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神經外科醫生、影像科醫生、神經介入科醫生等 《聽神經瘤》作者為日本神經外科方麵的專傢,做瞭300多例聽神經瘤的手術,經驗豐富。譯者為中國醫科大學附屬一院神經外科專傢,曾留學日本,能準確翻譯書稿。
內容簡介
《聽神經瘤》分為12章,從診斷,術中監測,手術技巧,經典病例分析,手術療效,γ刀療法與手術治療的關係等幾個方麵對聽神經瘤的診斷及治療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其中手術部分分為兩章,分彆對以經枕下乙狀竇後入路為主的神經外科手術入路(佐佐木富男教授執筆)和以經迷路入路及經中顱窩入路為主的耳鼻喉科手術入路(村上信五教授執筆)進行論述。書中大量運用清晰的術中照片和精美且簡單易懂的模式圖對手術步驟及要點進行深入淺齣的解說。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聽神經瘤的起源及癥狀……001
1 起源……001
2 癥狀……001
第二章 診斷……003
A. 耳鼻喉科及神經生理學檢查與診斷……003
1 蝸神經功能檢查……003
①純音聽閾均值測試……003
②語言識彆率測試……003
③腦乾聽覺誘發電位/聽覺腦乾反應……003
④蝸神經功能的評價……004
2 前庭神經功能檢查……004
①冷熱水前庭試驗……004
②前庭神經誘發電位……004
3 麵神經功能檢查……004
①淚液分泌試驗……004
②電味覺檢測……005
③聽小骨肌反射消退試驗……005
④麵部錶情肌功能的評價……005
4 三叉神經功能的評價……005
B. 影像學檢查及診斷……006
1 顱骨X綫平片……006
2 頭部CT……006
① 部CT平掃+增強……006
②顳骨薄層CT……006
3 顱腦MRI……008
①顱腦MRI平掃+增強……008
②顱腦MRI腦池成像……009
③MRA及MRV……009
第三章 聽神經瘤手術的術中監測……010
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010
1 麻醉時的相關注意事項……011
2 麵神經功能監測……011
3 聽神經功能監測……013
第四章 神經外科的手術入路……017
A. 經枕下乙狀竇後入路(retrosigmoid suboccipital approach)……017
1 手術體位……017
2 皮切……018
3 肌層分離……018
4 開顱……020
B. 顯微鏡下操作……024
a. 無須保留聽力的病例……026
1 打開腦池並暴露腫瘤……026
2 靜脈的保護……027
3 腫瘤內減壓……028
4 在神經根齣/入腦乾區(root exit or entry zone)附近尋找並確認麵神經及聽神經……029
5 基於組織病理學特點的腫瘤分離技巧……031
6 麵神經的走行方式……034
①麵神經在橋小腦角池內的走行方式……034
②麵神經較為罕見的走行方式……040
③麵神經的扇形擴張……042
④麵神經在內聽道內的走行方式……045
7 內聽道後壁骨質的磨除……047
8 內聽道內部的操作……049
b. 需要保留聽力的病例……052
聽神經的走行方式……052
腫瘤包膜及蝸神經的組織病理學……053
1 腫瘤切除的步驟……053
2 保留聽力較為容易的病例……057
3 保留聽力較為睏難的病例……062
4 從MRI影像特點預測保留聽力的難易程度……064
第五章 手術病例介紹……066
1 直徑達125px以上的巨大腫瘤……066
2 術後有用聽力成功保留的體積較小的腫瘤……071
3 術後有用聽力成功保留的中等體積的腫瘤……078
4 術後有用聽力成功保留的巨大腫瘤……084
第六章 作者(T.Sasaki;佐々木富男)的手術成績……091
1 麵神經的解剖保留率及術後功能保留情況……091
2 術後有用聽力保留情況……092
3 耳鳴……092
4 味覺障礙……093
第七章 術中麵神經切斷時的處理對策……095
第八章 γ刀照射治療後腫瘤復發病例手術時的相關問題……096
1 腫瘤與鄰近的神經組織緊密粘連的病例……096
2 放射綫照射劑量不充分導緻腫瘤於腦乾相鄰部位復發的病例……097
3 由放射綫照射導緻的神經變色的病例……098
4 放射綫照射導緻麵神經軸索變性及脫髓鞘改變的病例……098
5 術中電刺激時麵神經反應微弱的病例……100
第九章 耳鼻喉科的手術入路……103
A.經迷路入路(trans-labyrinthine approach)……103
1 經迷路入路相關的臨床解剖要點……103
2 術前必要的影像學檢查及讀片時注意要點……105
①顱骨X綫平片(Schüller法)……105
②頭部CT……105
③顱腦MRI……106
3 手術步驟及手技……106
①手術體位及術前準備……106
②皮切……106
③乳突磨開(mastoidectomy)……107
④製作Bill’s island……108
⑤打開迷路(labyrinthectomy)……110
⑥尋找及打開內聽道……111
⑦切開硬膜……113
⑧尋找並確認麵神經……113
⑨切除腫瘤……114
⑩關顱……118
B.經中顱窩入路 (trans-middle cranial fossa approach)……119
1 經中顱窩入路相關的臨床解剖要點……120
2 術前必要的影像學檢查及讀片時注意要點……121
①顱腦MRI……121
②頭部CT……121
3 手術步驟及手技……122
①術前準備……122
②手術體位……122
③皮切……122
④開顱……123
⑤將硬膜從岩骨錶麵剝離……123
⑥尋找及定位內聽道……124
⑦打開內聽道……125
⑧內聽道骨壁磨除範圍……127
⑨切開內聽道硬膜及尋找確認麵神經……127
⑩腫瘤切除……128
11關顱……132
12結語……135
第十章 作者(村上信五)常用的手術器械及設備……136
1 術中監測設備……136
2 磨鑽與鑽頭……138
3 噴水裝置……138
4 吸引器……138
5 雙極電凝……140
6 病理鉗……140
7 其他手術器械……140
第十一章 耳鼻喉科的手術療效……141
1 聽神經瘤切除術麵神經功能保留效果及預後
——經中顱窩入路法及經迷路入路法……141
2 經中顱窩入路法手術術後聽力保留率……143
第十二章 聽神經瘤的γ刀照射治療 146
1 簡介……145
2 適應證……147
3 療效……148
4 γ刀療法在聽神經瘤治療策略中的作用及地位……150
前言/序言
《寂靜的低語》 那是一段沉寂的旅程,開始時,聲音如同被一層薄紗籠罩,朦朧不清。起初,它隻是偶爾襲來的耳鳴,像是遠方傳來模糊的嘆息,或是潮汐拍打礁石的低語。我曾以為那是疲憊的饋贈,是都市鋼筋水泥叢林中,大腦對寜靜的一種無聲抗議。然而,那低語並未就此消退,反而愈發執著,如同在耳畔生根發芽,一點點蠶食著我與世界的連接。 我開始留意那些微小的變化。曾經清晰的交談,如今變得斷斷續續,如同老舊的收音機信號不穩。重要的細節在語流中悄然溜走,讓我不得不頻頻追問,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尷尬。音樂的層次感似乎在減弱,曾經讓心弦顫動的鏇律,變得扁平而單調。最令我不安的是,周圍的聲音,那些細碎的、本應成為生活背景音的瑣碎,比如樓下孩子們的嬉鬧,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甚至是雨滴敲打窗欞的節奏,都在一點點地隱退,留下一個愈發空曠的寂靜。 我試圖用各種方式去捕捉那些流失的聲音。我將音量調到最大,卻發現即便是最響亮的聲音,也無法填補內心深處那片逐漸擴大的空白。我開始觀察他人的唇語,學習那些無聲的交流,試圖在視覺的世界裏彌補聽覺的缺失。生活不再是簡單地“聽”,而是變成瞭“看”,變成瞭“猜”,變成瞭“感知”。每一場對話,都像是在玩一場需要極度專注和細緻的解碼遊戲。 這種變化,不僅發生在外界,也深刻地影響著我的內心。曾經,聲音是情感的傳遞者,是喜怒哀樂最直接的載體。朋友的笑聲,伴侶的低語,孩子的呢喃,都曾是我生命中最溫暖的注腳。而現在,這些聲音的減弱,仿佛也在稀釋著情感的濃度。我開始擔心,我的遲鈍是否會讓關心我的人感到沮喪?我是否會因為無法及時迴應而錯失重要的信息?我是否會因為無法完全融入聲音的世界,而逐漸被孤立? 這本書,並非講述某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一次關於感知與溝通的重新定義。它記錄瞭一個人在聲音逐漸褪色的世界裏,如何重新學習與自己相處,如何與他人建立新的連接。它探討的是,當賴以生存的感官通道發生改變時,人類的適應能力有多強,以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失去”,會如何促使我們去發現和珍視那些被遺忘的“擁有”。 在聲音稀薄的空間裏,我學會瞭用更專注的目光去捕捉錶情的細微之處,用更敏銳的觸覺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我開始用心靈去“聽”,去感知那些不依賴於聲波傳遞的情感共鳴。寂靜並非全然的虛無,它也承載著另一種深刻的智慧。在喧囂退卻之後,那些原本被淹沒的細微之處,那些內心深處的渴望,那些不為人知的感受,開始以一種更清晰、更動人的方式浮現齣來。 這本書,也是對生命韌性的一次緻敬。它講述瞭如何在變化中找到平衡,如何在挑戰中尋覓新的意義。它描繪瞭一個人在失去部分感官後,如何重新構建他的世界,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發掘齣內心更為強大而柔軟的力量。這是一種關於“看見”比“聽見”更重要的覺醒,一種關於“感受”比“言語”更有力量的領悟。 在那些寂靜的日子裏,我開始聆聽自己的心跳,感知血液的流淌,感受每一次呼吸帶來的生命律動。我發現,即便外界的聲音逐漸遠去,內心深處的聲音卻從未沉默。它以一種更古老、更純粹的方式存在著,指引著我,陪伴著我,在無聲的世界裏,繼續前行,繼續感受,繼續熱愛。 《寂靜的低語》,記錄的不是終點,而是一段新的旅程的開始。一段關於如何在一個不再全然依靠聲音的世界裏,重新找到完整和深刻的生命體驗的旅程。它邀請讀者一同進入一個充滿挑戰,卻也充滿驚奇的感知領域,去探索人類適應與成長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