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力場:中關村軟件園的發展探索》對我國軟件園區的旗幟——中關村軟件園15年發展曆程進行瞭詳細的梳理、分析和研究,結閤地理經濟學創新地提齣科技園區發展的雙鑽石理論,對我國科技園區的建設發展提齣建設性的意見。同時,對科技園區的未來發展進行瞭預測,認為綠色園區、虛擬園區、智慧園區以及服務化運營將是未來園區發展的重要方嚮。
序 2
引子 新世紀,十五年 15
第一章 誌存高遠揚帆啓航 21
從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到高新區 21
個人電腦革命引發軟件産業崛起 23
印度和愛爾蘭齣現軟件産業聚集 25
中國軟件産業的啓濛與覺醒 27
確立以建設軟件園為戰略選擇 29
中關村軟件園開工建設 31
國傢軟件産業基地掛牌 35
高標準引入企業 36
迎來首批企業 38
加速推進園區發展 41
把軟件企業推上國際舞颱 42
專業服務如此重要 44
獲得領導人高度評價 48
第二章 直麵睏境堅韌前行 50
拆遷工作睏難重重 51
金融危機加劇睏境 53
13天要籌集還貸3.75億 54
為産業發展目標謀劃二期 58
充滿信心走齣低榖 60
第三章 順應創新大潮做強做優 63
園區産業嚮創新集聚升級 64
二期建設發力 66
産業服務升級 69
打造軟件園國際影響力 73
帶動創新聚集,帶動創業聚集 81
第四章 産業高地在這裏築成 87
高端産業集聚 88
自主創新引領 97
綠色經濟增長 101
國際影響廣泛 105
區域輻射帶動 109
成為中國軟件産業製高點 112
第五章 園區建設運營的關鍵著力點 116
政府定位,企業運作 116
係統規劃從高端戰略齣發 119
園區發展三級聯動 121
打造産業生態環境 124
創新園區運營模式 128
第六章 擴展波特“鑽石模型” 134
生産要素 139
需求條件 141
支持産業 142
企業群落、産業集群與競爭環境 143
機會 145
政府 146
第七章 建設運營主體“雙鑽石模型” 148
園區發展機遇 150
政府支持 151
股東資源 152
戰略定位 156
業務結構 156
企業文化 159
第八章 探尋中關村軟件園的未來 163
軟件定義未來 164
互聯網改變一切 168
智慧園區 171
創新高地,創業沃土 173
附錄 世界十大科技園發展之路 175
美國矽榖――寬容的創新環境 176
英國劍橋科學園――與大學發展相輔相成 180
瑞士西斯塔科技城――移動榖 182
印度班加羅爾軟件園――政府主導的軟件齣口輝煌 184
日本築波科學城――現代科技烏托邦 188
法國索菲亞科技園――“混閤集團+基金會” 190
愛爾蘭國傢科技園――産學研緊密結閤 192
德國慕尼黑科技園區――現代科技 + 傳統産業 194
中國颱灣新竹科技園――政府管理、政府運營 197
以色列科技園――科技強國戰略下的孵化器 200
序
互聯網時代,軟件業的發展呈現齣新的趨勢,也麵臨著發展的新機遇。2014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軟件業務收入3.7萬億元,同比增長20.2%。今年1~5月,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軟件業務收入近1.6萬億元,同比增長17.1%,整體保持瞭平穩增長態勢。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5月19日公布的背景下,按照工信部賦予的職能職責,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將按照《中國製造2025》的部署,發揮軟件的核心驅動作用,大力推進軟件技術與工業技術融閤發展,推動智能製造;同時,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培育壯大一批骨乾企業,推動軟件産業由大變強,提升全行業支撐服務中國製造2025的能力。
近年來,在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驅動下,軟件産業不斷進化創新,軟件定義芯片、軟件定義硬件、軟件定義服務、軟件定義網絡、軟件定義服務器、軟件定義數據中心等新理念層齣不窮,軟件促進跨界融閤……一句話,軟件正在定義世界。
從軟硬件關係看,軟件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中的核心地位更加突齣。隨著摩爾定律逐漸逼近物理極限,在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大力推動下,信息産業創新發展的主導角色已經發生瞭變化,軟件開始主導硬件和係統,芯片正在變成“固化的軟件”。
從技術演進看,軟件的技術架構正在發生體係性重構。近年來,全球信息技術産業加快嚮網絡化、服務化、智能化方嚮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興起,軟件的技術架構加速嚮麵嚮服務的架構和互聯網化轉變。
從技術與業務的關係看,軟件正在主導和定義經濟社會各領域業務運行的基本理念和模式。軟件不再是處於從屬地位的工具,生産領域齣現的“工業互聯網”、“工業4.0戰略”等,消費領域湧現的打車軟件、互聯網金融等,都是軟件技術與業務知識深度融閤、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緊密結閤,從而重構傳統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
當前新一輪的以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係統正引領著新一輪的信息化革命,同時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産業革命也同時交織在一起,形成當前中國經濟走勢的重要革新力量。特彆是今年李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互聯網+”首次納入戰略規劃當中,對當前信息化和軟件業的發展也提齣瞭更多更高的創新要求,是新時代信息化的新錶述。
目前我國經濟運總體進入新常態,軟件業的發展發展勢頭良好。從2000年開始,中國軟件産業以年均36%增長率保持瞭十多年高速增長。可以說(至少在部分地區),軟件産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産業,是推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閤、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維護國傢信息安全的核心力量,已成為國際競爭的戰略製高點。但是我國軟件産業總體發展還存在企業規模較小、各地發展不均勻、各項配套政策等生態創新不足的地方。因此,如何穩步提高軟件産業發展水平,發揮軟件産業基礎性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在中國軟件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軟件園和軟件産業基地的作用不可忽視。在此之前,原國傢計委和原信息産業部決定在北京、上海、大連、成都、西安、濟南、杭州、廣州、長沙、南京10城市建設10個國傢級軟件産業基地,命名授牌大會也於2001年7月12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關村軟件園等軟件産業基地為軟件業的發展奠定瞭基礎。
根據調查統計顯示,目前70%以上軟件企業植根在全國各地的軟件園當中,可以說軟件園已經成為軟件企業和産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基礎,因此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重視軟件産業的發展,必須要重視軟件園和軟件産業基地的發展。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軟件産業開始起步,到硃鎔基總理帶隊考察印度的軟件園發展模式,之後的中國軟件企業和軟件園逐步走過瞭不斷摸索,不斷發展的過程。
中國軟件産業的規模已經占到全球軟件業的9%,在中國軟件業取得進展的同時,中國軟件園的發展也在穩步前進,已經形成瞭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軟件園。日前,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競爭力研究課題組發布的《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競爭力報告(2015)》顯示,上海浦東軟件園、北京中關村軟件園、成都天府軟件園、西安軟件園、江蘇軟件園、瀋陽國際軟件園、廈門創新軟件園、大連軟件園、南京信息榖和杭州東部軟件園一並躋身十強行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國軟件園20年來走過瞭不斷積蓄力量的探索道路。相信通過分析其中高端産業聚集特徵尤為突齣的中關村軟件園,總結其發展經驗和模式,可以為未來中國軟件業提供很好的參考。
從北京市的角度來看,軟件和信息服務産業已經成為支柱性産業,近年來也一直獲得地方政策和稅收方麵的支持。今年是中關村軟件園成立15周年,也是其發展曆程上的一件大事。目前進入中關村軟件園區的企業總數達到瞭300傢,包括瞭IBM、甲骨文、湯森路透等世界500強企業,也吸引瞭一大批互聯網企業百度、騰訊、網易、新浪等入住,而2014年整個園區企業的收入規模也達到瞭1400億元。建立15年來,中關村軟件園逐漸摸索瞭除瞭一條富有獨特特色的軟件園發展道路。《創新立場——中關村軟件園的發展探索》一書試圖總結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模式,為中國軟件業發展找到“達芬奇密碼”。
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實現中國軟件産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早日實現我國強國的夢想。“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希望中國軟件業早日占領世界軟件業的高地,為世界軟件業作齣更大的貢獻。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簡潔而又不失力量感。當我在書店的架子上第一眼看到它時,就被那種現代、科技感十足的視覺元素所吸引。封麵上色彩的運用也頗具匠心,冷色調與暖色調的巧妙搭配,似乎在預示著一種融閤與碰撞,這讓我對書的內容充滿瞭好奇。我腦海中立刻勾勒齣瞭一個關於未來科技、智慧城市以及創業精神的畫麵。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隱藏在“中關村軟件園”這個名字背後的,那些不為人知的創新故事和發展脈絡。我特彆好奇它是否會深入探討園區在吸引頂尖人纔、孵化初創企業,以及推動技術突破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想象著書中會有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案例分析,或許會穿插一些對未來科技趨勢的預測,讓讀者能夠窺見科技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同時,我對“創新力場”這個概念也很感興趣,它是否像一種無形的力量,驅動著整個園區的蓬勃發展?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些獨到的見解,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創新是如何在特定的環境中孕育和生長的。
評分我常常被那些能夠展現人類智慧與毅力,並在挑戰中不斷突破的創業故事所吸引。當看到“創新力場”這個詞時,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在創業初期,麵臨重重睏難,但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技術突破和商業成功的企業。我猜測這本書或許會聚焦於中關村軟件園內那些具有代錶性的創新企業,通過他們的真實經曆,來展現“創新力場”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激勵和推動創業者們前進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這些企業的創業曆程,包括他們如何發現市場痛點、如何進行技術攻關、如何組建團隊、以及如何應對融資和市場競爭的挑戰。這些具體的、生動的故事,將是我最希望從中獲得的。我渴望看到那些閃耀著智慧火花和奮鬥精神的瞬間,它們將是激勵我不斷追求卓越的最好證明。
評分我一直對能夠提供切實可行建議的圖書情有獨鍾,特彆是那些關於商業模式創新和企業發展策略的。我設想這本書的作者,很可能是一位在中關村軟件園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觀察者,甚至是參與者。因此,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洞察,幫助我理解一個大型科技園區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它為入駐企業提供瞭哪些支持。例如,它是否會介紹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創業孵化服務、知識産權保護、投融資對接等方麵的具體舉措?我特彆想知道,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成功的企業案例,它們是如何在中關村軟件園的土壤中生根發芽,並最終成長為行業翹楚的?這些案例的細節,比如它們遇到的睏難、采取的應對策略,以及最終的成功經驗,對我來說將是寶貴的財富。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引導我去思考,作為一個新興的科技園區,或者一個想要提升自身創新能力的地區,可以從中學習到哪些有價值的經驗。
評分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瞭這本書,想要尋找那些能夠激發我思考的火花。我關注的是它是否能夠提供一種更深層次的洞察,關於一個區域如何能夠持續地保持其創新活力。中關村軟件園作為一個知名的科技産業聚集地,其發展曆程必然充滿瞭挑戰與機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記錄事實,更能深入剖析其成功的關鍵因素。是政策的扶持?是人纔的聚集?還是某種獨特的文化基因?我期待看到書中能夠詳細闡述這些內容,並且提供有力的論據來支持。比如,它是否會分析園區在吸引和留住高科技人纔方麵所采取的策略?是否會探討其在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係統方麵的經驗?我更想瞭解的是,當麵對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技術迭代加速的時代背景下,中關村軟件園是如何保持其領先地位,並且不斷適應變化的?這本書或許會為我們提供一個關於區域創新發展的“樣闆”,讓我們從中學習如何打造一個真正具有生命力的創新引擎。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讓我聯想到一些關於未來城市規劃和産業聚集的宏大敘事。我好奇的是,它是否會超越對單一園區或企業的關注,而是將中關村軟件園置於更廣闊的區域發展和國傢創新戰略的視角下進行審視。它是否會探討園區在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産學研深度融閤、乃至參與全球科技競爭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宏觀的分析,例如,中關村軟件園的發展是如何契閤國傢關於科技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目標的?它又是如何與北京這座城市,乃至整個中國的發展願景相互呼應的?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不僅僅是一份發展報告,更是一部能夠引發我們對未來科技發展和區域創新模式的深刻思考的作品。或許,它還會觸及到一些關於科技倫理、可持續發展以及人纔培養等前沿話題,為我們描繪一幅更加全麵和深入的創新圖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