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正读

尚书正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运乾 著
图书标签:
  • 尚书
  • 经学
  • 传统文化
  • 国学
  • 经典
  • 历史
  • 文化
  • 文献
  • 古籍
  • 儒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10999
版次:2
商品编码:11783227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0
字数:12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尚书正读》是曾运乾先生的遗著。作者生前,曽以本书为讲稿,授课中山大学和湖南大学。
  本书所释以今文二十八篇为主,其余只存篇目与书序。作者对汉唐以来诸家的注疏考证,多所折衷,虽未能精治金文,以为参证,但注说简明,于训诂文法,两者兼顾,使素称诘诎的《尚书》略可通读。现据湖南大学油印讲义加以整理,以供研读《尚书》者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一
虞夏书
尧典 舜典
汨作 九共九篇 稾妖
大禹谟
皋陶谟 益稷

卷二
禹贡
甘誓
五子之歌
胤征
商书
帝告 厘沃
汤征
汝鸠 汝方

卷三
汤誓
夏社 疑至 臣扈
典宝
仲虺之诰
汤诰
明居
伊训 肆命徂后
太甲三篇
咸有一德
沃丁
咸义四篇
仲丁
河直甲
祖乙
盘庚三篇
盘庚上
盘庚中
盘庚下
说命三篇
高宗肜日
高宗之训
西伯戡黎
微子
周书
泰誓三篇
牧誓
武成
洪范
分器
旅獒
旅巢命
金滕

卷四
大诰
微子之命
归禾
嘉禾
康诰
酒诰
梓材

卷五
召诰
洛诰
多上
无逸
君奭
成王政
将蒲姑
多方

卷六
立政
周官
贿肃惧之命
亳姑
君陈
顾命康王之谐
毕命
君牙
囧命
吕刑
文侯之命
费誓
秦誓
曾星笠尚书正赞序
曾星笠传

前言/序言


典籍瑰宝,文明基石——《尚书正读》精要 《尚书》者,中华文明之源头活水,五帝三王之德政,先圣先王之训言,肇始于周,历经战国、秦汉、魏晋,至唐宋方趋于完备,其篇章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等诸多领域,实乃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之瑰宝,亦是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和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然《尚书》文本传衍久远,历代学人考订校勘,注解阐释,虽有诸多佳作,却亦纷繁复杂,初学者往往望而却步。 《尚书正读》一书,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并非凭空臆造,亦非对《尚书》之内容作颠覆性解读,而是力求回归经典,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审慎的态度,对《尚书》原文进行梳理、辨析、阐释,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准确、易于理解的《尚书》阅读导引。本书之核心宗旨,在于“正读”,即纠正历代讹误,厘清训诂之难,辨明史事之真,从而呈现一个更为真实、更为生动的《尚书》。 本书编撰之初,即以“忠于原文,尊重传统,融汇新知”为基本原则。编著者深知,《尚书》文本的神圣性与权威性,因此,对原文的考订与解释,始终以严谨的治学精神为指导。本书并非旨在“创新”,而是致力于“复原”,复原《尚书》本来的面貌,复原先圣先王之真实的声音。 一、 严谨的文本考订与辨析 《尚书》文本历经数千年流传,其中难免出现文字脱落、颠倒、增删等情况。本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辨析。编著者广泛涉猎历代《尚书》注疏,包括但不限于:汉代伏生《尚书》,魏晋孔安国《尚书注》,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宋代蔡沈《尚书集传》,清代惠栋《尚书论注》、姚际恒《尚书论》、王鸣盛《尚书后案》等。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对一些争议较大的篇章,例如《古文尚书》的真伪问题,以及某些篇章的篇名、内容断句等,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根据史料和文本证据,提出较为确凿的结论。 例如,在对《尧典》的解读中,本书不仅梳理了其在中国古代史学和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还对其中记载的“羲和历”、“四时”等概念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力求还原古代观象授时、推算历法的真实情况,阐明古人对天文、历法的认识水平。对于《舜典》中“五载一巡守”,本书结合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管理模式,解释了巡守制度的意义和作用,揭示了其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治理地方上的重要功能。 再如,对于《洪范》中“五行”的解释,本书力求摆脱后世的形而上学解读,回归《尚书》文本语境,阐释其作为一种古代朴素的物质构成理论,以及其在政治治理、社会管理上的应用。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五行”的属性,而是深入分析了“五行”在《洪范》中与其他概念(如“九畴”)的关联,揭示了其作为一套系统性政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精准的训诂与阐释 《尚书》语言古朴,词汇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许多词语的意义需要深入考证。本书在训诂方面,坚持“求诸古训,兼采今说,审慎判断”的原则。编著者力求依据《说文解字》、《尔雅》等古代字书,以及历代学者对《尚书》词语的解释,对书中出现的生僻字、多义字、古今异义词等进行准确的解释。 本书并非简单地提供一个词语的字典式解释,而是将训诂置于具体的语境之中,分析词语在不同篇章、不同句子中的具体含义,从而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细微差别和作者的真实意图。例如,对于“德”、“政”、“刑”、“礼”等核心概念,本书不仅解释其字面意义,更深入挖掘其在《尚书》不同语境下的政治、伦理含义,探讨其作为古代统治者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 本书在阐释时,也注重对原文背后所蕴含的政治哲学、伦理思想和社会观念进行揭示。例如,在解读《盘庚》篇时,本书深入分析了盘庚迁都的政治动机,以及他所倡导的“敬天命,保民心”的治国理念。通过对“休养生息”、“安民”等词语的深刻剖析,展现了古代统治者对民生的初步关怀,以及对社会稳定重要性的认识。 三、 历史背景的梳理与还原 《尚书》中的许多篇章,都与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相关。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本书在阐释过程中,会适时地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这包括对篇章产生的时代、作者(或记录者)、相关人物的生平事迹、当时的政治制度、社会风貌等进行简要介绍。 例如,在解读《武王伐纣》的相关篇章时,本书会简要回顾商周之际的政治格局,分析武王伐纣的必然性和正当性,以及周公辅政、制礼作乐的重要历史意义。对于《牧誓》中“尔有罪,予一人。”的言辞,本书会结合当时的战争场景,阐释其作为军事动员和政治宣言的双重作用。 本书力求将《尚书》从一本“古籍”提升为一本“活着的历史”,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理解古人的思想与情感。在介绍历史背景时,本书力求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以史料为依据,将历史事实与文本解读相结合。 四、 思想内涵的深度挖掘 《尚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部思想宝库。本书在解读原文的基础上,也对其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这包括对“天命观”、“德治思想”、“民本观念”、“政治伦理”等重要思想的梳理与阐释。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尚书》中的思想观点,而是力求展现这些思想是如何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得到体现的。例如,对于“敬天命”的观念,本书会结合《尧典》、《舜典》、《盘庚》等篇章,分析其在古代统治者眼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这种观念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决策。 在“民本观念”方面,本书会重点分析《尚书》中关于“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之所欲,常在我心”等论述,揭示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思想中对民众的初步关注,以及这种观念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统治合法性方面的作用。 本书在挖掘思想内涵时,也注重与其他思想流派的比较,例如与儒家、道家等思想的渊源和区别。通过这种比较,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尚书》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和贡献。 五、 创新性的阅读导引 《尚书正读》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其严谨的学术考订和精准的训诂,更在于其为读者提供的创新性阅读导引。本书在章节编排上,力求循序渐进,从易到难,帮助初学者逐步掌握《尚书》的阅读方法。 本书并非按照《尚书》的篇章顺序机械地逐一解读,而是根据内容主题、思想关联性等,对篇章进行适当的归类和整合,形成更为流畅的阅读脉络。同时,本书在每篇的解读前,都会有简要的导读,介绍该篇的背景、主旨和重要思想,为读者提供一个初步的框架。 在解读过程中,本书也借鉴了现代学术研究的方法,例如历史文献学、语言学、民俗学等,从多角度对《尚书》进行解读,力求呈现一个更为全面、更为立体的《尚书》。 本书并非要取代历代注疏大家的研究成果,而是希望通过一种更为系统、更为清晰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学术遗产呈现在读者面前,帮助更多人跨越阅读的障碍,领略《尚书》的博大精深。 《尚书正读》一书,如同一把开启中华文明源头之门的钥匙。它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学识,以及对经典的敬畏之心,为读者铺就了一条通往《尚书》世界的坦途。本书的出版,不仅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每一个渴望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思想与文化的读者而言,都将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馈赠。阅读《尚书正读》,便是与先圣先贤对话,便是回溯文明的起点,便是探寻中华民族精神基因的源头。本书相信,通过此书的阅读,读者定能对《尚书》有全新的认识,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启迪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人精心布置的花园。作者在文字的运用上,可谓是炉火纯青。他能够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变换出各种各样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让文字本身就充满了生命力。有时候,文字如涓涓细流,滋润心田;有时候,文字如奔腾江河,气势磅礴;有时候,文字如皎皎明月,清冷而深刻。他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等,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绝不显得矫揉造作。我常常被他那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所折服,仿佛亲眼看到了他所描绘的场景,亲身感受到了他所表达的情绪。而且,他的叙述节奏把握得非常好,张弛有度,引人入胜。读到关键之处,会让人屏息凝神;读到轻松之处,又会让人会心一笑。这种如沐春风般的阅读体验,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和装帧简直是艺术品!封面采用的是一种哑光材质,触感温润,上面印制的“尚书正读”四个字,采用的是一种古朴的仿宋字体,在灯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光,低调而奢华。翻开书页,纸张的厚实度和颜色也让人眼前一亮,不是那种过于雪白的纸,而是略带米黄的色调,非常柔和,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排版也十分讲究,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和段间距都恰到好处,留白也做得很好,整体视觉感受非常舒适。装订方面,采用的是锁线胶装,每一页都缝得很牢固,翻页时也不会有松散的感觉,感觉非常扎实,完全可以放心地反复翻阅,而且书脊的设计也非常漂亮,可以平整地摊开,这一点对于需要经常查阅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特别喜欢它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扉页的设计,用了一种带有水墨晕染效果的图案,瞬间就提升了整本书的文化气息。总而言之,从这本书的外观和触感上,就能感受到制作方的用心,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就已经是一种视觉享受了。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对细节的把控和逻辑的严谨。我是一个对知识的准确性要求很高的人,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作者引用的史料、论证过程以及参考文献。让我惊讶的是,作者在这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观点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在论述过程中,逻辑链条非常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人感觉无懈可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问题时,能够兼顾不同的角度,不偏不倚,呈现出一种客观而全面的视角。而且,书中很多地方都运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将相似或相反的概念进行比较,从而更清晰地展现事物的本质。我尝试着去寻找其中的瑕疵,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知识,不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是对真相的不断探索和对逻辑的极致追求。

评分

当我第一次拿起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宁静致远的氛围所吸引。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言语激烈的作品,而是娓娓道来,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你耳边低语,引导你进入一个沉思的世界。书中的文字,虽然有时会涉及一些比较深奥的道理,但作者的表达方式却非常亲切,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生活化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轻松理解。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作者提出的问题,常常能触及我内心深处,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咀嚼,思考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有的时候,读到某个章节,会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一直以来困扰我的某个问题,突然就找到了答案。这种感觉非常美妙,是一种知识与智慧的碰撞,也是一次自我认知的升华。我常常在阅读时,忍不住做笔记,画重点,因为书中很多句子都像是一颗颗闪耀的珍珠,值得珍藏。

评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作者的文字中,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洞察。他能够捕捉到那些隐藏在生活琐事中的不为人知的辛酸和喜悦,并且用非常动人的笔触将其展现出来。我常常在阅读时,发现自己的情感被深深地触动,有时候会为书中的人物命运感到惋惜,有时候会为他们的坚韧而感动,有时候又会因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而感到振奋。书中的一些片段,让我反复阅读,因为它们触碰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感觉作者就像是一个知己,他用文字与我交流,分享他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让我觉得自己并不孤单。这种情感上的连接,是很多单纯的知识性读物所无法比拟的,它让阅读的过程,变成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

评分

很好的书,质量很好,很喜欢,希望能充实自己!

评分

此書以舊版重印,非如今各種圖書之電腦排版,像我這樣的懷舊之人自然頓覺十分欣喜。雖然重印,但印刷十分清晰,字體漂亮,舒朗,與《六十四卦經解》相類,而且封面素樸,絕對值得收藏!又是趕活動所買,十分便宜。

评分

京东速度,棒!

评分

于是,八十年代某学者提出了“两种《水浒》,两个宋江”的提法,来调和这些矛盾。但是,仍然不能弥合宋江身上的裂隙。以致在把《水浒》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时,我们就看到不同的编导处理起来天渊有别——有的豪气万丈,有的猥琐平庸。

评分

评分

经典收藏,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评分

尚书正读尚书正读

评分

影舊排本。無重印說明。

评分

影舊排本。無重印說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