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神经外科医生、影像科医生、神经介入科医生等 《听神经瘤》作者为日本神经外科方面的专家,做了300多例听神经瘤的手术,经验丰富。译者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专家,曾留学日本,能准确翻译书稿。
内容简介
《听神经瘤》分为12章,从诊断,术中监测,手术技巧,经典病例分析,手术疗效,γ刀疗法与手术治疗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听神经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手术部分分为两章,分别对以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为主的神经外科手术入路(佐佐木富男教授执笔)和以经迷路入路及经中颅窝入路为主的耳鼻喉科手术入路(村上信五教授执笔)进行论述。书中大量运用清晰的术中照片和精美且简单易懂的模式图对手术步骤及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说。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听神经瘤的起源及症状……001
1 起源……001
2 症状……001
第二章 诊断……003
A. 耳鼻喉科及神经生理学检查与诊断……003
1 蜗神经功能检查……003
①纯音听阈均值测试……003
②语言识别率测试……003
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听觉脑干反应……003
④蜗神经功能的评价……004
2 前庭神经功能检查……004
①冷热水前庭试验……004
②前庭神经诱发电位……004
3 面神经功能检查……004
①泪液分泌试验……004
②电味觉检测……005
③听小骨肌反射消退试验……005
④面部表情肌功能的评价……005
4 三叉神经功能的评价……005
B. 影像学检查及诊断……006
1 颅骨X线平片……006
2 头部CT……006
① 部CT平扫+增强……006
②颞骨薄层CT……006
3 颅脑MRI……008
①颅脑MRI平扫+增强……008
②颅脑MRI脑池成像……009
③MRA及MRV……009
第三章 听神经瘤手术的术中监测……010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010
1 麻醉时的相关注意事项……011
2 面神经功能监测……011
3 听神经功能监测……013
第四章 神经外科的手术入路……017
A.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retrosigmoid suboccipital approach)……017
1 手术体位……017
2 皮切……018
3 肌层分离……018
4 开颅……020
B. 显微镜下操作……024
a. 无须保留听力的病例……026
1 打开脑池并暴露肿瘤……026
2 静脉的保护……027
3 肿瘤内减压……028
4 在神经根出/入脑干区(root exit or entry zone)附近寻找并确认面神经及听神经……029
5 基于组织病理学特点的肿瘤分离技巧……031
6 面神经的走行方式……034
①面神经在桥小脑角池内的走行方式……034
②面神经较为罕见的走行方式……040
③面神经的扇形扩张……042
④面神经在内听道内的走行方式……045
7 内听道后壁骨质的磨除……047
8 内听道内部的操作……049
b. 需要保留听力的病例……052
听神经的走行方式……052
肿瘤包膜及蜗神经的组织病理学……053
1 肿瘤切除的步骤……053
2 保留听力较为容易的病例……057
3 保留听力较为困难的病例……062
4 从MRI影像特点预测保留听力的难易程度……064
第五章 手术病例介绍……066
1 直径达125px以上的巨大肿瘤……066
2 术后有用听力成功保留的体积较小的肿瘤……071
3 术后有用听力成功保留的中等体积的肿瘤……078
4 术后有用听力成功保留的巨大肿瘤……084
第六章 作者(T.Sasaki;佐々木富男)的手术成绩……091
1 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及术后功能保留情况……091
2 术后有用听力保留情况……092
3 耳鸣……092
4 味觉障碍……093
第七章 术中面神经切断时的处理对策……095
第八章 γ刀照射治疗后肿瘤复发病例手术时的相关问题……096
1 肿瘤与邻近的神经组织紧密粘连的病例……096
2 放射线照射剂量不充分导致肿瘤于脑干相邻部位复发的病例……097
3 由放射线照射导致的神经变色的病例……098
4 放射线照射导致面神经轴索变性及脱髓鞘改变的病例……098
5 术中电刺激时面神经反应微弱的病例……100
第九章 耳鼻喉科的手术入路……103
A.经迷路入路(trans-labyrinthine approach)……103
1 经迷路入路相关的临床解剖要点……103
2 术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及读片时注意要点……105
①颅骨X线平片(Schüller法)……105
②头部CT……105
③颅脑MRI……106
3 手术步骤及手技……106
①手术体位及术前准备……106
②皮切……106
③乳突磨开(mastoidectomy)……107
④制作Bill’s island……108
⑤打开迷路(labyrinthectomy)……110
⑥寻找及打开内听道……111
⑦切开硬膜……113
⑧寻找并确认面神经……113
⑨切除肿瘤……114
⑩关颅……118
B.经中颅窝入路 (trans-middle cranial fossa approach)……119
1 经中颅窝入路相关的临床解剖要点……120
2 术前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及读片时注意要点……121
①颅脑MRI……121
②头部CT……121
3 手术步骤及手技……122
①术前准备……122
②手术体位……122
③皮切……122
④开颅……123
⑤将硬膜从岩骨表面剥离……123
⑥寻找及定位内听道……124
⑦打开内听道……125
⑧内听道骨壁磨除范围……127
⑨切开内听道硬膜及寻找确认面神经……127
⑩肿瘤切除……128
11关颅……132
12结语……135
第十章 作者(村上信五)常用的手术器械及设备……136
1 术中监测设备……136
2 磨钻与钻头……138
3 喷水装置……138
4 吸引器……138
5 双极电凝……140
6 病理钳……140
7 其他手术器械……140
第十一章 耳鼻喉科的手术疗效……141
1 听神经瘤切除术面神经功能保留效果及预后
——经中颅窝入路法及经迷路入路法……141
2 经中颅窝入路法手术术后听力保留率……143
第十二章 听神经瘤的γ刀照射治疗 146
1 简介……145
2 适应证……147
3 疗效……148
4 γ刀疗法在听神经瘤治疗策略中的作用及地位……150
前言/序言
《寂静的低语》 那是一段沉寂的旅程,开始时,声音如同被一层薄纱笼罩,朦胧不清。起初,它只是偶尔袭来的耳鸣,像是远方传来模糊的叹息,或是潮汐拍打礁石的低语。我曾以为那是疲惫的馈赠,是都市钢筋水泥丛林中,大脑对宁静的一种无声抗议。然而,那低语并未就此消退,反而愈发执着,如同在耳畔生根发芽,一点点蚕食着我与世界的连接。 我开始留意那些微小的变化。曾经清晰的交谈,如今变得断断续续,如同老旧的收音机信号不稳。重要的细节在语流中悄然溜走,让我不得不频频追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音乐的层次感似乎在减弱,曾经让心弦颤动的旋律,变得扁平而单调。最令我不安的是,周围的声音,那些细碎的、本应成为生活背景音的琐碎,比如楼下孩子们的嬉闹,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甚至是雨滴敲打窗棂的节奏,都在一点点地隐退,留下一个愈发空旷的寂静。 我试图用各种方式去捕捉那些流失的声音。我将音量调到最大,却发现即便是最响亮的声音,也无法填补内心深处那片逐渐扩大的空白。我开始观察他人的唇语,学习那些无声的交流,试图在视觉的世界里弥补听觉的缺失。生活不再是简单地“听”,而是变成了“看”,变成了“猜”,变成了“感知”。每一场对话,都像是在玩一场需要极度专注和细致的解码游戏。 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外界,也深刻地影响着我的内心。曾经,声音是情感的传递者,是喜怒哀乐最直接的载体。朋友的笑声,伴侣的低语,孩子的呢喃,都曾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注脚。而现在,这些声音的减弱,仿佛也在稀释着情感的浓度。我开始担心,我的迟钝是否会让关心我的人感到沮丧?我是否会因为无法及时回应而错失重要的信息?我是否会因为无法完全融入声音的世界,而逐渐被孤立? 这本书,并非讲述某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一次关于感知与沟通的重新定义。它记录了一个人在声音逐渐褪色的世界里,如何重新学习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建立新的连接。它探讨的是,当赖以生存的感官通道发生改变时,人类的适应能力有多强,以及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失去”,会如何促使我们去发现和珍视那些被遗忘的“拥有”。 在声音稀薄的空间里,我学会了用更专注的目光去捕捉表情的细微之处,用更敏锐的触觉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我开始用心灵去“听”,去感知那些不依赖于声波传递的情感共鸣。寂静并非全然的虚无,它也承载着另一种深刻的智慧。在喧嚣退却之后,那些原本被淹没的细微之处,那些内心深处的渴望,那些不为人知的感受,开始以一种更清晰、更动人的方式浮现出来。 这本书,也是对生命韧性的一次致敬。它讲述了如何在变化中找到平衡,如何在挑战中寻觅新的意义。它描绘了一个人在失去部分感官后,如何重新构建他的世界,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发掘出内心更为强大而柔软的力量。这是一种关于“看见”比“听见”更重要的觉醒,一种关于“感受”比“言语”更有力量的领悟。 在那些寂静的日子里,我开始聆听自己的心跳,感知血液的流淌,感受每一次呼吸带来的生命律动。我发现,即便外界的声音逐渐远去,内心深处的声音却从未沉默。它以一种更古老、更纯粹的方式存在着,指引着我,陪伴着我,在无声的世界里,继续前行,继续感受,继续热爱。 《寂静的低语》,记录的不是终点,而是一段新的旅程的开始。一段关于如何在一个不再全然依靠声音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完整和深刻的生命体验的旅程。它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一个充满挑战,却也充满惊奇的感知领域,去探索人类适应与成长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