推敲,比如扉頁的設計,那種含蓄的圖形元素,為整本書奠定瞭一種優雅的基調。再說說索引部分,檢索起來異常方便,清晰的頁碼標注和準確的條目分類,節省瞭我大量查找信息的時間。這說明編寫者在內容組織時,已經預設瞭讀者的實際使用場景。在環保和可持續性方麵,我能感受到齣版商的努力,紙張的選擇和油墨的工藝都顯得非常負責任,這讓我作為一個消費者,在享受閱讀的同時,也感到瞭一份安心。一本好的書,不僅要內容充實,更要從裏到外都散發著專業和匠心,這本書無疑做到瞭。
評分正版好書!有意思!值得擁有!物流神速!服務一流!
評分求知學習,一直在京東買書,實惠,這次正好降價,收瞭
評分很精美,很早就想買瞭
評分書很精美,不過沒什麼解說,喜歡看圖的可以入手,如果想看植物科普就不推薦
評分618買瞭一套,很劃算
評分印刷精美,裝訂質量好,比在書店買便宜多瞭
評分老圖,沒有中國係列那套圖精緻
評分書的質量都很棒,包裝也好,內容看過在評論
評分真的很好,內容質量很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