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书是沈从文一部自传作品,叙述了作者从事文学创作之前丰富的人生经历。
2.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沈从文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作家,和他笔下的湘西世界一样温润如玉。但是《从文自传》会让人看到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他。这本自传,是他回望岁月时灵魂的自我对话,也是他日后创作的“湘西世界”中一切梦想和美丽的源头。
3.那是穿行于湘西山水间的年少时光,自然而热烈。此后,纯澈的凤凰只在梦中和笔下萦绕,略带感伤但不悲凉,充满遗憾却美得动人。
为您推荐更多好书:
《从文自传》是沈从文一本自传作品,写了他20岁之前在湘西的那段岁月。有对故乡的记忆,对亲人的怀念,还有个人种种经历。这本自传,是他回望岁月时灵魂的自我对话,也是他日后创作的“湘西世界”中一切梦想和美丽的源头。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20世纪优秀的中国文学家之一。早年投身行伍,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是白话革命的重要践行者和代表作家。他凭一颗诚心、一支笔,用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
作品结集约80多部,主要著作有:小说《边城》《长河》《龙朱》《月下小景》等,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晚年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我个人认为,能表现他长处的,倒是他那种凭着特好的记忆,随意写出来的景物和事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伟大的印象主义者。他能不着痕迹,轻轻地几笔就能把一个景色的神髓,或者是人类的微妙的感情脉络勾画出来。
——夏志清
◎ 序 / 001
怀念从文 / 003
自我评述 / 017
◎ 从文自传 / 019
我所生长的地方 / 020
我的家庭 / 023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 025
辛亥革命的一课 / 035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 041
预备兵的技术班 / 050
一个老战兵 / 054
辰州 / 058
清乡所见 / 063
怀化镇 / 066
姓文的秘书 / 072
女难 / 076
常德 / 083
船上 / 087
保靖 / 090
一个大王 / 095
学历史的地方 / 105
一个转机 / 109
◎ 沈从文的三个讲演? / 115
二十年代的中国新文学 / 116
从新文学转到历史文物 / 122
在湖南吉首大学的讲演 / 129
◎ 回忆录: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 / 137
◎ 附录:团聚 / 161
我的家庭
咸同之季,中国近代史极可注意之一页,曾、左、胡、彭所领带的湘军部队中,筸军有个相当的位置。统率筸军转战各处的是一群青年将校,原多卖马草为生,最著名的为田兴恕。当时同伴数人,年在二十左右,同时得到清提督衔的共有四位,其中有一沈洪富,便是我的祖父。这青年军官二十二岁左右时,便曾做过一度云南昭通镇守使。同治二年,二十六岁又做过贵州总督,到后因创伤回到家中,终于在家中死掉了。这青年军官死去时,所留下的一分光荣与一份产业,使他后嗣在本地方占了个较优越的地位。祖父本无子息,祖母为住乡下的叔祖父沈洪芳娶了个苗族姑娘,生了两个儿子,把老二过房给祖父做儿子。照当地习惯,和苗族所生儿女无社会地位,不能参与文武科举,因此这个苗女人被远远嫁去,乡下虽埋了个坟,却是假的。我照血统说,有一部分应属于苗族。我四五岁时,还曾到黄罗寨乡下去那个坟前磕过头。到一九二二年离开湘西时,在沅陵才从父亲口中明白这件事情。
就由于存在本地军人口中那一分光荣,引起了后人对军人家世的骄傲,我的父亲生下地时,祖母所期望的事,是家中再来一个将军。家中所期望的并不曾失望,自体魄与气度两方面说来,我爸爸生来就不缺少一个将军的风仪。硕大、结实、豪放、爽直,一个将军所必需的种种本色,爸爸无不兼备。爸爸十岁左右时,家中就为他请了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做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但爸爸还不曾成名以前,我的祖母却死去了。那时正是庚子联军入京的第三年。当庚子年大沽失守,镇守大沽的罗提督自尽殉职时,我的爸爸便正在那里做他身边一员裨将。那次战争据说毁去了我家中产业的一大半。由于爸爸的爱好,家中一点儿较值钱的宝货常放在他身边,这一来,便完全失掉了。战事既已不可收拾,北京失陷后,爸爸回到了家乡。第三年祖母死去。祖母死时我刚活到这世界上四个月。那时我头上已经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没有庚子的战争,我爸爸不会回来,我也不会存在。关于祖母的死,我仿佛还依稀记得包裹得紧紧的,我被谁抱着在一个白色人堆里转动,随后还被搁到一个桌子上去。我家中自从祖母死后十余年内不曾死去一人,若不是我在两岁以后做梦,这点儿影子便应当是那时唯一的记忆。
我的兄弟姊妹共九个,我排行第四,除去幼年殇去的姊妹,现在生存的还有五个,计兄弟姊妹各一,我应当在第三。
我的母亲姓黄,年纪极小时就随同我一个舅父外出在军营中生活,所见事情很多,所读的书也似乎较爸爸读的稍多。外祖黄河清是本地最早的贡生,守文庙做书院山长,也可说是当地唯一读书人。所以我母亲极小就认字读书,懂医方,会照相。舅父是个有新头脑的人物,本县第一个照相馆是那舅父办的,第一个邮政局也是舅父办的。我等兄弟姊妹的初步教育,便全是这个瘦小、机警、富于胆气与常识的母亲担负的。我的教育得于母亲的不少,她告我认字,告我认识药名,告我决断——做男子极不可少的决断。我的气度得于父亲影响的较少,得于妈妈的似较多。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故事感,墨绿色的底色沉静而富有底蕴,一本泛黄的旧书静静地躺在画面中央,书页微微张开,仿佛有无数的故事正要倾泻而出。标题“从文自传”四个字,采用了古朴的隶书字体,笔力遒劲,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感。我是在书店偶然瞥见它的,当时就被它独特的封面所吸引。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轻飘飘的纸,而是有一定分量的,触感温润。翻开扉页,排版也十分讲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令人阅读起来十分舒适,没有丝毫的拥挤感。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我猜测作者一定是个极具故事感的人,生活经历丰富,才有了这样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名和封面设计。
评分更让我觉得惊艳的是,这本书所蕴含的深邃的哲学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个人经历的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生的种种困境与哲理。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总是能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以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我常常在读完某一段之后,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字句,去体会其中的深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比那些直白的道理更有力量。我感觉作者在用他的人生经历,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人生课。这本书,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看问题的角度,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敬畏和热爱。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章节编排方式。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流水账式的叙事,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巧妙地将故事碎片化,又精准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宏大而细腻的叙事网络。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宝藏,总能发现新的惊喜。有时,它会带我穿越到某个特定的年代,仿佛身临其境;有时,它又会深入到人性的某个角落,引发我深刻的思考。这种跳跃式的叙事,反而让我更加专注,因为我需要主动去连接那些看似独立的片段,去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和思想。我总觉得,作者一定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一定是在刻意营造这种阅读体验,让读者在主动的参与中,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种方式,对于我这个喜欢“解谜”的读者来说,简直是莫大的享受。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的文字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他能够用最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最鲜活的人物形象,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最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喧嚣,闻到那个地方的气息,感受到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描绘,他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到事件的细节,描绘出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这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感觉作者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文字工作者,更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和深刻的思想家。他用他的笔,记录着时代,也记录着人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实在是太吸引人了。它不像有些书那样,为了追求华丽而堆砌辞藻,显得空洞乏味。相反,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充满了力量和韵味。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读他的文字,就像是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平淡无奇,回味无穷。而且,他的语言非常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即使是晦涩的道理,在他的笔下也变得生动有趣。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情感的描绘,那种细腻而克制的情感表达,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种沉淀下来的文字功底,不是一日之功,定是作者在长年累月中不断磨砺出来的。
评分好
评分春节送货,看到这个消息就买了,按时送到。休息有书看了。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 快递也特别给力,以后还会来买。大赞
评分很赞的一本书,课本里的沈从文和如今书里的沈从文一样让人着迷,值得一看。
评分学校必读篇目,还挺好看的,居然挺好看的……
评分很有意思的书
评分在京东买书物美价廉,物流速度快,质量好,是正版的。超赞?。
评分了解下从文,即使被禁写作,其也能在新的方向杰出。要是继续从事写作会如何?诺贝尔文学奖?没有如果... ...
评分我在~买这本书,一周未到,我果断退款转京东,第二天到了,谢谢?,孩子今天要带回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